
爱因斯坦与物理评论的一段轶事.docx
3页爱因斯坦与物理评论的一段轶事 爱因斯坦与《物理评论》的一段轶事 黄艳华 1933年,为了逃离已经掌权 的纳粹的迫害,爱因斯坦借访问美 国的机会,永久地离开了德国,并 定居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开始 了在美国的学术生涯这段轶事就 发生在他来到美国3年之后,从中 可以看到这位伟大科学家性格中 固执和率真的一面 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成立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为爱因斯坦提供了一项基金,用于资助与他合作研究的年轻助手们研究主要集中在寻找引力与电磁学的统一场论,对另外的一些课题,他也保持了持续的兴趣,其中之一就是引力波罗森是爱因斯坦的助手之一,在与爱因斯坦两年的合作即将结束之时,他们对这样的问题满怀兴致:平面引力波应该是什么样子? 1936年,爱因斯坦和罗森一起写了一篇题为《引力波存在吗》的论文,爱因斯坦与《物理评论》的这段轶事,就缘起于这篇论文当时,爱因斯坦本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在这个阶段,爱因斯坦准备相信引力波是不存在的,这一点非比寻常到1936年,对任何物理学家来说,尽管他们都没有看到引力波,甚至大多数人认为它们永远也不会被观测到,但引力波不存在的结论仍然是很难使他们相信的。
英费尔德是爱因斯坦最为著名的助手,他也是罗森的继任者1936年的秋天,他来到了普林斯顿刚到普林斯顿时,英费尔德同样很难接受爱因斯坦关于引力波不存在的想法,但虽然有最初的怀疑,英费尔德还是很快就使自己相信,爱因斯坦的证明是正确的 然而,对于这个新结果,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容易被说服的最初,爱因斯坦把论文投到《物理评论》杂志去发表,但论文被退回了,还附上了审稿人的评审报告,主编泰特在1936年7月23日写给爱因斯坦的信中客气地提到:“非常乐于看到您对审稿人的各种意见和批评的反应”7月27日,爱因斯坦极为愤怒地回了一封信,收回了论文,对审 稿人的意见根本不予考虑他在信 中写道: 尊敬的先生: 我们(罗森先生和我)曾提交 给你们一篇手稿用于发表,而没有 授权你付印之前交给任何专家过 目我看不到这样做的必要,去征 求——总之是错误的——你们的匿名专家的意见基于此,我宁愿把论文发表在其他地方 恭敬地,顺便提一下:罗森先生目前在苏联,在这件事上我已被授权代表他 当时《物理评论》的主编泰特是这段轶事的另一位主人公。
早在1926年,时年37岁的泰特就已经成为《物理评论》的主编10年来,他一直致力于使《物理评论》成为世界顶级的物理学杂志对于爱因斯坦的反应,他在7月30日给爱因斯坦的信中回应道,对爱因斯坦收回论文的决定感到很遗憾,但声明不能置杂志的评审过程于不顾他特别强调,“对于作者不愿意在发表前交给编辑委员会过目的论文,不能接受在《物理评论》上发表”爱因斯坦非常恼怒,从此,他再也没有在《物理评论》上发表过论文 说句公道话,爱因斯坦对于采用匿名评审的制度可能并不熟悉在20世纪早期,相比《物理评论》,德国杂志对所发表的论文的要求要低得多英费尔德曾提到,与英国和美国的通行做法不同,德国的态度是“一篇错误的论文也比根本没有论文好”《物理年鉴》在这个世纪的头10年是德国顶尖的物理杂志,研究它出版政策的历史学家指出:“杂志的退稿率相当低,至多不高于10%”,他们还描述了编辑在退回已经成名的物理学家的稿件时的勉强爱因斯坦早期的,即从1900年到1905年的全部论文都发表在《物理年鉴》上 究竟是什么使爱因斯坦得到了“引力波不存在”这个令人惊异的结论呢?在求解爱因斯坦方程寻找平面引力波的精确解的过程中,他和罗森发现,如 果不在描述波的度规中引入奇点,就没有办法找到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3页 共3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