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月色》优质课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
5页《荷塘月色》优质课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所使用的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2.通过赏析重点语句,掌握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感受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彷徨苦闷的心境和洁身自好、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怀,感受朱自清高洁的人格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语句的分析,学会文中所用修辞的表达效果和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体会作者复杂的心境,理解当时所处背景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四、教学手段 图片教学法、问答法 五、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用动画展示荷塘景色请学生用四字词语概括出来 “同学们,刚才大家都用自己的话描绘出了荷塘月色的美好画面在若干年前,有位作家在观赏了月色的下的荷塘后也描绘了他心中的景色,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笔下的《荷塘月色》 板书课题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通读全文,然后仔细品味著名演播艺术家孙道临先生的配乐朗诵《荷塘月色》四、五段,仔细揣摩孙道临先生朗读时的语气、语调、停连、重音,与自己的朗诵作比较。
朗诵,将学生带入课文描写情境,听完朗诵后引导学生进行第四段的朗读展示 2.斯人独处,朱自清先生于荷塘暂得于己提问:这一段写什么景,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点明:月下荷塘美景,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五个方面 (三)品读语言,欣赏美景 1.朱自清先生用了218个字描绘荷塘,但有人为了精炼,把这段文字精简到69个字,变成这个样子:“看荷塘上面,有很多叶子,叶子中间还有些白花,有的开着,有的还没开风吹过,叶子和花有一点抖动,有时还传来些荷香叶子下面是流水,但看不见这两段文字的表达效果哪个好?下面我们按照六人一组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从一个方面对比分析、讨论,朱自清先生文笔高明在哪里,推举一个代表发言分组分任务)注意以下几个词语的表达效果:弥望、袅娜、羞涩 讨论结束后,由小组代表回答,教师将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补充和讲解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结合学生回答,按照小组一起赏析以下重点句子 (第1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荷叶的风姿由“出水很高”联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两者不仅相似,而且写出其舒展、柔和的动态美。
指导舒缓朗读) (第2组)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袅娜”(开的正艳)、“羞涩”(含苞待放)赋予荷花一种少女的柔美与娇羞采用博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博喻:博喻能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内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这是其他类型的比喻所无法达到的在淡淡的月色中,荷塘里的一切是朦胧而不真切的,因而荷叶间零星点缀的白花,“明珠”(温润透亮),“星星”(忽明忽暗、晶莹闪烁微风拂过,动态美),而窈窕妍媚的美人刚出浴时免不了有一种“犹抱琵琶”的羞涩与一种洗铅华的清纯,用此来比喻那些“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花蕾,充满静谧、优雅的韵味读出荷花的迷人) (第3组)通感“微风过处……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似的 通感,指“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外一种感觉的印象”,即指感觉的沟通、感觉的转移,也叫“移觉”其实这是一种特殊的比喻,所以前提是两种事物有相似点,和比喻不同的在于它能打通两种感觉歌声来自远处的高楼,它会时断时续、隐隐约约,而“荷香”则伴着阵阵微风,时有时无、如丝如缕,放在一起,香中有声,声中有香,烘托出几分幽雅和宁静来,怎么不让我们陶醉呢?(能否读一读,我想听一听你是如何陶醉其中的) (第4组)荷波:“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微风过处叶花颤动的情状,既有视觉形象,叶子“有一丝的颤动”化为“一道凝碧的波痕”;又有听觉形象,风吹花叶的颤动声音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创造出了清幽恬静的氛围。
(第5组)荷韵:“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作者把所见与想象结合,塘水在茂密的荷叶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却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那叶子下的水缓缓流淌,“脉脉”有情,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 小结:这一段作者集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侧面展现了月下荷塘的宁谧、素雅之美花叶婀娜,荷香如歌,流水脉脉,此时的作者还依然颇不宁静么?就让徜徉着月光,饱含感情地齐读这一段吧 2.月下荷塘的美真像一幅工笔画,但画家说,光线是绘画的生命所以,朱自清先生能暂得宁静,首先应该感谢的是荷塘上的月色下面我就请一位同学来朗读第五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能否用几个形容词概括这个夜晚月光的特点呢?谁愿意把你对月光的感受分享给大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言) (朦胧淡雅)月光是无形的,作者怎么描绘它呢?(叶子和花,薄薄的青雾,淡淡的云,树影,斑驳交织的光影)你欣赏的是哪一处描写呢,找出来谈谈你的理由,注意这几个词语:泻、浮、洗、画 (动词的赏析,运用动画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选词的妙处) 一个“泻”字,我们眼前,月光如水,静静流淌。
流在荷塘,流在心上流在荷塘,平添秀色;流入我心,清净无尘 一个“浮”字,写出荷塘之上,薄雾轻扬而上,又漂浮不定无色胜似有色,无形更显绰约朦胧之中,花更柔美,叶更飘渺 一个洗字,却用牛乳,洁白无瑕,细腻如丝比之水洗,更多些许柔和温润 一个画字,大自然为画师,以月光代清水,以树影当浓墨,把荷塘当画纸,轻点晕染,明暗有致如此画面,这般美景,功劳非“画”字莫属啊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读一读这一段呢?在欣赏曼妙朗读的同时,哪位同学愿意如画家般,给我们画出月下荷塘的梦幻光景呢? (四)迁移拓展,化无形为有形 月色本无形,朱自清先生却能以荷塘为依托,化无形为有形,使我们眼前叶朦胧、花朦胧、香飘水溶溶,月色无处不在宋徽宗也曾给画师们出过一道考题“踏花归来马蹄香”,香气如何表现呢?聪明的画师画的是,蝴蝶追逐马蹄,蹁跹起舞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在下面词语中任选一个,写一段话,要求就是化无形为有形这些词语是“寒冷,孤独,愁绪,爱”时间三分钟 (五)名家评论课堂总结 朱自清的散文仍能够满贮着那一种诗意……以江北人的坚忍的头脑,能写出江南风景似的秀丽…… ——郁达夫 他文如其人,风华从朴素出来,幽默从忠厚出来,腴厚从平淡出来。
——杨振声 朱文心境温厚,节奏舒缓,文字清淡,绝少瑰丽,炽热,悲壮,奇拔的境界,所以咀嚼之余,总有一点中年人的味道 ——余光中 (五)作业 1.分别用博喻、通感的修辞手法各写两个句子 2.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幅淡雅、朦胧的荷香月色图诉说着怎样的情语呢? (六)板书设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