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周练:周练4.doc
6页1.下列物质中,碱性最弱的是 ( ) A.鸡蛋清(pH:7~8) B.牙膏(pH:8~9) C.肥皂(pH:10~11) D.炉具清洁刘(pH:12~13)2.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如下表: 2019-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周练:周练4物质血浆胃液正常雨水葡萄汁pH7.35~7.450.9~1.5≈5.63.5~4.5下列有关上述四种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a+、H+、HCO3_ B.Na+、Ca2+、 CO32-C.K+、NO3-、H+ D.H+、Cl-、OH- 7.根据学科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其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 ( ) A.滴加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 B.滴加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C.能够与碱发生反应的溶液 D.常温下,pH<7的溶液8.为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在每组的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放稀盐酸和稀硫酸;向同组的两支试管各滴加同种试剂。
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9.根据右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甲A.图中a点表示,t2℃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甲物质25g乙B.甲物质的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t1℃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D.t℃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10.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合理的是 ( )A.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少量的COB.加入氧化镁除去硫酸镁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硫酸(氧化镁难溶于水)C.用活性炭将硬水软化D.用水除去生石灰中混有的碳酸钙二、填空与简答(每空1分)1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1)纯碱 ;(2)烧碱 ;(3)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5)目前使用量最大的金属 12.工业上用甲和乙反应制备燃料丙①写出甲乙的化学式 ②丙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 ;③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13.(4分)(2013•滨州)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由图中可看出,甲乙两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 ;(2)要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3)t2℃时,将甲、乙各20g分别加入到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所得乙溶液为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若将温度都降低到t1℃,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或“=”)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4.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Ⅰ:全部是NaOH; 猜想Ⅱ:全部是Na2CO3; 猜想Ⅲ: 实验与探究】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及解释步骤一: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实验过程中始终没有气泡产生则证明猜想 成立步骤二:另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氯化钡溶液实验过程中产生 则证明猜想Ⅱ或Ⅲ成立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为了进一步的验证猜想结果,小明同学提出如下实验方案:继续步骤二的实验,过滤,然后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酚酞变红,则猜想Ⅲ成立;若酚酞不变红,则猜想Ⅱ成立小华同学立即对小明同学的方案提出了质疑,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氯化钡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但碳酸钠溶液呈 性(填“酸”或“碱”),能使酚酞变红,因此他认为该方案的操作步骤中应该改进的是 3)实验小组的同学,通过测定产生沉淀的质量来证明猜想Ⅱ实验如下:准确称取m克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得沉淀的质量为n克,若猜想Ⅱ成立,则m与n的关系式为(用含m和n的等式表示) ;【反思与交流】久置的固体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三、计算题:15.(5分)将30g 碳酸钠溶液与48.2g氯化钡溶液混合,碳酸钠和氯化钡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所得滤液质量为58.5g,试计算:⑴反应后生成的沉淀质量为 克.⑵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用百分数表示,写出计算过程。
⑴ 19.7⑵ 解: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117 197x 19.7gx=11.7g 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猜想与假设】猜想Ⅲ:NaOH和Na2CO3【实验与探究】1.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及解释 Ⅰ (1分)白色沉淀(1分) BaCl2+Na2CO3=BaCO3↓+2NaCl(2分)2.碱 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3.n =197m/106( 或n=1.86m或m=106n/197或m=0.54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