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文本(2)(DOC 116页).docx
116页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文本(2)1 综合说明 11.1 可研批复情形 11.2 综合说明 11.2.1项目建设规模 11.2.2项目类型 21.2.3项目性质 21.2.4项目建设地点 21.2.5项目所在地区及项目区的地貌类型 21.2.6土地权属情形〔所有权、使用权〕 21.2.7项目区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比例 31.2.8建设工期 31.2.9投资预算 31.2.10公众参与情形 32 项目概况 32.1 ***简况 32.1.1地理位置 32.1.2自然条件 42.1.3社会经济情形 42.1.4土地利用状况 42.2 项目区差不多情形 42.2.1自然条件 52.2.2社会经济状况 72.2.3土地利用现状 83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103.1 基础设施条件 103.1.1交通条件 103.1.2排灌系统骨干设施状况 113.1.3田间灌排工程设施现状 113.1.4电力设施 113.1.5其他基础设施 123.2 居民点建设 123.2.1居民点的地位和作用 123.2.2居民点用地结构 123.2.3居民点建筑情形 123.3 土地利用限制因素 133.4 水土资源分析 133.4.1供水量分析 133.4.2灌溉设计标准 143.4.3需水量推测 143.4.4水土资源供需平稳分析 163.4.5节水措施说明 173.5 新增耕地来源分析 173.6 公众参与 203.6.1设计时期公众参与情形 203.6.2公众对项目的要紧意见及处理情形 213.6.3项目实施公众参与方案 214 工程规划 214.1 工程规划目标 214.2 规划标准 224.2.1土地平坦工程设计标准 224.2.2灌溉设计标准 224.2.3排涝设计标准 224.2.4道路工程设计标准 224.2.5田间工程设计标准 234.2.6防护林工程设计标准 234.2.7水质标准 234.3 工程规划设计依据 234.3.1有关法律法规 234.3.2有关政策 244.3.2相关规划 244.3.4行业技术标准 244.3.5相关基础资料 254.4 工程规划 254.4.1土地利用布局 254.4.2整理后土地利用结构 264.4.3工程布局 274.5 规划方案比选说明 294.5.1可研时期方案的可行性 294.5.2设计时期方案的调整情形 294.5.3方案比选 305 工程设计 315.1 土地平坦工程 315.1.1田块布置 315.1.2土地平坦分区 315.1.3土方运算 325.2 灌概排水工程 395.2.1水源工程 395.2.2灌溉渠道 405.2.4排水工程 495.2.5建筑物 555.3 电力工程 645.4 道路工程 665.4.1原有道路利用 665.4.2道路设计 665.4.3工程量 665.5 农田防护林 675.5.1农田防护林 675.5.2水土保持工程 685.6 拆迁工程 695.6.1范畴 695.6.2工程量 695.7 居民点整理工程 695.8 典型田块设计 705.8.1典型田块型式 705.8.2典型田块设计 705.9 工程量分类汇总 705.9.1工程量运算说明 705.9.2分类汇总表 726 施工组织设计 746.1 施工条件 746.1.1自然条件 746.1.2工程条件 746.1.3工程施工特点 756.1.4社会条件 766.1.5对工程建设期的有关要求 766.2 施工总布置和要紧工程施工方法 766.2.1施工总布置 766.2.2要紧工程施工 776.3 施工总进度 817 土地权属调整 827.1 项目区土地权属现状 827.1.1依照土地清查情形,复核项目建设范畴内土地权属状况 827.1.2依照土地清查情形,复核土地承包经营状况 827.1.3项目区存在的土地权属争议问题 827.2 土地权属调整原那么 827.3 权属调整程序 837.3.1制定权属调整方案 837.3.2签订土地权属调整协议 847.3.3公告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847.3.4停止变更土地利用现状 857.3.5办理土地变更登记 857.3.6权属治理的保证措施 858 实施措施与工程治理 868.1 实施措施 868.1.1 组织机构 868.1.2 治理制度 868.1.3 实施操纵措施 878.2 工程治理 888.2.1 治理机构 888.2.2 治理措施 888.2.3经费筹措 889 投资预算 899.1 编制说明 899.1.1编制原那么 899.1.2编制依据 919.1.3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929.2 费用构成 929.2.1费用构成及运算标准 929.2.2投资预算表 969.3 资金筹措 979.4 投资进度打算 9710 效益分析与耕地质量评判 9910.1 社会效益分析 9910.1.1土地整理项目建设期的社会阻碍 9910.1.2项目完成后在坚持社会稳固和耕地总量动态平稳方面的作用 9910.1.3项目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10010.1.4要紧指标 10010.2 生态效益和环境阻碍分析 10010.2.1项目的景观生态成效 10010.2.2项目水土保持成效 10010.2.3项目产生的生态阻碍、水环境的阻碍、土壤环境阻碍及防治计策措施 10110.3 经济效益分析 10210.3.1费用运算 10210.3.2收益运算 10210.3.3单位功能投资分析 10310.3.4静态评判指标 10410.4 耕地质量评判 10511 附表、附件 1051 综合说明1.1 可研批复情形2005年4月,******国土资源局向***国土资源厅申请实施〝*********镇土地整理项目〞,并提交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有关报批材料。
***国土资源厅对其进行了认真审查评估,并派专业人员进行了实地踏勘,认为该项目符合土地整理项目申报条件,技术经济可行,建议批准该项目立项,并确定该项目性质为省投资重点项目,项目类型为土地整理,项目区建设规模306.27公顷,投资总规模许多于560.00万元,新增耕地比例不低于6.77%依照***进展和改革委员会苏发改交能发[2006]667号文,规划后江都至海安高速公路将由西向东横穿项目区,经镇政府组织测量勘察,预估高速公路占地在原规划项目区范畴内150亩,其中灌溉水田124.5亩、桑园16.5亩、农村居民点9.0亩***镇人民政府及镇国土资源局广泛征求了***市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局及当地宽敞人民群众的指导和意见,申请将紧邻项目区东南侧***镇***村的316.8亩土地划入项目区范畴,经本次规划设计单位***、***组织对项目区新加地区的现场勘察,提交申请的新调整范畴有进行土地整理的必要性,经研究决定减少原项目区内施工涉及居民住宅动迁部分面积,保证项目建设规模不变,差不多位置不变,权属清晰,新增耕地面积不变本次项目土地利用总面积为352.83公顷,建设规模为306.27公顷,新增耕地20.72公顷,新增耕地比例为6.77%。
项目打算施工期为12个月〔项目批复后第1年9月至次年8月〕,预算年度为2年,完成全部土地整理内容1.2 综合说明1.2.1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区建设规模306.27公顷〔项目区土地总面积352.83公顷,扣除不动工面积46.56公顷〕1.2.2项目类型该项目是以增加耕地、改善田间配套设施、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项目类型为省投资重点项目1.2.3项目性质项目区要紧为差不多农田,该项目要紧通过土地整理平坦土地,改良土壤与农田水利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土地可连续利用项目性质属于差不多农田整理项目1.2.4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区位于******镇北部,涉及***村一个行政村项目区四至范畴及经纬度坐标见下表表1.2.4 项目区位置情形表项目区位置经纬度坐标四至东 经北 纬***镇120°31′42″—120°33′03″32°28′07″—32°29′29″东至郝太路、南接向阳河、西至镇级道路柴胡路、北靠友谊河1.2.5项目所在地区及项目区的地貌类型***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面高程〔黄海高程〕2-6米,地势特点是大地势差不多平坦,沟河纵横地势呈西北略高,东南偏低,大致可分为通东沿海高平地、西部高平地、东部平地、沿江低平地等四个地貌类型。
***镇地势平缓,系冲积平原,田面高程一样在5.2米左右,本项目区地势平坦,内部高程5.1-5.5米左右,属高沙土地区1.2.6土地权属情形〔所有权、使用权〕项目区涉及涉及***镇***村一个行政村土地所有权归村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由上述各村村民承包使用,现已完成了土地登记工作,由区人民政府颁发了«集体土地所有证»,权属界线清晰、无争议,不阻碍项目的实施1.2.7项目区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比例通过土地整理,新增耕地面积20.72公顷,新增耕地比例为6.77%1.2.8建设工期依照项目区耕作制度及工程本身的特性,开展各项工程建设项目打算施工期为12个月〔项目批复后第1年9月至次年8月〕,预算年度为2年,完成全部土地整理内容1.2.9投资预算项目投资总额为565.62万元,建设规模306.27公顷,单位面积投资1.85万元/公顷1.2.10公众参与情形干群参与整治积极性高该项目得到***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专门召集国土、水利、财政、建设、电力、农业等部门进行实地勘察项目区涉及的行政村分别召开了村民代表会议,认为项目可改变田容田貌,群众得到实惠,一致认为该项目可行2 项目概况2.1 ***简况2.1.1地理位置******,位于长江、黄海的〝T〞型交汇处,紧邻国际大都市上海,与苏州的张家港市隔江相望。
东经120°20′-120°50′,北纬32°01′-32°30′,属于长江下游三角洲北翼的冲积平原区,为沿海对外开放市县之一全市总面积1492平方公里,总人口145万境内现有204国道贯穿南北,宁通高速公路、317省道和316省道横跨东西;〝新长〞铁路傍城而过;通扬运河、如海运河、如泰运河等要紧河流纵横全境,总长180.8公里,内河航运十分便利2.1.2自然条件本区属亚热带北部,即北亚热带的潮湿性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顺,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日照充足等特点区内要紧人工植被、经济林木有胡桑、桃、女贞等; 农田植被一样冬季为麦类、油菜、蚕豆,夏季为水稻、玉米、大豆等,还有部分季节性蔬菜,四时不断,水生植被有菱角、茭白、水花生、水草等 2.1.3社会经济情形2006年如皋GDP实现185亿,突破了人均1600美金的经济起飞的临界点,增幅连续四年一直处在领先地位2006年如皋工业经济达到650亿,连续增幅在40%以上高效农业工业化成为全省的先进都市,高效农业占全部农业的40%,农业的综合开发项目在全国综合评比当中获得了第一名如皋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去年财政收入达到17.5亿,连续四年在***获得财政收入〝上台阶〞奖。
2006年取得城乡居民收入和民生改善的和谐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