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学语文论文:由一则教学实录触发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探索.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第***
  • 文档编号:33010283
  • 上传时间:2018-02-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9.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探寻语文教学的“座标”------由一则教学实录触发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探索近年来语文教学中由于过度关注新课程中的人文内涵,各种流派的教学开始充斥课堂,课堂也变得异彩纷呈然而,学生的语文素养却未因课堂的多彩而厚实起来这种现象不仅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担忧,更让一线教师不知所措语文教学该向何方去?语文教学应不应该有自身的“座标”?成为大家所关切的话题!回答当然是肯定的,语文教学应该有自身的“座标” 那语文教学的“座标”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已明确向我们阐明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以往的课堂中不是过度关注人文性就是过度关注工具性,导致课堂教学被人为的割裂,出现了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两种课堂教学模式,这应该说是我们对《语文新课标》的一种误解课堂中只有围绕语文的“座标” ,采取分层推进,组块实施的教学,才能谱写语文教学动人而美妙的合奏曲那么语文教学中怎么围绕“座标” ,采取分层推进,组块实施的教学呢?我认为只有将体现每篇课文的人文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与学生的语文能力(听、说、读、写)的培养结合起来,寻找两者的结合点,将细化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整合到语文教学的各个板块之中,实现各个板块逐层推进的方式,达到板块教学结束,人文目标也得以呈现的目的。

      下面我就以苏教版第九册教材中的《成语故事》的教学实录为例,来阐述我在教学中是如何围绕“座标” ,分块组织教学的该篇课文是三则成语,本课教学我的任务是完成成语《自相矛盾》的教学成语教学本身就比较通俗,本则成语要体现的人文性目标就是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要做一个言行一致的人,不要做言语和行为前后抵触的人在细读文本后,我以词语教学为抓手,努力实现情感目标与技能目标的整合,分块体现目标的达成度具体过程如下: 2一、激趣导入,亲近目标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生:喜欢师:老师为大家讲一个故事老师讲《刻舟求剑》的故事师:听完了故事后,你知道了老师讲的是什么故事了吗?生:《刻舟求剑》师:你能说出道一些与此类似的故事名称吗?生:守株待免、掩耳盗铃、南辕北辙、叶公好龙……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几则成语故事,你们喜欢吗?(喜欢)我们先来学习其中的一则《自相矛盾》 ,依据课题你能猜测这则故事的内容吗?生:可能是某人说了互相矛盾的话,或者是做了一些互相矛盾的事师:大家的猜测很有道理,那课文到底写了些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读读[目标设定]“ 学生的学习一切源于兴趣”,任何教学都应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从调动学生学生投入文本学习的兴趣着眼。

      本板块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有兴趣地接近目标,目标在这里看似无却有,但它是我们教学走近目标的第一步本板块以故事导入,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唤起学生的原有储存,让学生在旧知与新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接近目标作了很好铺垫][教后反思]从学生已知经验入手,自然而然地唤起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学生交流也很充分,但是唤起学生的不仅应是故事的名称,而应让学生交流一下所讲故事的大概内容,这样便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了较完整的故事,对于学生形成故事的整体性有较大的帮助,也便于学生能亲近目标二、初读感知,走近目标生:自由朗读故事师:读了故事后,你从故事中了解了哪些? 3生:我知道了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又卖矛又卖盾的楚国人生:我知道了这个楚国人说了自相矛盾的话师:说了怎样自相矛盾的话?你能将他所说的话读给大家听听吗?生:朗读楚国人所说的话朗读时声音太低师:你们觉得他读得怎样?(学生评议)谁能再将楚国人所说话再读一遍生:大声地读这句话师:还从课文中读到了些什么?生:我还知道那个楚国人最后被围观的人嘲笑得说不出话来师:说不出话来,在课文中是用哪个词语来概括的?生:张口结舌[目标设定]走近文本,亲近文本,学生会产生对文中人物的第一印象,这对情感目标的达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学生通过对文本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已大体能感受到文本中的三个词语,这三个词语又是联系技能目标与情感目标的纽带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让学生交流阅读文本信息,通过交流串联起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为学生情感目标的形成有了个整体感知的过程,这样学生的情感体验就不再是孤立的,而会从文章的整体出发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教学效果]这一环节的设置,对学生捕捉文本中的有效信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许多学生都能抓住文本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有效地交流,交流时不仅语言完整,而且氛围也较浓[教后反思]获取文本信息是基础,对文本信息进行有效地处理这才是根本教者在这里仅停留在学生对信息的获取上,而未能教给学生信息的处理与统整等方法,所以导致了信息交流仅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上这也 为学生后面的价值观体验的不深入埋入伏笔三、概括内容,感受目标师:读了一篇课文同学们就能从课文中了解了这么多内容?真不简单!下面教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则故事,听他读完后,请大家能抓住文中的一些词语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生:教师指名学生朗读,学生朗读课文师:下面请大家交流一下,你抓住了哪些重点词,并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生:我抓住了又卖矛卖盾、夸口、张口结舌这几个词语,主要讲了这个又卖矛又卖盾的夸口自己的矛与盾,结果遭到围观的人嘲笑而张口结舌说不话来。

      师:这个同学一下子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概括地说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果将事情的主要地方再突出一下会更好说接着说一说生:我抓住了古时候、坚固、锐利、围观、张口结舌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古时候楚国人既要推销自己的矛又要推销自己的盾,于是夸口说:“我的矛锐利无比什么盾都能戳穿,我的盾坚固无比,什么矛都戳不过 ”他说的话遭到了围观者的嘲笑,他只好张口结舌了师:同学们都能抓住文中的重点词概括课文中的主要内容从大家的交流中大家都注意到了这三个词“夸口” 、 “围观” 、 “张口结舌”谁能用这三个词语将他们刚才所说的组合一下,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生:这个故事主要讲古时候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为了卖出自己的矛与盾,于是夸口说:“我的矛锐利无比什么盾都能戳穿,我的盾坚固无比,什么矛都戳不过 ”他说的话遭到围观者的责问:“用你的矛戳你的盾” 他无话可说,只好张口结舌了师:这位同学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很好地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概括课文内容的一个重要的方法但在抓重点词时不是什么词都拿来,我们要能抓住能贯穿课文脉络的重点词,这样概括课文内容就容易多了[目标设定]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字词句篇的训练,使这些训练既与文章内容紧密联系,又能使人文性目标得以体现。

      这就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的重要体现这一环节的设置,是目标的集中体现,本板块留下了人文性目标与工具性通力整合的痕迹这一匠心独运的设计,可谓“一石多鸟” 5[课堂效果]由于学生是刚转入高年级,以往的训练中接触的较少,所以学生在概括课文内容时普遍感到较困难,经过找重点词这一方法的介绍给学生提供了拐杖,学生也易于掌握渐渐地概括起来也方便了[教学反思]语言文字的训练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教师长些以往不懈地坚持只要达到这样量的训练,才能产生质的变化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始终处理好语言文字训练与人文感悟之间的关系,将语言文字训练与人文精神的熏陶进行有机的整合四、精读感悟,体悟目标师:词语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刚才“夸口” 、 “围观” 、 “张口结舌”这三个词语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确实这三个词语也是贯穿课文的“词眼” 下面我们围绕这三个词语来理解课文师:“夸口”是什么意思?生:说大话师:楚国人说了怎样的大话?请大家展开想象说大话时的表情和动作是怎样的,并能依据说话时的表情与动作说说楚国人说的话生:自主练习师:指名学生朗读生:表演朗读师:你们觉得他读得怎样?生:他注重了表情,但语气还不够生:他太紧张了,说话时语气不够连贯。

      师:听了他的建议,你有没有信心读好这段话?生:有信心,并读这段话,读得比较投入,有感觉大家报以掌声师: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觉,把这段话齐声朗读一下生:大声有感情地朗读师:“围观”是什么意思?围观的人说了什么?生:围着观看师:课文中有一幅插图,看看图中围观的人在笑什么?生:笑这个楚国人说得自相矛盾的话生:笑这个人说大话说过了头 6生:笑他没有思考,说出自已打自己嘴的话师:那从他们的笑中你明白了什么?生:明白了人不能说大话,否则会产生自相矛盾的情况生:明白了说大话,只能被人耻笑生:明白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过分地夸大,只能物及必反师:三个词语串联了整个课文的学习,下面请大家想象人物说话时表情及动作,有感情地把课文朗读一下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目标设定]教学中如何以点为载体,贯穿整个文本的学习,达到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和谐共生,这是每个语文教师思考而难得其解的在教学中,我试图 以词语为载体,以品词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以达到既理解词语的意思,又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在理解词语时分别采用了表演悟词,移情悟 词等方法[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这一模块时,表现出饱满的热情,学习投入充分整个过程都表现出积极地求知欲。

      [教学反思]语文教学点的挖掘是非常重要的,以点带面的学习,才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预设时要善于捕捉到这一契入点,使教学摆脱繁琐而耗时的分析,达到教学事半之效五、拓展延伸,升华目标师:自相矛盾的故事讲完了,听完了这个故事后,你想对既卖矛又卖盾说些什么?生:我想对他说:“做任何事不要夸口,做事还要老老实实的生:我想对他说:“说话做事不能前后抵触,否则,吃亏的还是自已 ”生:我想对他说:“做任何事都不能夸大其辞,要讲诚信,不然会遭到他人的耻笑的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和行为还很多,谁能把你看到的或听到的这类事与大家交流一下生:有一次,有个平时成绩一直不理想的同学夸口说:“这次我 7一定能考出好成绩,结果考试成绩一公布,他竟然还是不及格,受到许多同学的讥笑 ”生:我们村上有一个人,经常许诺他能做什么?结果真有人请他办事,他却什么都不能办成,于是村上不再有人相信他了,他这种失信于人的人是不会获得他人的信任的师:自相矛盾的故事已深深地印入我们的脑海之中,下课后大家可以将这个故事讲给同学、父母、他人听[目标设定]文以载道,学以体悟成 语所延伸出来的意义及其对学生价值观的取向都应联系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很好地加以运用,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价值取向有滋生的土壤。

      这是我设计本环节的目的[教学效果]由于设计时注重了牵引,但延伸时缺少的是方法的引导,只是粗浅地让学生进行联系,所以学生所悟的理只是停留在表面,没能激发起学生内心的强烈的体验,导致学生在表达时语言贫乏[教学反思]学生的“ 移情体验”需借助一定的载体与方法进行,没有一定的情境,难以激发起学生较有思维深度的语言,也很难指导他们今后的言行,更难唤起学生心底深处对文本价值的认同,所以任何由文及理的延伸,除了应借助文本这一平台,更应将文本中所蕴含的道理,通过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情境促进学生进行迁移,这样才能达到文以致用的效果工具性与人文性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绕不开的话题,熟轻熟重到现在已见分晓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然而,在现实课堂中不是过分关注工具性就是过分关注人文性,两者有机统一的课例真是风毛鳞角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做到既做了语文应做的事,又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我认为这两者并不矛盾!教者只要能确立这样的意识,在教学中关注这一问题,便能从文本中挖掘出这样的切入点只有建立在工具性的基础上统一人文性,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以上这一教学实录便是一个很好的佐证愿这则案例能带给大家有益的启示,使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再迷惘! 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