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治探讨.docx
4页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治探讨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而早期新生儿各种原因所致的高胆红素血症绝大多数为未结合胆红素增高,若得不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进一步引起胆红素脑病,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严重地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和健康,故应高度重视,况且本病尚可预防现将我院1993年1月至1995年12月收治的23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提出分析1临床资料1.1诊断依据我院仍按传统沿用的高胆红素血症的标准,凡是足月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205μmol/L,早产儿>256μmol/L者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1.2一般资料238例中男132例,女106例,其中早产儿132例,足月儿96例,过期产儿10例;出生体重低于2.5kgl26例,高于2.5kg低于4kg97例,高于4kg为15例;日龄小于7天的112例,7~14天者8l例,14天以上者45例1.3实验室检查1.3.1血清胆红素测定205~289μmol/L为189例,>289μm01/L为49例除4例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外,余者皆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1.3.2血肝功测定我院只做碘反应及谷草转氨酶测定碘反应阳性2l例,转氨酶增高78例。
1.3.3血培养作140例,阳性98例,阳性率为70%其中大肠杆菌39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8例,白色葡萄球菌18例,绿脓杆菌10例,克雷伯氏杆菌3例1.3.4其它检查根据临床疑似诊断作相应的检查,如血、尿常规、母婴血型测定、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查及尿包涵体、染色体等检查1.4临床诊断本组病例以新生儿败血症、母乳性黄疸、早产儿肺炎并硬肿症居多,亦有部分患儿限于医疗水平查不到病因,详见下表1.5治疗以上病例采用综合疗法,包括病因疗法、抗菌素控制感染、光照、药物退黄、对症、支持疗法1.6预后本组病例共死亡23例病死率为9.7%;治愈143倒(60.1%),好转52例(21.8%),自动出院20例(8.4%)2讨论2.1诊断临床上对于已确定为病理性黄疸患儿治疗前做新生儿胆红素比色板检查及有关黄疸的实验室检查及疑似某些疾病特殊检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对患儿危害最大的是核黄疸,病死率及严重的后遗症率都很高,因而早期诊断非常重要临床已证实新生儿早期易患核黄疸,原因是(1)新生儿早期易患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2)新生儿,特别是未足月儿易发生低蛋白血症、感染、酸中毒及体温过低,热量不足等诱发因素;(3)新生儿期体内易于存在有与胆红素竞争的有机阴离子。
由于脑细胞含磷脂丽间接胆红素亲脂性,故很易与脑细胞结合因此对于未足月儿的黄疸只要超过生理范围,就应视为高胆这样才能敛到早期诊治;其次本组病例仍以感染因素占首位多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所致的严重感染全身有感染中毒症状,外周血象也有感染性改变,应及时作血培养、脐分泌物培养、胸片等对晚期新生儿甚至1~2月婴儿,除外感染因素,如为母乳喂养儿,应考虑为母乳性黄疸近年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血清胆红素测定以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生长发育良好,无任何临床症状,肝功能正常,可持续6~12周,如暂停母乳2天,黄疸可迅速消退,不需任何治疗,当然也不主张停母乳2.2治疗寻找高胆原因并采取综合治疗.包括保温.出生后尽早开奶,改进喂养,热量不足补充葡萄糖,即时纠正酸中毒以向胆增高为主的高胆.即刻采用光疗,将患儿裸体放入光疗箱内,进行双光照射,连续照射24~48小时,效果非常明显但一定注意箱温、体温,用眼罩保护眼睛,尿布遮盖会阴部,并补充不显性失水的增加光疗疗效好,方法简单、安全,副作用少药物治疗高胆红素血症只要不是就诊太晚则是完全可以治愈的,能预防核黄疸的发生本组核黄疸7例,死亡3例,好转自动出院4例,皆因就诊过晚,来院时已出现明显脑病,则治疗效果不佳。
药物治疗我们仍沿用三联(肾上腺皮质激素、血浆或白蛋白、葡萄糖)但在酶诱导剂上我们首选苯巴比妥第一次给大剂量20mg/lg.以后5mg/kg/日维持,并加用尼可剁米100mg/kg/日,疗程4~7天在控制感染上我们注意避免使用与胆红素竞争葡萄糖醛酰转换酶或白蛋白结合位点的药物国外报道应用锡原卟啉防治高胆,取得满意疗法限于医疗条件和血源困难,我院尚未开展换血疗法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