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北京第四职业中学高二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
7页2022年北京第四职业中学高二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1808年5月3日,拿破仑的军队入侵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近郊的民众奋起抗击法军集体屠杀了上千名起义者受此事件激发,西班牙画家戈雅作了画作《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此画可以从侧面解释拿破仑帝国走向末日的重要原因是A.欧洲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B.欧洲反法同盟的持续军事打击C.法国人民厌恶非正义的战争 D.欧洲封建势力大于资本主义势力参考答案:A2. 蔡元培曾经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提并论他于1934年在《中山文化教育季刊》创刊号上发表的文章中写道:“吾人一说到文化运动,就不能不联想到欧洲的文艺复兴,因为它实在是文化运动上最显著的一个例证……观察我国的文化运动,也可用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一种参证蔡元培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提并论,其原因是两者A.都提倡吸收外来文明 B.指导思想皆为理性主义C.内容都蕴涵人文主义 D.都主张古典文明的复兴参考答案:C3.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 )A、韩非子 B、李斯 C、萧何 D、董仲舒参考答案:D 4. 孙中山在1925年3月留下了致苏联政府的遗书。
他在其中写道:“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项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为了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主张和方针政策上的重大转变是A.由主张改革到主张革命 B.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C.颁布《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 D.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参考答案:D新三民主义根据材料的关键信息“1925年”“致苏联政府的遗书”“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判断,“重大转变”应当指的是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故排除ABC项,D项正确5.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节义”,这些思想中的进步成分至今仍然影响着炎黄子孙这些思想主要来源于儒家思想中的A.仁政学说 B.天人感应学说 C.理学思想 D.大一统思想参考答案:C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特别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他还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他强调要“存天理,灭人欲”仁政”与“天人感应”“大一统”思想涉及的主要是统治者。
故本题选C项6. 社会契约论是资产阶级反专制斗争的重要思想武器以下各项符合社会契约论内涵的是 A.只有完全听从理智指导的人才是自由的人B.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C.国家的政治权力起源于构成社会的人们的相互同意D.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享有理性,就有享受自由的权利参考答案:C7. 《南京条约》申明:“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后来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又于“平行之礼”一条无不详为备列平行之礼”的提出,对当时中国的主要影响为A.推动向西方学习思潮出现B.推动传统礼仪制度的进步C.传播资本主义的平等观念D.使夷夏之防观念受到冲击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材料提到,《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平行之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平行之礼”的提出,对当时中国的主要影响为使夷夏之防观念受到冲击,故D项正确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影响【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外交的变化的相关知识。
属于高考备考的重点之一中国外交近代化是指中国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过程中,一方面试图通过自身的力量赶走外国侵略者获取独立,一方面认同接受西方文明,外交上从消极排斥与抵抗、蒙昧无知中丧失主权,转变为接触与适应、尝试改变弱势处境,再到主动争取国际社会主体权资格、追求建立平等新型外交的历史演变过程外交近代化不仅影响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还带来了全新的外交模式———条约制度条约作为国际法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国际交往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尽管本质上是一种弱肉强食的不平等关系,但其中所包含的近代性质的交往方式和原则,在中外条约关系中有所体现8. 下列事件(或社会现象)中,哪一件成为右图杂志产生的直接原因A.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主张尊孔复古D.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锐意改革参考答案:C9. 1873年,法国新调整的议会开始了制宪工作议会围绕着政体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直到1875年1月,国民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新宪法新宪法规定的政体是A.专制政体 B.共和政体 C.君主立宪政体 D.联邦政体参考答案:B10. 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
政体虽更,民彝无改”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参考答案:C11. 王尔敏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写道:“自天演论做出发点,以观进化之世界,反映出一个争杀的景象,弱肉强食的恐怖氛围,充斥其间瓜分之祸,也觉得很显然有必然之势,为求其不灭亡,进而引导出保种、保教、保国的民族意识,强化了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想据此可知进化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是( )A.导致瓜分危机 B.掀起革命浪潮 C.推动民族觉醒 D.兴起实业救国 参考答案:C12.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棉货输入一度十分强劲,在入口诸货中,除鸦片外,棉货占绝对多数不久后,英国在华棉布销售出现徘徊不前的局面,其销售份额棉布不及英国海外市场的10%,棉纱的3%,其主要原因是中国A.普通民众极端贫困的制约B.传统经济结构根深蒂固C.民众内敛式消费观的影响D.传统手工业的优势犹存参考答案:B材料反映了由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根深蒂固导致了英国商品在中国无法畅销,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普通民众极端贫困的制约不是主要原因,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当时中国不存在民众内敛式消费观,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传统手工业已经没有优势,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13. 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实际是A.内迁过程B.汉化过程C.农业化过程D.封建化过程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所谓“汉化”,是指少数民族逐渐在社会生活及意识形态等方面趋同于汉文化传统,并最终融合于汉民族的过程少数民族的汉化通常是民族融合的表现形式,体现在生产方式上就是“农业化”,体现在社会形态上就是“封建化”,题干限定条件“从社会发展角度讲”,这一时期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状况是原始社会或奴隶社会,而汉族的社会发展状况是封建社会,故D项正确D包括BC,A是行动不是实质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影响【名师点睛】北魏孝文帝改革前的矛盾及对应解决措施(1)国家与豪强地主间的矛盾―→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在地方设立三长制等,限制了豪强地主的政治、经济特权,缓和了社会矛盾,加强了中央对人民的有效控制2)国家、地主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租调制,改善了人民生活,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3)鲜卑族与汉族的民族矛盾―→行汉制、易汉服、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等,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大一统局面的出现14. “冗官、冗兵、冗费”是造成北宋长期“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之一,这说明A、兵不在多在勇 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C、政治改革要有强大的经济后盾 D、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弊大于利参考答案:B15.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
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本主义民主的关键和核心是(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市民的整体素质 D、革命的彻底性参考答案:B16. 我们说王阳明的心学已经走向极端,主要是指这种学说A、极力维护君主专制B、主张意识第一,物质第二C、主张人们忍耐、顺从D、完全否定客观世界的存在参考答案:D17. 古希腊智者学派什么理论的出现,表明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 )A.水是万物的本原 B.感觉即知识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知识即美德参考答案:C18. 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
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 )A.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B.使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D.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参考答案:考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分析:本题考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宗教改革是指基督宗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代表人物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以及发展出来的新教教派.解答:材料的核心观点是“因信称义”,意思是只要虔诚信仰,就可以得到救赎,成为“义人”.从材料中的“‘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等信息可知宗教改革是反对教会垄断与上帝沟通的权力,主张人人都能直接与上帝沟通.因此使人们获得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故A正确;B材料未体现,故B错误;宗教改革只是在信仰范围之内进行的改革,他们的宗教哲学思想依然带有神学的印记,故C错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智者学派,故D错误.故选A.19. 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以“穿衣”为喻,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乙说:穿衣服要符合你的身份地位;丙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丁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统一着装不就行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C、甲—儒、乙—法、丙—墨、丁—儒 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参考答案:B20. 雅典民主“这种专政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