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传统线装书的传承与创新.docx
6页探究传统线装书的传承与创新 摘 要:我国书本的装帧历经了数千年的演变发展,线装这种装订方式是古代装帧最后一种形式,也是古代书籍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阶段,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在首倡“设计当随时代”的现在,通过探寻线装书的发展过程,探析线装书的文化内涵与拓展线装书未来的发展创新领域,将其向现代书籍形态过渡Key:线装书;装帧设计;发展;价值近年来我国书籍装帧领域中越来越多线装设计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设计师们的灵感在深邃的传统文化底蕴中迸发,国际评比中屡获大奖,充分展现了我国线装书设计的巨大价值通过探寻线装书的发展过程,从线装书设计发展史入手,总结线装书形态转变的条件与原因,寻找线装书与现代书籍的设计契合点一、中国书籍的演变过程我国书籍的装订发展历经了时间的累积, 装订方式和材料的改良促进了中国书籍形态的演化在殷商时期的人们用龟甲当作记录的主要材料现存的殷代文书档案中,总会发现“册六”、“丝六”等刻字在龟壳的右下部位出现这些字迹相当于古代的书籍编号,让每个龟壳有规律的排列,方便人们阅读每个甲壳中间都会穿孔,再用皮条将其按顺序串起来,这样可以有效避免龟壳乱序春秋战国时期,竹子做成的简书成为主要的知识传播方式,当时的人们用竹片写完之后,会用皮条、丝线或麻绳将竹简连缀成篇,成为后世制书的基本形态。
因当时丝绸产业的繁荣产生了另一种书写材料“帛”,它质感软滑,用木棒或竹竿做轴,然后卷起来,这就是最初的卷轴装延续到了汉代,纸张发明后代替帛书成为新的书写形式,由于纸和丝帛的性质类似,所以人们还是选择用卷轴的方式保存东汉两晋这段时期在历史上也被称为“卷轴时代”装帧方式在唐代的时候又有了改良原先的卷轴装翻阅难度较大,而且必须一只手拉开,另一只手托住,很费劲为了解决阅读查找的难题,人们发明了旋风装在这段改良时期,又有三种形式,旋风叶卷子、旋风叶和经折装旋风叶卷子的书底是长条,仍是长卷的模式旋风叶则是将每页书一侧涂上浆糊粘连并用一根打了几个眼的竹管夹住,麻线缠绕固定经折装是将图书按一定宽度左右折叠,封底封面各加一张比内页更厚的纸到了宋代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因旋风装页面折叠处展开次数过多容易将纸扯破,所以将每页有笔墨的一面对折,将折缝粘连在一张纸上,展开书页像蝴蝶扇动翅膀一样,蝴蝶装便应运产生了明代是书籍装订方式的“百家争鸣”,卷轴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和线装等形制各自展现魅力线装书出现在包背装盛行的明朝中叶,是中国装订技术史上第一次将零散页张集中起来,用订线方式穿联成册的装订方法明万历之后,直到清末线装才变成中国主要的装帧方式。
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完满的一种装订方式从以上书籍发展史中,可以看出线装书的设计和制作趋向于简洁明快书籍装帧的形式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技术的提升和使用的物质需要而不断演变改良的二、中国线装书的设计价值现代背景下的书籍设计,运用现代意识对我国传统图书的装订方式、版式布局、信息编辑等进行审美再造,进一步实现了艺术品味和技术质量完美结合的期望,丰富了设计语言、继承了传统文化、达成了线装书的价值创造线装书原本是为了方便翻阅,以实用为主,但随着时代进步,生产力根据人的物质需求进行改变发展,保留实用性的同时,美感和触感也更加重要线装书用简单的线创造出了一种有秩序的装订美感这种美感是中华民族历史中有代表性的形式,被打上了中国的民族标签,传递了中华文化,发扬了传统技艺目前有很多书籍设计师在设计作品的时候,运用线装的手法,一是为了让全世界的人了解传统中国工艺,二是想用古代技艺与现代内容进行融合,服务于现代文字,产生反差的同时又微妙的融入其中,将传统转化为观者更容易接受理解的设计语言是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吕敬人说,装订设计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书籍封面,材料选择和印刷的设计第二层是文本,图像,颜色和书籍空间的布局和设计。
第三层是图书全文本传输的视觉信息系统的设计与成型其中,后两个层次是现代总体设计概念的产物,是有效的艺术设计语言和现代图书装订设计语法的构建也就是说,装订设计的现代意识创造了一种充满现代审美特征和审美理想的设计语言线装书的设计不仅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项系统工程近年来,随着中国书本装订线的不断发展和设计观念的不断转变,整体设计,网格设计和信息设计的现代概念要点的设计元素不仅包括书的封面包括封面装订形式,尺寸,布局,腰封,字体,颜色,插图,纸张选择,材料应用以及印刷,装订和其他艺术设计过程等现代的装订设计意识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线装订设计的语言刘晓翔设计的《诗经》获得了“世界最美的书”称号,这本书有着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内里,展现方式却是现代化的设计者认为中华文化传统的传承是源自秦朝,秦人尚黑,所以这本书的主色调采用了黑色,封面采用黑色烫白色书名的简洁设计方式,传递出庄重大气的气息,在视觉上让读者感受两千多年前《诗经》产生的年代而装帧手法运用了现代方式,内页和封面充满传统视觉效果,是一次成功的用现代手法包装古代经典的例子,这本书既是艺术品又体现了文化氛围三、线装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达,电子书产品的兴盛,纸质书的市场被电子书市场挤压。
阅读方式有了更多形式,不会像古时候只有单一的方式,电子书,新媒体等媒介的出现让纸质书产生了紧张感当然电子书的潮流不是偶然出现,人们之前会为一本小说排队,为一些“大部头”不好带出门而发愁,由于网络在生活中的占比在逐渐变大,、电脑、平板、kindle等介质更好的让电子书适应了世界人们想要了解知识或者故事只需要下载一些软件就可以轻松得到电子书虽然很方便,但是缺少了观赏性,不同的书以相同的展现方式难免会让读者产生一种视觉上的疲惫,而实体书每本运用的材质不同,可以让翻阅者产生各不相同的触感和观感如今纸质书可能不属于主流,但是它记录历史,传播知识的价值仍然是没办法被替代的细想古代从甲骨文到竹简,帛书再到线装等其他方式的书本,无不都是实体的,这些真实存在的东西为现代人们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样貌和文化所以纸质书并不能被完全替代,通過纸质传播的方式具有稳定性和长久性虽然纸质书是不可代替的,但它仍然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创新在改良图书设计的过程中,实体书的本质其实不会太多的变化,仍然是为了传递思想知识、流传历史的媒介但是形态需要更多的新鲜感,既为了展现中国风,又为了突破普通胶装,线装这种传统形式自然又回到了舞台上。
四、现代线装书工艺上的创新线装书是一种将古代分散的纸按顺序用线订的手法装帧的传统书籍一般线装书选用宣纸或是毛边纸作为原材料,用丝线将书捆订,极具民族的特色说起中国传统古籍,首先想起的就是线装书,它其中蕴含的独特装帧艺术和意义已经成为了“中国书”的经典特色原本传统线装需要穿线,现在很多表面的可以触摸的线消失了,选用平面图形印刷线来表现,这种不但营造出了线装的形式和气氛,而且还保留了线装的古典气息,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线装”装饰的功能在2011年获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称号的《漫游:建筑体验与文学想象》,书的线装的形式是作为一种装饰图案在封面设计上体现这本书没打孔也没有穿线,只是采用了不同明度長短不一的线自由但有规律地设计在书籍的订口处,外表与传统线装没有太大差别这本书的“线装”形式完全颠覆原来传统线装的装订功能,只是模拟了平面的线装打孔的效果,此作品中的线从而转变为一种单纯的装饰功能需要在新时代的推动下,设计师们要在继承传统意义的线装的前提下,找到现代线装书的设计新形式,结合现时代的元素,让线装书兼具传统东方之美和现代的潮流,推广到世界舞台,告诉世界属于中国的独特线装魅力五、结语中国是世界上拥有古老文化的四个古文明之一。
优良的传统文化世代相传,博大精深书籍在促进中国未来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民族精神的振兴力量 优秀的传统文化之美就是通过继承而积累和发展的民族之美沉淀出来的设计者们可以在实践中体会到更多的线装书籍的材料美,工艺美,通过创新可以设计更多的现代线装书,弘扬中国传统线装书的艺术形式,在当今时代促进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线装书的创新发展,创造新的艺术和文化审美价值Reference:[1]陈国庆 著《古籍版本浅说》 上海:中华书局,1964年版[2]向熹 译注 《诗经》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3]李昱靓 著《书籍设计》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年版[4]徐德记 《线装书装帧形态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