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横岗茂盛世居.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557032371
  • 上传时间:2023-04-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1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沿着横岗街道的标志性商业街松柏路往西走,过了红绿灯再往前行500多米,一排斑驳的古墙便会映入眼帘,而这,就是本文今天所要介绍的一座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 茂盛世居:一介平民的历史壮举 早就对客家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横岗的“茂盛世居”也仰慕已久,更听闻每年春节都会有大量的何氏族人从全国各地来此祭祀如今,当我站在茂盛世居的大院内,推开一扇扇被时光尘封的大门,看到一座座质朴的大房子,除了感慨时世的变幻无穷,斗转星移,更多的是留下一声惊叹,惊叹于古人的独具匠心,修建了这座庞然大物,也由此见证了一个大家族曾经辉煌昌盛的岁月,一个由一介平民开创的历史壮举 客居怀古:富甲一方的何氏翻开一本本厚重的史书,往事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据《深圳文物志》记载,清乾隆四十五年(约1780年前后),广东兴宁一对叫何维松、何维柏的兄弟从兴宁县永和乡炉铺岭村来到横岗圩创业1780年的中国,由于长时期的和平稳定,商业蒸蒸日上、文化欣欣向荣,百姓乐业,一派祥和繁荣的景象,被称“乾隆盛世”在随后的岁月里,为了发展生产,增加粮食,乾隆皇帝除了下令大力开垦荒地外,还鼓励人口多的地方向人口少的地方移民。

      在这个大背景下,迁移似乎成了一件正常的事可惜的是,何氏兄弟为什么要南下,为什么选择在横岗圩落脚,历史并无记载想必他们在长途跋涉的路上,聚族于斯时也遭遇了不少困难吧!客家俗语说:“要问什么苦,逼酒磨豆腐”茂盛家族的开业者维松、维柏兄弟落脚横岗圩后,从事的正是这两桩苦差事兄弟俩酿制了烧酒,维柏肩挑细细的竹扁,翻山越岭,不管日晒雨淋,都长途跋涉到数十里外的盐田沿海贩卖除贩酒外,维柏还屠猪,挑着肉担走村串巷到处叫卖兄弟俩初以蓄豆芽、磨豆腐、卖烧酒等辛苦活做起,继而开起了货栈、建立了坊,养起了猪,事业走向一定规模后,创立了“茂盛”商号,这其间需要付出的辛劳和忍耐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勤能致富,很快,何氏家族就富甲一方,但他们却富而不骄,富而行善,富而济世相传茂盛大屋兴工那年正值荒年,有数十民工前来要求帮工,只求饭吃神行(旧时建筑工程师)原已安排好人手,不以理会维松、维柏刚好到工地上察看,问清原委后,即嘱神行给在场民工派工,不单供饭,并付工钱聚族于斯:欲说还休的艰难在《兴宁县乡土志》一书里,作者认为,在兴宁县生活的绝大部分居民,均系宋元间由中原迁来者由于他们是“中原衣冠旧族”,所以“语言风俗,与土著异,故当时土著称为客家。

      何氏兄弟大概和他的祖先一样,一开始,只是想暂时客住一段时间,盼望着“剑外忽传收蓟北”的捷报,便“青春作伴好还乡”,谁料到,一旦住下去就再也回不去了,于是建造房舍,安身立命由暂时的客住到长久的家居,就这样一来,成了永远的“客家人”清嘉庆初年(1800年前后), 随着“茂盛”商号越做越大,何氏兄弟也动起了兴建茂盛大屋的念头修建茂盛大屋的消息立即风传四方一天,一位福建的相师慕名前来,想见识一下茂盛财主是何许富相,就悄悄来到茂盛商号暗访见过店员、掌柜、账房先生,相师觉得并无一人有大富之相正狐疑欲退,忽见一高大屠夫满身大汗的挑着空肉担归来,众伙计齐呼东家相师惊愕不已,原来这位才是真财主呀!细看确有大富之相,他凝视满身油污的维柏公,慨然叹曰:“该他发财!该他发财!”历时13年,1813年,茂盛大屋终于落成难以想象当年的茂盛大屋耗费了多少财力、物力、是什么样子,我只觉得一户普通人家用长达13年的时间来建造一所大房子,想必,这所房子一定非比寻常今天,我眼前的茂盛世居是占地面积6318平方米的矩形围城式建筑,横宽81米,纵78米,四周围墙高7米,墙厚70厘米墙体用三合土加红糖、糯米粥、猪血夯实而成,坚硬异常;围墙遍布枪眼,四角有碉楼互相照应,防御功能极强。

      我小心抚摸着厚重的围墙,它在几百年的岁月中屹立不倒,它见证着客家人艰难迁徙、坚强立足的沧桑岁月茂盛大屋落成后,何氏家族家业如日中天,开始聚族于斯,由此迅速发展为当地这一地界的望族客家童谣云:“蟾蜍罗,咯咯咯,唔读书,无老婆当子孙不再为衣食奔波劳累后,维松、维柏就建了十数间房子,请了教书先生,不但收本族子弟入学,还广收邻里学童命名“冠英书屋”,世称大书房茂盛家族在横岗立住脚后,逐渐向外发展到了何氏第四代、第五代的时候,开始向海外发展在国外发展的族人回来后,吸取海外文化精粹,这样一来,后面再盖的房子就有了欧式、广府文化的风味这就是茂盛世居与众不同的地方,茂盛世居后有两座创建于上世纪初的欧式小洋楼,它们有着及具中国传统文化的名字:“积善余庆”、“如意吉祥”,这种感觉就像一位黄头发、蓝眼睛的老外迎面走来,告诉我他的名字叫“郭爱华”一样,非常可爱今天,茂盛世居的后面还有一片废墟,依稀看到当年高大房子的身影据现在惟一还在茂盛世居居住的老人何嘉瑞讲,“这些是当年日本人轰炸造成的”何嘉瑞的父亲何国璋是华侨,赚钱后桑梓情深,回到茂盛,为茂盛增添了一系列的欧式建筑 传承历史: 焕发生机的家园 200多年前的何氏兄弟一定想不到,当年的茂盛大屋在200多年后被世人称作“茂盛世居”,还被列为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我找到了一张关于“茂盛世居”的小册子,上面这样介绍:“茂盛世居位于四联社区,建于清咸丰年间,距今逾200年,房屋建筑占地6278平方米,民居约100多间,连门前池塘、晒谷坪和屋后风水林约共2万余平方米,是一座融客家、广府、欧式建筑于一体的本土客家围屋,2002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目前龙岗区管理最完好和最到位的一个文物单位,被列为区首批规划重点。

      当年的横岗圩成了现今的横岗街道近年来,横岗街道在茂盛世居内设立了“农耕馆”、“诗书画苑”等项目,并对外开放,做到巡查、保护、开发三结合此外,茂盛世居还肩负着许多重要的任务:协助各社区、民间组织“横岗人写横岗”诗词、对联、山歌创作比赛、山歌表演会、元宵灯谜会、吉溪文化节、非遗展演,出版《岗草峦英》本土作者诗词对联集子等民间民俗活动协助村民和海外华侨在每年的春节、清明等传统节日举办民俗祭祀活动积极配合市、区开展文物普查,摸清家底近年来,茂盛世居还收集了一批横岗本土山歌、舞麒麟、古体楹联等方面的资料并进行收藏、创作,努力拯救和保护横岗现存的文化遗产,做好文化传承和保护开发利用茂盛世居被列为龙岗区的首批规划重点项目后,横岗街道对茂盛世居进行了古村落保护开发利用的调研和论证,精心策划创建“茂盛中华民艺精品园”和“老深圳展览馆”,力争使其成为集创作、培训和展销于一体的传统文化艺术基地横岗也将利用现有的古村落资源,着手对外招商引资,引入市场机制,打造旅游景点线路、高档花园小区和商业中心等,盘活土地,实现新旧并存,增加城市文化内涵,使古村落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让它作为横岗文化的见证和象征,成为横岗人民精神文化的一座家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