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杜甫《南邻》诗词赏析.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碎****木
  • 文档编号:254570925
  • 上传时间:2022-02-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3.32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杜甫《南邻》诗词赏析 南邻 唐代: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来宾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 译文 锦江有一位先生头戴黑色方巾,他的园子里,每年可收很多的芋头和板栗,不能算是穷人 他家常有来宾来,孩子们都习惯了,总是乐呵呵的,鸟雀也经常在台阶上觅食,它们已被驯服了 秋天锦江里的水深不过四五尺,野渡的船只能容下两三个人 天色已晚,江边的白沙滩,翠绿的竹林慢慢覆盖在夜色中,锦里先生把我们送出柴门,此时一轮明月刚刚升起 解释 南邻:指杜甫草堂南邻朱山人 锦里:锦里:指锦江四周的地方角巾:四方有角的头巾 芋粟:芋头,板栗 来宾:一作“门户” 阶除:指台阶和门前庭院 深:一作“添” 航:小船一作“艇” 村:一作“山”暮:一作“路”。

      对:一作“送”柴门:一作“篱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西南漂泊时期在成都,过了一段比拟安定的生活,在居住的浣花草堂不远,有位锦里先生,杜甫称之为“南邻”(朱山人)月夜,朱山人送离开在回家的路上,或者回家以后,杜甫写了这首《南邻》诗 赏析 《南邻》是用两幅画面组成的一道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前半篇呈现出来的是一幅山庄访隐图 杜甫到人家作客,诗先写这家人家赐予杜甫的印象诗人首先看到的,仆人是位头戴“乌角巾”的山人;进门是个园子,园里种了不少的芋头;栗子也都熟了说“未全贫”,则这家境况并不富有可是从山人和全家的开心表情中,可以知道他是个安贫乐道之士,很满意于这种朴实的田园生活说起山人,人们总会联想到隐士的很多怪脾气,但这位山人却不是这样进了庭院,儿童笑语相迎原来这家时常有人来往,连孩子们都很好客阶除上啄食的鸟雀,看人来也不惊飞,由于平常并没有人去惊扰、损害它们这气氛是和谐、安静的三、四两句是详细的画图,是一幅形神兼备的绝妙的写意画,连仆人耿介而不孤僻,恳切而又热忱的性格都给画出来了 随着时间的推动,下半篇又换了另一幅江村送别图。

      白沙”、“翠竹”,明净无尘,在新月掩映下,意境显得特殊清幽这就是这家人家的外景由于是“江村”,所以河港纵横,“柴门”外便是一条小河王嗣奭《杜臆》曰:“‘野航’乃乡村过渡小船,所谓‘一苇杭之’者,故‘恰受两三人’”杜甫在仆人的“相送”下登上了这“野航”;来时,他也是从这儿摆渡的 从“惯看来宾儿童喜”到“相送柴门月色新”,不难想象,仆人是殷勤接待,客人是竟日淹留中间“具鸡黍”、“话桑麻”这类事情,都略而不写这是诗人的剪裁,也是画家的选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