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山海关景点导游词优质.docx
19页介绍山海关景点导游词介绍山海关景点导游词1 长寿山景区位于山海关城东北10公里处,它东起黄牛山,经后角山(又称围春山)、鹰窝山、肖山至燕塞湖东岸,长达6.5公里,总面积为175公顷这里奇峰耸峙,怪石林立,古洞藏幽,清泉涓涓其中包括寿字碑林、擎天掌、骆驼石、莲花石、子母龟石等;悬阳洞、鱼眼洞、仙人洞、葫芦洞、杏仙洞等洞窟;长寿河为石河分支,水清见底长城象一条巨龙蜿蜒于群峰众壑之间,增加了山的高峻,谷的险要,明代范志完曾游此山,在悬崖绝壁上刻下了"百二山河"等几个大字 长城倒挂三道关长城是山海关旁边10大关隘之一第一道关在涧口,依山傍崖,筑以石墙,大有锁口若瓶之势虽大部倾圮,但遗址尚存其次道关雄跨崇山狭谷之间,长城沿山蜿蜒而下,而后又爬山而上,悬崖峭壁,险峻难行,山顶乱石,雄视四方第三道关截谷砌塞,高筑于约50米的悬崖绝壁之上,仅有一石门,可以通行站于关下,举目仰视,三关由低而高,层层向上,越上越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长城倒挂于绝壁,如铁链坚扼关隘,形成一幅险要而又壮丽的画面 悬阳洞又名"长城石窟",它深藏于黄牛山中,为花岗岩岩洞悬阳洞在黄牛山腰,此洞系自然洞窟,高13米,宽14米,进深37米,洞内石壁平滑,绿苔遍布,洞壁上镌有历代游人留下的碑刻:"紫塞桃源"、"地海天视","通天幻境","清虚凌空","别有洞天"等。
洞内石壁上还塑有释迦牟尼及十八罗汉彩塑像,神态各异主洞内侧有一小洞,拾级而上,洞愈窄,光渐暗,再行则黑不见五指,又行50步,始见光从洞顶射来,仰而视之,但见洞顶有二孔,日光直射洞中,古人称之为"悬洞窥天",悬阳洞由此得名悬阳洞之奇在于洞中有洞,洞外有洞,洞顶有穴出后洞口,抵山门,门额书"紫阳宫",外写"黄牛山"走数十级台级,即达关帝庙旧址这里背靠崇山,下临河谷,有两株高30米、粗3米的古松,巍巍挺立,蔚为壮丽 神医山在黄牛山北悬崖峭壁,目前已在石壁上开凿了巨大的石窟群,被称为"神医石窟"每个石窟高约10米,宽约4米左右,石窟之中雕有我国古代名医华佗、张仲景、李时珍等人的石像 石门胜景过悬阳洞,沿长寿河岸千回百转,偶遇高山阻挡,疑为绝路踌躇时,忽见山体有缝,遂前往,方知乃人力开山劈路,洞穿其山,人称小石门穿小石门,举目仰视,两壁刀削斧切,蓝天为线,颇为壮丽,此景即为"石门一线天"小石门临谷而凿,对岸是先人留下的石城遗址,隐没于灌木丛中顺坡而下,至谷底右行,不远则是大石门,大石门前,有一池清水,终年满盈,游鱼畅游其中,称为"瑶池",传闻为王母娘娘所用池中有一石,薄如刀刃,形似河马对面,有高数百米的瓢山,其上刻有"百二山河"4个大字。
每逢雨季,数百条山泉从山顶泻下,形成飞瀑介绍山海关景点导游词2 老龙头是明长城在我国境内的东部起点,是世界上惟一的水上长城它位于山海关南5公里的渤海高地上明清时期,这里既是屯兵要塞,又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观海赋诗的场所 大家请看,眼前高大的长城就是宁海城宁海城在老龙头北,全长900米,只有北门和西门,现在我们进入的就是宁海城的北门老龙头的主要起点有龙武营、澄海楼、开天海岳碑、靖虏(后改卤)台,入海石城,南海口关,海神庙等,下面我将根据这个依次陪大家进行巡游 请看您右边的这一片古建筑就是龙武营,是当年守城士兵的居处您所看到的是碾房,里面有石碾,石磨,是从前碾米、磨面用的老辈人肯定觉得亲切,至今很多农村里仍有运用对面就是粥房,看起来像一个大食堂这口大锅就是当年驻扎在这里的士兵烧饭用的,深1.9米,可一次供1500位士兵食粥 这里还有马厩,牢房,粮仓等,无比清楚地呈现了那个遥远年头的营地格局您肯定发觉了营地牢房的木栏间隔很大,几乎可以随意进出,缘由在于这里的牢房用来关押违反军纪的士兵,并不是囚禁犯人的中间的这口水井是当时方圆十几里惟一的一口甜水井,常年派士兵把守,以爱护盒保证驻地的日常饮用。
最终您看到的叫做云盘,它是云朵的形态,故而得名,通过敲击次数的不同表达不同的吩咐,以规范士兵的作息生活 在龙武营的大院里,还有明朝重要的军事家戚继光将军的兵阵馆,内有微缩的兵阵雕塑,形象生动逼真有爱好的挚友们可以细致视察一下,看看这些曾经打出了江山,改写了历史的兵器,原委有什么独特之处 现在,您看到的是辕门据考证,辕门就是用车辕子搭起的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君巡察、狩猎,在外面搭营住宿,出入口仰起两车,使车辕子相对,像门的样子,所以又叫辕门以后历代均应的门都叫辕门这里的辕门样式是明代的大家请看上面刻着“龙武营”三个大字 请大家看,左首的就是将台,明代的时候,这里的将台帐篷是纯牛皮的,但因为多年的战火毁坏,现在看到的已经是仿制品了 明代隆庆二年(1568年)至万历十一年(1583年),戚继光将军担当蓟镇总兵16年,防守山海关南到北京昌平境内200公里的长城他常常巡察老龙头,在这里安营驻扎,操练兵马,点将台四周的空地就是当年的教军场教军场前旌旗林立之处是迷宫八卦阵,是一个颇为奇妙的阵法 现在,大家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整个老龙头景区最醒目的景观——澄海楼有着“长城连海水连天,人上飞楼百尺巅”之美誉。
在我们面前的是登城坡道,这条宽广的坡道,名叫“马道”,是守城的兵立刻下的通道清朝的5位皇帝先后11次来老龙头巡察,那时候这条坡道叫做“御道”,道中间铺上红毡,皇帝从红毡上缓步走上城头,沿途接受两旁群臣的膜拜现在请大家亲自体会一下兵马跃关,皇帝登城的感觉吧! 各位请看,这座城楼就是澄海楼,它建在老龙头的长城之上,八面威严,又不失奇秀之美,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它的前身是明代修建的望海亭,二层楼结构,九脊歇山顶式楼顶上“雄襟万里”这块匾是明朝末年高校士兼兵部尚书孙承宗所题楼中间这块“澄海楼”匾是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清高宗御笔所题,又派官员从北京专程赶来,可见乾隆皇帝对老龙头还是情有独钟,记忆犹新难怪在登临澄海楼的乾隆皇帝到次数最多了 再看一款楹联上句“日曜月华初太始”,意思是太阳、月亮的光辉都来自自然;下句“天荣海色本澄清”,意思是天空和大海的颜色原来就是澄澈的澄海楼这个名字也是由此意而得那我们就一同登临澄海楼,感受一下“万里长城跨龙头,纵目凭高更上楼”的豪迈感觉吧! 登上二楼就是整个老龙头的最高点,也就到了万里长龙的龙冠之上从二楼举目望去,雄伟的长城与苍茫的大海紧密相连,天海一色,云水苍茫,不禁令人胸襟为之开阔,一股豪气在胸中激荡,大有“雄襟万里”之感。
现在,我们到楼后参观一下大家看到的这门大炮是八国联军侵华后英国营盘的大炮英国人曾在宁海驻兵40年,直到其次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才匆忙撤走,遗留下这门大炮现在这门大炮已成了帝国主义侵华的象征 我们现在看到的亭子叫“御碑亭”,乾隆皇帝曾两次来到这里饮酒赋诗,写的诗都刻在这块碑上这里刻的是乾隆《再题澄海楼》:“我有一勺水,泻为东仓溟无今亦无古,无见亦无盈”乾隆皇帝将苍茫渤海比作是他手中的一勺水,轻轻一泻便成了大海,这也充分体现了乾隆皇帝的豪情和霸气! 这块碑在八国联军侵华时全被侵略者给毁坏了在古代皇帝是九五至尊,神圣不行侵扰,他的东西也是被人供奉,可八国联军不屑一顾轻易就给毁坏了可见当时我国国力弱小,“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任人宰割落后就要挨打”,这段屈辱的历史让中国人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 大家看到的是“一勺之多”碑,我们刚才看到乾隆的那首诗就是由此意而来,细心的游客可以看得出这块碑是由两块拼接而成,上半是重修老龙头时打捞上来的,下半部分是仿制的,两个半块拼接而成 这是“天开海岳”碑据专家鉴定它属于唐碑天开海岳”这四个字将老龙头的美景作了高度的概括,天海相依与山为伴,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这样的美景。
这块碑还与张学良将军有一段历史渊源1900年八国联军将老龙头毁于一旦,天开海岳碑已被推倒在地非常痛心,于是命人竖了起来,使天开海岳重新矗立在老龙头上这里起的不仅是一块碑,竖起的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坚韧抗争的精神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这些用玻璃罩起来的土墙是真正的明代土城墙,又叫“夯土墙”别看它貌不惊人,可是它非常坚实,再锐利的兵器,那它也没有方法,凡是它就怕拿水反复地蹭,水一蹭土就纷纷掉落所以人们说它“怕软不怕硬”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靖虏台,这是明代长城惟一的海上敌台,大家请看这三个字“靖卤台”,“卤”指海水,又取谐音为“敌虏”的虏所以这里就有两层含义:一是安静海水,二是平定敌虏,利用了一语双关的手法敌台主要是个防卫工程,可以驻兵,存放武器,咱们看到的这个孔叫做“箭孔”,可以视察敌情,还可以向外射击,它可称得上是老龙头海防要塞的桥头堡了 各位游客,过了靖虏台就到了龙头的最前端,这里是伸入大海23米有余的入海石城,踏上入海石城好比是登上万里长城的鼻翼,你会感觉随着它劈波斩浪,笑傲渤海之上 入海石城是老龙头长城伸入海中的近端部分全城矗立在海水之中北接靖虏敌台南浸万顷波涛,构成了雄奇的海上城堡。
为能经受海水的冲击,入海石城的建筑结构独特,全部从巨型花岗岩条石砌垒咱们看到的这几块岩石就是当年砌城时用的 咱们可以看到每块巨石的角上都有几个凹槽这些凹槽叫做“燕尾槽”槽内浇铸铁水,利用独特的榫卯结构将两块巨石连接起来这最好地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精湛超群的建筑工艺 在老龙头还可以看到的另一处海上胜景就是海神庙这里三面环水,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每当云雾缭绕或烟雨蒙蒙,海神庙若隐若现好像瀛洲仙境 在明代海运开通,石河口被辟为漕运码头,商贾往来盛极一时当地渔民为报得出海平安,只得将希望寄予于海神之上,于是修建了海神庙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巨大的牌坊是由汉白玉砌成,琉璃瓦顶,装饰得很精致,前书“安澜”,后书“优波”这表达了人们祈求一帆风顺,行船平安的愿望 海神庙前这两尊怪兽左为“乘黄”,右为“龙马”古书中记载骑上乘黄可以活两千岁,龙马别有九音,歌声非常好听,可见它俩都是身怀绝技,有它们保卫着海神殿,更增加了海神的神圣之感海神殿居于整个庙宇的中心位置,殿门上方悬有乾隆皇帝御题的“江溟宁宴”,殿中海神端坐,手下各神尊敬听命这些塑像都是造型生动,活灵活现 现在进入的院落是祭祀天后娘娘的天后宫。
天后圣母就是妈祖,相传她生活在宋代,精通鱼讯而且通晓天文气象,常常帮助出海的渔民,深受渔民的爱戴她去世后当地人在湄洲岛上建了座小庙来纪念她,并尊称她为妈祖后来妈祖的名气越来越大,就渐渐成了沿海居民的海上爱护神了在祖国的宝岛台湾有三分之二的人信奉妈祖,在港澳地区妈祖的名字更是家喻户晓,这也充分证明白海峡两岸有着共同的文化,同是龙的子孙,血脉相连,不行分割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就到了海神庙的最前端——观海亭,它也是建在海上,置身观海亭和战在入海石城上观海感受的是迥然不同的,少了居高临下的气概,却像乘一叶小舟漂流在大海之上,凭海临风,心情安逸,自有一番难以名状的奇妙感觉!介绍山海关景点导游词3 “孟姜女哭长城,千古绝唱谁人听……”听完这首歌,我们应当想到下一个要去的景点就是山海关的姜女庙全国共有孟姜女庙20多座,而我们山海关的孟姜女庙因为坐落在凤凰山上的望夫石村,而且在孟姜女庙东南约5公里的渤海中,有两块突出海面的被称作“姜女坟”的礁石,所以被推崇为正宗《孟姜女》被称为我国闻名的“四大爱情故事”之一,在民间广泛流传下面就让我们一同去拜谒孟姜女的芳魂,去倾听那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吧 拾阶而上,我们到达的将是孟姜女庙的山门了。
有爱好的挚友可以数一下,从入口到山门处共有多少级台阶呢?对,108级传闻孟姜女当年千里寻父,历尽了许很多多的磨难,修建108级台阶,是让游客挚友们象征性地体验一下姜女寻夫的千辛万苦 现在,我们来到了孟姜女庙的前殿,首先映入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