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下期美术基于标准的教案.doc
8页美术(七年级 下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方案教材版本: 人美版 教学课题:与学 情分 析作品表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法西斯空军野蛮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 尼卡的事件此画不是用写实的手法进行报道,而是采取象征的手法有力地揭露了侵 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暴行不太会用美术的方式欣赏一幅画学习 重点 难点(1) 重点:作品通过什么样的艺术语言,具体的表达了作者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之情2) 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学习 准备图片、资料确定 学习 目标 的依 据1、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 的价值观2、 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 解作品的意蕴评价 任务 设计1 •小组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格尔尼卡》的资料观看、分析、看图、展开想象;看资 料分析讨论,得出初步结论2. 选扌田述有专长的同学展示3. 完成作业学习 目标1、 自学课本,了解作品的作者、时代背景、象征意义2、 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3、 作品通过什么样的艺术语言,具体的表达了作者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之情学习过程评价环 节一、 和平鸽作品(问是谁的作品?)二、 屏幕上出现“格尔尼卡“的作品。
感受作品的整体氛围(获得初步的整体印象)三、 了解作者的艺术思想、艺术品味和艺术风格立体主义 这种创造视觉形象的革命性手法是法国画家毕加索和勃拉克在20世纪的头十年所创立的虽然,立体主义呈现出抽象的几何状态, 但事实上它却是在描绘真实的形体这些画布上的平面物体,同时呈现了 各个视角下物体的各个平面,是一种通过二维空间诠释物体的新颖方式充分发挥 学生的自 主学习和 探究的精 神,培养 正确的审 美情趣和 追求正义 与公正的 价值观这种创新重新确立了形体与空间的相互作用,改变了西方艺术的进程毕 加索说:“我是依我所想来画对象,而不是依我所见来画的可见,立 体主义并不拘泥于客观的视觉感受,而更关注对形象的主观创造象征一一是用一种形象和事物代表另一种事物和意义的方法通常是 用一种具体的形象代表抽象的意义例如,龙就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着什 么呢?《格尔尼卡》中的马、牛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环 节1学生自学课本,了解作品中的各种象征意义了解作者的艺术思想、艺 术品味和艺术风格2、 小组讨论学出学生代表3、 学生展示4、 教师总结:全画只用黑白灰,更加突出了口恐怖的气氛构图饱满,以不安、强烈、 破碎的形象、冲撞的动势、惊恐的气氛和灾难的象征混合于一体,打动着 每一个观众的心。
这一切使《格尔尼卡》成为上世纪少数几件真正具有大 众意义的作品之一小组展示 课前搜集 的有关《格尔尼 卡》的资 料观看、 分析、看 图、展开 想象;看 资料分析 讨论,得 出初步结 论环 节1 学习评价:(1) 我明白毕加索从多个角度来观祭物象, 并在平面作品上营造错觉性深 度的空间(2) 我明白立体主义从不同角度观察物象的含义3) 我明白立体主义绘画并非把描绘对象画得如我们的眼睛所见般的真 实4) 我能仿效毕加索从不同角度观察及描绘物象5) 我对自己在学习活动中表现的评价环 节 四板书设计格尔尼卡1、 表现手法2、 象征意义3、 构图、色彩明确本节 课的学习 任务达标 测评《格尔尼卡》观后感作业 布置1《格尔尼卡》观后感教学 反思这节课围绕以战争为背景的毕加索的绘画作品《格尔尼卡》展开,了解了毕加索 的生平、作品以及他的艺术主张他笔下的和平鸽飞满全世界,成为人类世界和平的 象征和标志我们通过“作者简介、创作背景、画面赏析、其他作品等”几个步骤对 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进行了一个系统的欣赏,使同学们充分的学会如何来欣赏 一幅作品我认为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在教学上,课程的重难点把握比较明确, 教法与学法上都有一定的丰富性,例如“声音播放”创设情境,“结合视频”加深总 体学习感受等。
所以总体来说通过讲授这节欣赏课,使同学们收获满满,同时自己也 达到了某些预期的成果但是在某些环节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例如初上讲台,课程全 貌的把握不是很到位,自身的语言,教态等都有很大不足之处,但是我相信在接下来 的课程上我会好好把握,争取完善美术(七年级 下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方案教材版本: 人美版 教学课题: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课时:1课时 作者单位: 巩义市康店镇第一初级中学作者姓名: 张玉梅 审 核 人: 康丽峰 材学分 教与情析《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对 "欣赏评述"课的要求是学生能"对美术作 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欣赏评述"是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解释、判断的教学 活动评述更着眼于对美术作品理解、评价的表达目前,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往往以"像不像"来衡量,这体现了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 系,认为艺术应该反映生活的朴素的理解然而,许多美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又 与生活中的真实原型不一样,对此学生就说不出道理了,尤其是对现代艺术与生活的 关系,他们不能理解且疑惑甚多,既不可能"欣赏"也不会评述了学习此课的目的就是 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即"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为欣赏评述美 术作品奠定基础。
美术作品的创作分再现性和表现性的两类再现性的艺术是以真实再现客观世界为目 的,作品的艺术形象逼真写实艺术家通过真实再现客观对象的形象,表现自己对世 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其创造的艺术形象以栩栩如生而称道表现性绘画是以客观 对象为媒介,主要在于表达作者个人的主观精神,即思想、情感或审美理想等画面 的艺术形象予以夸张、变形的处理,或予以荒诞的组合等,从而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 界表现性艺术中的抽象派、超现实主义的绘画作品中,画面中所表现的艺术形象虽 然与生活中的原型有很大差距,但仍是源于生活的,如果没有对生活的体验,也就不 会有绘画情感表达的形式感悟因而它不仅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学习 重点 难点(1) 重点: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进一步理解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 道理2) 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 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学习 准备图片、资料确定 学习 目标 的依 据1、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 的价值观2、 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 解作品的意蕴。
评价 任务 设计学生以具体的事例说明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学习 目标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进一步理解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2、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 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学习过程评价环 节导入1、 影视欣赏:动画片《奔尼兔》片段2、 思考比较:动画片中的兔子形象与生活中的兔子的异同3、 点出本课重点,并板书"艺术 生活"生动引入 新课,提 高学生学 习兴趣环 节美术作品赏析1、 国画作品《虾》(齐白石)① 映示国画作品《虾》(教材P4)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印几个方面都达到很 高成就齐白石作画反对拘泥于形似,主张作画要形神兼备他认为 "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都不可取就拿他画的虾来说吧:人们都觉得画的像极了,虾体透明,会游、会 跳动不过当我们拿画中的虾与生活中的真虾相比,它们又有很多不同② 《虾》的艺术处理:齐白石依据真虾总结出极为简练的画法,使其所画之虾又不同于真虾 真虾的眼睛看上去是一个小点,他却以浓墨横笔将虾眼画的非常突出,显 得极为精神;真虾的腿有很多,他删繁就简,仅画五条,就显得多而生动。
所以他画的虾,既让人感到是充满生命力的在觅食游动的活虾,又让人体 会到苍劲有力的笔法和浓淡干湿变化的墨色的艺术美感③ 《虾》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魅力齐白石所画之虾的头与尾是俯视效果,腰身是侧视效果,是由两处最 具虾的形象特点构成的正是由于画豕集中和强化了虾的典型特征,所以 他画的虾比真虾更具典型性,也更高于生活画家根据长期的观察,按照 美的要求,把生活中的虾变成了艺术的形象,它离不开对象的特征,但由 于画家的夸张和取舍,使观者对虾的生动活泼的印象更强烈了, 它"妙在似 与不似之间",给人以美的享受齐白石的作品之所以打动人,更在于禺于形象之中的情--充溢的诗意 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诱导、激发着人们对生活的爱2、 油画作品《开国大典》(董希文)小组活 动,学生 学习劲头 足① 播放《开国大典》影片片段② 映示关于《开国大典》的油画作品和摄影作品各一张 (教材P4)这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 画宽4.05米,高2.3米,油画1952年至1953年作,现藏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画面主体为毛泽东主席和其它中央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代表着亿 万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 起来。
这庄严的声音,响彻天安门广场,回响在祖国大地,震撼着全世界 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 再现了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③ 学生看教材P6分小组讨论两者的差别④ 学生发表讨论结果⑤ 教师分析总结油画《开国大典》的艺术特色油画《开国大典》艺术处理方法:--运用了油画表现手法,强调了空间感;--拉开了毛主席与各位首长的距离,人群、扶栏的透视线与灯穗方向 引向毛主席,突出了毛主席的中心位置;--减少了近处的廊柱,抬咼了灯笼,看到广场上的群众、红旗,烘托 出隆重热烈的庆典气氛;--蓝天、白云、红灯、红柱,色彩鲜艳明快;--主席台上的菊花表现出"十 正直金秋丰收季节 画面上,国豕领导人虽只在左侧占画面二分之一的部分,但在暖调子的红灯龙、红柱 子、红地毯的衬托下,非常醒目毛泽东主席健朗魁伟的身姿处于画面中 心,也体现了领导全中国的核心之核心,并与远方千千万万的群众遥相呼 应,共同为中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而自豪画家在构图、设色、人物等场 面的处理上,体现出一个泱泱大国的气魄和风度如果你到过天安门城楼 上,会更加体会到作者构图的大胆与巧妙画家在画面上加宽了左右两边 红柱子的实际距离,并把右边的一组红柱子搬到画面之外; 将栏杆、地毯、游行队伍平行舒展开去使宏大的群众场面得以充分表现。
天安门座北朝南,中央领导人本是面向南方站在毛泽东主席后面,处 于逆光之中并背向观众画家大胆地将中央领导人的位置移至左侧一角, 从而消除了逆光与背向观众的现象,使画面显得更加明丽而喜气洋洋再 细看,毛主席的集团也不是面向正南方另外,典礼当天是阴天有雨的天 气,画家却把它改为秋高气爽的晴朗天气,使人有天随人愿、清爽欢快之 感所有这些大胆的改动,一般人看画时都并不会察觉,不会去分析这些 情况给人的印象是,该画真实地、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非 如此不可这就是艺术家大胆而高超的构图技巧,从而体现了一个深刻的 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如果说 生活是艺术的原型,那么艺术则是生活的升华艺术源于生活,更咼于生 活!画家在此画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画技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观相适应,特 别在色彩处理上,强调色彩的单纯,对比强烈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