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 7.外国诗二首(三)名师导航 语文版必修5.doc
5页7 外国诗二首(三)名师导航内容感知 《老虎》是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和版画家布莱克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是一首力量的颂歌这首诗选自布莱克的诗集《经验之歌》,与之相对应的另一诗集是《天真之歌》两部诗集展示了“人类心灵的两个方面”《天真之歌》以羔羊为代表,展现了一幅欢乐、纯洁、善良、和谐的农业文明图《经验之歌》以“老虎”为中心意象,展现了一幅正在生长的痛苦、邪恶、分裂的工业文明图景这首诗被认为是对法国革命者所拥有的暴力的颂歌布莱克把革命的暴力看作是一种极大的精神力量,可以摧毁一个压制、禁锢人的旧世界,可以改造人的灵魂,从而建立起一个地上的天国本诗典型地体现了布莱克诗歌想象力丰富、语言节奏铿锵有力、象征主义深刻的特征,是英语诗歌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豹》的作者是里尔克,奥地利著名的象征主义诗人,也是德语文学中影响最大的现代诗人,西方现代派的重要代表里尔克被称为“祈祷诗人”,他的诗,早期以抒情为主调,带有新浪漫主义的风格其后在罗丹的影响下,诗人加强了诗歌中的雕塑性和象征性,成为别具一格的象征诗人《豹》是里尔克“物体诗”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所谓“物体诗”,就是指借助外物的形态,赋予它无形的情态,把内心深处的激情、痛苦、幻觉用物化的形式巧妙地展现出来,使物体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显露出人类特有的情怀。
全诗巧妙地把现代人生存的困境喻寄在笼中的“豹”身上,实现了传神的艺术再造,不愧为里尔克“物体诗”的典范之作字词梳理1.字音脑髓(suǐ) 铁砧(zhēn) 昏眩(xuàn) 雷霆(tíng)强韧(rèn) 穹苍(qióng) 眼帘(lián) 草莽(mǎng)围绕(rào) 掐(qiā) 骇(hài)2.多音字 3.词义乌有:虚幻;不存在穹苍:即苍穹,指的是天空,因押韵需要而倒置雷霆:这里指雷暴或霹雳;也比喻威力或怒气步容:脚步呈现出的一种状态昏眩:头脑昏沉,眼花缭乱甚么:即什么草莽:这里指草丛静寂:即寂静疑难妙句1.老虎!老虎!火一样辉煌,/烧穿了黑夜的森林和草莽,/甚么样非凡的手和眼睛/能塑造你一身惊人的匀称?剖析:这是第一诗节和第六诗节的反复,描绘老虎给人的总体印象,赞叹老虎“火一样的辉煌”和“一身惊人的匀称”诗人把老虎比作火,非常传神,充满神奇的想象力首先,老虎和火之间的颜色和给人的第一印象比较接近。
烧穿黑夜的森林和草莽的野火是金红色的,非常醒目,而身上有着黑与黄色斑纹的老虎在阴森的森林草莽里也显得非常醒目在精神上,二者都有着让人恐惧的破坏力、威慑力和让人赞叹的美丽,会让人产生恐惧和赞叹对立的情感反应其次,把“老虎”放在“黑夜的森林”这一环境下,可以表达出老虎身上那种力量之美同时,也是老虎的生活环境,这样的环境中,老虎才是山中之王事实上,诗人也正是由老虎在黑夜森林中奔跑的震撼人心的情景联想到了燃烧着黑夜和森林的火焰第三,反问句的运用也增强了诗歌的语气和劲猛的节奏感,并且气势流贯地表达了诗人对老虎热烈的赞美2.到临了,星星扔下了金枪,/千万滴银泪洒遍了穹苍,/完工了再看看,他可会笑笑?/不就是造羊的把你也造了?剖析:这一诗节从侧面烘托描写老虎的威力,老虎在与代表统治势力的星星的战斗中,取得了绝对胜利,连上帝都笑了,体现了诗人对老虎身上所具有的暴力的赞美在布莱克的象征体系中,星星是理性、法律和秩序的化身它们认为上帝(造物主)创造老虎的同时也破坏了他自己制定的秩序因此,它们“千万滴银泪洒遍了穹苍”上帝造完了老虎后,“可会笑笑”?这一想象出人意料:因为温良、平和的羔羊和野性、凶恶、暴力的老虎都是上帝创造出来的,上帝当然始终在倡导温良和平和。
这里有一丝对上帝的揶揄,但是更多的是诗人对老虎的暴力的赞美3.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铁栏/缠得这般疲倦,什么也不能收留/它好像只有千条的铁栏杆,/千条的铁栏杆后便没有宇宙剖析:囚禁在动物园的“豹”,它本身就是现实中动物命运的真实写照只限于在动物园或影视里看到过豹的我们,依然能够透过铁栏杆看到它柔软的毛皮下鼓动的肌肉,懒散的脚步中透出的机敏面对这样一个大自然中强悍膘壮的尤物,使人感到铁栏的畏缩、阴暗,更令人愤怒制造铁栏杆者的卑劣、阴险眼睛同样也是动物内心世界的窗户,诗人正是抓住豹的“目光”进行细致描写,从而深入刻画豹的内心世界的这“目光”为什么是这般“疲倦”呢?原来被“走不完的铁栏”“缠”的,多么绝望的心理状态!一个“缠”字形象地把铁栏比作蟒蛇或柔软但越勒越紧的绳索,豹被束缚得精神和意志由疲倦、失望变得麻木那空虚的目光里“什么也不能收留”,显得无限悲凉,“千条的铁栏杆”把它牢牢地限定在小小的笼中,失去了整个宇宙的它,已然失去了生命的真义在更深的层面上,“豹”其实也是人类在现代文明的异化中艰难挣扎的艺术再现这第一个诗节留给读者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这“豹”的世界难道不是“人”的世界吗?4.强韧的脚步迈着柔软的步容,/步容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仿佛力之舞围绕着一个中心,/在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昏眩。
剖析:诗人观察描写的角度从豹的眼睛转移到豹的脚步和身影,透视了豹那强大的力量和意志被困铁栏中的悲剧状态——昏眩豹的脚步是“强韧”有力,并且非常“柔软”无声的,这正是一项超级猎手在追杀猎物时所应该具备的状态,但是在猎场上如此优秀的脚步现在却只能在极小的铁栏之内转圈、旋转这样的状态就如同强大的力量在围绕一个中心舞蹈着,本来等待着这个中心指挥着它们来完成一项伟大的事业,但是在舞蹈中心,那个伟大的意志却昏眩过去了后两行不仅运用比喻相当贴切,并且可以看作是全诗的核心所在受到铁栏杆束缚的“豹”,只能无可奈何地“旋转”,“力之舞”悲哀地“旋转”,心灵的痛楚、思想的绝望也都在“旋转”,它的力量、潜能、精神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它更担心的是,“伟大的意志”会在日削月磨中渐渐丧失殆尽,即使处于“力之舞”的中心,最后只能以可怕的“昏眩”为结局这情境与诗人的境遇是何等相似,也许,诗人有着热烈的追求,有着勃发的热情和深远的梦想,但是诗人只能围着那个中心打转,这在诗人看来,不也是“伟大的意志昏眩”吗?5.只有时眼帘无声地撩起——/于是有一幅图像浸入,/通过四肢紧张的静寂——/在心中化为乌有剖析:“只有时眼帘无声地撩起”一句,几乎是字字传神。
一是这无声的“撩”里充满了多少苍凉!从这“撩”里,可以推知“疲倦”时的眼帘是下垂的,由下垂到“撩”起,这极其细微的变化中,我们绝对可以理解到豹的精神和意志并没有完全被打垮,“有时”还会忽然闪现出来二是一个“浸”字又有多少日积月累的沉淀!它在眼帘撩起的瞬间“浸入”的是一幅怎样的图像呢(也许是突围的路,也许是天高地远的旷野乐园,也许是自己自由奔跑的同类……)?“有时”“无声”“撩”“浸”这些看似平凡的词语却活脱脱地刻画出笼中豹希望——失望——绝望,再希望——再沮丧——再无奈这样反反复复折磨着的心路历程三是“通过四肢紧张的静寂——/在心中化为乌有”一句,真是神来之笔,诗人只字未提“图像”的内容,只是淡淡地写出因为这种精神和意志的忽然闪现而使得四肢变得紧张激动起来,似乎要猛然跃起,冲出牢笼读到这里,读者的整个身心仿佛痉挛起来,有种喜悦的冲动但是,这一切很快就消失了,有的只是“千条的铁栏杆”,先前的图像“在心中化为乌有”结语无声胜有声,里尔克能把读者的心理之弦绷紧又突然放开,这是他独有的诗结构结构简析 《老虎》一诗由六个诗节组成其中第六诗节是第一诗节的反复 第一诗节:描绘老虎给人的总体印象。
诗人先用简洁、明快的两行诗,热情赞扬老虎的壮美:“火一样辉煌”“烧穿了黑夜的森林和草莽”接着用无疑问句转入对创造“老虎”灿烂发光的形体的“手”和“眼睛”的热情赞扬这一诗节的变相感叹句为第五、六诗节作了铺垫,暗示了对上帝(造物主)的辩证思考,对读者也有启发作用 第二诗节:抓住老虎火焰般的眼睛,和敢于凌空抓火的胆魄进行赞美这一诗节以三个疑问词“甚么”组成恢弘、渺远的画面:海洋或天空炼出了“火眼金睛”和敢于翱翔的翅膀及敢于攫火的手掌 第三诗节:赞美老虎活力四射的筋络和勇猛无比的手脚这一诗节由对老虎外部形体塑造的赞扬,转入对老虎内脏的创造力的歌颂又是以三个疑问词组成雄浑的劳动画面:巨大的臂力和精妙的技艺“拗得成你五脏六腑的筋络”,非凡的手足操纵着心脏的跳动 第四诗节:赞美老虎饱经锤炼的脑髓和掐住雷霆的迅猛威力这一诗节由对老虎内在的创造力的歌颂转入到对老虎头颅的炼铸和对雷霆万钧般创造力的讴歌用五个疑问词组成一连串的反问句,又以“铁链”“铁锤”“熔炉”“铁砧”等坚硬的铁器显示老虎的头颅的锻炼非同小可 第五诗节:从场面赞美,描绘了老虎大胜的场面,并想象上帝“可会笑笑”这一诗节由对雷霆万钧般创造力的热情讴歌转入到对柔和、明净的星空的描写,从而联想到造物主(上帝)的创造,这里紧紧呼应了第一诗节的暗示。
第六诗节:是对第一诗节的反复,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它起到概括全诗的作用,前后呼应,强化了这首诗的中心思想首节中用了一个“能”字,末节中改用一个“敢”字,这一字之易值得玩味:如果末节中少了这个“敢”字,就不足以强调上帝之万能;如果首节中就出现“敢”字,不仅显得突兀,使人觉得不知所云,且无助于点明全诗的主题 《豹》共分三个诗节 第一诗节:描写了豹在铁栏杆中不停地来回走动寻找出路的神态和豹的内心世界诗人首先从豹的“目光”落笔,并通过这一“心灵的窗口”刻画出豹“疲倦”的内心世界 第二诗节:具体描写了豹的脚步和身影,透视出豹那强大的力量和意志被困铁栏杆中的悲剧状态——昏眩这一诗节的象征意义已经明显呈现出来 第三诗节:再次描绘豹的眼神,并描绘了它的四肢同样是写眼神,这一次却有细微的变化由第一诗节中的眼帘因“疲倦”而垂下,再到本诗节中的“无声地撩起”,说明豹的精神和意志由疲倦、失望而变得麻木但最终还是以“化为乌有”为结局主旨浅探关于《老虎》的主旨有如下表述:1.老虎的形象既是美丽的,又是凶猛的随着诗的进展,在这一具体的形象中传达出一种诗人未加明言的意念至于这个意念是什么,或者说老虎象征什么,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解释。
欲理解这首诗,关键是应该认识到老虎是从黑暗中闪现出来的难以制驯的力可能是类似老虎形象的某种自然现象,更可能是某种社会想象,触发了诗人的感悟,使他对老虎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表达了他对“老虎”这种神秘之力的创造主的惶惑与赞叹2.这首诗是1794年发表的,正值法国进行大革命的时期老虎象征法国革命的力量,当时法国的革命人民将“黑夜的森林”所象征的封建势力和外国武装干涉者赶了出去,广大的革命人民就是塑成老虎形体的“工匠”诗里所洋溢的对老虎和塑成老虎的手和眼的赞美,也就是诗人对法国革命势力和革命人民的赞美3.对这首诗中“老虎”的象征意义,人们历来莫衷一是诗人西川认为:“也许我们不必追问老虎究竟象征什么,它就是老虎,美丽而可怕,像我们来自心灵的生命之力,或者说像我们生存于其上的这星球本身老虎只是一个前台形象,在后台,那创造老虎的手,其力量该多么令人震惊!”4.这首诗通过对老虎形象的描绘,歌颂了暴力的美关于《豹》的主旨表述如下:1.用客观的物象来暗示和表达微妙的内心世界,从豹的挣扎搏斗屈辱中感到永恒的矛盾冲突,用铁栏来象征人与社会关系的扭曲和严重异化,正是作者心灵深处的极大悲哀借助作者赋予豹的生存的极大悲哀所表现的意义所在。
是作者对生命和自我、文明与自然的形而上学的深思和反顾,是诗心对有形无形铁栏的抗击2.本诗的含意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