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doc
7页第5节 一次函数一、知识梳理 1. 一次函数的意义及其图象和性质 (1)一次函数: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 (k、b为常数,k ≠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特别地,当b 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2)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经过点( , ),( , )的一条直线,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经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如右表所示. (3)一次函数的性质:y=kx+b(k、b为常数,k ≠0)当k >0时,y的值随x的值增大而 ;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 . (4)直线y=kx+b(k、b为常数,k ≠0)时在坐标平面内的位置与k在的关系.①直线经过第 象限(直线不经过第 象限);②直线经过第 象限(直线不经过第 象限);③直线经过第 象限(直线不经过第 象限);④直线经过第 象限(直线不经过第 象限); 2. 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求法 (1)待定系数法:先设出解析式,再根据条件列方程或方程组求出未知系数,从而写出这个解析式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其中的未知系数也称为待定系数。
(2)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步骤:① ;② 得到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或方程组;③ 从而写出函数的表达式 (3)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求法: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常用待定系数法,其中确定正比例函数表达式,只需一对x与y的值,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需要两对x与y的值二、课前练习 1. 已知函数:①y=-x,②y= ,③y=3x-1,④y=3x2,⑤y= ,⑥y=7-3x中,正比例函数有( ) A.①⑤ B.①④ C.①③ D.③⑥2. 两个一次函数y1=mx+n.y2=nx+n,它们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图中的( )3. 如果直线y=kx+b经过一、二、四象限,那么有( ) A.k>0,b>0; B.k>0,b<0; C.k < 0,b<0; D.k <0,b>04. 生物学研究表明:某种蛇的长度y(㎝)是其尾长x(cm)的一次函数,当蛇的尾长为6cm时,蛇长为45.5㎝;当蛇的尾长为14cm时,蛇长为105.5㎝;当蛇的尾长为10cm时,蛇长为_________㎝; 5. 若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l,5)那么这个函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y的值随x 的减小而____________三、经典考题剖析 1.在函数y=-2x+3中当自变量x满足______时,图象在第一象限.解:0<x< 点拨:由y=2x+3可知图象过一、二、 四象限,与x轴交于(,0),所以,当0<x<时,图象在第一象限.2.已知一次函数y=(3a+2)x-(4-b),求字母a、b为何值时:(1)y随x的增大而增大;(2)图象不经过第一象限;(3)图象经过原点;(4)图象平行于直线y=-4x+3;(5)图象与y轴交点在x轴下方.四、课后训练 1. 在下列函数中,满足x是自变量,y是因变 量,b是不等于0的常数,且是一次函数的是( ) 2. 直线y=2x+6与x轴交点的坐标是( ) A.(0,-3);B.(0,3);C.(3,0);D.(-,1)3. 在下列函数中是一次函数且图象过原点的是( ) 4. 直线 y=x+4与 x轴交于 A,与y轴交于B, O为原点,则△AOB的面积为( ) A.12 B.24 C.6 D.105. 若函数 y=(m—2)x+5-m是一次函数,则m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6. 若一次函数y=kx—3经过点(3,0),则k=__,该图象还经过点( 0, )和( ,-2)7. 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当x_____时,y>0;当y>0时,x=______.第6节 反比例函数一、知识梳理 1.反比例函数: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 (k为常数,k≠0)的形式(或y=kx-1,k≠0),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需注意以下几点:(1)k为常数,k≠0;(2)中分母x的指数为1;例如y= 就不是反比例函数;(3)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0的一切实数;(4)因变量y的取值范围是y≠0的一切实数.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利用画函数图象的方法,可以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它的图象是双曲线,反比例函数y=具有如下的性质(见下表)①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到右下降,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减小;②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到右上升,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增大.4.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时要注意的问题:(1)画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方法是描点法;(2)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x≠0,因此,不能把两个分支连接起来;(2)由于在反比例函数中,x和y的值都不能为0,所以,画出的双曲线的两个分支要分别体现出无限的接近坐标轴,但永远不能达到x轴和y轴的变化趋势.5. 反比例函数y= (k≠0)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即过双曲线y=(k≠0)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垂线,所得矩形面积为│k│。
6. 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时,可设解析式为 二、课前练习 1.下列函数中,是反比例函数的为( ) A. ;B. ;C. ;D. 2. 反比例函数中,当>0时,随的增大而增大,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2;C. <;D. >23. 函数y= 与y=kx+k在同一坐标系的图象大致是图中的( ) 4. 已知函数 y=(m2-1),当m=_____时,它的图象是双曲线. 5.如图是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观察图象写出>时,的取值范围 三、经典考题剖析 1.设 (1)当为何值时,与是正比例函数,且图象经过一、三象限 (2)当为何值时,与是反比例函数,且在每个象限内随着的增大而增大2. 如图所示,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k≠0)的图象交于M、N两点. ⑴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⑵根据图象写出使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一次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 解:(1)将N(1,4)代入中 得k=4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将M(2,m)代入解析式中得将M(2,2),N(1,4)代入中解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2)由图象可知:当x<1或0<x<2时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一次函数的值. 点拨: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解析式3. 如图,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别是直线AB和双曲线.直线AB与双曲线的一个交点为点C,CD⊥x轴于D,OD=2OB=4OA=4.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四、课后训练 1.关于(k为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反比例函数; B.k≠0时,是反比例函数 C.k≠0时,自变量x可为一切实数; D.k≠0时, y的取值范围是一切实数2.某玩具厂计划生产一种玩具熊猫,已知每只玩具熊猫的成本为y元,若该厂每月生产x只(x取正整数)这个月的总成本为5000元,则y与x之间满足的关系式为( ) A.;B.;C.;D. 3. 已知点(2,)是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一点,则此函数图象必经过点( ) A.(3,-5); B.(5,-3); C.(-3,5); D.(3,5)4. 面积为3的△ABC,一边长为x,这边上的高为y,则y与x的变化规律用图象表示大致是图中的( )5. 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则对于一次函数y=kx—k.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__________________.6. 已知反比例函数y=(m-l)的图象在二、四象限,则m的值为_________.第7节 二次函数一、知识梳理 1.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1)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就是二次函数y=ax2+bx+c当函数y的值为0时的情况. (2)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有三种情况:有两个交点、有一个交点、没有交点;当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时,交点的横坐标就是当y=0时自变量x的值,即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 (3)当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 x轴有两个交点时,则一元二次方程y=ax2+bx+c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有一个交点时,则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二次函数y=ax2+ bx+c的图象与 x轴没有交点时,则一元二次方程y=ax2+bx+c没有实数根 2.二次函数的应用: (1)二次函数常用来解决最优化问题,这类问题实际上就是求函数的最大(小)值; (2)二次函数的应用包括以下方面:分析和表示不同背景下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小)值.3.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基本思路:(1)理解问题;(2)分析问题中的变量和常量;(3)用函数表达式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4)利用二次函数的有关性质进行求解;(5)检验结果的合理性,对问题加以拓展等.二、课前练习 1. 直线y=3x—3与抛物线y=x2 -x+1的交点的个数是( ) A.0 B.1 C.2 D.不能确定2. 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关于x的方程的根的情况是( ) 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有两个异号实数根 C.有两个相等实数根; D.无实数根3. 不论m为何实数,抛物线y=x2-mx+m-2( ) A.在x轴上方; B.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 C.与x轴有两个交点; D.在x轴下方4. 已知二次函数y =x2-x—6(1)求二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及顶点坐标;(2)画出函数图象;(3)观察图象,指出方程x2-x—6=0的解;(4)求二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交点所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三、经典考题剖析 1. 已知二次函数y=x2-6x+8,求: (1)抛物线与x轴J轴相交的交点坐标; (2)抛物线的顶点坐标;2. 已知抛物线y=x2-2x-8, (1)求证:该抛物线与x轴一定有两个交点; (2)若该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分别为A、B,且它的顶点为P,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