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教版八年级上知识点.docx
21页八年级上册1.1 地球上的水1. 世界水体构成1.海洋水 96.53%第一章 水和水溶液水的分布2.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 0.94%①永冻土地冰0.86%②土壤水0.05%③湖泊淡水0.26%④沼泽水0.03%⑤河流水0.006%⑥生物水0.003%⑦大气水0.04%( 1)其他水体 1.25%3.陆地淡水 2.53%( 2)冰川水 68.69%( 3)地下淡水 30.06%①海洋水是地球水体的主要部分,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 2.53%;②水资源:河流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水,只占总水量约 0.3%2. 水的存在形式 (因温度转变而状态转变)①液态:地球上大部分水以液态存在,如海洋水、河流水、湖泊水②固态:冰冷的极地或高山③气态:在空气中3. 水的循环( 1)水循环 5 个基本环节:①蒸发(蒸腾) ;②水汽输送;③凝结;④降水;⑤径流( 2)成因①外因A. 太阳辐射:地表热能的主要来源,水循环的动力B. 地心引力:促使陆地水流归海洋放热动力②内因:水的物理性质(三态变化)( 3)类型水循环类型海陆间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发生空间海洋与陆地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循环过程及环节 降水汽输送冷却凝结成云 冷却凝结成云水 地表径流 蒸 降 蒸发 水 发下渗 地下径流 海洋 海洋降 蒸 蒸水 腾 发陆地特点 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再生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 (海陆间循环的近 10倍)补充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少意义 ①维护了全球水的动态平稳,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②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④塑造地表外形4. 水资源分布:( 1)全球水资源分布:时空分布不均丰富:赤道邻近地区、沿海地区匮乏:热带沙漠地区、内陆中纬度地区( 2)我国水资源分布:①总量:江河径流总量居全球第 6,但人均水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1/4②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③时间:夏季丰沛、冬季欠缺5. 生物与水:( 1)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物质( 2)沙漠中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3)水是生物体的组成部分①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 2.5L ,主要供水途径是 食物 和饮水( 人体重量的 2/3 以上是水分)②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 水母1.2 水的组成1. 水的电解( 1)试验仪器和药品①仪器:水电解器、玻璃管、直流电源②药品:水( 2)试验现象①两个电极产愤怒泡,正极产愤怒泡速率慢,负极快②两支玻璃管液面下降,且正负极产愤怒体体积比为 1:2③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且点燃时发出稍微的爆鸣声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试验结论 : 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通直流电水 氢气 +氧气( 4)留意: ①常在水中加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增强水的导电性,且不影响试验结果;②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小于 1:2 :a. 收集装置漏气; b. 氧气比氢气更易容于水2. 水分子的构成( 1)水由水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水由氢、氧组成)( 2)氧气由氧组成,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3)氢气由氢组成,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1.3 水的浮力1. 浮力( 1)定义:液体会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2)浮力产生:物体在液体中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大于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压力(前后左右受力平稳)( 3)浮力施力物体:液体; (气体)( 4)浮力的受力物体:浸入液体的物体;( 5)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6)浮力的作用点:浸入液体的物体;2. 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气体适用)( 2)公式: F 浮 =G排液 =ρ 液 g V 排( 3)懂得:① ρ 液指液体密度,非浸入液体的物体的密度;② ν 排指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只当物体完全浸入液体时 V 排=V 物);③浮力只与液体密度、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与物体 重力、外形及浸在液体中的深度 无关;3.物体沉浮的条件(实心)状态 上浮 漂浮 悬浮 下沉 沉底图示F 浮VF 浮> GV 排=V 物F 浮=GV 排< V 排F 浮=GV 排=V 排F 浮< GV 排 =V排F 浮=G - FV 排=V 排Nρρ 物< ρ 液ρ 物< ρ 液ρ 物=ρ 液ρ 物> ρ 液ρ 物> ρ液4.物体沉浮条件的应用:( 1)密度计:使用时,漂浮①结构: a.玻璃泡(内有小铅丸或汞) ; b.玻璃管(刻度上小下大)②原理:液体密度不同,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液面所对应的位置不同(液体密度越大,密度计浸入液体中的深度越小)( 2)轮船:①结构:用密度大于水的钢铁制成;②原理:采纳“空心”的方法使排水体积变大,增大浮力,从而能漂浮③留意: a. 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到海,其受到的浮力不变( F 浮=G), V 排变化b. 当地球引力变化,船排开水的体积不变( 3)潜水艇:①结构:潜水艇的两侧有水舱,可转变水的多少;②原理:它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对水舱的排水和充水而转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的A. 潜水艇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不变,排出水舱的水, F 浮> G,上浮B. 当水舱中充水时,潜水艇自身重力变大,当 F 浮=G 时,悬浮C.当水舱再充水至 F 浮< G时,下沉5. 浮力的运算:( 1)称重法:①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测得示数 F1(重力)②把物体浸入液体中,测得示数 F2③运算浮力 F 浮=F1-F 2=G物 -F 拉( 2)公式法: F 浮=G排液=ρ 液 g V 排( 3)平稳法:悬浮或漂浮时,物体处于平稳状态,由二力平稳条件知: F 浮=G物( 4)实质法: F 浮=F 向上-F 向下1.4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1. 溶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固的混合物( 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留意 :任何气体、固体、液体都能组成溶液2. 溶液特点:( 1)均一性:溶液各部分性质、组成完全( 2)稳固性:溶质溶剂不会分别①均一稳固的液体不肯定是溶液(如水)②溶液是透亮的,但可能有色(如高锰酸钾溶液)3. 溶液的质量与体积( 1)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2)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分子间有间隙)4. 悬浊液、乳浊液 (颗粒可用显微镜观看)( 1)悬浊液(悬浮液) :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 2)乳浊液(乳状液)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3)特点:不均一、不稳固,静置后会分层5. 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①药品存放:固体药品通常储存在广口瓶里②药瓶取用: A. 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匙或纸槽; “一斜二送三直立”B. 大颗粒或块状:镊子夹取; “一横二放三慢竖”( 2)液体药品①药瓶存放:液体药品通常放在细口瓶中②药瓶取用: A. 倾倒法: a. 瓶塞倒放; b. 标签手心; c. 口口相接; d. 试管略倾;B. 量取法:读数与静止时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1.5 物质的溶解1. 溶解性:( 1)定义:指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的才能;( 2)影响溶解性的因素:①溶质的性质;②溶剂的性质;③温度(气体仍与气压有关) (氢氧化钙随温度上升,溶解度降低)( 3)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内因:①溶质性质;②溶剂性质外因:③温度;④颗粒大小;⑤搅拌与否2. 溶解时吸放热:( 1)放热:氢氧化钠、浓硫酸、生石灰;( 2)吸热:硝酸铵;( 3)不放热、不吸热:氯化钠3. 溶液饱和度( 1)概念:① 饱和溶液:在肯定温度下,肯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称为该物质的饱和溶液② 不饱和溶液:在肯定温度下,肯定量的溶剂里,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③ 浓溶液:在肯定量的溶剂里含有较多溶质的溶液;④ 稀溶液:在肯定量的溶剂里含有较少溶质的溶液;( 2)关系:①浓溶液不肯定饱和; ②饱和溶液不肯定浓;③稀溶液不肯定不饱和; ④不饱和溶液不肯定洗稀;( 3)判定:保持温度不变,往溶液中连续加该物质,看能否连续溶解;( 4)转化:增加溶质、 蒸发溶剂、 降低温度(氢氧化钙上升)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增加溶剂、上升温度(氢氧化钙降低)4. 溶解度:(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A. 定义:在肯定温度下,某物质在 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B. 要素:①温度; ②溶剂: 100g; ③状态:饱和; ④单位: g( 2)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溶解度 / 克( 20℃) < 0.01 0.01--1 1--10 > 10溶解性分类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举例 氯化银、 碳酸钙 氢氧化钙 氯酸钾 硝酸钾、氯化钠(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A. 内因:①溶质性质;②溶剂性质B. 外因:③温度( 4)气体溶解度:A. 定义 : 在压强为 101KPa 和肯定温度时,某气体溶解在 1 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B. 影响因素:①内因:溶质性质;溶剂性质( 5)溶解度的表示②外因:温度;气压(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低;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①列表法(如硝酸钾)温度 / ℃0102030405060708090100溶解度 /g13.320.931.645.863.985.5110138169202246②溶解度曲线法氢氧化钙溶解度曲线A.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①点:表示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②线: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情形③面:曲线上方任意点:对应温度下该溶质的过饱和溶液曲线下方任意点:对应温度下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④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 溶解度曲线变化规律①陡升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大,如硝酸钾②缓升型: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如氯化钠③下降型: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减小,如氢氧化钙5. 溶质质量分数( 1)定义:指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数或小数表示( 2)运算公式:溶质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 g 〕 =溶质的质量( g)溶液的质量( g〕溶质的质量( g) 溶剂的质量( g)( 3)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意义定量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