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译理论课件第15讲.ppt
16页翻译理论的主要流派翻译理论的主要流派主讲人主讲人: 廖冬芳廖冬芳I. 翻译的文艺学派1.1 西方翻译文艺学派1.2 苏联(俄罗斯)翻译文艺学派1.3 中国翻译文艺美学学派文艺学派简介文艺学派简介1.翻译的文艺学理论 指的是语言学之前以语文学为基础的翻译理论2. 翻译的文艺学派的观点 认为翻译是一门艺术,重点是解决三对矛盾:①直译与意译的矛盾②形式与内容的矛盾③翻译的必要性与不可能性的矛盾3. 文艺学派的局限:①缺乏系统性,主要针对文学翻译,学科意识淡薄②缺乏科学性,对翻译本质的解释,形象语言多于分析,对译作的讨论多是印象式的,多借用传统文论的概念而不加以新的语义界定③缺乏客观性,对译文的评价基于个人主观经验的概括1.1 西方翻译文艺学派Ø古代①西塞罗:“解释员”式翻译与“演说员”式翻译②贺拉斯:忠实原著的译者不会逐词死译,而采用活译③圣·哲罗姆:文学用意译,《圣经》用直译④奥古斯丁:《圣经》翻译凭上帝的启示、凭灵感⑤波依提乌斯:宁要内容精确,不要风格优雅⑥阿尔弗雷德:有时需逐词译,有时需意译⑦但丁:文学作品不可译1.文艺复兴时期①马丁·路德:翻译必须采用“民众语言”。
②乔治·查普曼:译诗不可死译,应该“创造新形象”1.17——19世纪①德莱顿:翻译是艺术;翻译三分法②泰特勒:翻译三原则③歌德:朴素无饰的翻译总是最恰当的翻译;诗歌译成散文比诗歌译成韵文更有效④施莱尔马赫:两种不同的翻译途径:读者靠近作者,作者接近读者⑤韦努蒂:抵抗式翻译Ø20世纪①塞弗里:《翻译的艺术》②吉里·列维:《翻译的艺术》、《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③波波维奇:《文艺翻译问题》、《文学翻译分析词典》④阿·库勒拉:译者既低于作家又高于作家1.2 苏联(俄罗斯)翻译文艺学派①楚柯夫斯基:文艺翻译的根本任务是再现原作的艺术特征②卡什金:现实主义翻译③加切奇拉泽:现实主义翻译1.3 中国翻译文艺美学学派Ø古代①道安:主张严格的直译②鸠摩罗什:主张意译③玄奘:忠实、通顺④严复:信、达、雅Ø五四以后①瞿秋白:忠实、精确②鲁迅:直译、硬译Ø新中国成立后①傅雷:传神说②钱钟书:化境说③刘重德:信、达、切④许渊冲:三美II. 翻译的语言学派1.结构学派2.转换生成派3.功能学派4.交际理论派 语言学派强调翻译是一门科学,认为翻译过程中原文的语言和译文的语言具有客观性十分重视翻译过程中的语言现象的研究与分析,借助于语言学、符号学、信息论等具体学科中的术语概念、定理、实证方法和技术处理手段,从语音、语法、词汇等不同的角度探询翻译活动的普遍规律。
II. 翻译的语言学派2.1 英美语言学派2.2 德国功能派2.3 苏联语言学派1.1 英美语言学派①卡特福德:率先将语言学的理论成果引入翻译《翻译的语言学理论》(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是翻译理论史上划时代的著作②纽马克: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③哈蒂姆和梅森:话语翻译④雅各布森:翻译分为语内翻译 (Intralingual Translation)、语际翻译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符际翻译 (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⑤奈达:功能对等⑥蒯因:翻译的不确定性 (The Indeterminacy of Translation)2.2 德国功能派①莱斯:功能类型学②弗米尔:目的论③曼塔里:翻译行为④诺德:目的加忠诚2.3 苏联语言学派①费道罗夫②巴尔胡达罗夫③科米萨罗夫III. 翻译的研究学派•翻译的研究学派的基本观点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于70年代,于80年代才广为人知,90年代则为巩固、扩展与更新期•从文化层面进行翻译研究,将翻译文学作为译语文学的一部分,采用描述性的研究范式 1.多元系统学派2.描写学派3.文化学派4.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学派IV. 翻译的解构主义学派•解构主义翻译学派与以前的翻译流派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认为翻译是“存异”而非“求同”,译作不是去复制或传递原作的意义,而是对原作语言的补充,从而消解了传统的翻译忠实观;他们主张用辨证的、动态的和发展的哲学观来看待翻译。
•解构主义翻译思想•解构主义翻译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