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炼钢厂危险介质作业审批管理制度范本.docx
12页内部管理制度系列炼钢厂危险介质作业审批制度(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I.编号:FS-QG-50852炼钢厂危险介质作业审批制度Approval system for hazardous medium operations in steelmaking plants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 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加强危险介质停送作业、带压抽堵盲板作业、检修作业的安全管理,防止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规定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炼钢厂范围内,涉及各车间、科室及其相 关方的危险介质作业审批和管理第三条术语和定义1、 危险介质:指能够引起中毒、窒息、着火、爆炸的气 体如煤气、氮气、氯气、氧气等2、 危险作业:指某些特定活动存在人、物、环境有较大 风险、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作业活动如危险介质作业、受 限空间作业等3、 甲级危险介质作业:正常作业过程中,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出现中毒、窒息、着火、爆炸危险的介质作业 包括:未 经吹扫的危险介质管道、洗涤塔、水封、滤清器及炉、窑、 塔、斧、沟、糟等危险介质使用设备空间内部作业 ;带压危险介质抽堵盲板作业、更换孔板、管道搬管、钻眼、堵漏、更 换法兰盘等作业。
4、 乙级危险介质作业:正常作业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中毒、窒息、着火、爆炸危险的介质作业包括:已经吹扫和清 洗过的危险介质管道、设备内部空间及周围场所作业 ;正在运行的危险介质管道上的焊接作业;危险介质管道、设备吹 扫及放散作业;不带压力情况下危险介质抽堵盲板及更换法 兰盘等作业5、 丙级危险介质作业:正常作业过程中,不可能出现中毒、窒息、着火、爆炸危险,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瞬时存在 的危险介质作业包括涉及危险介质排送机间、 操作间;危险介质使用设备的操作间;厂区危险介质管道及附属设施周围 场地的作业第四条危险介质作业内容1、 危险介质停、送作业(包括置换、吹扫危险介质)2、 在危险介质管道上带压抽、 堵盲板作业,包括盲板在主管道上的及盲板在阀门后管道压力为正压 (微正压)的3、 在危险介质管道、设备设施上的检修作业第二章作业许可证管理第五条危险介质作业实行许可证管理 许可证分为:《危险介质停气作业许可证》、《危险介质送气作业许可证》《危险 介质带压堵盲板作业许可证》、《危险介质带压抽盲板作业许 可证》和《危险介质检修作业许可证》 1、 在危险介质停、送作业前必须办理《危险介质停气作 业许可证》、《危险介质送气作业许可证》。
2、 在危险介质管道上带压抽、堵盲板作业前必须办理《危险介质带压堵盲板作业许可证》、《危险介质带压抽盲板 作业许可证》3、 在危险介质管道、设备、设施上检修作业前必须办理 《危险介质检修作业许可证》第六条危险介质作业实行分级管理,即甲级危险介质作 业实行厂级管理,乙级、丙级危险介质作业实行车间级管理其中甲级、乙级危险介质作业必须办理危险介质作业许可证, 丙级危险介质作业不在危险介质作业许可证办理范围之内, 但必须设专人监护,并执行《集团公司检维修安全管理规定》《集团公司动火管理规定》等相关制度要求第七条危险介质作业许可证可划分为厂级、车间级管理 厂级危险作业许可证由主管厂长最终签批,车间级危险作业 许可证由安全科领导最终签批1、 危险介质停、送作业的许可证由作业负责人 (班长或 工段长)填写,用户单位运行负责人、 作业单位安全员和用户 单位安全员负责初步审核,作业单位和用户单位主管领导负 责二次审核,分别由安全科领导和主管厂长最终签批2、 危险介质带压抽、堵盲板作业许可证由作业单位班长或工段长填写,用户单位点检负责人、作业单位安全员和用户单位安全员负责初步审核,作业单位和用户单位主管领导 负责二次审核,分别由安全科领导和主管厂长最终签批。
3、 危险介质检修作业许可证由检修作业负责人 (班长或 工段长)填写,用户单位点检负责人、 作业单位安全员和用户 单位安全员负责初步审核,作业单位和用户单位主管领导负责二次审核,分别由安全科领导和主管厂长最终签批第八条许可证采用炼钢厂统一下发的模式第九条许可证的有效期为当次作业项目内容周期第十条许可证由危险介质作业人员作业时随身携带作业结束后,由作业单位留存备案第三章相关人员职责第十一条从事危险介质作业人员的职责1、 正确佩戴劳动保护用品2、 作业人员清楚操作规程及相关规定3、 确认危险源及方案措施的落实4、 严格按规程操作,不违章作业5、 服从现场管理人员的指挥, 对于违章指挥有权拒绝6、 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具和用品 (如:CO报警器、02报警器、可燃气体检测仪、呼吸器、专用工具等 )第十二条作业负责人的职责1、 对参加危险介质作业的人员进行安全告知、 安全喊话2、 作业前对参加作业人员做到“四个讲清” ,即讲清作业部位,讲清作业内容,讲清安全风险,讲清安全措施3、 根据作业环境进行危险源辨识,制定安全防护措施和 应急救援措施,并负责落实4、 检查作业人员劳动保护及作业工具是否符合标准。
5、 在发生危险时,及时采取正确的救援措施第十三条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1、 负责与施工单位签订安全协议2、 审查特殊工种作业人员资质并备案3、 负责危险介质停送作业、 盲板作业、检修作业现场的 危险源辨识,安全防范措施的审核4、 检查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救援措施是否落实5、 负责对参与危险介质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6、 负责作业现场的安全检查与指导第十四条生产运行负责人职责1、 负责审核介质停送许可证所有项目、 内容的准确性2、 负责危险介质作业时现场联系确认3、 负责向作业单位,进行书面形式的安全告知(交底), 双方签字确认4、 负责危险介质作业现场协调指挥第十五条设备点检人员职责1、 负责审查施工单位资质证明并备案2、 负责审核危险介质设备设施检修许可证所有项目、 内 容的准确性3、 负责向施工检修方,进行书面形式的安全告知(交底), 双方签字确认4、 负责危险介质检修作业统一协调、现场管理第十六条签批人员职责(1) 负责危险作业项目内容准确性最终审核(2) 负责对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的全面性、可靠性进行审查第四章危险介质作业的相关安全管理规定第十七条危险介质停、送作业前,作业负责人负责制定详细的的作业方案,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危险源辨识、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及应急救援措施,并对参加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进行安全告知和安全喊话。
第十八条危险介质管道、设备、设施检修作业前,用户单位必须与检修作业单位签订 《安全协议》;用户单位负责向检修作业单位进行书面安全告知和检修前安全教育 ;检修单位根据检修项目、检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危险源辨识、制 定完善的施工检修方案和安全防范措施,明确检修现场负责 人第十九条在同一检修作业项目有两家以上的施工单位 同时施工时,由用户单位组织交叉作业的施工单位签订《交 叉作业安全协议》,协议中要明确现场指挥机构及负责人, 用 户单位负责统一协调、现场管理第二十条在危险介质区域检修涉及动火作业时,必须按 防火管理有关规定办理动火证,经批准后方可作业第二十一条危险介质带压抽、堵盲板作业安全管理规定1、 抽、堵盲板作业前,由用户单位负责填写 《盲板作业 申请票》,并按要求做好准备工作2、 作业单位负责检查准备工作和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不具备作业条件或不满足安全要求的,作业单位有权拒绝作 业3、 作业单位负责人根据现场情况, 进行危险源辨识、制 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及应急救援措施,并对参加作业人员 和监护人员进行安全告知和安全喊话4、 用户单位要制定盲板作业时的安全防范措施, 明确责 任盲板位置在主管道上并且不易降压的或作业管道直径在2m以上的盲板作业必须安排消防车、 救护车到现场,做好应急准备。
5、 用户单位负责作业现场的警戒, 如在易燃易爆场所作业,要求作业现场周围 40m内不能有火源并应采取防止着火 的措施,与作业无关人员应离开作业点上风侧 40m以外6、 在易燃易爆气体环境作业,如带煤气抽、堵盲板等危 险工作,不得在雷雨天及具有高温源的炉窑等建、构筑物内 进行带煤气作业,不宜在夜间进行,(如遇突发状况,必须在 夜间作业时,应距作业点 10m以外安设投光器;投光器必须采用防爆式携带式照明灯具的电源电压不准超过 36V)7、 盲板作业时,应有专人监护;监护人员应佩戴呼吸器、 报警器,同时工作场所应备有必要的联系信号、压力表及风 向标志等8、 盲板作业结束后,《盲板作业申请票》由盲板作业单位留存归档第二十二条作业单位应按不同介质要求配备专业工具,如煤气作业必须使用铜制工具或涂有很厚一层润滑油脂的铁制工具,氧气作业使用的工具、工作服、手套等用品,严 禁沾染油污,在氧气作业现场不准堆放油脂等与作业无关的 其他用品第二十三条在氮气、氯气及其他稀有气体作业区域内作 业,应采取防止窒息措施,并随时检测该作业区域内的氧气 含虽,氧含虽不应低于19.5%;需要进入管道及设备空间内部 作业时,必须按规定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
第二十四条在有易燃易爆气体环境作业时,必须提前接 好管道跨接地线,停送作业人员不得穿化纤工作服及带钉的 鞋,严禁将火种带入作业现场第二十五条用户单位对危险介质停送作业、盲板作业、 检修作业,必须指派专人负责现场的安全监护、协调第二十六条出现中毒、窒息、着火、爆炸等事故时,应立即采取许可证上的应急救援措施,开展施救,避免因盲目 救援而导致事故扩大第二十七条危险介质作业结束后,用户单位负责确认作业现场是否存在遗留隐患,并及时消除同时在许可证上签 字确认第五章附则第二十八条本规定未尽事宜按集团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与相关的法律、法规不符的按有关法律、法规执行第二十九条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施行,原《炼钢厂危险 介质作业审批制度》自行废止请输入您公司的名字Foonshion Design Co., 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