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宜宾李庄古镇营造学社讲解词.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491679553
  • 上传时间:2023-11-1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3.08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营造学社旧址讲解词尊敬的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李庄古镇,参观中国营造学社旧址,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李庄镇外上坝村月亮田张家院子院落) 中国营造学社1930 年成立于北京,是中国第一个调查、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学术团体 1937 年侵华日军占领北京后,营造学社成员离散,营造学社成员在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带领下辗转昆明于1940 年迁来李庄, 租住在此, 开始了为期 6 年的相对安定的古建筑学术研究工作, 并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果院中雕塑为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及其夫人林徽因 (指雕塑) 大门) 这是清代晚期四合院式民居建筑,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门口雕塑为我国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 1940 年,年方 16 岁的罗哲文考入营造学社成为练习生, 师从梁思成、 刘敦桢等学习古建筑 门口馆名由罗哲文先生亲自题写过道) 营造学社迁驻到此后, 租用了张家大院的西院作为办公和生活用房左侧为梁思成一家的住房, 中间门厅进去为办公室, 迎面的几个小房间分别为罗哲文、卢绳、叶仲玑、王世襄等四个年轻人的房间,房间非常小,仅能容得下一张床和一张桌子,条件十分简陋下面请大家随我进馆参观中国营造学社是我国唯一的以中国古建筑和建筑科学为研究对象的民间学术组织,成立于 1930年 2 月。

      其创始人朱启钤先生一生颇具传奇,他在晚清和民国前期出任公职, 曾在北洋政府中担任过交通部总长、 内务部总长、 代理国务总理等职务 (指版面) ,从政期间,创办了北京第一个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的前身)和北京第一个公园(今中山公园) 后退出政界,改为经商,开办煤矿和轮船公司,并将中兴煤矿经营到全国第三,仅次于洋人开办的抚顺、开滦煤矿新中国成立后出任政协委员, 1964年去世,享年92 岁朱先生在从政和从商的同时,一直致力于文化事业,曾向故宫、北大图书馆、清华图书馆捐赠大量文物和图书1925 年陶湘出版 《李明仲营造法式》 后, 朱启钤为进一步研究中国营造成立了营造学社,并开始收集与中国营造有关的书籍资料及明清样式类的模型等1929 年,朱启钤在北平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举办了一次展览,展出他多年收集所得的中国古建资料、书籍、模型等,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因此,得到了中美庚款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董事之一周诒春的支持, 协助朱启钤向中美庚款基金会申请了一笔研究经费 朱启钤为了区别由他个人出资办的 “营造学社 ” , 遂改名为 “中国营造学社”,并于 1930 年 2 月正式成立学社成立之初,地址设在朱启钤北京宝珠子胡同 7 号宅内 (指创作国画) , 直到 1932 年迁至中央公园。

      展柜中陈列的 《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是营造学社主办的建筑学术期刊, 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重要著作, 1930-1945 年间印行,共计7 卷 23 期 22 册,约 5600页,其中插图约 1600 页 (指实物) 营造学生的成员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专职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员,为学社的职员,每天上班,领取工资;另一部分则是社员,来自财政界、学术界、文化界及营造厂商、社会名流等学社最初只有陶洙、阚铎和宋麟徵三人上班,为庚款项目能尽快获得成果,营造学社聘任了一些受过过系统教育的专门人才 1931年, 在东北大学任教的梁思成来到学会担任法式部主任, 林徽因随夫一同入社任校理之后,刘敦祯先生也来到学社,任文献部主任不久,单士元、邵力工、莫宗江、 陈明达、 刘致平等先后加入学社, 组成了强有力的效率极高的研究班子学社最早有三名日籍学者,但在1931 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梁思成、刘敦桢坚持民族自尊, 坚决反对与日本侵略者有任何形式的来往, 三位日籍社员先后离开学社梁思成,广东新会县人, 1901 年生于日本东京, 1972 年逝于北京,其父亲为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 政治家、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

      梁思成一生致力于中国建筑史的研究,早在1925 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时已注意到国外对本民族的建筑史有系统研究,而中国没有自己的建筑史,于 1928 年回国在东北大学创办第一个建筑系, 1931 年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开始调查研究中国古建筑,在李庄完成扛鼎之作《中国建筑史》 (指版面)刘敦桢, 1897 年生于湖南新宁, 1968 年逝于南京早年留学日本,注意到日本政府和民间很注重保护古迹, 而更为丰富的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国内学术界几乎无人问津 1922 年回国后与友人创办中国最早的建筑系之一——苏州工专建筑系, 1928 年发表首篇论文《佛教对中国建筑之影响》引起关注,后到中央大学建筑系任教, 1932 年加入营造学社任文献部主任 (指版面)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说: “林徽因是个很特别的人,她的才华是多方面的不管是文学、 艺术、 建筑乃至哲学她都有很深的修养 她能作为一个严谨的科学工作者, 和我一同到村野僻壤去调查古建筑, 测量平面爬梁上柱, 做精确的分析比较; 又能和徐志摩一起, 用英语探讨英国古典文学或我国新诗创作 她具有哲学家的思维和高度概括事物的能力 ” 林徽因不到20 岁就立下学建筑的志愿, 梁思成也因林徽因而学习建筑,两人于 1928 年成婚后共同致力于所钟爱的建筑事业,生活中相互扶持,工作中相互协助,感情深厚 (指版面) 。

      1928年春,林徽因与丈夫梁思成学成归来任教于东北大学建筑系 当时, 张学良出资发起的征集东北大学校徽图案大奖赛, 林徽因设计的“白山黑水 ” 图案一举夺魁,拿下那次比赛的最高奖金这张图是1936 年,为了实地测量古建筑,林徽因与梁思成一起登上了宁静肃穆的天坛祈年殿屋顶 林徽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敢于踏上皇帝祭天宫殿屋顶的女性 (指图片) 展柜中陈列的是 民国长衫(指实物) ,长衫又称长褂、 中式长衫等, 清朝中后期汉人根据满族长袍改的 清朝后期中国人以此为常礼服 长衫于斜部加以割截、 缝缀, 以表征福田、 百纳之意 长衫立领在1900~40年代流行一时 特别是在新派知识群体中, 穿长衫、 戴眼镜成了当时这一群体的普遍服饰特征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在五四新文化思潮的吹拂下, 北京的一批知识精英如胡适、梁实秋、徐志摩、闻一多、梁思成、林徽因等利用聚餐、茶会组织沙龙,在自由自在的品茗或餐饮中纵论古今、 谈天说地, 彰显学问之美, 追寻人生之乐其中,林徽因的“太太客厅”最具代表性 1930 年,林徽因和梁思成由东北大学到北京工作, 安家东城区的北总布胡同 3 号 这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 幽静典雅,每逢周六下午,一些学术大家、社会名流,总会自觉地来到这块极其舒适雅致的地方, 品茶闲聊, 切磋学问。

      胡适、徐志摩、 金岳霖、 沈从文、 朱光潜、萧乾等是这里的常客, 还有来北京访学的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和费慰梅夫妇等外国朋友每当聚首,林徽因是当然的中心,其广博的知识、灵敏的思维、严密的推理、流利的口才,以及得理不让人的气势,在场者皆为之折服聚会中,他们的话题总是没完,大半天过去了,仍恋恋不舍,只能期盼下一次聚会早日到来久而久之,林徽因的茶会就声名鹊起,为学界和文化界所侧目 (此段讲解员根据游客时间酌情讲解)营造学社的研究工作主要从文献和实物调查两方面进行, 初期侧重于文献工作对于文献的收集,朱启钤已进行了很长时间 1929~1936年文献部的工作主要有:编撰“营造词汇” ;再次校订《营造法式》 ;收集整理营造算例;收集整理出版古籍《园冶》 、 《梓人遗制》 、 《工段营造录》 ;编辑《哲匠录》 ;保护收集珍贵建筑文物等 (指版面与展柜) 《园冶》是明代计成所著,全面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 反映了我国古代造园的成就, 是研究中国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但此书未见著录,后在日本觅得《园冶》抄本及明代刊印本,但缺第三卷, 于是将以上诸本详加校刊整理发表, 使后来学者在研究中国古代园林得到重要参考资料 (指版面) 。

      展柜中的 《营造法式》 (指文物) ,最早成书于1100 年,是宋代李诫在《木经》基础上编成,书中收集工匠讲述的各工种操作规程、技术要领及各种建筑物构件的形制、 加工方法, 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 施工的规范书, 这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发展到了较高阶段明清两代宫苑陵寝,各项官工虽由工部掌管,但绘图烫样及估算一向由算房样房承办习惯上,每次有大工程先由样房根据工程做法则例,绘图烫样,定案以后,再由算房估算工料,工程图及烫样由样房保存,从不示人样房从明代以来一直由雷氏家族世代相传朱启钤曾设法访求雷家图样,但无迹可寻直至1930 年后,雷家败落四处求售图样,营造学社特别向中美庚款基金会申请一笔钱, 将这批珍贵的图样购买下来, 由北平图书馆保存 后刘敦桢先生研究圆明园史料,也有赖于这批图样 (此段讲解员根据游客停留时间需求酌情讲解)梁思成认为研究古建筑应该从近代开始追溯上去, 因此他开始研究清工部工程做法及民间抄本,除为《工程做法》重新绘制图样外,于 1932 年完成 《清式营造则例》 一书 (指实物) ,该书不是《清工程工部做法》的解释,而是从建筑角度对清代 “官式” 建筑的做法、 清式营造原则做一个初步的介绍。

      此书脱稿后,梁思成认为对清式建筑的研究可暂时告一段落, 对古建筑更深入的研究不能停留在古籍中, 必须对实物进行测绘调查 于是营造学社法式部在梁思成带领下开始了大规模的古建筑测绘工作 1932 年开始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等人以的唐代建筑独乐寺为发端, 连续几年开展了大规模古建筑实地测绘考察, 范围遍及华北、中原及江南 (指版面) 1932 年营造学社在河北蓟县调查即发现独乐寺,这是当时所知道实物中最古的一座木建筑,独乐寺的发现使学社同仁大受鼓舞独乐寺建于辽代,上距唐朝灭亡仅 77 年,下距宋《营造法式》之刊行有116,其年代及形制处唐宋二式之中, 上承唐代遗风, 下启宋式营造, 是研究我国建筑发展极其宝贵的资料 (指图片) 展柜中展陈的 油纸雨伞、手电筒、手提包(指实物) 等也成为学社成员野外调查不可或缺的装备 《中国古建筑图典》 (指实物) 根据学社同仁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对古建筑的普查调研, 和首次抢救古建筑的壮举时所拍摄下来的照片及测绘资料编辑而成 从 1932 年至 1937 年日本全面侵华,学社调查过的县市有137 个,经调查的古建殿堂房舍有1823 座,详细测绘的建筑有 206 组,完成测绘图稿1898 张。

      最令学社成员惊喜的是确定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为唐代建筑, 因为当时的日本学者断言, 中国已不复存在唐代的木构建筑, 要看唐代木建筑只能到日本去 学社同仁曾四赴山西调查古建筑, 第四次去五台山是在1937 年 6 月 (指版面) 梁思成等早晚攀登工作,仔细测量,现在佛光寺大殿梁架下发现古法“叉手”的做法,后又在梁下发现隐约墨迹,经过三天仔细辨认, 确证大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 (公元 857 年) , 梁思成等人非常高兴,将带去的全部应急食品沙丁鱼、饼干、牛奶、罐头等全部打开庆祝一番当学社同仁得知卢沟桥抗战的消息时,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已爆发五天展柜中是 侵华日军的钢盔及步枪枪刺(指实物) 1937 年 7 月 29 日,北京沦陷,日军分三路入城 (指图) 营造学社暂时解散,社长朱启钤不愿离开北平,他将学社的遗留工作托付给。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