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无边界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293060290
  • 上传时间:2022-05-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9.05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无边界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张同祥武汉市洪山实验小学于2018年8月正式建校,是一所高起点、高品相、高品质的新优质学校建校之初,我们就提出打造无边界教育美好学校,并在“成长无界,人人出彩”教育价值观引领下,开启了“面向未来,重塑学校”的教育创新实践无边界教育理念的提出无边界教育理念的提出基于以下客观事实和需要一)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需要全球化以及构建基于全球化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世界共识全球化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和过程,是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基础上发展的全球意识崛起,是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的互相依存全球化也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20世纪90年代后,全球化势力在人类社会影响层面逐渐扩张,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领域的重视,引发大规模的研究热潮全球化打破了过去的许多边界,促进了各个层面的大融合,教育的边界也被打破无边界教育正是对这种变化的及时回应二)顺应“互联网+”教育生态重塑的需要互联网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是最能体现无边界状态的,而如今的教育教学都在步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思维也在深刻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学校的边界、课堂的边界、区域教育的边界、资源共享的边界、学习互动的形态边界都在发生着深刻的改变无边界教育正是顺应了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变革,而5G时代的到来,也给其带来更富有想象空间的前景三)顺应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需要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为补充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开放、跨界、融合、创造的教育,无边界教育就是在顺应这一教育趋势四)顺应STEAM教育兴起的需要STEAM代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数学(Mathematics)STEAM教育就是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多学科融通的融合教育STEAM课程强调跨学科、趣味性、体验性、情境性、协作性、设计性、艺术性、实证性、技术增强性等九个核心理念,跨学科应用与整合,促进学生解决生活真实问题的能力STEAM教育是强调实践的教育模式,注重少年儿童在动手过程中探索解决具体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成为目前创新型人才的主流培养方式。

      无边界教育的提出既是受STEAM教育的启示,也是对STEAM教育的发展五)顺应学校教育品牌建设的需要洪山实验小学是一所崭新的学校,硬件设施先进,办学条件良好,内涵发展成为学校发展的关键我们提出无边界教育,旨在探索学校的特色发展与品牌建设的路径在学校建设过程中,管理团队深度参与了空间设计和环境创设,将无边界教育理念全面渗透校园空间的营造过程,为无边界教育的实施创设了较好的空间基础无边界教育的理论构建(一)指导思想第一,坚定办学方向,创新学校育人体系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两大国家战略十四五”时期学校教育的建设与发展力求在教育思想、育人体系、教师队伍、学校治理、教育环境五个方面全面体现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的现代化学校以无边界教育为核心理念,系统论证和建构学校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课程理念、教学理念、德育理念、管理理念等,形成系统的“一训三风”文化體系,赋予无边界教育时代内涵、未来学校特质和学校文化品格育人体系和育人方式的现代化以“立德树人”为灵魂和育人价值,建构《洪山实验小学教育质量标准》,规划和设计小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标准;以“泛在教育”为支撑和育人模式,建构《洪山实验小学课程体系》,面向学生、扎根文化、教育创新、注重实践,开发和设计场馆课程、场所课程、场景课程,建设“泛在场域课程”,形成课程育人、文化育人、社会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的育人体系。

      以“涵养课堂”为教学理念,建构《洪山实验小学教学体系》,引导深度学习,探索课程教学模式,形成“让学习可见、让思维发生、让文化浸润、让社会参与、让生命灵动、让素养表现”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方式第二,拓宽国际视野,建构未来学校形态要敏锐把握全球教育的发展方向,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建构未来学校形态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呈现出新理念、新体系、新路径、新文化、新形态,赋予人们前所未有的对未来教育和未来学校的新想象、新意境未来学校应该是教育价值重组、教育结构重建、教育程序再造、教育文化重构的新型学校,具备未来学校气质、品质和精神的新形态学校学习空间可视化学习可见、人人能学、时时可学”是未来学校的基本特征未来学校应真正“把校园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场所还给学生、把空间还给学生”,建设多维学习空间,生动地实现无边界的教育课程设计场域化未来学校的课程不再是单一固化的文本中心课程,不再是预定的规定性流程未来学校强调真正“让课程成为学生登山的过程,让课程成为学生阶梯式成长的通道,让课程成为学生生命体验的过程”,倡导整合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开发场域课程,实现探究性课程场馆化、参与性课程场所化、体验性课程场景化。

      教育主体互喻化生命与生命的真诚相遇是未来教育的主体性特征未来教育不再是说教、训导、传授或单向度的交往,而是生命的“互喻”未来学校在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家校关系、教育活动等方面,确立教育主体的“互喻文化”生态,注重民主协同与导向发展的多层次互动成长刻画数字化数字刻画”是未来学校师生成长评价最前端的理念和技术,信息化是未来学校的显著特征,也是未来教育的显著标志基于信息技术、数据挖掘、成长叙事、循证评价,全方位、多角度、过程化、表现性地刻画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成长经历,建构聚焦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发展性评价系统,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成长,突破学生评价的难点学生综合素质成长数据画像,基于学生的完整学习过程与学习经历,希冀通过对学生个人、教师、家长、学校、社区等多方面数据的收集,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完整呈现学生的学习经历,从而为其综合素质发展提供评价依据学习可见、德育可视、信息流动、师生学校生活的数字化刻画,是未来学校的应有之义未来学校强调“让教育成为一个生命源,让学校成为信息源,让历史成为文化源,让课程成为成长源”,对每位师生成长进行数字画像,精准刻画学生和教师的发展过程教育生态民主化民主、开放、多元、合作、共享是未来学校生态、内部治理的本质特征,未来学校的教育生态是以民主化为基础,是对所有教育力量和教育资源的聚合、互动、协同的生态,是差异化、个性化与一致性和共同标准的良性融合。

      学校在学校治理、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强调“良性互动、尊重差异、发展个性、多元合作、民主开放、协同共享”的理念,全方位营造民主化的教育生态二)办学思想无边界教育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宗旨,以儿童生涯涵养奠基为中心,以文化为原点,以社会为边界,以成长为路径,呵护儿童天性、滋养儿童品性、锤炼儿童德性,促进儿童健康、安全、美德、智慧、个性地成长无边界教育的办学思想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泛在育人泛在性”是无边界教育的外延特征指突破时间、空间、人际、资源以及载体等教育要素固有边界儿童的成长是一个关涉身心的全要素、全领域、全方位的发展过程,这决定了小学教育必须聚焦儿童成长的广泛性,为儿童的健康发展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多元化的育人路径因此,从外延特征上看,无边界教育是泛在教育、全面教育、立体教育聚焦素养无边界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为生涯奠基,为生命导航,为人生立志促进儿童生命健康、智慧、德性且优雅地成长是其核心价值观在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上,凸显立德树人的精神内核,融立德、立身、立智、立美、立行于一体,建构“五育”融合的育人新样态幸福成长无边界教育是开放的教育开放的教育突出“以儿童成长为中心”,实现教育主体的多样、教育过程的多元、教育方式的多重,注重学校主导下的儿童成长空间的开放,注重教师引导下儿童成长的自主,注重家校共育下儿童成长的自觉。

      三)价值追求: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儿童的天性需要呵护,品性需要培育,德性需要实践根据小学低年段、中年段、高年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结合洪山区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学校确立“育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如图所示):小学低年段:“和天性、养习惯”幼小衔接起好步,引导儿童“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最重要和天性”,即尊重儿童的天性,呵护儿童的天性,尊重儿童的天资与性情养习惯”,即养成安全、健康、有序、自觉的生活习惯,养成好读、善思、敢创、自主的学习习惯,养成合群、守善、遵纪、自律的行为习惯小学中年段:“和品性、养智慧”《宋书·孝武帝纪》曰:“庶简约之风,有孚于品性品性是人的魂,是后天形成的,品性需要教育和培养小学中年段是儿童心性、智慧养成的关键阶段,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施教,聚焦儿童的意志与行动养智慧”即滋养文化底蕴,孕育文化性格,厚植文化自信,使学生具备学习、反思、创新、审美、实践的综合能力小学高年段:“和德性、养旨趣”《礼记·中庸》曰:“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德性,即道德品质,是成人成才之本小学高年段是儿童德性锻炼的重要时期基于学生知识的不断增加、思维的不断丰富、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指向儿童的理想与抱负。

      和德性”,即种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育德育心,立德树人养旨趣”,即养成德正行雅的品行,养成志趣高洁的志向,养成爱与责任的担当,铸就阳光少年、未来先锋四)学校发展目标:建设特色文化品格、现代教育品质、未来学校品位的新型高质量学校特色文化品格学校的文化建设充分体现无边界教育的思想内涵,以教育场、学习场、信息场建设为依托,形成“场空间”文化;以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为主旋律,形成文化浸润空间;以民主、和谐、共享为机制,建设人际互动和组织协同合作文化;以育人为本、成长无界、学习中心为导向建设发展型教育文化现代教育品质对标《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定位,从教育价值观与目标体系、育人体系、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教师队伍建设、育人环境等系统,彰显时代特征,凸显教育本真,初现未来趋势未来学校品位展望未来社会发展对于人的发展和教育发展的本质诉求,以文化育人为底蕴,以立德树人为灵魂,以创新育人为路径,为儿童的成长创造无限可能和勃勃生机五)培养目标:铸就具有德正雅行的品质、旨趣高洁的志向、爱与责任的担当的未来先锋德正雅行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具有以家国情怀为核心的高尚情感体验;具有较强的道德判断能力和品德行为习惯。

      旨趣高洁养成文化旨趣、文化意识,善于学习,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文化理解力、文化想象力和文化思维力;兴趣广泛、高雅爱与责任养成大爱之心,具有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祖国的意识,以及爱的价值体认和责任担当能力真正呵护祖国花朵的成长,培育共产主义接班人,培育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先锋六)核心理念:“成长无界,人人出彩”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创造广阔空间,为每一个学生的心田播撒文化种子,为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蕴藏智慧涵养,为每一个学生的人生滋养美德旨趣建构《洪山实验小学1+4+1育人体系》,实施文化育魂,德育培根,课程启智,评价润心无边界教育的创新实践(一)理论创新第一,系统建构了无边界教育的教育理念,体现了“让美德可视”,强调学生美德素養的真诚表现,突出行为引导与品行养成让学习可见”,使知识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特殊的社会实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