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花河畔景观设计笔记.docx
4页213莲花河畔景观设计笔记 图片说明 文·图 ◎ 马俊萍1. 重建后的莲花河畔景苑景观2. 仰视的鼎与水景,将南北纵向景观推向高潮3. 小区外滨河公园与小区绿化的无缝连接4. 鼎,可以增强沉稳度5. 强调了南北向轴线,增加了稳定感两年前,上海市闵行区淀浦河边的莲花河畔景苑小区内一幢在建的13层楼房轰然倒塌这一倒楼事故在互联网上迅速引发热议,被网友冠以“楼倒倒”、“楼脆脆”等称号如今,曾备受关注 的莲花河畔景苑旧貌焕新颜,曾倒覆的7号楼原址成为小区的中心花园这景观是如何重建的?业 主的信心又是如何重塑的?本刊特邀莲花河畔景苑景观重建项目的主创设计师——棕榈园林股 份有限公司马俊萍,为读者揭开谜底4通过与万科方面的深入探讨,基本确定了景观设计的目标——通过对小区的优化改造,增强业主对本楼盘的信心,淡化倒覆事件对后续销售以及业主生活的影响这个目标不仅体现在景观方面,在对地下车库的加固与建 筑楼体的优化方面也同样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景观设计单位与建筑、规划单位精诚合作肩负万科的信任和莲花河畔景苑业主的期盼,我们在确定设计任务后,动员全院最强的力量,成立莲花河畔 景苑景观设计小组经过反复讨论,设计团队提出初步设计构想:1. 突出景观的轴线关系:原有的景观区域呈东西带状,而我们拟增加并且强调一条南北向轴线。
十字交叉状 的景观轴线布局,从平面上看就透出一种稳定感,也增加了景观空间的多元性2. 变不利为有利:必须将倒覆的区域充分利用起来,形成集中的中心景观区3. 强调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运用“鼎”这一稳重深沉的文化元素,贯穿到景观小品之中,通过景境疏导人 的心理,让业主觉得住在这个地方是安全稳定的4. 设置一些纪念性的元素:对倒覆事件的舆论进行科学的引导,正确认识自身居住的环境5. 提升小区绿化的质和量:将最开始规划的全车行道系统进行人车分流的优化设计,将一部分非必要的沥 青路进行绿化景观处理6. 借景小区外滨河景观:将小区北面滨河区域很大面积的一块市政绿地进行优化设计,在视觉上扩大绿化 范围事件刚发生时,我曾经作为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跟随舆论的目光,关注着“楼倒倒”的进展,也不时地参与评论某天,院长叫上我,说去接手一个项目这是第一次作为项目名称听到“莲花河畔”这个名字,我惊奇且激动 随着后续的接触、讨论,我才了解到,由于项目的敏感性,需要一些业内口碑较好、诚信度高的企业来参与合 作,平复民众对该项目的质疑最终接手楼盘的是地产业的领头羊——万科;而小区的景观重建,包括设计与施工,则由我们棕榈园林负责。
突然,倍感压力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知名度颇高的项目;而参与项目的任何一方合作者,都会被推到风口浪尖 上,接受广大业主以及舆论的检验对我们来说, 这个项目的成败直接影响公司在业内的口碑,风险 系数飙升一直关注着网上的新闻追踪,负面多过于正 面,而我们只能顶着压力,小心翼翼地稳步推进设计进度5LANDSCAPE DESIGN 景观设计213图片说明1. 重建后的莲花河畔景苑景观2. 仰视的鼎与水景,将南北纵向景观推向高潮3. 小区外滨河公园与小区绿化的无缝连接4. 鼎,可以增强沉稳度5. 强调了南北向轴线,增加了稳定感4通过与万科方面的深入探讨,基本确定了景观设计的目标——通过对小区的优化改造,增强业主对本楼盘的信心,淡化倒覆事件对后续销售以及业主生活的影响这个目标不仅体现在景观方面,在对地下车库的加固与建 筑楼体的优化方面也同样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景观设计单位与建筑、规划单位精诚合作肩负万科的信任和莲花河畔景苑业主的期盼,我们在确定设计任务后,动员全院最强的力量,成立莲花河畔 景苑景观设计小组经过反复讨论,设计团队提出初步设计构想:1. 突出景观的轴线关系:原有的景观区域呈东西带状,而我们拟增加并且强调一条南北向轴线。
十字交叉状 的景观轴线布局,从平面上看就透出一种稳定感,也增加了景观空间的多元性2. 变不利为有利:必须将倒覆的区域充分利用起来,形成集中的中心景观区3. 强调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运用“鼎”这一稳重深沉的文化元素,贯穿到景观小品之中,通过景境疏导人 的心理,让业主觉得住在这个地方是安全稳定的4. 设置一些纪念性的元素:对倒覆事件的舆论进行科学的引导,正确认识自身居住的环境5. 提升小区绿化的质和量:将最开始规划的全车行道系统进行人车分流的优化设计,将一部分非必要的沥 青路进行绿化景观处理6. 借景小区外滨河景观:将小区北面滨河区域很大面积的一块市政绿地进行优化设计,在视觉上扩大绿化 范围> 2011年第9期 > 仲秋版 45678946> 2011年第9期 > 仲秋版LANDSCAPE DESIGN >景观设计景观提升计划一提出,就得到了万科方面的肯定,特别是“鼎 文化”的创意,与万科帮助楼盘重 塑信心的思路不谋而合经过深入 的探讨,确定采纳其中的5点构想, 但第4点强调对倒覆事件的纪念意 义不大,恐怕反而会引起业主的反 感,于是决定取消,还要尽量淡化 此事件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在万科的操持下,楼盘的后续 整改工作以及其它事务有条不紊 地推进。
随着景观概念方案的出 台及媒体的追踪报道,我们优化设 计的景观平面草图也开始出现在 网络上,棕榈公司和莲花河畔的点 击率也居高不下,而评论开始渐渐 往好的方向扭转经与万科公司修 改讨论、形成了最初的景观设计方 案之后,我们又与行业管理部门、 规划部门进行多次探讨研究,并经 专家会审,形成最后方案对应之 前的思路:1. 将南北轴线设定为从主入 口一直延伸至滨河区域一排宽幅 很大的跌水瀑布将小区和滨河绿 地相阻隔,既形成一道物管的防护 屏障,又将小区内外景观连通,实 现了借景滨河公园的设计构想2. 主入口以对称的水景为主 基调,中心放置沉稳的卧石;向北 经过交通绿岛,种植一棵硕大古 朴的独本桂花;再往北,配合地下 车库的高差,地势上行至抬高了 的草坪广场;再往北就是轴线的 高潮——我们在中心设置抬高的水景以加强视线的仰视感,一尊凝聚了信心与福佑的青铜鼎磐立于方台之上,将小区景观氛围推向高潮 鼎的作用在于,既突出沉稳大气的节点地位,给人震撼和鼓舞,同时还能包含诚信和福佑的精神内涵3. 倒覆区域位于南北轴线的西侧,小区内难得的面积较大且完整的 景观区域设计将此区域景观多元化:由中心南北轴线侧方向引出副轴,端 点小广场上景亭点缀,局部放开做成大草坪,产生小中见大的视觉感受。
绿 荫掩映下儿童活动广场的生动活泼与中轴线上方正稳重的中鼎台形成对比 与呼应园路通畅却有景墙和绿化掩映,虚实结合产生小区文化主脉与休 闲支脉的对话与沟通4. 除中心广场以外的区域以及滨河绿地也都做了相应设计,延续文 化味道浓厚的小品特色和自然优雅的绿化风格,力求整个楼盘景观的和 谐统一经过将近九个月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10年5月25日莲花河畔景苑正式 交付时全部完成项目在后续的施工图设计及现场配合中,我们曾时时提 醒自己这个项目的重要性,带着极大的责任感和热情去做设计,对每一个 细节都仔细推敲、严格要求;也感谢万科给予我们团队的信任与支持,一 路协助我们将设计构想中的每一个节点都真真切切落实到现实之中,这才 有了验收时的信心——我们在前期方案中展示的景观效果都一一呈现, 甚至比文本更加悦目回顾莲花河畔景苑项目景观设计及施工项目,感慨良多这是一个涉 及社会稳定的项目,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有无数人在关注每个参与项目的 人都高度紧张,再加上时间紧,又涉及很多部门的协同工作,所以难度很 大有些人可能认为这是立身扬名的机会,但我们从未敢这样想莲花河 畔景苑的倒覆,让众多已购房业主的心理产生难以消除的恐慌。
作为有社 会责任担当的园林企业,我们希望凭借自己专业上的优势,尽力营造一个 优美的环境,以最大限度地抚慰这种伤痛我们庆幸未辱使命通过这个项目的洗礼,我们的设计团队也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作 为设计师的责任感、在重压之下的工作态度、对设计的纠结与释放、在风口 浪尖上操刀的能力与信心终于有一天,在新闻网页的头版又一次看到“莲花河畔”的名字,配以 全园的实景鸟瞰图整个小区,建筑挺拔、花木葱茏、管理有序;入住的业 主心态平和,并具有良好的归属感今天,这个曾经风雨飘摇的楼盘,被舆 论评价为“重生”作为整个楼盘再生与景观重建的亲历者,我们也可以负责任地说:凤凰涅磐,莲花常驻图片说明6. 宽幅的跌水,也是小区与外部的分水岭7. 中心花园之儿童活动场8. 中心花园之廊架9. 中轴线水景莲花马俊萍 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棕榈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总监> 2011年第9期 > 仲秋版 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