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鹳雀楼说课稿范本.docx
21页登鹳雀楼说课稿登鹳雀楼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登鹳雀楼》是六年制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记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 诗的前两句写登楼所见,诗的后两句写登楼所思这首诗融情于景,寓理于事全诗仅20个字,语言朴实浅显,言近旨远,给人启迪前两句写景,诗人融情于景,营造了景色宽阔,气象雄浑的意境,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都容纳其中,显出诗人襟怀的宽大后两句寓理于事,进一步写出诗人主动向上,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课文中配有插图,可引导学生视察想象,帮助理解诗句的意思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古诗的要求是能绽开想象,并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能感受语言的美丽 (二)教学目标 依据本诗的特点,大纲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学问和技能: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过程和方法: 1、能依据文本内容,绽开想象 2、能结合自己的感悟说说古诗所要表达的意思 情感、看法、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孩子学习古诗的爱好。
(三)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视察插图,绽开想象,体会古诗的思想内容 (四)教具打算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二、说教法、学法 (一)情境教学法 本诗记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学生无法亲自感受这样对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纳了“情境教学法”通过老师声情并茂地讲故事、极富思想感情的范读及壮丽的画面带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主动心情和深厚的爱好 (二)扶放结合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教学要非常重视学法的指导,培育学生的自学实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针对本课的特点,采纳“扶放结合法”首先扶着学生学习第一、二行诗句,老师点拨,使学生驾驭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学习第三、四行诗句,旨在教学生乐学、会学 (三)读中有悟,培育语感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特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诗传诵已久,读起来琅琅上口教学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体验,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这样学生就能较好地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感受到古诗语言的美丽,既培育了学生读书的爱好,又使语言训练与情感熏陶融为一体。
(四)合作学习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需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惜学生的新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依据这种理念,本课的教学采纳了小组合作学习,同学相互评价等合作学习的形式,使学生在互助中学习,在合作中发展 三、说教学程序 怎样运用新的教学理念,采纳适当的教学策略,让二年级的学生能感受古诗的美,围绕本课的学习任务,我做了如下设计: (一)创设情境,理解诗题 古诗的意境是用极为凝炼的文字来创建的,对小学生而言不易理解因此老师必需创设情境,让学生对诗意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个总印象,为理解诗句,领悟诗情打下基础在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热忱,使他们一上课就进入想学、爱学,渴望学习的境界我是这样导入的:小挚友们,今日我要带大家到山西游玩一次,瞧(出示挂图),我们就来看看这座亭子,以及它四周的景色,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学生回答鹳雀楼)对,你们真聪慧!并相机介绍鹳雀楼名字的由来,因为这首诗是作者登上鹳雀楼写的,所以题目叫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此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已被激发,顺势导入,便可水到渠成 (二)初读指导 人们相识事物要经过感知——重现——理解这样一个过程,只有感知得越详细,才能理解得越深刻因此,我先从整体入手,让学生仔细读诗句,要求学生圈诞生字词,比照拼音,逐字、逐词读正确读通顺,初步了解古诗的大意 (三)悟读古诗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是“美”的实践古诗教学更应以朗读,吟诵为重点在这一环节,我将指导学生通过看图、想象、朗读的方法,使他们与诗人产生共鸣 1、解词看图,领悟诗意 教学古诗必需从字——词——句入手,进而理解诗人所描述的内容教学时,我先指导学生抓住 “白日”、“尽”“入海流”等重点词语,让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理解了词语的内容,进而了解诗句的意思接下来,我又用同样的方法,放手让学生学习第三、四两行诗句,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所思及所蕴含的哲理 这样,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使学生“自得求之”,实现从老师的指导到学生的自觉的质的飞跃 2、绽开想象,化诗为文 想象和联想是诗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诗古诗中的很多词语都充溢了丰富的联想,学生此时已理解了诗句,基本能用口头语言表达了。
所以,我要求学生依据这首诗,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讲一讲,把古诗的语言,转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有效地培育了学生从口头表达实力 3、赏读古诗,熟读成诵 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时,我通过画面再现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就是诗人这样诗中所描绘的意境,所蕴含的情感,孩子们都可能在朗读中表达出来然后,通过让学生借助板书背诵、表演背诵、配乐背诵等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达到熟读成诵这样孩子的潜力就能得到发展,表现欲也得到了满意 (四)指导写字 写字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引导学生分析每个字的笔画、笔顺、结构是特别重要的课标中明确1—2年级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是“喜爱写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在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先仔细视察每个字的笔顺、笔画、结构,再赐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把字写好,并支配小组之间相互评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充分感受汉字的'形美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培育学生的概括性、条理性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对学生理解课文,背诵课文起到了很好的协助作用我的板书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而设计的 1、前两句用一个(景)字概括,后两句用一个(想)字概括,突出了全诗的中心,是整首诗的浓缩。
2、“/”既代表朗读时字词断开处,也表示将诗中词语分隔出来,有助于释词,理解诗文 3、“·”表示读重音,有助于学生朗读诗文,体会诗情 白日/依山/尽, (景)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想) 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古诗《登鹳雀楼》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第一册的第八课,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上鹳雀楼后依据自己的所见有感而发,写下的一首名诗其中的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深刻哲理,成为传诵千古的佳句 二、说目标 依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少等特点,确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为: 1、启发学生看图理解诗的大致意思 2、初步学习古诗的朗读节奏和韵味,背诵古诗 3、相识本课的8个生字:“黄、入、海、千、更、层、楼” 三、说教法、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老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需依据学的法子这无疑是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明白路子,即让学生真正参加到学习过程中去为达到这个目的,本课设计我以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为主,融入情境教学法与和谐教学法,展示一个以训练为主线,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的过程。
另外,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中辅以录音、图画、嬉戏等形式,力求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 四、说教学过程 (一)图画导入,了解诗意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低年级教学中,直观性原则尤为重要把看上非常抽象的汉字与相关的实物或图画联系起来理解记忆,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爱好,有利于联想和发展形象思维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等于胜利了一半利用小学生喜爱绘画的特点,上课伊始,我以简笔画的形式再现了这首古诗的内容:“鸛雀楼、山、人、黄河”,并启发学生看图说话,说出诗意,理解这首古诗包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远图画导入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又发展了思维,使学生了解作者,了解诗意,留下深刻印象,使学生自然进入到古诗的学习中 (二)师生竞赛,朗诵古诗 课前经过了解得知,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背诵这首古诗,难点在于有节奏有韵味地背诵,基于此,朗读古诗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如下两步: 1、小老师领读让会背诗的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给优生表现的机会,让快生吃饱,慢生吃好 2、师生背诗竞赛 新课标提倡:“爱惜学生的新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一年级小学生对古诗的朗读节奏从未接触,须要老师的教。
而假如老师机械地范读,不利培育学生探究学习的实力,也不易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师生背诗竞赛的活动 (1)老师朗读,学生评分,找出老师背诵美丽的“隐私”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在评价中学会了朗诵古诗的技巧,如:节奏、表情、音高等 (2)学生练习朗读,打算和老师进行竞赛 (3)学生配乐朗读,与老师竞赛,调动学生主动性,达到背诵的目的 (三)多种形式,学习生字 本课除背诵古诗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相识生字在识字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步: 1、定位联想,相识生字 首先,学生闭上眼睛,在美丽的古筝曲中,跟老师一起回想:红色的生字娃娃都在课文中哪个位置,长什么样子?然后睁开眼睛,比照板书检验自己脑中出现的是否正确定位联想识字法给学生充分的思索、记忆的时间,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2、学生合作,学习新词请运用站内搜寻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本站 (1)男生领女生读,女生领男生读 (2)读给同桌听,文中还有哪些字相识也告知同桌 (3)开火车嬉戏给生字组词 3、识字嬉戏:登鹳雀楼 黑板上的简笔画“鹳雀楼”上每层都贴有“老虎”,每只老虎背面都带有一个生字,假如全班同学都能读出来,就可以一层一层登上鹳雀楼。
4、登高望远,想象说话 当全班同学都登上鹳雀楼之后,支配一个想象说话练习:想象一下你看到了什么美景?培育学生的想象力、发展思维 (四)课间休息 表演唱《我爱黄河,我爱祖国》 (五)背诗竞赛,拓展延长 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应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粹,课堂教学不能仅限于背诵这一首古诗,而要把本诗作为一个例子,一个引子,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古诗这样,在学生休息过后,进行一次男女背诗竞赛:除了这首诗,你还会背哪些诗?竞赛调动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是展示本事的一个好机会,学生爱好盎然,高潮又起 (六)课堂小结,激励积累 一个好的课堂小结不仅能点明本课中心,而且能调动学生课后学习的主动性,使本课留下无穷韵味,在学生心中产生深远影响 背诗竞赛仅仅是一个展示的过程,要想展示更多的古诗,竞赛取得更好的成果,功夫必需下在课外所以小结时,老师语重心长地告知学生:“这些大诗人写出了这么多好诗,人们会恒久记住他们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我想假如你会背的诗多了,你也会写诗了,说不定将来也会成为一名大诗人以后有机会,我们还要常常实行背诗竞赛看谁能成为背诗大王、小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