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格化管理方案 (6).docx
28页网格化管理方案 “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改善我县市容市貌,建立有效的行政执法管理机制、考核激励机制及岗位目标责任制,充分调动队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努力实现市容秩序管理“由单一向互动、粗放向精细、突击向常态”的转变,坚持“网格化区划、动态化覆盖、精细化管理、目标化考核”总体思路,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充分发挥和挖掘队伍自身潜力,真抓实干,开拓创新,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及群众满意度,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和谐发展的现代化中心XX县区 二、工作目标 全面推进以市容秩序网格单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运作模式,通过实施分块管理、网格到人、责任到人的方式,建立标准明确、责任细化、考核公平、奖罚分明的网格目标管理体系,变被动为主动、变定性为定量,形成覆盖整个县城的城管执法网格化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市容秩序精细化常态管理水平,营造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 三、工作措施及内容 1、依据地理布局、道路走向、方便通达、无缝拼接、工作量相对均衡等因素,把县城划分为23个网格单元,由专人负责管理。
2、网格管理责任人员由城管执法队员、城管协管员和交警共同组成,全面承担网格单元内违章行为的巡查、发现、制止处理及上报反馈等职责执法队员对网格单元内各类违法行为负责查处,并协同管理;协管员对网格单元内的市容秩序管理负责;交警负责对网格单元内机动车辆的乱停、乱放、乱行及驾驶机动车辆占道经营商户的查处 3、日常巡查管理以各分队属地管理为主,巡查到某一网格单元时以该分队网格管理责任人为主进行管理,出现投诉举报事件时也以事件发生地责任人为主进行处理 4、每一网格单元由责任人建立相关信息台帐,包括经营户数量、门牌号、店主相关资料等,以便出现问题时及时查找 四、出勤安排 1、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各类创建迎检等由中队统一安排 2、常时管理:分为夏令和冬令两个时段,严管区域夏令为早6:30至晚9:00,冬令为早7:00至晚6:00;一般区域夏令为早7:00至晚7:00,冬令为早8:00至晚6: 00;由网格管理责任人员负责管理 3、午间巡管根据夏、冬令时段由中队统一组织实施午间市容巡管 五、工作职责 1、做好路面市容市貌、背街小巷环境状况的监控和管理工作,力所能及地解决好日常出现的各类问题。
2、引导和帮助店家、顾客和居民按规定停放非机动车辆 3、加强对经营户、居民的法制宣传,发动居民积极参与城市管理,维护好公共设施和公共环境 4、督促所管区域内门店落实“门前三包” 5、所管区域内流动摊点、占道经营的劝阻、报告 6、所管区域内乱贴、乱涂、小广告的治理和清理 7、所管区域内新立广告牌的报告 六、工作要求 1、要积极探索“网格化管理”新路子,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研究分析自身工作特点,探索和实践好网格化管理新方法 2、各队员在工作中要积极主动,及时发现问题,力争把违法违章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 3、网格式管理运行模式强调管理主体之间的沟通、理解,强调相互之间的协作、支持,强调管理部门之间的配合、 协同,强调管理系统之间的联接、互补,要形成强大合力,实现资源整合 4、网格管理责任人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确保办案质量与数量;执法队员与协管员要相互配合,促进路段管理;对执法办案及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探讨解决的方法和措施,使辖区的市容秩序得以不断提高 附:县城管理网格化人员分布表 2010年5月11日 第二篇:网格化管理方案 一、指导思想 和总体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省、XX市社会管理创新相关会议部署,根据《XX县区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晋委"2010"111号)和《XX县区开展“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晋委"2012"62号)精神,紧扣我市开展“项目落实年”、“三产跃升年”、“深化城市建设管理年”三个活动,按照“以综治工作为主题、以掌握信息为重点、以化解矛盾为目的、以服务群众为宗旨”的工作要求,通过创新村(社区、企业)管理体制、机制,整合村(社区、企业)管理资源,建立村(社区、企业)社会管理“网格化管理”新模式。
通过“定格、定人、定责、定序”,依托综治网格化管理工作平台,实行扁平化、精细化、高效化、全覆盖、全天候、全方位的社区管理和服务,着力提高综治管理服务水平,实现社情民意收集无遗漏、村(社区、企业)管理无盲点、服务无缝隙,达到刑事治安发案降低、安全事故隐患减少、信访案件下降、社会平安和谐、人民群众安全满意的目标,努力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任务 (一)划分三级(或四级)网格,搭建基本框架以立足实际、着眼发展、便于管理为原则,按行政层级划分三级或四级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服务网格 1、一级网格以现有的行政村(社区)为依托,村(社区)书记、主任为一级格长(企业参照实行) 2、二级网格按责任片区划分,村(社区)两委成员为二级格长 3、三级网格以楼栋院落或居住相对集中区域为基础,一般以50户左右群众为单位(可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设置),选聘一名群众信任的居民为三级格长(一般为党员、村民代表、居民小组长、平安中心户长或联防户长) 4、四级网格各镇(街道)、村(社区)也可结合平安联防模式,再设立四级网格,按照10户左右为单位设置,由平安联防户长为四级格长。
各级网格与网格之间、网格内户与户之间要建立格与格、点与点的相互联系制度,实现联防联动、信息互通,有效发挥网格化管理实效 3 各镇(街道)依托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成立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负责指导全镇(街道)的村(社区、企业)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工作 (二)健全二级平台,理顺管理体制 1、镇(街道)综治工作平台主要指镇(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镇(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负责镇(街道)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中心主任为第一责任人镇(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按照综治、信访、司法、调解、警务、禁毒、流动人口及重点人口服务管理、安全生产、反邪教、消防安全整治等“十位一体”的运转模式开展工作建立和实行工作例会、督办督查、工作流程、基本台账等制度,负责做好一级网格上报和本中心直接受理的综治信息收集、归类和分流工作,按照镇(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成员单位的相关职责提出交办意见并督促落实;负责对本级无法解决处理的信息按照程序反馈到相关市综治委成员单位,并负责指导村(社区、企业)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开展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工作 2、村(社区、企业)综治工作平台。
主要指村(社区、企业)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村(社区、企业)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负责一级网格,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社区)主任为第一责任人村(社区、企业)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 4 创建的基本要求是建立和落实各类综治力量协作制度,按照“十位一体”的模式围绕治保、调解、综治宣传、流动人口及重点人口管理、禁毒、帮教、消防安全整治、反邪教、社区矫正、社情信息收集等方面内容开展工作,并领导社会管理服务队开展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工作 (三)组建工作队伍,明确服务内容各村(社区)依托原有综治工作力量组建社会管理服务队,由村(社区)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统一领导,分片负责做好各片组的社会管理“网格化管理”信息采集工作服务队由镇(街道)驻村(社区)干部、片警、村(社区)干部、党小组组长、村(社区)居民小组长、村(社区)医疗工作者、村(社区)巡防队队员和村(社区)平安志愿者队伍组成,具体人数根据社区规模和三级网格的数量确定社会管理服务队在网格内重点做好社情信息收集、政策法规宣传、治安防范巡逻、矛盾纠纷调处、流动人口管理、惠民便民服务等六个方面工作镇(街道)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成立协调处置组、综合服务组和督办考核组对接处理村(社区、企业)网格上报的各类问题。
(四)完善三个制度,拓展服务领域 1、走访责任制规定村(社区)干部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到本人包干的网格进行入户走访居民,及时记录入户走访 第三篇: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格化管理实施方案 (一) 进一步创新社区管理与服务方式,健全服务络,激活社区资源,现结合菱湖街道社区实际,特制定“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组织机关、社区干部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充分了解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着力提高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着力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效能 二、工作目标 依托现有的社区管理体系和信息平台,构建‘街道——社区——小区——楼栋——居民’的五级络组织体系,按照“界线清晰、任务适当、责任明确、便于考核”的原则,将社区范围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格,以格化的方式,建立格管理服务队伍,将社区每名工作者落实到每一个区域,并在每个格区域内对党小组、志愿者、辖区单位进行整合,以片带面,以面带块,上下联动,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形成全面掌握实情、及时反映民情、迅速解决问题、有效化解矛盾的社区管理服务长效机制。
三、工作步骤 1、划格结合居民住宅区、辖区单位分布现状,按照小区界线、楼栋分布将辖区合理划分为若干个格,每个格内居民约200-300户左右,人口约1000人 2、组团队每格由一名社区工作人员担任格长,与格内综合信息员、社区党员、社区民警、社区志愿者等共同组成格管理队伍 3、定制度制订相关的《格化工作服务团队职责》《“格化工作”格长职责》《格化工作成员职责》《格化工作例会制度》《格化工作问题反馈制度》等 4、建信息积极探索,建立“1+5+n”格化管理的数字管理平台,实现社区居民基本信息数字化覆盖1”即指建立一个社区居民综合信息平台;(“5”是指人、房、事、组织、物品等五类基本信息;“n”是指拓展信息源和应用系统,包括公安机关重点人员监控、违法犯罪信息等)了解格内服务对象的家庭成员情况以及服务需求,建立社区格化管理资料信息库,并在各楼栋建立格分布图,标注清单元格的责任人、责任范围、户数、人数、党员数、及各类弱势群体信息,建立区域内的空巢老人、残疾人、低保家庭、4050人员、刑释解教和社区矫正等群体重点服务对象档案,便于及时了解情况,掌握工作动态,做到服务有重点,工作有方向。
5、明责任社区工作者(格长)负责格内综合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包括责任格内的计生、低保、民政、文明创建、安全生产、综治维稳等信息的综合摸底归档,确保信息准确无误要求每周对信息进行整理汇总,与业务对口专干交接对有关民生民情进行分类记录,解决一件注销一件对居民反映求助的事,进行分类处理:一般性事务,由格责任人现场处理;需要协调处理的工作,由格责任人和社区协调处理;紧急性工作或社区不能独立办理的,格责任人立即上报街道、社区,并现场全程跟踪,做到“去有目的,来有问题、后有反馈”,服务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格内其他成员格内其他成员负责提供居民动态信息收集上格内其他成员报、社情民意调查、政策宣传、法律援助、矛盾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