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教学运用启发式的思路与设计.doc
7页物理教学运用启发式的思路与设计大同市第三中学孙建中物理教学,贵在启发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试验, 总结归纳了因不同课程、情境而常用的九种启发方式旨在 系统地探索物理教学的启发技艺—、主线启发式根据一节课的教学目的和知识结构,可以设计许多不 同的教学主线对不同主线进行权衡比较,应优选最适于启 发的教学主线如讲授电流表的工作原理,可先讲电流表构 造,后讲测量原理,这种教学主线,属顺向注入引导,虽层 次清楚,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难以体现思路启发如果采 用逆向主线启发式即可动员学生参与仪表设计,牢固地掌握 知识,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先温故孕新推导出通电线 在匀强磁场中所受电磁力距的表达式M= BlSsi na ;第二步启 发学生思考:当a —定时,M与I成正比,可由M测I,但 线圈一旦转动,a随着变化,为克服此弊,可让学生设计一 种辐射式磁场,使通电线圈无论转到何处 鵬鸟与I成正比; 第三步由力距平衡理论出发讲述游丝的机械力矩及仪表构 造;第四步观察演示电流表这种环环紧扣步步深入的教学 主线本身就充满着启发,不仅巩固了磁场力、力距平衡知识, 加深了对电磁力矩、电流测量原理的理解,使教学主线如行 云流水逻辑严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步步力攀中启迪了智 慧,给学生创设了培养智能的研究性氛围。
二、设卡启发式教师在讲解教学重点、难点或疑点时,可酌情设立关卡悬念,激发学生闯关夺隘当讲到关键字眼时必须留下时 间间隙:设卡启发如讲到“物体在做直线运动且所受合外 力减小时,则它的速度越来越……”,那个"大"字应让学 生思考解答教师善于设卡激思,学生善于"接下咬舌", 教学本身就具体地增添了精讲多练、启而后发的色彩教师 板书应凝缩教学内容,且关键字眼可留下空白启发学生弥 补这个空白就是教师激励学生主动联想的兴趣焦点,学生 凭借知识积累通过积极思考在笔记本填补空白后,一经教师 正式填空讲解,使学生更能明辨是非,加深印象三、预见启发式课堂演示不应是教师的独角表演,应通过预见激发学 生尝试智力潜能的求索如演示阴极射线在磁场中的偏转 时,应动员学生主动预见射线的偏转方向,使学生跃跃欲试 地参与预言判断当教师按下开关亮明实验事实后,预见正 确的学生会兴高彩裂,预见错误的也会汲取教训,使理解和 记忆都得到强化四、期待启发式在探索性实验教学中,应期待启发学生用抽象思维设 计实验程序和方案如给学生伏特表、安培表、电源、变阻 器和导线、开关等,启发学生用这些设备拟定一个测出伏特 表、安培表内电阻的实验方案,如教师把正确答案直接"端 给"学生。
那么这个实验就变为学生的一种机械性活动如 果教师期待学生设计,是教师给予学生的智力投标,当引导 学生再现伏安法时,学生就能闪现出"用两表测量表"的思 想火花,而且很快绘制出图2和图3,此后教师再启发学生 考虑实验注意事项,教师在期待启发中感到愉悦,学生在实 验中体味到探索成功的乐趣五、"发现"启发式概念教学应避免硬性注入,应有意给学生创造自己去 发现真理的广阔“天地”在讲光电效应一节时我在讲明 该效应实验原理后,给学生一组理想金属实验数据表,让学 生根据此表画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 ,随入射光频率变 化的函数图象,启发学生主动发现这是一条"一次函数图象〃,接着让学生写出函数表达Ek = av・b ,然后让学生讨论 该式的物理意义,多数学生能发现av为光子能量,并"与 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其比例系数a为6.4x 10・34焦耳秒,对该金属要想发生光电效应,入射光频率必须大于vo=4x 104赫兹,这样的教学,教师只起了指点向导的作用,学生却能真正领略到一种探幽索微,有所发现的乐趣,当学生自己发现真理,攀上思路高峰时,教师再指导学生首遥望,对光电效应的规律给予必要归纳入射光频率v(赫)5x 10146x 10148x 101410x 1014相应的反向截止电压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六、激扬启发式时应再次启发设疑。
当讲完电磁感应的重要公式□□ = BLvsi na后学生似乎已经全懂了,在自习时也无 人询问但我深知,不少学生在理解该公式中必有〃隐伏的 暗礁〃于是我便在黑板上画出图5 ,询问大家在此情况下, ab两端的值如何?不出所料,不少学生认为V和B方向夹 角为90 /这还有什么破碇?"我利用欲擒故纵有意把学 生的思路引入陷井后再及时"挽救〃当引导学生用洛仑兹 力的知识重新剖析后,多数学生便恍然大悟到 =0 ,接着 我又让学生分析如图6的如何时,多数学生就能自动写出 e = BLvsi nosi n90的正确结果这时我才说明课本中公式二BLvsi na的V应理解为速度在导线垂直方向上的分量,这样经过激疑启发,又使学生脑海泛起想象的涟衡,激 起思维的浪花七、工艺启发法—次我用小黑板书写了一个例题如图7,让学生计算流过电源的电流强度,不少学生从电桥的形式及电阻数值 巧合出发,误认为R3上无电流当时我并没有立即否定学 生的判断而是将预先设置的白橡皮绳AB. BQ CD. DE、0 段以及套在绳上的白纸筒逐个拉滑改动,这样学生的空间想 象随着教师机械的"拉滑"变得纵横驰骋,当教师将图7改 动成图8后,学生已变得豁然开朗:原来R2上无电流。
八、手势启发式在课堂讲解"导体棒ab在匀强磁场B中沿光滑且不计电阻的倾斜导轨上滑动的极限速度"一题时如图9,切忌 将分析过程和现成答案交给学生,应给学生留下思考时间, 让学生先"闯闯"在这段教师"无事"的过程中,应对学 生察颜观色,以便掌握"不愤不启、不排不发"的火候,当 学生已感愤排,急待启发时,如何才能"导而勿牵,开而勿 达?"当然教无定法,对此题也可用无声胜有声的眼神、动 作暗示启迪学生的思路:把右手放在图9中画有ab的地方, 使磁力线穿过手心、姆指顺斜轨向下方向,并让右手斜向下运动,稍后再把左手手心斜向上,且左右手指方向相同……O事实证明,这种无声的手势比繁琐的语言有时利于 启迪智慧:引导学生的思维由〃静〃至『 动“,找到现象间 相互关联的奥妙九、迂徊启发式教师讲解难题,不一定开门见山,一下子就解答得水落石出,可用打外围的迁徊方法使学生茅塞顿开有一次, 学生在课余问我一题r铁锤将木桩钉入泥土中,桩受阻力 与钉入深度成正比,且每锤落下速度相同,若第一锤钉科10 厘米,求第二锤钉入多深?〃当时我先让他画出木桩所受阻 力F和钉入深度x的函数图象,学生虽立即画妥但仍莫名其 妙接着我避开此题又命了一题r —个人将弹簧拉长10厘 米,第二次他做同样的功又能拉长多少?〃由于学生掌握此 题所需的知识基础很快就找到问题的症结。
当画出图10后, "心有灵犀一点通",他高兴地说?谢谢你,原题我也会了, 我懂得了联想r这样,他不仅问一题懂两题,而且额外地 得到了搞通一点、连通一线、照亮一片的收获选自:《课程・教材・教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