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区工作汇报.docx
11页大学区工作汇报【篇一:大学区供作汇报】合作共生 交流共进 均衡发展为深入贯彻落实西安市关于实施 “大学区管理制 ” 的精神,推进教育体制创新,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按照灞桥区教育局统一部署,纺织城小学与东枣园小学及白鹿原中心小学组成松散型大学区 ,大学区共有教师 258 人,学生近 3800 余名按照 “制度保障、资源共享、多元交流、合作共赢 ” 的工作思路,纺织城小学大学区在文化建设、教育教学、教师培养等方面实行一体化管理,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交流活动 ,成效初现一、合作共生,探索一体化管理模式松散型大学区的特点是注重学区长学校与成员校之间的业务合作和师生交流因此,我们在管理模式上紧扣 “合作 ”主题,通过构建系统的管理制度,强化学区长学校的带领作用,探索富有特色的一体化管理模式1 、健全制度,找准合作点为了找准 “合作 ”点,我们在大学区成立之初,就通过管理层之间的沟通交流,教师、家长、学生三个层面的调研走访,充分了解学区长学校和成员校之间的自身特点,深入分析各校之间可共享、可交换、可辐射的内容,从 “合作 ”内容到 “合作 ”形式,制定了完整的大学区管理制度管理层面上的有:《大学区行政联席会议制度》《大学区学区长每月巡查制度》等;业务层面上的有:《大学区名师工作室管理制度》《大学区集体教研制度》等;交流共享层面上的有:《大学区教师交流制度》、《大学区德育联动管理制度》等。
明确了学区长和成员校的工作职责,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2 、加强引领,明确着力点推行大学区管理体制的目标,在于通过 “以强带弱 ” 的方式,尽快提升区域内的整体教育实力因此,我们时刻将这一工作目标作为大学区工作的着力点,全方位提升大学区所有学校的办学水平落实在三个方面:一是着力提供资源共享;二是着力提供科研支持;三是着力提供师资培训,并采取校级走访、中层互换、教师轮岗等多种形式层层推进,在管理体制、培训体制、科研体制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实践,并初见成效二、交流共进,构建一体化工作模式 交流是促进大学区共进的关键所在半年来,我们不断强化交流,逐步构建了一体化的工作模式1 .理念一体,文化共进紧密围绕区教育局 “文化引领、精细管理、内涵发展 ” 的工作理念,发挥校园文化的凝聚、激励、约束作用,构建以 “阳光文化 ”为主题的大学区文化建设主思路,将纺织城小学的 “阳光 ”辐射到成员校 1 )统一理念,打造阳光文化品牌将阳光教育 “八字核心 ” 理念渗透到三校办学理念之中纺织城小学深刻挖掘学校自身办学优势与特点,确立了 “自信教育 ”作为 “阳光文化 ” 的切入点,白鹿原中心小学结合地域特点和历史积淀,将 “孝文化 ”与 “阳光文化 ”有机结合,将 “用感恩塑造美好心灵 ”作为文化切入点,东枣园小学毗邻纺织城小学,地域环境相近,生源大多数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弟,普遍缺乏自信心,因此,直接对纺织城小学的 “阳光文化 ”进行复制,同样以 “自信教育 ” 为文化切入点,不同之处在于纺小是以发展自信为主,而东枣园小学是以树立自信为重。
三校在同一文化主题的引领下,树立了 “理念同根、文化融合、特色发展、和谐共赢 ” 的大学区文化理念体系,打造了阳光文化品牌 2 )精细管理,锻造阳光管理团队管理人员是管理的核心我们坚持一抓学习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行政联席会议、外出学习、集中培训等方式,加强团队学习,始终让大学区领导班子的育人思想、实施策略具有前瞻性、操作性和实效性二抓落实在学区内创新性地推行 “大学区阳光管理日记 ” ,三校行政人员人手一册,每天定时或不定时在校内巡查,并以日记形式进行记载,每周各校行政会和教师例会集中反馈既强化自身职责,又提高管理效率对于校内不易解决的问题,则在联席例会交流、讨论通过校际间智慧碰撞,大学区领导班子成长迅速,管理水平在交流中提升三抓考核将考核做为推进大学区工作的有力推手,对大学区管理人员工作效果进行考核,量化积分,提高了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阳光管理团队逐步形成 3 )资源共享,创设阳光育人环境硬件共享:对纺织城小学的阳光活动厅、多功能教室、阳光运动场进行扩充装修,为大学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场所,为白鹿原中心小学和东枣园小学餐厅建设工程提供人员和技术上的支持,为东枣园小学赠送学生宿舍用床等。
软件共享:利用信息化手段,将一些优秀的教学设计、课件和案例放在大学区公共资源库中,给教师提供更直接、更丰富的课堂教学资料,将纺织城小学教研专题校报改版为《三研两语大学区报》,“学区报 ” 及时报道学区各项活动开展情况,介绍三校名师、刊登师生的优秀作品等重要内容,使之成为学区教育教学交流的窗口建立班级间友好对子,创建多个以年级或社团为单位的 群,及时交互信息,增进了解2 .科研一体,教师共进纺织城小学拥有陕西省特级教师 2 名,陕西省教学能手 3 名,西安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 23 名,灞桥区教学能手 31 名,连续 3 年在西安市 “手骨头 ”评选中都是参评人数最多的学校,也是全数通过的学校之一依据这一优势,2010 年,我校成立了 “阳光名师工作室 ” “大学区管理制 ”施行以来,工作室升级为 “纺小大学区阳光名师工作室 ” ,着力培养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 1 )吸纳成员,搭建平台积极吸纳三校有基础且能专注于教育科研的优秀教师进入工作室,成为工作室成员,给每人量身定制校本研修规划,通过 “网络式互助、专题式研讨、引领式带动、互动式展示”等形式开展研修工作,先后有 23 位青年教师作为 “徒弟 ”纳入工作室指导培养。
2)延伸内容,引领成长阳光名师工作室制定了 “五个一 ”工作目标,即每两周一次的学区内教研难点问题梳理解决会、每月一期大学区教研专题报、每月一场专题讲座或培训、每学期带出一名青年教师、每学年指导一科小课题研究在工作室的引领下,先后举办了 7 次专家报告会和经验分享交流会、分学科开展了 4 次集体教研和 3 次教学问题梳理研讨会、编办了 6 期大学区教研报、组织教师申报市级小课题达 60 多项 3)创新培养,形成亮点将纺织城小学的 “三级一评价 ”教师培养模式推介到大学区各校,并将其拓展为 “三级三课一辩 ” 的大学区主题教研活动在学区内开展名师引领课、骨干微格课、新师成长课的基础上,加入 “辩课 ”环节,让授课教师和大学区内教师有及时、充分地交流和互动,真正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成败得失并初步形成了 “抛 — 观 — 辩 — 思 — 提 ” 的学区校本研修新模式通过这种交互性强、参与面广的辩论形式,真正促进了大学区教师的共同提高本学期,在工作室的组织下,我们启动了纺织城小学大学区 “两教一进 ”(名师走教、骨干支教、成员跟进)主题活动,旨在使学区内各校共享我校优质教师资源,加快教研节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活动 启动以来,我校名师先后为两校走课 12 节,成员校跟进学习 26 人次这些活动的开展,既为大学区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又为教师成长搭建了平台,有力地促进了学区内教师业务素养的快速提升3 .德育一体,创新共进拓宽大学区德育联动的新途径,使大学区德育建设在创新中求发展一是 “育人模式创新 ” 在三校中推行纺织城小学 “阳光育人 ”模式的先进经验,推行以 “阳光环保小卫士 ” 、 “阳光安全小卫士 ”和 “阳光文 明小卫士 ”为主体的 “自主式养成教育模式 ” ;推行以调动学生 “眼、耳、口、手、足 ”多个感官器官参与的 “体验式道德教育模式 ” ,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升这一创新做法得到了 上级部门的认可,纺小作为代表在中央文明委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 建设调研会上做交流发言二是 “德育科研创新 ” 三校教师共同参与德育课题研究,目前大学区在研国家级德育课题两个,一个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初探》,另一个是《家校共育下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模式的探究》,力争在专家引领下探索出更加行之有效的大学区德育教育模式课题开展两年来,三校中共有数十名教师参加实验, 12 名教师的研究报告、论文、活动设计获课题组评选一、二等奖,有效地提升了大学区各校的德育工作水平。
三是 “活动途径创新 ”本着 “特色化、多样化 ” 的原则,从 “搭建联动平台、共享德育资源、打造活动品牌 ”入手,强化多元合作交流先后组织了大学区 “自信杯 ”迎新年演讲比赛、大学区学生遇险训练自救营、 “走进田野,体验农耕 ”等特色实践活动,促进学区内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在一起分享成果,体验成功,真正达到了 “以丰富内容来启迪思想、以精彩活动来共享资源、以广泛参与来共同进步 ”【篇二: 2015 年大学区工作总结】关山中心幼儿园大学区工作总结根据区教育局统一安排, 2015 年 9 月,我园与振兴幼儿园和西安第六保育院结成大学区园所开展此项工作来,我学区认真跟随大学区长园,坚持教育 “以人为本、均衡发展 ” 的理念,坚持 “育人为本、内涵发展、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 的工作方针,在学长园的带领下,我园的各项工作取得了突出的进步现总结如下: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确保大学区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关山中心幼儿园作为第六保育院的学区园,坚决服从大学区的管理,积极参加大学区组织的会议、培训、研讨等各种活动为了确保大学区工作顺利开展,我园园长精心安排部署、组织协调、全面落实学区长园布置的一切任务。
二、借 “大学区 ”工作实施之东风,加强教师培训,促进能力发展8 月底,大学区对我园开园前筹建准备工作给予指导,大学区园实地查看,帮我们修改方案,对我园正式开园提供了好的意见和建议10 月初,大学区组织了 “管理岗位的培训 ” ,包括了办公室、安全、后勤、财务、保健等使我园处在管理岗位的老师对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有了更新、跟高的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加的得心应手11 月中旬,大学区组织了 “保育员实操培训 ” ,在卫生、消毒方面做了规范的操作指导和讲解,让我园的保育老师更加明确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更有利于保育员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好的配合老师12 月,大学区组织了 “技能技巧的培训 ” ,包括了讲故事、个案分析、绘画、说课等教育活动中,技能技巧始终决定教育活动成败与否的重要因素,这次培训使我们教师的技能技巧水平有所提高,教育教学活动能够更好的展开11 月中旬,我园参加了大学区园的 “半日开放 ” 活动,使我们眼界更加开阔,为我园开展 “半日活动 ”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基础活动结束后,我们还进行了学区工作的交流研讨,为下学期的学区工作制定更好的计划12 月初,大学区对我园进行了部门工作的对接,指导我园各部门工作、档案更加规范。
12 月底,我们参加了大学区园的 “庆元旦 ”活动,活动内容丰富精彩,联欢会上家长、孩子和老师们同台演出,活动气氛融洽活动组织井井有条,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三、借 “大学区 ”工作实施之东风,加强教学交流,提升工作水平12 月中旬,大学区开展了 “送教下乡 ”活动,通过观看优质课,我园老师能够学习那些优秀教师如何组织教育活动,课堂活动如何构思,如何利用各种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如何在组织教育活动时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如何让幼儿能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