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计研究毕业论文我国企业年金会计计量研究.doc
5页我国企业年金会计计量研究摘耍:我国对于企业年金的会计计量很少考虑金业年金缴费的精算以及年全基 金公允价值的变动,对企业年金提存计量的科学性造成很大的影响,使倍息使用者无法清晰 得了解企业实际持冇的企业年金额以及应承担的企业年金支付义务,从而导致利益分配的不 公平性本文在区分企业年金不同类型的基础上,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对两种企业年金的计 量属性、计量方法、计量特点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具体计量企业年金各项确认要素进行了 分析,建议企业年金的缴费与税收筹划相配合,考虑精算方法与公允价值关键词:企业年金计划 确定缴费型计划 确定受益型计划 会计计量会计计量是财务会计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尽管我国会计计量遵循历史成本原则,但随 着会计准则改革力度的加大,资木市场的逐渐完善,公允价值这种能体现会计信息相关性与 及时性的计量属性正逐步被运用到我国各项具体会计准则之中在此背景下对于企业年金计 划的研究,从企业的角度岀发,确定缴费型年金计划(DC计划)会计处理简单,可在历史数 据的基础上建立计虽公式或采用一定标准来计算提取额以便计人相关年金费用而确定受益 型企业年金计划(DB计划),由于精算假设的复杂性和会计计最的不确定性,目前我国并没 有将此种年金计划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因此是研究的重点。
本文在借鉴国际及西方发达国家 有关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对我国与确定受益型企业年金有关的资产、负债及损益的会计计量 进行具体分析,以期能对会计实务处理进行指导一、缴费确定型企业年金会计计量研究(一) 缴费确定型金业年金的计量属性 我国企业对DC计划有关会计要索的计量不考 虑粕算方法,DC计划企业年金的提存额是根据历史数据或经验进行判断,主观的因素较大 因此在对DC计划的成木及负债进行计量时,我国采用的是历史成木,一般采用年金合同规 定的缴费额进行成木及负债的计量而在年金基金的运营管理环节,DC计划年金基金的初 始计量与后续计量则根据《金业会计准则笫10号——企业年金基金》采用年金受托机构提 供年金基金的公允价值,有关会计要素的具体计量也遵循此准则二) 缴费确定型企业年金的计量内容及方法 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缴费型企业年金计 量的内容仅为年金的提存额,在我国现行的年金制度下,应结合金业年金计划与缴费形式按 一个固定的公式来确定缴费率在我国实务处理中,通常将职工的职务、职称、工龄、和工 作岗位等因素综合考虑,采用一定的方法计算年金捉取额以便计入相关费川计量的方法主 要是采川建立一淀的计算模型和衡量标准來进行计捉。
1)金业效益与职工工龄确定法此 种方法将企业年金与个人储蓄性保险挂钩并行,企业在每个月按个人储蓄性保险额的一定比 例缴费,缴费的标准依据企业效益基数和职工工龄确定这种做法即坚持了自愿性原则,同 时增强了职工个人的保障意识计算公式为:Y=A+bX;其中,Y指企业月缴费额,企业缴 费金额与个人储薔保险金额的比例为1:1,若个人自愿多缴,数额不限,但金业只按标准额 了以缴纳;A指缴费基数,根据企业效益情况确定为3元至10元,随着金业效益和支付能 力的变化,缴费基数可上下浮动;b指工龄系数,为().5元至1.()()元,以此浮动主要是鼓励 职工多为企业服务;x指职工工龄2)绝对额分配法此种提取方法主要采用了一些主观的 判断标准,人为的因素较人,因此要对采用的标准进行客观评估,如以下方法:按木企业职 工工龄长短确定缴费额,金业将每年用于企业年金的数额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T档次,每 一档次对应一定的缴费额,职丄按对应档次享受企业年金,见表(1)确定企业年金的缴费 水平和方法应注意两方面问题:一是在选择补充方法时,一定与木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符,究 竟选择哪一种缴费方法一定要广泛听取企业各方面的意见,与企业内部分配特点相适应;二 是在具体的补充或奖励水平上要注意各类别之间的差别,不能过分悬姝。
以上是针对于微观 层而的企业计算企业年金的具体方法,财政部于2003年印发的《关于企业为职工购买保险 有关财务问题的通知》中规定:“有条件的企业为职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金,辽宁等完善城 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地区的企业,提取额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可作为劳动保险费列 入成本(费用):其它非试点地区的企业,从应付福利费中列支,但不得因此导致应付福利费 的赤字因此,确定缴费型金业年金如何计量,应该同时得到国家税收政策的支持,企业 应在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结合税收筹划,采川科学的精算方法,合理计提缴费型企业年 金,使企业整体利益与职工个人利益得以统一并最人化二、受益确定型企业年金会计计量研究(一) 受益确定型企业年金的计量屈性 鉴于DB计划的性质与特点,DB计划信息使川 者需要更多关注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及时性,企业在DB计划资产、负债及损益的会计计量 时要运用大虽的精算假设与财务假设,因此导致DB计划在进行会计计量时应采用除历史成 木以外的计量属性事实上,DB计划预计负债的主要部分年金义务现值采用的会计计量属 性是现值,它是根据在职工退休后企业应支付的预定企业年金的折现金额进行计量,要求较 高的折现技术与较精确的折现方法。
而DB计划年金资产则采用的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nJ 以借鉴我国DC计划年金基金的计量由此产生的年金成木在具体计量时主要运用的也是这 两种属性二) 受益确定型企业年金的计量特点确定受益型企业年金的计量特点主要有以下方 面:(1)计量的不确定性由于确定受益型计划需要借助精算假设以及其在确认和报告中的 独特做法,使得这种年金的会计计量较为复杂,而一系列不确定因索的存在则是导致这种复 朵性的内在原因如在确认和计量预计福利义务现值(即预期未来要支付的年金的精算现值) 时,盂要对一些不确定的未来数须加以估计和判断,这些未来数是建立在一系列精算假设的 基础上,一目这些假设发生任何微小变化,都可能引起预计福利义务现值的较人变动,从而 影响年金费用与债务的计量并且影响楷算的众多不确定因素是金业无法控制的,这就决定 金业只能被动地依赖精算师的精算,以此來调整自己的会计行为同时,在权责发牛制下, 递延项目的分摊也存在不确定性,由于分摊是在过去和未来期间进行的,这就需要对分摊的 合理性和预期的依据做出假设,这必然使分摊方法和标准的确定包含了主观成分,客观性无 法得到证实因而,可以说企业年金会计计量主要是面对未来不确定事项的会计处理行为, 它需要大量运用估计和判断的方法,以未來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公允价值进行确认和计量, 从而使其会计计量充满了不确定性。
2)计量的复朵性由于确定受益型企业年金的会计计 量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计量的复杂性在核算过程中,涉及人量保险精算知识以及对各种精 算假设、指标的分析,这些不是仅靠会计人员就可完成的,同时这种年金的计量需要考虑公 允价值和精算现值,未来企业年金给付的金额、吋点和货币的吋间价值等又具有不确定性, 这些都增加了计量的难度并确定受益型企业年金各项会计要素的计量中交叉地涉及各种 摊销方法,如直线法、走廊法等,以上这些综合在一起导致确定受益型金业年金计量的复杂 性3)递延确认计量原则在企业年金会计处理中年金成本常递延确认计量,主要是为了 将收益均衡化从管理学介度出发,相对于变化不定的平均收益,管理人员更倾向于收益和 增长率的稳定在确定受益型企业年金会计计量中充分运用了递延摊销的计量方法,主耍是 为了缓解金业年金成本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计量对股东权益和损益计量的波动性影响,考 虑报表数据的均衡与稳定,减少盈余管理的空间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不成熟,会计监管力度 较弱,盈余操纵的倾向较强,因此建议在确定受益型企业年金的会计计虽中实施此原则从 以上计最特点和局性可知,确定受益型企业年金的会计核算难度较人,在此借鉴国际上对确 定受益型企业年金已有的会计计量方法,结合我国当丽的会计准则改革,对我国确定受益型 企业年金的会计计量进行试探性的分析,以期能指导实务。
三)受益确定型企业年金的计量内容及方法 以下对受益确定型企业年金确认的内容 分项目进行会计计量的分析⑴资产负债表项目的计量第一,计划负债的计量由于企业年金“资产负债相抵消” 的会计处理特点,资产负债表中所体现的企业年金净负债在计量时实际上是采用将企业年金 给付义务现值与计划资产公允价值相抵消的程序以最终判断是资产还是负债具休公式如 K:企业年金净负债(资产)二企业年金给付义务现值一计划资产公允价值+未确认楮算利得 (损火)一未确认的过去服务成木一未确认的过渡性负债……(1);企业年金净资产二未确认累 计精算损失+未确认过去服务成木+未来计划可能返还资金或支付提存金减少的现 值……(2),当公式(1)的金额为负值时,则表现为金业年金一项资产该资产的计量应収公 式⑴与⑵计量结果的较小值,体现了谨慎性原则考虑到我国在采用确定受益型企业年金 初期,涉及企业中老年职工的利益较多,企业年金的负债额偏人,出现企业年金资产的概率 较小,并这种资产的不确定性程度较大,因此就企业年金资产在我国如何确认与计量应具 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此不做相关探讨上述公式中,企业年金给付义务现值指确定受益型年 金计划负债的主要部分是企业未來应向职工支付的年金现值。
它是指金业在不扣除任何计划 资产的情况卜,为履行当期和以前期间雇员服务所产生的福利义务而在耒来支付的现值对 计划负债的估价,主要有累计福利法、预计福利法与水平缴款法实务处理中,企业年金给 付义务现值不仅包括了当期服务成本、利息成本,而且还包括了由于精算假设的更新导致精 算利得与损失、由于追加福利导致的过去服务成本和启用企业年金计划吋的过渡性负债(资 产)因此企业年金给付义务现值需要在期末根据最新的数据指标和精算假设,如折现率、 工资增长率等等采用预计福利法重新测算•般而言,根据以卜•程序进行计量:A=企业年 金给付义务现值期初值+当期服务成木+利息成本+过去服务成木+过渡性负债(资产)一己付 福利;B二企业年金给付义务现值期末值(应计福利法重新测算);计划负债的精算利得与损火 (A-B)nj*以看出计划负债的精算利得与损失是通过公式运算的倒轧数,由于过去服务成本 以及已付福利发生频率和对较少,因此当梢算数据指标以及假设不变的情况下,梢算利得和 损失为零,理论上是可行未确认精算利得(损失),即通过采用走腐法确认精算利得与损失, 因为企业年金义务现值的精算损失部分会增加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故未确认的精算损失部 分需从企业年金负债中扣除。
而年金计划资产的楷算利得会增加计划资产的公允价值,它是 计划资产的实际报酬大于预期报酬的部分,当用这部分扌II减企业年金负债时,必然会使企业 年金负债减少,故年金计划资产未确认的精算利得部分则会增加企业年金负债未确认过去 服务成本,即当产生金业年金过去服务成本,往往会导致年金福利负债额的增加对于就未 确认摊销的过去服务成本的非既定部分,由丁•并未形成既定的福利支付义务,在期末应从该 计划的负债中扣除,相应调整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未确认过渡性负债,即対于金业年金计 划启动之FI形成的过渡性负债与采川原來会计政策确认的养老金负债差额部分,至资产负债 表日尚未摊销的部分M在计算年金负债时予以扣除第二,计划资产的计量确定受益型企 业年金所形成的计划资产是金业按照企业年金计划的规定提取给受托机构进行运营管理并 用以支付企业年金的全部资产,该资产仅限于支付年金福利,其营运状况由受托机构定期编 制年度报告,而企业则根据此报告來确定计划资产的公允价值(或市场相关价值),从而作为 金业年金负债的一个抵减项目计划资产的计量关键点在于计量属性,会计界就计划资产是 采用精算价值还是公允价值进行了讨论,但由于精算价值的确定可采用很多不同的方法,不 利于会计可比性原则的实施,同时它们常根据过去市价的菜种平均数或根据市价的长期预测 以消除短期市价波动因素的影响來进行测算,因此相対于公允价值而言,其信息的相关性较 差并n•难于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