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份】高中粤教版语文《选修》单元测试卷+专题测试+模块检测卷及答案.docx
373页30份】高中粤教版语文《选修》单元测试卷+专题测试+模块检测卷及答案目录第一单元唐诗之旅(上)(B卷) 11第二单元唐诗之旅(下)(B卷) 35阶段性综合检测(A卷) 49阶段性综合检测(B卷) 64第三单兀漫步宋词(A卷) 77第三单兀漫步宋词(B卷) 87第四单元聆听元散曲(A卷) 101第四单元聆听元散曲(B卷) 111阶段性.合立测(D卷) 141模块综合检测(A卷) 155模块综合检测(B卷) 169模块综合检测(C卷) 184第一单兀(A卷) 197第一单元(B卷) 206j二单元(B卷; 231第三单元(A卷) 244第三单元(B卷) 254第四单兀(A卷) 268第四单元(B卷) 278第五单元(A卷) 292第五单元(B卷) 302模块综合检测(一) 317模块综合检测(二) 330模块综合检测(二) 345模块综合检测(四) 360则(IEE) ...374高中同步测试卷(一)第一单元唐诗之旅(上)(A卷)(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一、基础考查(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解忆长安未解:还不晓得B.只缘恐惧等须亲转:更加C.映阶碧草自春色自:自己D.两朝才涉老臣心开济:开创大业,济国安时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孽深林兮惊层巅B.云青青兮欲电C.虎段瑟兮鸾回车D.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3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啜黄鹏:广漠空濠、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鹏互相唱和。
B.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山中的红萼,点缀着寂寞的涧户,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纷纷扬扬地向人间洒下片片落英,了结了它一年的花期C.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只有我心中的无限依恋惜别之情,就像眼前的春色一样,无边无际,从江南江北,一齐扑向你,跟随着你归去吧!D.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由于野草早已枯萎,猎鹰眼力更加敏锐;大雪将停了,骏马奔驰轻撒四蹄,显得潇洒自如4 .下列对《从军行(其一)》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前三句写景,第四句抒情写景是抒情的铺垫和基础.B.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写景与抒情的关系前三句写景,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C.“更吹羌笛关山月”一句,作者借笛声表达征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D.诗中明显流露出一种思乡之情,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感,有一种消极颓废情绪5 .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子昂是盛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针对盛唐的浮艳诗风,力主恢复汉魏风骨,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他的《登幽州台歌》风格质朴而明朗,格调苍凉而激越B.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C.张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其《感遇》《望月怀远》等更为千古传颂之诗。
有《曲江集》二十卷传世D.贾岛写诗,以刻苦认真著称如他在《送无可上人》诗“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句下就自注:“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二、阅读鉴赏(63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7题9分)辛夷坞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6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描绘了怎样的•幅图景?(4分)答: 7 .有人说这首诗的结尾一句格调不高,有失落之情你是怎样理解的?(5分)答: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9分)送沈子福归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8 .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说说你的理解4分)答: 9 .诗歌的一、二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有怎样的作用?(5分)答: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0〜11题9分)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10 .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并简析4分)答: 11 .说说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并分析作者的情感5分)答: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3题9分)春中田园作王维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12 .诗人在前六句中借助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4分)答: 13 .在写法上,结尾两句与前六句有何不同?请用散文化的语言写出尾联的大意5分)答: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9分)哭晁卿衡李白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14 .“征帆一片绕蓬壶”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征帆一片”有什么含义?(4分)答: 15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一联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答: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6〜17题9分)丁都护歌李白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万人凿磐石,无由达江浒君看石芒扬,掩泪悲千古16 .“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一句的意思是什么?在结构与主旨上具有怎样的作用?(4分)答: 17 .这首诗歌在语言与表现手法上有怎样的特点?(5分)答: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9分)李杜风格,论者纷纭,而以严羽的两句话最为中肯:“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沧浪诗话诗评》)飘逸与沉郁这两种风格的形成,取决于李杜两人思想、性格的不同,以及创作态度和题材的差异,具体则表现在意象的运用上前人说李诗万景皆虚,杜诗万景皆实,固然未必十分确切,但从意象的虚实上看,的确可以看出李杜风格的不同李诗的意象常常是超越现实的,他很少对生活的细节作精致的描绘,而是驰聘想象于广阔的空间和时间,穿插以历史、神话、梦境,用一些表面看来互相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象,拼接成具有浓烈艺术效果的图画《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李白的夸张是最大胆的,像“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杜甫虽然也有夸张的手法,但总的看来却是偏于写实的,如“卢鸟鹅西日照,晒翅满鱼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给人以逼真之感他的一些记游诗,如《铁堂峡》《盐井》《泥工山》等简直是一幅幅描绘山水景物和风土人情的图画,可补地理记载之不足杜诗的意象多取自现实生活,他善于刻画眼前真实具体的景物,表现内心感情的细微波澜杜甫写诗往往从实处入手,逐渐推衍到有关国家和人民命运的统摄全局的问题上杜甫曾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夸赞画家王宰,说他能在尺幅的画面中表现出万里之势,杜甫自己的诗也是如此杜甫有些诗是从身边琐事中引出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还有些诗是把重大的社会政治内容和生活细节穿插起来《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大处着眼,何等悲壮!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改从小处落笔,又是何等细腻!又如《北征》用自己一个家庭的遭遇反映整个国家的变化在纵论国家大事之中,插入一段关于儿女衣着的细节描写,用这个真实的细节反映战乱带给人民的苦难李白的《古风(其十九)》和杜甫的《悲陈陶》,都是写安史之乱的古体诗,但虚实的处理不同《古风》大半是写游仙,最后四句才写到安史之乱,也似乎不甚着力但它给人留下的印象却是深刻的,诗人的忧虑和悲愤也流落在字里行间《悲陈陶》则围绕着陈陶斜战役,官军、安史军和长安人民三个方面都写到了,犹如用诗写成的通讯报道,真实而深挚,是典型的沉郁之作李白写诗往往在虚处用力,虚中见实杜甫写诗则在实处用力,实中有虚在虚处用力,妙在烘托虚写好了,实可以让读者自己去联想补充,意象不粘不滞,显得飘逸在实处用力,妙在刻画,在深入的刻画之中见出气魄,意象不浮不泛,显得沉郁选自袁行露《中国诗歌艺术研究》)18 .下列关于原文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白、杜甫思想、性格及创作态度、题材的差异,决定了飘逸与沉郁风格的不同,其风格的不同可从所选意象看出:前者常超越现实,后者则偏于写实。
B.李白的诗歌常常穿插表现历史、神话、梦境,把表面似乎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象组合成具有强烈艺术效果的图画,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等C.严羽认为,李白诗歌风格飘逸、万景皆虚,杜甫诗歌风格沉郁、万景皆实,两者不能互学这些观点虽不确切,但的确道出了两者风格与意象的不同D.杜甫善于刻画眼前真实具体的景物,善于对生活细节作精致的描绘;他的一些记游诗所描绘的山水景物和风土人情,甚至可作地理研究的辅助资料19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李白和杜甫都能用夸张,但李白想象驰骋、夸张大胆,如“燕山雪花大如席”;而杜甫取自现实、偏于写实,如“鸿鹤西日照,晒翅满鱼梁”B.杜甫赞赏王宰的山水图画在尺幅的画面中表现出万里之势,他本人的诗歌创作也常常如此,往往从实处逐渐推衍到有关国家和人民命运的问题C.杜甫诗歌的意象多取自现实生活他常常以生活的细节来表现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如《北征》即用自己一个家庭的遭遇反映了整个国家的变化D.李白诗歌总是驰骋于广阔的空间和时间,虽然很少精致描绘生活细节,但虚中见实,实处用力,妙在烘托,让读者自己去联想补充,意象飘逸20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现的是重大社会政治内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表现出生活细节和作者内心的波澜。
B.李白的《古风(其十九)》和杜甫的《悲陈陶》都是古体诗,写的都是安史之乱,但李诗对现实似乎不甚着力,故杜诗的艺术效果更胜一筹C.李白的诗歌往往在虚处用力,诗的意象不粘不滞,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诗风飘逸洒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极具艺术魅力D.杜甫的诗歌往往在实处用力,其妙在于刻画,刻画深入具体,气魄非同一般,意象不浮不泛,情感真实深挚,显现出沉郁的风格三、语言表达(12分)21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使语意完整连贯只填序号)(3分)“长使英雄泪满襟"诗句中 ①也包含着对其壮志未酬的惋惜②它是借凭吊诸葛亮③其间也自然包含当世缺少济世英才的感慨④一个“泪”字⑤正是惺惺相惜⑥凝聚着诗人对诸葛亮北伐精神的赞叹⑦抒发了古今英雄也包括诗人自己壮志难酬的共同悲愤22 .将下面这个句子改写成三个连贯的短句3分)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那姣好和媚人的被中国人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象和幸福向往的在人们心目中是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的明月常常在夜晚激起异乡游子炽烈的相思答: 23 .下面是一句描写生命的文字,请续写三句要求:内容要能与上文衔接,每句都要运用比喻手法,使三句能构成排比句3分)生命是一支箭,你必须知道瞄准什么目标和如何运弓,这样才能把弓拉满,把箭射出去。
24 .观察下面的环境库茨涅茨曲线图,描述曲线所揭示的内涵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字数不超过60个字3分)答: 四、写作(60分)25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霍金在《时间简史》中运用过:“宇宙中的物质是由正能量组成的不知从何时起,“正能量”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