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动退役做农民29年的开国少将.pdf
13页1 主动退役做农民主动退役做农民 29 年年的的开国少将开国少将 甘祖昌,江西省莲花县坊楼乡桥头村(现沿背村)人,1905 年 3 月 23 日生他家庭贫穷,世代务农6 岁时,曾得舅舅接济,读过一年私塾以后,即在家种田和为地主做应工(随叫随到) 1920 年,坊楼在外地读书的青年学生陈竞进、谢运鹏等陆续返乡,创办了新城小学,并与朱绳武等成立了莲花县早期共产党组织,在家乡开展农民运动他们发现甘祖昌忠实可靠,便吸收他参加农民协会的工作 1927 年 7 月,省农民协会负责人方志敏来到莲花,在坊楼召开群众大会,宣传革命道理会后,甘祖昌主动找到方志敏,请教问题方志敏向他进一步阐明了农民贫穷的真正原因,从而使他对中国革命有了初步认识 1927 年 8 月 24 日,经谢运鹏、苏国珍介绍,甘祖昌秘密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不久,秋收起义爆发,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经萍乡芦溪来到莲花县境部队在距甘祖昌家一公里路远的甘家村住了一夜,次日清晨即直扑莲花县城开始,甘祖昌不知来了什么部队,便和群众一起躲进山里部队走2 后,一个儿童在地上捡到一块“工农革命军”的臂章,甘祖昌这才知道是自己的部队他立即赶赴县城,但部队已远去了。
甘祖昌入党以后, 担任交通员 1925 年春, 他担任坊楼乡土改委员会主任,8 月, 调任莲花红色独立团军需处处长, 后来又被派往井冈山红四军训练班学习毛泽东在八角楼接见了他,亲切地询问了莲花县武装斗争的情况,最后说:“我们的学习班办不成了,敌人要发动进攻你回去告诉县委,要组织好红军和赤卫队, 狠狠打击来犯的敌人, 你们扯住了敌人的手脚, 就是为保卫革命根据地出力! ”这番话,使甘祖昌终生难忘 1930 年 12 月, 甘祖昌奉调湘赣军区红军兵工厂任副科长, 负责制订生产计划、采购原料,还兼任会计、出纳,管理百余职工的伙食由于他经营有方,工人每月能领到三四元钱的工资,干部能分到一点伙食尾子 1934 年 8 月,为策应中央主力红军,湘赣红军突围西征湘赣军区兵工厂被编为红六军团工人连,甘祖昌任连司务长行军时,甘祖昌总是打前站,为部队准备粮草,安排食宿,即使在每人每天只分到 8 粒蚕豆的最艰难的情况下,工人连也没有饿死一个人11 月,甘祖昌随主力红军长征爬雪山时,他支持不住了,瘫倒在雪山顶上幸好当时任弼时牵了一匹马走过来,让他紧紧抓住马尾巴才下了山 抗日战争爆发后,甘祖昌所在部队被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二〇师第三五九旅。
甘祖昌任旅供给部军需科科长,奔赴抗日最前线 1939 年初,国民党顽固派制造摩擦,断绝八路军军饷和军需供应,封锁陕甘宁边区于是,中共中央将三五九旅从前线调回陕北,一面执行保卫党中央的任务,一面进行大生产 当时,组织上交给甘祖昌的任务是,负责领导修械所、纺织厂、鞋袜厂等军需工厂 这几个厂除修械所外, 都是白手起家 在筹办大光纺织厂时, 既无原料,又无厂房,既无织布机,又无熟练的纺织工人,真是困难重重甘祖昌找到一个3 曾学过织布的 红军战士崔米兰做师傅,办了一个织布训练班他借用老乡的土织布机,用旧存的一捆棉纱试织成窄面白布,成本比市场上便宜三分之一他向旅长王震汇报后,王震立即从警备团调 20 多名会织布的战士做技术骨干,再从旅直机关抽调部分公勤人员当学徒, 并仿造了 8 架织布机, 派人到山西购了一批原料,办起了纺织厂不久,纺织厂又开了 8 眼窑做机房,新招了 100 多名工人,自制了 10 架织布机,改进了操作技术,从而在短期内解决了全旅 l 万多人的穿衣问题由于甘祖昌工作成绩显著,1941 年他被提升为三五九旅供给部副部长 1941 年冬,甘祖昌随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经过艰苦努力,部队做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
1944 年,王震奉命率三五九旅南下至广东与东江纵队会师部队要经过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等省的日军占领区,任务十分艰巨此时,甘祖昌身体不好,经常咳血,但他坚持申请参加南下南下北返途中,在广东八面山百熊镇,部队被日军重重包围,鏖战三昼夜,难以突围,甘祖昌旧病复发,高烧吐血,病情严重,王震动员他化装留下来看病,病好后归队,他坚决不肯,说: “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跟大伙儿一起战斗 ”最后终于胜利突围回到延安 全国内战爆发后,甘祖昌参加了保卫陕甘宁边区的战斗1947 年,他调二纵队后勤部工作,参加了解放大西北的战役1949 年调任一兵团后勤部部长,进军新疆 新疆和平解放时,国民党起义将领陶峙岳对王震说: “我们这里国民党票子很多,可惜是一堆废纸,就是粮食不多,吃饭是个大问题 ”10 万大军的军粮如何解决?靠内地进口,没有运输工具,远水不解近渴王震同意了甘祖昌提出的派人到全疆摸情况的建议甘祖昌把后勤人员分成 4 个组,他带一个组一行 8人,包括 5 个少数民族翻译,骑着马向白雪覆盖的北疆进发,走遍了戈壁牧场20 多天后,各组陆续归来,汇总调查情况甘祖昌向王震汇报说: “有办法了,新疆连续 3 年丰收,群众把粮食埋在地窖中,不给反动派吃。
原因是国民党政府4 不收他们的羊毛,牧民们没钱买盐和茶叶我们可以和苏联大使馆商洽,用牧区的羊毛换日用品,解决牧民的生活困难,粮食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王震同意了甘祖昌的意见经过商谈,苏联方面同意先提供一批茶叶、盐、布等日用品,用羊毛偿还甘祖昌把后勤人员分成很多小组,用银元、人民币和日用品收购牧民的羊毛牧民们欣喜地发现,他们用同等羊毛换得的实物,比国民党统治时多一两倍,于是便纷纷拿出粮食来换日用品这样,不但顺利解决了 10 万指战员的口粮问题,而且密切了人民军队和新疆各族人民之间的关系 新疆政治情况复杂,一批国民党特务潜伏下来,囤积布匹等日用品,妄图哄抬物价,搞垮人民政权甘祖昌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号召全军指战员增产节约,把每月津贴费抽出来办军人合作社合作社的布匹和日用品价格比私商低得多,这样就迫使对方大幅度降价他又准备从上海调进 10 万匹棉布,追使私商们卖掉囤积的布匹,从而把物价稳定了下来 正当甘祖昌为建设新疆日夜奋战的时候,敌人的魔掌却暗中向他伸了过来1952 年春,他到郊区检查工作,途经一座 30 余米长的木桥,由于桥板被歹徒锯断,甘祖昌乘坐的车子翻到河里,甘祖昌身负重伤,上唇裂成三片,下额脱臼,鲜血直流。
兵团卫生部部长潘世征给他做了手术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他外伤痊愈,却留下了严重的脑震荡后遗症 5 1953 年以后,甘祖昌的脑震荡后遗症越来越严重,经常昏倒,1954 年到庐山疗养治病,仍不见好转他每日发愁,觉得自己做的工作太少了1954 年军阶鉴定,同志们一致通过他为正师级,报到总政治部,被批准为准军级,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在授衔仪式上,他穿着将军服,神采奕奕,但回家后却对妻子说: “比起那些为革命牺牲的老战友,我的贡献太少了,组织上给我的荣誉和地位太高了! ”此后,他不止一次向组织上写报告: “我自 1952 年跌伤后,患了严重的脑震荡后遗症,不能再做领导工作了但是我的手脚还是好的,请求组织上批准我回江西农村去,我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 ”当时,他的请求没被批准,1957 年他又接着写这一年,总政治部副主任萧华到新疆检查工作,他当面向萧华提出申请最终,组织上批准了他的请求 从新疆到江西, 精简家什, 却把家禽家畜优良品种带回去; 带领乡亲种果树、改良田、修水库、建电厂、修桥筑路,恩施十里八乡,情系农民群众 1957 年 8 月,甘祖昌带着家属从新疆动身回莲花临行前,他对家人说:“新疆到莲花,路途遥远,要尽量少带行李,为国家节省点差旅费。
”全家大小14 人,行李精简成 3 个箱子,此外就是带了 8 只笼子,装着 6 头约克猪、15 对安哥拉兔、15 只来航鸡 6 甘祖昌一到家,就把弟妹们叫来,说了两件事: “一是我回来当农民,和你们一样是个平民百姓,靠劳动过生活你们看我把新疆家禽家畜的优良品种都带回来了,为的是在家乡发展生产;第二件事,我们的家庭以前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摧残,以后有苦同当,有福同享我回来了,大家一块过好不好?”大家表示同意,公推大弟森昌当家,甘祖昌和他的孩子们都服从他的指挥 农村的生活条件和卫生条件都很差,刚回来的时候,甘祖昌住在墙壁乌黑、光线阴暗的阁楼上,白天苍蝇成群,晚上蚊子肆虐老伴担心他的身体,怕他适应不了 甘祖昌却很安然地说: “这有什么关系, 苍蝇多勤拍打, 蚊子多挂帐子,没电灯早睡觉,生活不是很好么?” 他每天天刚蒙蒙亮就起床,叫醒孩子们,每人背个粪筐,到村外去捡粪他边走边对孩子们说: “狗屎最肥,猪屎也好,牛屎差一点,但喂鱼最合适肥料足,庄稼才能长好 ”半年时间里,甘祖昌和孩子们为队里集肥上万斤村民们在他的带动下,也都早起拾粪了甘祖昌又对孩子们说: “现在抬粪的人多了,这是好事我们不和别人争肥料,以后你们每天早晚割一担草。
牛要吃草,又可以沤肥 ”这样,他又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割草 7 初冬的一天,甘祖昌把全家人召集到屋后的虎形山上说: “我们队里人多田少,应该扩大耕地面积,这片荒山多可惜,把它开垦出来种上蔬菜,栽上果树多好! ” 小弟洪昌有不同意见: “这片黄泥山不长庄稼,种了也白费力! ” 甘祖昌摇摇头说: “不是土质不好,而是你们开垦的方法不对南泥湾土质比这更差,庄稼同样长得很好主要是挖得深,水份可渗入底层,不容易被太阳晒蒸发掉方法是先把表层土挖五六寸深放置一边,再深挖下去一尺,然后把表土覆盖在上面,施上些农家肥,庄稼一定长得好 ”大家听他说得有道理,决定试着干甘祖昌本人带头,一冬天挥汗如雨,挖断了六七把锄头工夫不负苦心人,第二年春天,在这片用汗水浇灌的土地上,终于长出了半斤多重的大萝卜、十几斤重一兜的大番薯在甘祖昌的带动下,周围的乡亲也向荒山进军寒冬腊月,甘祖昌又带领孩子到离家七八公里的苗圃去买树苗栽种在虎形山上连续 4年,栽果树上千棵,成活率 95%以上待虎形山成了花果山时,甘祖昌又把它无偿地交给了集体,并嘱咐孩子们,以后不准再上山摘果子吃为国为民,功成身退,这就是甘祖昌的性格 甘祖昌所在的坊楼沿背大队(现为沿背村)共有 1400 亩耕地,其中 600 多亩是冬水田,常年水汪汪,人牛下田烂泥没腿肚,亩产只有 100 多公斤,因此全大队年年吃国家返销粮。
怎样才能改造好冬水田呢?甘祖昌查看了 16 个垅、60 多块冬水田的土质他想起了城市挖地下水道排除污水的方法,便把大队干部和部分中青年农民召集起来开座谈会,谈自己的想法 生产队长谢回生说: “开沟排水的确是个好方法,可以先搞一丘田做试验 ” 在甘祖昌的倡导下,由谢回生、刘云林、谢秋苟、刘范朗等 5 人成立了改造冬水田实验小组经过试验,开沟排水的方法成功了,当年种的红花草,第二年就获得丰收 接着, 就在全大队推广, 经过两三年的努力, 亩产提高了 50 公斤,脱掉了“吃返销粮大队”的帽子为了支付社员的劳动报酬,甘祖昌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 给大队社员发奖金, 改造 l 亩冬水田, 奖钙镁磷或过磷酸钙 25 公斤20 世纪 60 年代头 3 年, 他共发出化肥 5 万余斤 由于他带领群众改造红壤和冬8 水田成绩卓著,中国科学院江西分院聘请他为科学研究员,并邀请他到南昌参加过 3 次江西省农业科学大会 1962 年农历大年初二, 坊楼公社 (现为坊楼镇) 书记刘可兴来拜访甘祖昌甘祖昌紧握着他的手说: “老刘,全公社七八百亩望天田亩产只有 400 多斤,每年要吃返销粮 300 万斤,种田的没饭吃,这个问题你非解决不可。
”刘可兴谦虚地说: “我来向你请教, 靠你老人家支持把产量搞上去 ” 甘祖昌点头说: “好嘛,我们合作! ”刘可兴提出修水库引水灌田,这正说到甘祖昌的心坎上他高兴地说: “我们公社的田就得了两种病:一是肺结核,二是胃肠炎犯胃肠炎的冬水田我们大队整治得初见成效 我想利用修水库的办法医治肺结核的望天田是完全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