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滕州商业市场初步调查报告(共40页).doc

46页
  • 卖家[上传人]:1537****568
  • 文档编号:217241273
  • 上传时间:2021-12-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84KB
  • / 4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滕州商业市场初步市场调查报告□ 调研课题:滕州商业物业市场概况□ 调研时间2008年3月26日-3月29日□ 调查范围:1、核心商圈-西至平行街,南至荆河路,东至善国路,北至解放中路;2、次级商圈-西至西环城路,南至南环城路,东至龙泉路,,北至北辛路□ 调查人员(成器公司滕州项目市调小组共5人)指挥:黄何-负责本次调查组织、分工、统筹等工作;一组:谭立,郑同柱-负责核心商圈租金、物业价格、人流量等调查、统计;二组:姜永香,田建国-负责滕州概况、房地产市场、次级商圈租金、业态布局、数据统计、录入等工作一、 滕州概况1、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滕州市位于山东省南部,东依沂蒙山,西濒微山湖,南临苏淮重镇徐州,北依孔子故里曲阜1988年改名滕州市,总面积1485平方公里,辖21个镇(街道),总人口156万,是山东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市2、经济环境: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GDP)完成335.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76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206.84亿元,增长19.9%;第三产业增加值95.56亿元,增长18.4%三次产业比例为9.8:61.7:28.5。

      人均生产总值突破两万元,达到21605元(按年末汇率折算为2767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5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2%、66.4%、29.4%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8个百分点、12.0个百分点和5.3个百分点3、交通环境:滕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的淮海经济区中心位置,自古就有“九省通衢”之称,“104”国道,京福高速公路、京沪铁路和京航大运河穿境而过,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水路交通网络距滕州市区200公里以内有机场四处,距济南、临沂机场有两个小时的车程,距徐州、济宁机场仅有一个小时的车程从滕州至宁波由京沪高速公路转沪杭高速不足8个小时里程交通条件十分优越4、社会文化环境:滕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境内有7300年前“北辛文化”遗址以及滕国、薛国故城等古文化遗址,是“科圣”墨子和“工匠祖师”鲁班的故里;还是滕文公、孟尝君、毛遂等许多历史名人,俊彩星驰,各领风骚,留下千古佳话5、其他环境:滕州还是全国有名的能源基地、建材之乡境内探明矿产资源30余种,其中煤炭储量近60亿吨,是全国重点煤炭开发基地;境内水资源总量为7亿立方米,紧靠水资源总储量 41亿立方米的我国江北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微山湖有沿湖37公里的湖岸线,是北方有名的富水区;旅游资源丰富,微山湖红荷湿地为华东独有,世界罕见。

      滕州市场繁荣活跃,200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8.8亿元,全市共有各类市场180处,市场年交易额80亿元滕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投资环境建设作为关键来抓,全面推行政府提速,形成了“亲商”、“敬商”、“安商”的浓厚气氛,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在土地使用、税费收取、房地产开发等方面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附1:滕州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滕州市统计局)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适应宏观调控新形势,大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朝着又好又快方向发展,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并经枣庄市统计局认定,全市生产总值(GDP)完成335.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76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206.84亿元,增长19.9%;第三产业增加值95.56亿元,增长18.4%三次产业比例为9.8:61.7:28.5人均生产总值突破两万元,达到21605元(按年末汇率折算为2767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5 %。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2%、66.4%、29.4%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8个百分点、12.0个百分点和5.3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加大对非公有(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非公有(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民营)户数3.99万户,增长16.5%;从业人员17.6万人,增长11.6%;注册资金48.4亿元,增长18.7%;纳税额13.4亿元,增长60.8%,占税收总额的51.3%,上升3.3个百分点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全市共实现城乡劳务输出42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1500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18230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3547人,“4050”等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810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扎实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工作,不断强化就业服务平台建设,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扎实做好就业技能培训工作 经济开发区建设步伐加快入区企业累计达到210家,总投资143.1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01.6亿元,已建成企业154家,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3.6亿元、利税3.8亿元,分别增长47%、41%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结构不够优化,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经济发展外向度偏低,经济增长方式仍比较粗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快,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压力较大,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依然偏低,等等。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0.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4 %农业内部各业协调发展农业产值40.36亿元,增长4.3%;林业产值0.75亿元,增长8.7%;牧业产值17.14亿元,增长6.8%;渔业产值1.03亿元,下降3.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9亿元,增长12.8%农、林、牧、渔及服务业产值比例为67.1:1.2:28.5:1.7:1.5 主要农产品产量有所增加全年粮食产量82.2万吨,增长5.9%,粮食单产504公斤/亩,增长5.4%;油料产量5.65万吨,增长3.7%;蔬菜产量274.09万吨,增长4.6%;水果产量5.62万吨,下降12.3%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2.3万亩,其中本年新育苗面积495亩,年末实有林地面积34.5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5.6% 牧业生产平稳增长年末生猪出栏46.6万头,增长2.0%;牛出栏2.01万头,增长2.0%;羊出栏88.9万只,增长3.0%;家禽出栏5531.42万只,增长1.0%肉类总产量达到13.78万吨,增长4.8%;禽蛋产量5.04万吨,增长7.3%;奶类产量0.47万吨,增长68.4%。

      渔业生产不断发展全市水产品养殖面积4.8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44万吨,分别增长6.7%和5.9%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省级高效节水示范工程、“世行三期”开发项目、南四湖湖东堤建设等工程进展顺利农用机械总动力91.4万千瓦,增长4.8%农用汽车1375辆,拖拉机1.2万台,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588台落实区(市)级以上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08万元,带动农民农机投资4720 万元有效灌溉面积100.3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5.2%,机电灌溉面积92.66万亩全年农村用电量6.93亿千瓦时,增长8.1%化肥使用量(折纯)11.3万吨,增长46.8%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指 标单 位2006年比上年增长%粮食万吨82.245.9油料万吨5.653.7蔬菜万吨274.094.6水果万吨5.62-12.3生猪出栏万头46.602.0家禽出栏万只5531.421.0肉类万吨13.784.8禽蛋万吨5.047.3奶类万吨0.4768.4水产品万吨1.445.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市市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0.8亿元,增长30.6%其中,轻工业增加值35.7亿元,增长23.9%;重工业85.1亿元,增长36.1%。

      非公有制经济增势增强,股份合作企业增长34.1%;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增长52.7%集体工业增长也达到33.6%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2.4%,拉动经济增长11.3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进一步增加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0家,比去年增加43家;资产140.45亿元,增长21.9% 高新技术产业高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6.2%,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效益稳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8.9%,上升0.31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448亿元,增长36.8%;利税62.02亿元,增长38.9%;利润35.37亿元,增长36.5% 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能源、煤化工、机械制造、食品医药、建材、轻纺等六大支柱产业培植成效明显,实现增加值102.1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75.8亿元、利税53亿元、利润30.5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的84.5%、83.9%、86.3%、85.5% 建筑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市建筑企业完成增加值18.5亿元,增长12.4%,有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86个,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2.5亿元,增长4.8%,全员劳动生产率78372元/人,增长11.5%。

      省外市场开拓力度继续加大,全市建筑企业在省外施工产值10.09亿元,增长34.5%被评为“山东省建筑业十强县(市)”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产品单位2006年比上年增长%原煤万吨293.2722.2纱吨6.25-11.7服装万件661.5机制纸及机制纸板万吨17.8549.6焦炭万吨157.4530.2合成氨万吨10.3212.7水泥万吨697.885.0金属切削机床万台3.1731.6电动工具万台13.4134.1发电量亿千瓦时24.854.3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增幅理性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2.78亿元,增长23.8%其中,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2.43亿元,增长27.7% 投资结构更趋合理第一产业投资0.50亿元,下降75.9%;第二产业投资80.63亿元,增长29.4%;第三产业投资31.3亿元,增长32.4%第三产业投资增幅快于第二产业3个百分点 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开工建设过亿元项目45个,完成投资71亿元总投资27.5亿元的新源热电二期235万千瓦两台机组,实现“一年双投”目标腾达不锈钢制品、甲醛和乌洛托品一期、数控精密机床、拓博氨基膜塑料二期、高档瓦楞纸箱一期、大宗电厂二期、连云山商品混凝土、得克万吨消毒剂一期等项目已经竣工或部分竣工投产。

      盛源苯加氢、滕州卷烟厂危房改造、瑞达化工技改、祥源高档服装一二期、电缆桥架出口基地、金属夹芯板、凯莱盖泽硅钙砖一期、腾鼎电子封装材料、植物纤维类可降解餐具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房地产开发投资平稳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10.91亿元,增长23.1%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快速增长在政府继续实施启动内需等政策的推动下,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96亿元大关,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