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员触电应急处置.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z****2
  • 文档编号:257729118
  • 上传时间:2022-02-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16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员触电应急处置1、触电事故征兆和类型1.1由于人体直接触碰到了带电体、接触到因绝缘损坏而漏电的设备或者站在接地故障点的周围,而发生的触电事故1.2触电事故分为电伤和电击两种电伤是指电对人体外部造成局部电灼伤、金属溅伤、电烙印等伤害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躯体而产生的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热效应及生理效应而导致对人身造成伤害1.3触电事故风险:维修班大多从事设备检修,照明灯具的更换,开关更换,配电箱、柜的操作以及电工接线等作业时人员违章或设备故障可导致触电事故1.4触电事故危害程度:触电事故可导致人体表皮烧伤、产生水泡、心脏或呼吸器官麻痹,严重的可直接或间接造成死亡事故2、触电事故应急处置:按照脱离电源、就地施救、逐级上报的原则进行处置2.1脱离电源救援人员在救援时要确保自身安全,防止造成救援人员自身伤害和对伤者造成的二次伤害;现场人员发现人员触电后,如果不具备救助能力或不能确保自身安全,应立即报告现场负责人或紧急求助身边的同事有人员触电,首先要尽快切断电源,救护人不得用手直接去拉触电的人,防止发生救护人触电事故脱离电源的方法应根据现场具体条件,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和措施:2.1.1如果开关或按钮距离触电地点很近,应迅速拉开开关,切断电源。

      并应准备充足照明,以便进行抢救2.1.2如果开关距离触电地点很远,可用绝缘手钳或用干燥木柄的斧、刀、铁锹等把电线切断 注意:应切断电源侧(即来电侧)的电线,且切断的电线不可触及人体2.1.3当导线搭在触电人身上或压在身下时,可用干燥的木棒、木板、竹杆或其它带有绝缘柄(手握绝缘柄)工具,迅速将电线挑开 注意:千万不能使用任何金属棒或湿的东西去挑电线,以免救护人触电 2.1.4如果触电人的衣服是干燥的,而且不是紧缠在身上时,救护人员可站在干燥的木板上,或用干衣服、干围巾等把自己一只手作严格绝缘包裹,然后用这一只手拉触电人的衣服,把他拉离带电体 注意:千万不要用两只手、不要触及触电人的皮肤、不可拉他的脚,且只适应低压触电,绝不能用于高压触电的抢救2.1.5如果人在较高处触电,必须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切断电源后触电人从高处摔下 2.2就地施救伤员脱离电源后的处理2.2.1触电伤员如神志清醒者,应使其就地躺开,严密监视,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2.2.2触电者如神志不清,应就地仰面躺开,确保气道通畅,并用5秒的时间间隔呼叫伤员或轻拍其肩部,以判断伤员是否意识丧失禁止摆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坚持就地正确抢救,并尽快联系医院进行抢救。

      2.2.3呼吸、心跳情况判断2.2.3.1判断有无呼吸;如无呼吸,立即口对口吹气2次;保持头后仰,另一手检查颈动脉有无搏动;如有脉搏,可仅做口对口人工呼吸;2.2.3.2如无脉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每按压30次,口对口吹气2次,然后重新定位,再按压30次,如此反复进行;2.2.3.3心肺复苏开始1分钟,或者连续操作四个循环后,检查一次呼吸和脉搏、瞳孔变化,以后每进行4至5分钟检查一次,每次不超过5秒钟2.2.3.4如用担架搬运病人或者是在救护车上进行心肺复苏,应不间断地进行,必须间断时,时间不超过5~10秒2.2.3.5心肺复苏终止指标①病人已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②确定病人已死亡③心肺复苏进行30分钟以上,检查病人仍无反应、无呼吸、无脉搏、瞳孔无回缩2.3逐级上报2.3.1发生触电事故后,要立即向直接领导和调度室报告事故情况,并按领导或调度室的指示和要求落实下一步工作2.3.2应急救援结束后要由专业人员负责全面检查用电设备和线路,并经设备维修保障中心检验合格、出具专项验收评估报告后,方可恢复现场作业3、培训及演练3.1定期进行触电相关知识和应急救援常识的学习;3.2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用电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3.3定期巡检用电设备和线路,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或上报处理;3.4定期检验电工工具和器材,保持性能完好、可靠;3.5定期组织员工进行触电事故应急演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