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综述.docx
4页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综述 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综述 邓小平作为一位世纪伟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创造性地论述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基本要求和方法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邓小平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现就主要情况综述如下: 一、国内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学者对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是从1978年开始,经过30多年的发展,逐步由浅入深,从宏观研究转向微观研究,从单一的理论研究转向与其它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一)国内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基本情况、主要著作 第一阶段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一九八八年,这一阶段是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开始阶段这一阶段学术界主要是围绕着真理标准问题、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行探讨,为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立扫除了思想障碍随着《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4年)及其增订本(1987年)的正式出版,邓小平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1983年)、《关于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意见》(1983)、《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1987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1988年)、《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1988年)的相继问世,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进行了阐述 第二阶段是从一九八九年到一九九七年,是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进入系统的整体性研究的阶段研究者在认真研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基础上,围绕邓小平“十年最大的教育失误”的论述,深层次地对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进行了研究,包括邓小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目的和任务、理论指导、方法途径、队伍建设等一系列的理论原则和观点的论述,像徐明善的《邓小平新时期政治工作理论研究》、万朝晖的《邓小平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探析》、杨洪林的《试论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特点》、刘春明的《新形势下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方法论》杨亚军的《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思想和特色》、王荣德的《邓小平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研究》、等。
通过这一阶段的研究,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由宏观转向了微观,并不断推动着对邓小平理论的研究走向高潮 第三阶段是从一九九八年到现在在这一阶段,理论工作者主要侧重于对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特色研究,尤其强调对它的实践性的研究同时也开始了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在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作有王宝根的《邓小平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特色新探》、顾海良的《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张立新的《邓小平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创新》、中共中央宣传部的《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柯昌平的《党中央三代领导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与贡献》、李雪梅的《毛泽东、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比较》等,使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新时期得以继承和发展 (二)国内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 通过对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三十多年来的系统研究,国内学者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主要有:一是探讨了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实现的目标、途径、方法、注意的原则等阐述了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精髓的基本原则,把邓小平提出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目标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
二是归纳了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特色邓小平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主要是围绕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经济工作展开的,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因此,它主要的特色有严密的系统性;强烈的时代性;突出的务实性;科学的创造性三是探求了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毛泽东、江泽民等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关系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与后期产生的江泽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也是一脉相承的四是阐述了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论及其哲学基础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主要有讨论、宣传、民主、创新等一些行之有效的基本方法他的哲学基础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尤其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乃至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的理论来源 (三)国内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方法和局限 国内学者对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经典文献分析的方法,对邓小平的著作、讲话等材料进行研究整理,也有不少学者深入实地进行考察,获得更为直观的研究资料尽管国内对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但从总体上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研究不够全面研究者多是选取新时期邓小平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的一部分为研究对象,而不是全面研究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够重视,甚至少有提及;或者只论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缺少全面论述。
二是较少探索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产生的条件及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中的地位等三是研究成果不少是重复的,创新较少 二、国外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国外学者对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没有直接和独立的研究,相关成果散见于对邓小平本人的研究或邓小平理论的综合性研究的论著中依据80年代末期的苏东巨变和中国国内政治局面的变化,把国外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分为两个阶段 (一)国外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基本情况、主要著作 国外虽然没有专门针对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但是在很多著作中也相应的阐述,主要研究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主要是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包括邓小平的生平历史、人格介绍、历史地位、基本思想等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作有美国军人埃文斯卡尔逊的《中国的双星》、日本学者和田武司和田中信的《不屈的革命家邓小平传》、德国记者乌利弗兰茨的《邓小平——中国式的政治传奇》、英国记者那维亚的《邓小平传》、匈牙利记者巴拉奇代内什的《邓小平》等 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虽然经过了89学潮,国外有些人对邓小平提出了怀疑和反对的看法,但是通过92年的南方谈话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又加深了国外学者对邓小平的重新认识。
这一阶段在基础研究基础上,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围绕邓小平理论的来源、基本属性、历史地位等重大问题展开积极的学术探讨主要著作有美国《新闻周刊》的《邓的复活》、日本学者矢吹晋的《邓小平以后的中国经济》、冈部达味和毛里和子的《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渡边利夫和小刀朋之的《毛泽东和邓小平》、天儿慧的《作为历史的邓小平时代》、俄罗斯学者皮沃瓦洛娃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卢西恩派依的《邓小平和中国政治文化》等 (二)国外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 国外邓小平研究所涉及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通过多年来对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国外学者们大体分为了三个流派,包括:一是自由主义学派,主要代表是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的东亚研究中心,对于整个西方的“中国学”研究,包括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影响,并且是这种研究的主流派;二是左翼学派,他们从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左翼思潮的“复兴”,这个学派也有强化影响的势头;三是右翼学派,他们对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包括一些误解或曲解),有时有较大的影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学派在对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取得的成果主要有,认为邓小平深刻的认识到了“文革”对中国当时的科技、教育所面临的危机,因此他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突出特征就是“三个重视”:重视科技、重视教育、重视知识分子。
而且这种观念通过20多年来的宣传教育,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流观念和“正统”观念同时,邓小平在重视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不忘加强中国人民的精神文明教育,很多学者都把邓小平精神文明思想理解为把道德教育和文化水平联系起来另外,还对邓小平和毛泽东的理论加以比较研究,提出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对毛泽东的继承和发展,都是对中国的发展有益的理论 (三)国外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方法和局限 三十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在研究方法、研究取向、研究思路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呈现出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升、表现形式多样等特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研究论题多有重复、理论阐释不十分准确、缺少整体研究等情况,特别是缺少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专著对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继续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完善邓小平理论研究体系,有助于解决当今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