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设计.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391862986
  • 上传时间:2023-09-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5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究中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1、概述20世纪50年头至70年头我国探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总结20世纪50年头至70年头我国探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阅历教训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版必修II第11课,主要讲解并描述1949-1956年过渡时期和1956-1966年十年探究时期的建设,以及文革1966——1976年十年文革的经济状况,有成功也有失败,这都为新时期的建设供应阅历和教训起到继往开来的作用【教学目标】1. 学问与实力:(1)识记社会主义建设起步的背景,一五支配,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文革中国民经济的损失,周恩来复原调整国民经济,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2)引导学生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究中的阅历和教训3)培育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与观点,以及说明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实力2. 过程与方法:(1)搜集和展示资料数据,能比较建国初期、一五支配时期、十年社会主义探究时期、文革时期等各个时期我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或出现的挫折及其缘由2)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探究经济建设的阅历与教训,从中相识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3)利用历史图片进行直观教学,体会我国经济建设的曲折历程3.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明确社会主义建设必需从国情动身,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培育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关注国情的意识相识到社会主义建设不论遇到什么困难,终将不断前进2)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究中的阅历和教训,培育学生说明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实力3)培育学生要正确分析和推断社会主要冲突,明确我国经济建设必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点难点】重点: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难点:分析20世纪50~70年头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究中取得的阅历和教训突破方法】:以屏幕展示情景和问题帮助学生阅读并理解教科书的有关内容,以学生自主探究来理解探究的成就和曲折;通过课堂辩论来增加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究中取得的阅历和教训的理解教学方法】教法:通过老师营造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合作探究、形成共识学法:依据教材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对教材学问作总体了解,对重点难点问题通过阅读教材和探讨的方法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教学用具】多媒体帮助教学【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思维活跃,爱好广泛,宠爱探究,有主动参加意识由课前学情调查得知,学生虽然在初中历史课上学习相关内容,但知道、理解的程度不是很高,只知道一些代表性企业,对民族工业兴起的条件理解分析不够,材料分析实力不足。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949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面对中国局面,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恒久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浩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恒久天下大乱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作出了这样的回答:  我们不仅擅长破坏一个旧的世界,我们还将擅长建设一个新的世界!下面看看共产党如何领导大家进行探究建设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一)国民经济的复原  首先,请大家看一段资料:  1949年,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收入才66元,人均有粮食209公斤,钢0.29公斤 那时,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苦痛不堪这就是解放初期国民党留下来的基本国情  【提问】从材料中,大家发觉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怎样的形势啊?  【总结】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里接收了一个贫困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经济形势严峻  【提问】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会出现国民经济严峻形势呢?  【引导学生思索总结】第一,是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其次是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第三是长期斗争的严峻破坏  面对这种局面,我们能否扭转乾坤,出示材料  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恒久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浩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恒久天下大乱;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政治上可以打八特殊,经济上只能是零分,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困难的社会经济。

      提问】结合建国初期中国的经济建设状况,分析这些预言是否正确?【引导学生思索总结】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实行了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复原发展工农业生产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着手国民经济的复原工作仅仅经过三年的时间,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就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国民经济的复原以较短的时间,医治了斗争的创伤,使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巩固,为进入一个大规模的有支配的经济建设阶段创建了良好的基础和有利的条件中国共产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实力得到了初步检验  为快速发展生产力,我国从1953年起先实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个五年支配,这是执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途的一个重大步骤,它标记着我国大规模的有支配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起先  (二)起步:第一个五年支配  1、“一五支配”(1)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气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简称一化三改造)  (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提问】一五支配中,党为什么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  【组织学生结合背景探讨】  【老师总结】重工业落后,借鉴苏联阅历,加强国防建设,巩固新生政权  【提问】一五支配取得了怎样的成效?有何意义?(3).成就【老师总结】: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4).意义:我国起先变更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合作探究】:一五的重大企业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集在这里?(P53学习延长)(1)一五支配的主要工业建设项目基本上都分布在东北地区2)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缘由有:首先,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工业矿产资源特殊丰富,铁路交通特殊发达;其次,从历史上看,已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础此外,由于当时这些项目要由苏联救济建设,东北地区离苏联距离较近,比较便利过渡:伴随着一五支配的实施,从1953年国家起先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社会主义改造  从1953年起,国家起先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出示幻灯片】让学生充分感受三大改造【提问】三大改造的对象、途径、实质、意义是什么?它与“一化”之间是什么关系? 【组织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  社会主义改造的对象: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途径:农业--参加合作社,手工业--参加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实质: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它适应了工业化发展的须要,真正体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须要。

      意义:是三大改造的成功标记着社会主义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至此,中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展示一五支配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取得的确定成果,进行数据反馈)  二、探究与失误(1956-1966)  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1956年我国起先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此后的十年,党在经济建设领域既进行了有益的探究,也出现过严峻的失误  【提问】1956年到1966年,在社会主义探究阶段,中国共产党有哪些探究?哪些属于成功,哪些失败?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并指导学生归纳总结】  【老师总结】出示幻灯片                    正确: 中共八大 国民经济的调整   错误: 八大二次会议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1)中共八大  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提问】为什么说八大是一次正确的探究,它正确在哪里?  【引导学生思索】  【老师总结】这次代表大会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冲突的变更,即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阶级关系已发生根本性的变更。

      因此,国内主要冲突必定要发生变更中共八大对国内主要冲突的分析突出了我国生产力还很落后的基本国情,强调了全党要集中力气发展生产力中共八大的路途方针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究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一个五年支配的超额完成和中共八大正确路途的制定,共同构成了新中国发展的良好开端缺憾的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思想还不够成熟,八大的正确方针在党内未能坚实确立,一些重要思想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充分坚持下去,因此,八大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曲折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途  【提问】这个看似全面合理的总路途出了什么问题?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组织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总路途的提出反映了人民变更落后面貌的良好愿望;但它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由于总路途的指导作用,“左”倾经济思想在经济领域更加膨胀,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该部分内容展示大量图片资料,给学生以直观形象,激发学生爱好)  【提问】依据图片,总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存在哪些失误?分别错在哪里?  【组织学生探讨,老师总结】大跃进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追求公有化程度,生产关系严峻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党在探究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峻失误由此可见,党这时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重大问题上,还缺乏足够醒悟的和科学的相识,犯了超越阶段的错误1959~1961年,出现了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严峻经济困难,党和人民为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出示图片】加深学生对严峻后果的相识  (3)国民经济的调整  面对严峻的现实,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已势在必行继中共中心起先订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之后,国家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溢、提高”的八字方针在政策调整之后,我国经济出现明显好转  【出示幻灯片介绍大庆油田等一系列建设成就】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  然而,经济领域的逐步发展快速被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浪潮打破1967、1968两年的时间里,损失的工农业总产值超过一千亿元  李先念同志曾说过:“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 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提问】文革期间,国民经济为何会出现劫难?  【老师总结】在“左”倾思想指导下,阶级斗争取代了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偏离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

        【提问】从建国初期到文革时期我国经济建设一波三折,结合它的成败,给我们哪些启示?(由学生小组探讨分析)  【老师总结】1、必需从国情动身,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冲突2、生产关系必需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3、必需始终坚持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4、实事求是,敬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5、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历史是一面镜子,这些惨痛的阅历教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