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市公司更名的市场效应探析.doc
10页上市公司更名的市场效应探析【摘 要】上市公司更名行为由来已久,文章以“山下湖”更名为 “千足珍珠”为例,说明了上市公司更名并不含有投资者未能预期的任何 信息,但在正式更名后却能获得良好的市场反应这种短期市场效应得益 于投资者对当前热门概念的追捧和管理层抓住有利时机通过更名行为给 自己的公司贴上了类似的标签其股价的短期大幅上涨给内部股东的高位 套现提供了便利,受损的是那些在高位接盘的中小投资者为此,建议中 小投资者耍尽量避开热门概念的炒作;监管部门对大股东“借利好出货” 的行为要严加监管;公司的管理层要善待中小投资者,因为他们不仅是公 司的股东和资金的提供者,还是公司未來的潜在客户关键词】公司更名;市场效应;概念炒作一、引言上市公司的更名行为在国外由来已久早在19世纪50年代“铁路股” 和“采矿股”暴涨的时代,就有许多欧美国家的上市公司进行了相关的更 名此外,还有20世纪初与“汽车”概念相关的更名、20年代与“飞机” 概念相关的更名、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与“电子科技”概念相关的更名 以及80年代与“生物基因工程”相关的更名特别是在“网络股”泡沫 时代,公司更名行为变得更加盛行Cooper, Dimitrov和Rau (2001)研 究发现,仅在1998年6月至1999年7月,美国就有147家上市公司在其 新名称中加入".com" ".net"或“Internet”等词汇;剔除数据不全的 52家公司后,剩余95家样木公司更名前后10天的平均累计超额收益高达 74%,且主营业务与网络无关的公司更名后的涨幅更大。
在“网络股”泡 沫破灭后,许多公司又开始了“去网络化”的更名过程o Cooper等人(2005) 研究发现,在2000年8月至2001年9月,美国就有61家上市公司将与 网络有关的词汇从名称中剔除,这些公司更名前后6天的平均累计超额收 益高达64%o在我国,自1999年“5 • 19”行情以来,随着“科技概念股”的不断 升温,沪深两市掀起了一波与之相关的更名潮,“科技…高科…科创” 和“信息”一时间成了新名称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邓建平和曾勇(2005) 研究发现,1999年有21家上市公司更名后带有“科技”“高新…科创” “信息”等高科技字样,占当年上市公司更名总数的46.67%; 2000年有 37家上市公司更名后带有以上字样,占当年上市公司更名总数的48. 1%; 2001年冇19家上市公司更名后带有以上字样,占当年上市公司更名总数 的 29. 2%0上市公司更名并不含有投资者未能预期的任何信息,因为在正式更名 之前,上市公司对该信息已经进行了公告,口获得了股东大会的通过,投 资者对此应早有了解此外,许多公司更名后的经营业务和盈利能力与之 前相比并没冇发生任何重大变化如果资本市场是冇效的,那么投资者对 此类事件不应该有任何反应。
然而,现实的证据却表明,上市公司的更名 行为在短期的确会引起公司股价的显著变化下面以“山下湖”更名为“千 足珍珠”为例,分析其更名前后的市场反应及其背后的原因二、“山下湖”更名为“千足珍珠”的市场反应浙江山下湖珍珠集凶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珍珠养殖、加工和销售于 一体的农业上市公司,证券代码为“002173”2012年4月7日,该公司 发布了其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变更公司名称的议案》;2012年4月27 日,该公司召开的2011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的第一项内容即为该项议案, 并以99. 975%的赞成比例顺利通过;2012年6月28 H ,该公司办理完更 名手续;2012年7月2 口,该公司正式更名为“千足珍珠集团股份有限公 司”,公司证券简称从此由“山下湖”变更为“千足珍珠”,证券代码不变表1以该公司发布更名议案公告前一天(2012年4月6日)的收盘价 为基础,计算了其更名前后几个重要时间窗口的股价变化情况此外,为 了比较该公司更名前后相对于中小板的市场表现,表1还计算了中小板指 数在此期间的涨跌变化情况以及该公司的股票在此期间所获得的累计超 额收益英中,累计超额收益的计算过程为:该公司股票的累计超额收益二公司股价累计涨跌%-中小板指累计涨 跌%从表1可以看岀,在该公司发布更名议案公告后的首个交易H (2012 年4月9 口),市场的确给出了一丝积极的反应,在当天中小板指数下跌 1.30%的情况下,该公司的股价还逆市上涨了 4.10%。
此后,该公司的股价 表现平平,远不及中小板指数,到正式更名的前一个交易日(2012年6月 29 S)收盘时,该公司的股价较其更名议案公告发布前已跌去11.39%, 而中小板指数在此期间仅微跌了 1.97%,二者的累计收益相差9.42%这 说明仅凭一纸公告还不足以引起投资者的关注,因为公司的证券简称仍为“山下湖”,投资者很难将该简称和英他有价值的投资品种关联起来2012年7月2日,该公司正式启用新的名称,投资者在购买该公司的 股票时所看到的证券简称不再是以前的“山下湖”,而是可以激发投资者 无限想象空间的“千足珍珠”在更名当天,该公司的股价即以涨停报收, 许多股民戏称“换个马甲就能涨停”随后,该公司的股票走出了一波震 荡上行的行情,并且有多个交易H触及涨停到了 2012年7月20日控股 股东减持当口,其收盘价达到10.10元,与正式更名前的收盘价相比涨幅 高达29.82%这不仅改变了此前其股价的累计涨跌幅落后于中小板指数 9.42%的格局,而且还超出了中小板指数近20个百分点正是基于投资者 对公司新名称的良好反应,控股股东陈夏英女士不失时机地通过竞价交易 的方式在当H出售了 1 290 791股公司股票,成交均价10.02元,套现金 额高达1 293万元。
这说明其内部人士对公司的未來发展前景并不如广大 投资者想象的那样乐观,仅凭一个受投资者追捧的公司名称并不足以改变 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因此,在减持公告发布后的首个交易日,公 司股价便下跌了 3. 96%0虽然在下一个交易日其股价乂出现了涨停,但在 随后的时间里,其股价呈现出漫长的震荡下行趋势到了 2012年12月3 口,其收盘价更是创出了 6. 50元的新低,较控股股东的减持价格已跌去 35%以上,与中小板相比,其正式更名后的累计超额收益已从最高时的 19. 69%变为当前-4. 57%o 图1更加直观地显示了该公司从2012年4月9日起到2012年12月3日止其每日的股价和成交量的变化情况从图 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自该公司发布更名议案公告,到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再到公司正式更名前的五十多个交易口里,其股价和成交量都相对比较平 稳,几乎很少发生剧烈的波动该公司正式更名之后,其股价不断攀升, 成交量持续放人到了 2012年7月20日控股股东减持当日,其股价已经 超过10元,成交量和成交额也双双创出年内的新高当该公司发布控股 股东减持公告后,其股价在随后的几个交易日虽然又创出了新高,但成交 量和成交额已经开始缓慢回落,说明投资者炒作热情已有所下降。
在随后 的几个月里,随着投资者炒作热情的衰退,其股价也不断创出新低截至 2012年12月3 口,其股价已跌至6. 50元,较公司正式更名后的最高价 10. 90元已跌去40%以上三、“山下湖”更名为“千足珍珠”的原因探析“山下湖”正式更名为“T足珍珠”后,其股价在短期的确出现了大 幅的上涨,这与当前投资者对黄金概念股的追捧和管理层不失时机地迎合 这种非理性偏好是分不开的投资者对黄金概念股的追捧近年来,随着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加剧和美国再次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 策,投资者出于避险需求,导致国际黄金价格出现人幅上涨,国内黄金概 念股的走势明显好于大盘正是在黄金概念股持续走强的背景下,“山下 湖”及时迎合了当前市场偏好的变化,更名为“千足珍珠”,似乎预示着 该公司的产品和“千足金” 一样具有保值功能正是基于投资者非凡的想 象力,该公司更名当天即以涨停报收,随后又走出了一波震荡上行的行情 但是没有业绩支撑的概念炒作毕竟是不长久的,在正式更名后不到一个 月,其股价就呈现出漫长的震荡下行趋势,在2012年12月3日更是创出 了年内收盘价的新低该公司所生产的主要产品为淡水珍珠,而珍珠只有“天然”和“人工培育”之分,即使为英贴上类似于黄金纯度的“千足” 标签,也只能换得投资者的一时追捧,不可能真正提升公司的内在价值。
)管理层的适时迎合上市公司的概念炒作在国内外都非常普遍在互联网泡沫时代,美国 的上市公司“触网”即涨;当前,我国的上市公司也是“涉矿”即涨但 是收购矿山、成为“涉矿”概念股的成本少则几千万元,多则上亿元,且 随时面临着矿产资源的价格从高位冋落的风险在欧元区债务危机加剧和 美国不断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T足珍珠”的管理层凭借自 身深厚的文字功底,选择了一条近乎于零成本的路径,通过一个简单的更 名,便使公司的股票拥有了一种类似于“千足金”的概念,巧妙地迎合了 投资者在当前对黄金概念股的非理性偏好,在短短十多个交易H里就将公 司的股价从正式更名前的7. 78元提升到10元以上这种概念炒作持续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正式更名后仅有五个交易日 的价格断断续续地收在10元以上,但是这并不妨碍大股东在高位套现 在2012年7月20日,控股股东陈夏英女士以平均10. 02元出售了 1 290 791 股公司股票,套现金额高达1 293万元,与正式更名前7.78元的收盘价 相比,这批股票可以多套现289万元而那些在高位接盘的投资者如果没 有割肉离场,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财富一天天缩水四、对相关各方的建议“山下湖”正式更名为“千足珍珠”后,其股价的短期上涨的确给个 别炒作者带来了可观的收益,而在高位减持套现的大股东才是此次更名的 最大赢家,受损的则是那些在高位接盘的投资者。
针对相关各方,本文提 出以下建议:(-)对投资者的建议最应该从此次更名事件中吸取教训的是广大投资者从国外“网络概 念”的更名到国内“高科技概念”的更名,管理层煞费苦心无卄•是想让自 己的公司拥有一个受投资者追捧的概念对投资者而言,不管公司的经营 业务与受追捧的概念高度相关,还是徙有虚名,都要避而远著名的投 资大师肯尼斯•费雪(Kenneth L. Fisher)在其著作"Super Stocks" 中写到:“如果某样东西大受推崇,它通常已无价值,保证赚钱的东西, 往往变成保证赔钱的东西著名经济学家和投资大师凯恩斯也曾经指出, “投资的核心原则是朝着与当前流行观点相反的方向前进,因为如果每个 人都认同某个投资品种具有诸多优点,那么该投资品种的价格势必过高, 因而不再具有吸引力”对公司更名行为而言,这两位投资大师的至理名 言是再适用不过了二)对监管部门的建议当前,虽然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价已经大幅回落,相对于主 板而言,其股价仍然偏高,许多公司的大股东和管理层有极强的“套现” 意愿虽然证监会早有规定,“自可能对本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重大影 响的重大事项发生之日或在决策过程中,至依法披露后二个交易日内,公 司的董事、监事和高管人员禁止买卖本公司的股票”,但是这条规定仍然 无法避免公司内部股东在“二个交易日”的时间窗口结束之后“借利好出 货”。
如果监管部门能够让这些内部股东提前披露减持计划,明确说明其 预计的减持数量和最低价格,那么广大中小投资者就不会被这些所谓的“利好”迷惑,从而避免莫在高位接盘这不仅可以使内外部股东的博弈 更加公平,还可以促进资木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三)対上市公司的建议上市公司的成长壮大离不开广大中小投资者的资金支持,给投资者带 来满意的回报是上市公司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当前,由于新股发行制度的 不完善,许多中小投资者在新股炒作中己经受到了一次伤害;而上市公司 的内部股东虽然有权抛售已解禁的股票,但不能“借利好出货”,以免让 广大中小投资者在信息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