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逻辑思维-详解.docx

15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198719186
  • 上传时间:2021-09-2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71.53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逻辑思维-详解 (重定向自抽象逻辑思维)逻辑思维(Logical Thinking),也称抽象思维(Abstract thinking)目录 1 什么是逻辑思维 2 逻辑思维的特征 3 逻辑思维的一般作用 4 逻辑思维的方法 5 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关系 6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2]o 6.1 同一律 6.1.1 同一律内容和要求 6.1.2 违反同一律要求产生的逻辑错误 6.1.3 同一律的作用o 6.2 矛盾律 6.2.1 矛盾律的内容和要求 6.2.2 违反矛盾律要求产生的逻辑错误 6.2.3 矛盾律的作用o 6.3 排中律 6.3.1 排中律的内容和要求 6.3.2 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 6.3.3 排中律的作用 7 逻辑思维的训练 8 参考文献什么是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它与形象思维不同,是用科学的抽象概念、范畴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达认识现实的结果逻辑思维是一种确定的,而不是模棱两可的;前后一贯的,而不是自相矛盾的;有条理、有根据的思维;在逻辑思维中,要用到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方法,而掌握和运用这些思维形式和方法的程度,也就是逻辑思维的能力。

        逻辑思维是分析性的,按部就班做逻辑思维时,每一步必须准确无误,否则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我们所说的逻辑思维主要指遵循传统形式逻辑规则的思维方式常称它为“抽象思维”或“闭上眼睛的思维”  在逻辑思维中,是使用否定来堵死某些途径比喻说,逻辑思维是在深挖一个洞,它就是为了把一个洞挖得更深的工具  逻辑思维是人脑的一种理性活动,思维主体把感性认识阶段获得的对于事物认识的信息材料抽象成概念,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并按一定逻辑关系进行推理,从而产生新的认识逻辑思维具有规范、严密、确定和可重复的特点 逻辑的来源与含义[1]  在汉语中“逻辑”是一个外来词,它是通过音译的方法从西文引入汉语的在拉丁文、英文和德文中它分别是“logica”、“logic”和“logik”而西文中的这些词都来源于古希腊文的“λσγoζ”,它有语言、说明、比例、尺度等多种涵义亚里士多德曾使用这个词来表示事物的定义或公式等到了公元1世纪,学者们就用这个词来表示一门与论证辩论等许多问题相关的学问,而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被看作这一学问的核心内容  “逻辑”是一个外来词,这并不意味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中就没有研究相关理论的学问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学者公孙策的“白马说”,墨子的“墨经”等都反映出在我国古代学者们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它们构成了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研究的精髓。

      在中国哲学史上,这些理论研究的内容称作“名学”或“辩学”  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名学”“辩学”这些词在表意上是含混的,如果顾名思义,这些词显然不能准确表达出逻辑学作为一门科学理论的研究内容因此近代学者们沿用西方的做法,引入音译词“逻辑”,对于逻辑学的涵义则用定义进行规定  尽管是一个外来词,“逻辑”在我们日常运用中仍然表现为一个多义词有时它被用来表示一种理论或观点,如“这简直是强盗逻辑”有时它可被用来表示规律性的东西,如“它的出现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人们有时还用它来表示对一些特殊逻辑规则和方法的运用,如“他的文章很有逻辑”,“这篇文章逻辑性强”  然而,上述说法都没有正确说明究竟什么是作为科学理论的逻辑,也没有准确描述逻辑学研究的对象以及逻辑学的理论特征而这些都是学习逻辑学首先需要了解的问题逻辑”的古希腊词源[1]:  “逻辑”源自于“逻各斯”(logos,其复数形式是logoi),其主要含义有:  ①一般的规律、原理和规则  ②命题,说明,解释,论证等  ③理性,推理,推理能力,与经验相对的抽象理论,与直觉相对的有条理的推理  ④尺度,关系,比例,比率等  “逻各斯”的基本词义是言辞、理性、秩序、规律,其中核心含义又是“秩序”和“规律”,其他含义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

      例如,“有秩序的”、“合乎规律的”就是合乎“理性”的;“推理”就是按照“规律”进行有“秩序”的、有条理的思维西方各门科学的词尾“学”字(-logy),均起源于“逻各斯”这个词,“逻辑”一词更是从它引申出来的逻辑”的现代汉语词义为:  ①客观事物的规律,例如:“历史的逻辑决定了人类社会将一直向前发展  ②某种理论、观点,例如:“只许官家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是哪一家的逻辑!”  ③思维的规律、规则,例如:“某个说法不合逻辑”  ④逻辑学或逻辑知识,例如“大学生应该上逻辑课”逻辑思维的特征  1、概念的特征:内涵和外延  2、判断的特征:一是判断必须对事物有所断定;二是判断总有真假  3、推理的特征:演绎推理的逻辑特征是:如果前提真,那么结论一定真,是必然性推理;非演绎推理的逻辑特征是:虽然前提是真的,但不能保证结论是真的,是或然性推理逻辑思维的一般作用  1、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  2、可以使我们通过揭露逻辑错误来发现和纠正谬误  3、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去学习知识  4、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思想  逻辑思维在创新中的作用:  1、逻辑思维在创新中的积极作用 发现问题; 直接创新; 筛选设想; 评价成果; 推广应用; 总结提高。

        2、逻辑思维在创新中的局限性 常规性; 严密性; 稳定性逻辑思维的方法  1、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在思维中把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因素,分别加以考察的逻辑方法综合是在思维中把对象的各个部分或因素结合成为一个统一体加以考察的逻辑方法  2、分类与比较  根据事物的共同性与差异性就可以把事物分类,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归入一类具有不同属性的事物归入不同的类比较就是比较两个或两类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通过比较就能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  分类是比较的后继过程,重要的是分类标准的选择,选择的好还可导致重要规律的发现  3、归纳与演绎  归纳是从个别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性的演绎是从一般性的前提推出个别性的结论,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性的  4、抽象与概括  抽象就是运用思维的力量,从对象中抽取它本质的属性,抛开其他非本质的东西概括是在思维中从单独对象的属性推广到这一类事物的全体的思维方法  抽象与概括和分析与综合一样,也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关系  1、逻辑思维渗透于一切创造过程中  逻辑思维的过程形式与创新、创造过程密切相关,一切创造活动都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的,运用逻辑思维对创造成果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

        2、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的一般区别  1)思维形式的区别逻辑思维的表现形式,是从概念出发,通过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 形式而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创新思维则不同,它一般没有固定的程序,其思维方式大多都是直观、联想和灵感等  2)思维方法的区别逻辑思维的方法,主要是逻辑中的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抽象和 概括、归纳和演绎,而创新思维的方法,主要是一种猜测、想象和顿悟  3)思维方向的区别逻辑思维一般是单向的思维,总是从概念到判断再到推理,最后得出 结论创新思维的思维方向则是很多的,结果也是多样性的  4)思维基础的区别逻辑思维是建立在现成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离开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逻辑思维便无法进行创新思维则是从猜测、想象出发,没有固定的思维方式,虽然也需要知识和经验作为基础,但不完全依赖知识和经验  5)思维结果的区别逻辑思维严格按照逻辑进行,思维的结果是合理的,但可能没有创新 性创新思维活动既然不是按照常规的逻辑进行,其结果往往不合常理,但其中却有新颖性的结果  3、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在创新活动中的关系:衔接关系;互补关系;转化关系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2]同一律同一律内容和要求  同一律的内容是: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反映同一个对象的思想是确定的,必须始终保持同一个含义,不能偸换它的含义。

        同一律要求思维必须具有确定性  就命题而言,同一律要求,一个命题如果代表的是某个事件,它就必须始终代表这一事件如果这一事件是事实,那么该命题就是真的;如果命题代表的事件不是事实那么命题就是假的因此同一律认为,一个命题必须有确定的真值,如果是真的那么它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那么它就是假的这一要求我们可以用“p→p”表示  就词项而言,同一律要求,一个词项如果指称某个对象,它就必须始终指称这个对象就是说词项a就是a,它具有确定的外延和内涵,并始终保持同一的外延和内涵,即保持自身同一这一要求可用公式“a=a”表示违反同一律要求产生的逻辑错误  违反同一律的要求,就会产生逻辑错误这样的逻辑错误主要有两个方面:  1、混淆词项,又叫作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  语词具有多义性,一个语词一般来说同含义、对象之间并无一一对应关系同一语词往往可以表达多种不同的含义,指称多种不同的对象,这就是语词的多义性与歧义性,它导致了语词相同但表达的词项不同的现象,使混淆词项、混淆概念等逻辑错误的产生成为可能  我们把那些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加说明、定义地用同一个语词项表达不同的含义,指称不同的对象所犯的逻辑错误,称为混淆词项、混淆概念。

      以同一字眼或同一语词表达不同的词项,或者说赋予同一语词以不同的含义是这种逻辑错误的典型表现  如在《韩非子》中有这样一则故事:郑县有一位姓卜的,他常常在外鬼混一天他的裤子弄出了一个洞他买了新布,回家让妻子为他作一条新的裤子妻子问他如何做,他说“照原样”于是他妻子把裤子照原来的样式做好后,照样在裤子原来的地方剪了一个洞这当然是一个笑话但从逻辑的角度来说,他的妻子是有意或无意地违反同一律原样”在丈夫的那里指的是原来样式的、尺寸,绝不是有破洞的原样  在使用语词表达词项、指称对象时,如果是无意地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错误就称为“混淆词项”或者“混淆概念”如果是故意违反同一律要求以达到某种目的,就称为“偷换词项”或者“偷换概念”两者的区别只在违反同一律的动机上而并不在形式上  2、混淆论题的逻辑错误  在没有语境限制的情况下,同一语句可以陈述不同的内容,即它表达的涵义有可能是不相同的,这就是语句的歧义性这就使“混淆论题”逻辑错误的产生成为可能我们把那些在同一思维过程中用一个似是而非的论题来代替原来的论题的现象称作“混淆论题”的逻辑错误  例如,鲁迅在其杂文里曾经谈论到一位不懂逻辑的排长他写道:“这排长的天真,…他以为不抵抗将军下台,‘不抵抗’就一定跟着下台了。

      这是不懂逻辑:将军是一个人,而不抵抗是一种主义,人可以下台,主义却可以仍旧留在台上的《鲁迅全集》第5卷第116页)鲁迅提到的这位天真的排长所以错误,就在于他把“不抵抗将军下台”和“不抵抗主义下台”混为一谈,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混淆论题”的逻辑错误  不自觉地或者无意地以一个似是而非的论题来代替原论题的,称为混淆论题但如果别有所图而故意违反同一律要求混淆论题的称为“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同一律的作用  同一律从形式上说,只是关于逻辑形式表述思维时应当遵守的规律只有遵守同一律的要求,才能使思维在表述上具有确定性因此可以说,遵守同一律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必要条件,它要求我们在表述思维的同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