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专升本(国家)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43.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庄**
  • 文档编号:189868343
  • 上传时间:2021-08-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7.97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专升本(国家)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43[专升本(国家)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43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43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问题:1. 梁实秋的《谈时间》是一篇A.抒情随笔B.记景随笔C.议论性随笔D.纪实随笔答案:C[解析] 《谈时间》属于一篇议论性随笔,是阐述作家对时间的认识和思考的文章问题:2. 下列文章属于奏章的一篇是A.《答司马谏议书》B.《庄子秋水》C.《报刘一丈书》D.《谏逐客书》答案:D[解析] 文章的体例是考试常考的内容本题中,《答司马谏议书》是书信体驳论文,《庄子秋水》是议论文,《报刘一丈书》是书信体记叙文,《谏逐客书》是李斯写给秦王的奏章问题:3.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一句出自A.《季氏将伐颛臾》B.《庄子秋水》C.《陈情表》D.《五代史伶官传序》答案:D[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这句话是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重要句子,这句话往往还会以翻译等形式出现,考生要牢固掌握问题:4. 成语“分崩离析”出自A.《谏逐客书》B.《寡人之于国也》C.《季氏将伐颛臾》D.《庄子秋水》答案:C[解析] 成语“分崩离析”源于《季氏将伐颛臾》中的“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问题:5. 《论学问》是一篇有关学问的A.普通的书信集B.论说性随笔C.随感录D.演讲稿答案:B[解析] 培根是随笔文体的开创人《论学问》选自《培根论说文集》,该文集英文版原名为《随笔》了解这些内容,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问题:6. 《种树郭橐驼传》一文中“故不我若也”一句从语法上看属于A.被动句B.判断句C.宾语前置D.双宾语句答案:C[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的掌握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位于动词前,正常语序为“故不若我也”所以这句话从语法上看属于宾语前置问题:7. 下列散文属于托物言志的是A.《往事》(一之十四)B.《故都的秋》C.《箱子岩》D.《爱尔克的灯光》答案:A[解析] 只有A项《往事》(一之十四)属于托物言志作者写大海的风姿和情感,性格与品性,其实是作者心目中理想人格的一种象征作者表面写大海(托物),其实是抒发自己的人生感受和理想追求(言志)问题:8. 辛弃疾的作品集是A.《淮海词》B.《漱玉词》C.《清真词》D.《稼轩词》答案:D[解析] 此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掌握程度如果知道辛弃疾号“稼轩”,本题便很容易选了 所以,记住古代作家的名、字、号是很有必要的。

      问题:9. “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夸张B.比喻C.借代D.拟人答案:C[解析] 楼兰是汉代西域国名汉武帝曾派使者结好大宛,楼兰阻挡道路昭帝时派大将霍光扫平楼兰这里借用典故,意指消灭敌人问题:10. 王维的《山居秋暝》是一首A.山水诗B.田园诗C.边塞诗D.爱情诗答案:A[解析] 此题意在考查考生对诗歌题材的了解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但从本诗的内容来看,是一首山水诗本题关键是区别A项和B项,要求熟读诗歌,以便脑海中有清晰的印象问题:11. 下列教材中的作品,哪一首诗属于七律A.《杜陵叟》B.《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C.《从军行》(其四)D.《行路难》(其一)答案: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无题》一诗的格律是否有所了解李商隐擅长创作七绝和七律本诗在格律上属于七言律诗,内容上是一首爱情诗问题:12. 现代倡导诗要格律化,做到“三美”的诗人是A.胡适B.闻一多C.徐志摩D.艾青答案:B[解析] 闻一多在诗界大力提倡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即新诗要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和“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他主张诗歌不仅在内容上要创新,而且在形式上要注重修辞和用韵,因而被称为“格律派”。

      问题:13.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A.《风波》B.《阿Q正传》C.《狂人日记》D.《孔乙己》答案:C[解析] 1918年鲁迅的第二篇现代白话小说A.于嗟鸠兮,无食桑葚B.淇则有岸,隰则有泮C.总角之宴,言笑晏晏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答案:C[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经》艺术表现手法的了解《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赋、比、兴赋”是铺叙;“比”是比喻;“兴”是起兴A、B、D三项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只有C项的表现手法是“赋”问题:15. 《长亭送别》中,表现莺莺对现实不满的最为强烈的曲词是A.有梦也难寻觅B.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C.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D.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答案:D[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长亭送别》这折戏通过对崔莺莺赴长亭送别张生的描写,歌颂了崔莺莺忠于爱情、鄙弃功名利禄、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由的叛逆精神D项的曲词具体体现了这一精神问题:16. 《冯谖客孟尝君》中孟尝君是A.魏国人B.赵国人C.楚国人D.齐国人答案:D[解析] 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和齐国的孟尝君被称为“战国四公子”,都以“养士”而著称,养士都在三千人以上。

      问题:17. 郁达夫“五四”时期参加的文学社团是A.文学研究会B.左翼作家联盟C.太阳社D.创造社答案:D[解析] 本题考查作家与文学社团的关系1921年6月,郁达夫与郭沫若等人在日本发起成立创造社,并成为创造社的代表作家问题:18. 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大量制作慢词的词人是A.李清照B.柳永C.苏轼D.李煜答案:B[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作家作品风格的了解柳永是北宋第一个大量写慢词的词作家,是慢词的真正开创者,在慢词体制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并使宋词开始由小令阶段进入到慢词时期柳永的词多为慢词长调,用语通俗,雅俗共赏问题:19. 下列句中“之”是实词,当“到”讲的是A.所操之术多异故也B.夫子欲之C.大军不知广所之D.今我睹子之难穷也答案:C[解析] A项“之”,助词,可译为“的”;B项“之”,代词,“这样”之意;C项“之”,动词,“到、到达”之意;D项“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问题:20. 《香市》是一篇A.风景散文B.回忆性议论文C.记事散文D.议论散文答案:C[解析] 《香市》是一篇记事散文文章通过记叙“香市”昔盛今衰的变迁,以小见大来反映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变化。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实行王道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是什么?答案:对“涂有饿莩”的现实,不应该归罪为年成不好,而应该是对人民施行仁政[解析] 这段话是文章的结尾,作者点明了实行王道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本文论述有序,论证有力论述中,宣扬了孟子主张的“王道”、“仁政”思想,自然而巧妙2. 如何理解本段的比喻句?答案:用拿刀杀了人,却说“不是我杀的,是刀杀的”作比喻,揭露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谬论[解析] 善用比喻,起到了把抽象的道理说得形象、生动又深刻的艺术效果,这也是本文的论证特色本题中,喻体是“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本体是“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3. 分析这段话的论证方法答案:类比推理刺人而杀之”,很明显,责任在人把杀人的责任推给兵器,是极其荒谬的,是任何人都不能接受的那么,治国不善致人饿死,责任也在人,而不能把责任推给“岁”[解析] 注意分析文段中作者论证技巧的高超。

      非我也,兵也”在逻辑论证法上说是类比论证,在修辞上说是比喻阅读曹操《短歌行》(其一)中的诗句,然后回答题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 将“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译成现代汉语答案: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解析] 注意本题只有正确理解“周公吐哺”这一典故的含义,才能作出恰当的翻译传说周公唯恐失去天下人才,凡有士人来访,他立即接待,以至于“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这两句说自己要以周公“一饭三吐哺”的精神虚心对待贤才,以得到天下人的衷心拥戴5.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这几句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希望得到贤才辅佐,共建功业的心情[解析] 整首诗抒发了作者招纳贤才的急切心情、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要求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本片段也蕴涵这一基调点题句在最后两句文字上6. 哪几句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答案:这八句中,前六句都是比喻,前四句以乌鹊择枝比喻贤才寻找明主,后两句是以山不厌其高,海不厌其深比喻明主不厌贤才之多[解析] 这首诗的一个特点是善用比喻和典故。

      考生要重点掌握这一艺术特点阅读《种树郭橐驼传》结尾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题 问者日:“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日:“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日:‘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嘻日:“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7. 郭橐驼的种树之道可否移为为官之理?扣紧课文回答答案:可以移为为官之理因为种树之道是:“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而唐代官吏,是与此相反,政令繁多,扰民到极致郭橐驼要求的是“有暇生产”、“生活安定”[解析] 《种树郭橐驼传》这篇文章的主旨就是针对中唐时期政乱令烦、民不聊生的情况,借郭橐驼种树的成功经验,指出为政与种树一样,一定要顺其天性,不要人为破坏百姓的正常生活秩序对于那些“好烦其令”的昏庸官吏及其扰民政治,提出警戒8. 郭橐驼是怎样批评唐代官吏的政令繁多而扰民的?答案:郭橐驼批评唐代官吏:“好烦其令”,令多扰民,朝令夕改,让百姓忙于应酬、接待,无暇生产。

      [解析] 选文第一段借郭橐驼之口,以种树之理类比官理,指出当时为政者政乱令烦,使民不得安居乐业的状况9. 柳宗元“传其事”的目的是什么?答案:柳宗元“传其事”的目的是表达他不满唐代官吏的令烦扰民,他完全同意郭橐驼对唐代官吏的批评[解析] 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明确作者的思想倾向即可作答三、现代文阅读阅读茅盾《香市》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题 于是,“香市”中主要的节目无非是“吃”和“玩”临时的茶棚,戏法场,弄缸弄甏、走绳索、三上吊的武技班,老虎,矮子,提线戏,髦儿戏,西洋镜——将社庙前五六十亩地的大广场挤得满满的庙里的主人公是百草梨膏糖,花纸,各式各样泥的纸的金属的玩具,灿如繁星的“烛山”,熏得眼睛流泪的檀香烟,木拜垫上成排的磕头者庙里庙外,人声和锣鼓声,还有孩子们手里的小喇叭、哨子的声音,混合成一片骚音,三里路外也听得见 1. 这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答案:场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