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自治区十一五口岸发展规划.doc
13页—1—内蒙古自治区“十一五”口岸发展规划一、 “十五”时期内蒙古口岸建设发展的基本情况口岸是国家的门户,是现代经济发展的稀缺资源,对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和国际交往意义重大内蒙古地处祖国北部边疆,现有对外开放口岸 18 个其中正常运行的 13 个,包括满洲里铁路口岸,满洲里公路口岸,二连浩特铁路口岸,二连浩特公路口岸,策克公路口岸,甘其毛道公路口岸,珠恩嘎达布其公路口岸,阿日哈沙特公路口岸,满都拉公路口岸,黑山头水运口岸,室韦水运口岸,额布都格水运口岸,呼和浩特航空口岸尚未开放的 2个,包括阿尔山公路口岸,二卡公路口岸因客座率低暂时关闭的 1 个,海拉尔航空口岸在海关总署清理整顿二类口岸中暂时关闭的 2 个,包括胡列也吐水运口岸,巴格毛都公路口岸进入“十五”以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向北开放战略和走出去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内蒙古口岸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有力地支持了全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一)口岸体系初步形成,口岸运行态势良好“十五”期间,内蒙古口岸建设以满洲里、二连浩特两个陆路口岸为重点,各季节性口岸为补充,按照空中、陆地、水运三个方面构筑设施现代化、服务优质化、功能多样化的国际大通道的基本发展思路,加快建设,加强管理,初步形成了内蒙古全方位、—2—多功能、水陆空立体交叉的口岸开放新格局,已经成为加快内蒙古对外经贸发展的重要载体。
内蒙古口岸在加快构建现代化口岸体系的同时,始终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客货吞吐逐年递增,口岸运营形势十分喜人2001 年—2005 年,内蒙古口岸进出境旅客 1260 万人次,进出境货物 8808 万吨,进出境交通工具 212.9 万列辆次,分别比“九五”期间增加了 2.3 倍、1.1 倍和 1.4 倍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口岸整体功能不断完善“十五”期间,满洲里、二连浩特这两个国家重点口岸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两个铁路口岸站场先后进行了扩容扩能改造满洲里公路口岸对通道布局进行了调整改造,实行了客货分检二连浩特公路口岸新通道工程的建设和投入使用,缓解了口岸通货紧张的状况,实现了周日照常通关2002 年国家将满洲里铁路口岸列为全国重点建设和优先发展的口岸后,各联检部门通力合作,协调配合,通过采取与有信誉的企业签定备忘录,一次报关一次抽检,提前报关提前检验,一次检验分批核销,监管阵地前移等便利措施,使通关效率明显提高, “大通关”工程进展顺利以策克口岸为代表的其他新兴口岸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策克口岸按照高起点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先后投入 1 亿元建设了口岸管理区内的联检配套设施,为口岸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1 年 10 月,室韦口岸界河桥正式投入使用,成为内蒙古边界第一座永久性桥梁珠恩嘎达布其、阿日哈沙特—3—口岸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有长足进展三)管理协调工作加强,口岸形象进一步改善在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自治区各有关部门加强了与国家有关部委的联络,各部门之间也加强了配合和沟通一是通过积极争取和协调,使内蒙古策克口岸和额布都格口岸列入了国家“十五”口岸发展规划,其中策克口岸已于 2005 年 7 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对外开放二是抓住各种机会,通过多种途径,积极促成《中蒙边境口岸及其管理制度协定》中涉及内蒙古的珠恩嘎达布其口岸、甘其毛道、策克等季节性口岸升格为常年开放口岸和阿日哈沙特口岸为集中开放口岸三是开展创文明口岸活动,大力优化口岸环境针对口岸收费过多过滥问题集中进行了清理整顿,严厉打击非法出入境走私和偷渡犯罪,有效净化了口岸环境四是按照全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目标,结合“大通关”工程,有关部门积极配合,争取国家各种途径的投资,有力地支持了口岸建设四)“十五”期间口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口岸的发展壮大随着对俄蒙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面向国内市场需求的矿产品、石油产品、木材产品运输量明显增加,而内蒙古的口岸基础设施和运输通道难以满足中蒙、中俄开展长期经贸合作的需求和充分利用俄蒙矿产资源的需要。
目前,除满洲里、二连浩特、策克口岸外,其他口岸的基础设施尚不能满足常年开放需要,查验部门的办公、—4—生活用房条件距离国家标准相差甚远,有的季节性口岸现场没有完全封闭或不符合标准查验设施陈旧老化、查验手段落后的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影响了为国把关的质量和通关效率的提高2.口岸建设融资渠道不畅,资金来源单一对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仅局限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投资补助及一定的收费补偿,企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尚未真正启动,资金渠道单一,数量有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口岸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自治区缺少相关的支持性政策,各部门的建设资金分散运行,难以形成合力3.尚未形成具有口岸特色的产业基础目前全区口岸以进出口贸易为主,没有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尽管满洲里和二连浩特口岸加工业的发展也迈出了一些步伐,但口岸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缓慢,加工贸易所占比重不大自主品牌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比较优势不明显 “边境经济合作区”和“互市贸易区”运行效益一般,进出口加工园区建设进展缓慢二、 “十一五”时期内蒙古口岸建设和发展的优势分析(一)对俄蒙的地缘优势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总面积 118.3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 12.3%,北部与俄罗斯、蒙古国交界,边境线约 4240 公里,其中中蒙段 3200 公里,占我国与蒙古边境线 4600 公里的 70%;中俄段 1040 公里,占我国与俄罗斯边境线 4300 公里的 24%;全区陆地边境线约占全国陆地边境线总长的五分之一。
内蒙古自治—5—区是“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拥有航空、水运、铁路、公路等多种运输途径与俄蒙互联互通,口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从国内看,内蒙古横跨“三北”,与国内八省区相邻,是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带的资源腹地,也是向北开放,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主要通道二)毗邻国家的资源优势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矿产资源消费量逐年攀升,目前我国铁、锰、铜、锌、铝、铅等年消费量均居世界前列矿产资源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大宗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加大以煤炭为例,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预测,到 2010 年,全国煤炭供应将有 20000 万吨缺口积极开发利用境外矿产资源已成为一项紧迫任务俄罗斯远东地区和蒙古国南部资源富集,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尚未得到很好开发的自然资源宝库”,煤、铜、天然气以及木材等我国需求大的矿产资源储量巨大,开发前景广阔三)独具特色的人文优势由于历史的渊源,作为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与蒙古国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方面非常相似,有与蒙古国保持良好沟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内蒙古与俄罗斯接壤的边境地区,边民们通过通婚、边贸等方式,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出现了多个俄罗斯族聚居区,成为与俄罗斯联系的民间桥梁和纽带,增加了俄罗斯对内蒙古人民的认同感。
此外,内蒙古在—6—经济上可以与俄远东地区和蒙古国形成一定程度的互补这些都为双方的合作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独特条件四)重大项目带动的优势“十一五”时期,内蒙古重大项目的布局将向口岸城市倾斜,为口岸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项目支撑满洲里机场着手进行新建航站楼和延长跑道等二期工程建设,并力争实现国际通航二连浩特机场正式开工,预计将于 2007 年建成投入运营临(河)—哈(密)铁路临(河)—策(克)段建设正式启动连接珠恩嘎达布其口岸、甘其毛道口岸等货运量前景巨大的口岸的铁路线前期工作进一步加快,自治区组织策划的旅游精品线路涉及多个口岸,一些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纷纷在内蒙古口岸城市安家落户十一五”期间重大项目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将愈益明显十一五”时期,内蒙古口岸的发展还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口岸不仅涉及两国经贸往来,而且常常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密切相关,发展的规律性较难把握;内蒙古口岸过货主要以进口原材料为主,这种状况在短期内不会改变,尽快建立互利互惠、合作双赢的双边经贸合作机制,确保口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任务比较紧迫;蒙古国口岸基础设施条件较差,需要我方支持建设的资金需求较大,项目投资风险性较高。
三、 “十一五”时期内蒙古口岸建设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一)基本思路—7—“十一五”时期,内蒙古口岸建设与发展的基本思路是:适应内蒙古经济发展战略和对外交往的需要,以扩大向北开放和合作开发俄蒙资源为主要任务,以提高口岸疏运能力、通关效率,完善通关服务功能为突破口,以“大通关”制度建设和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手段,全面提高口岸工作效率及现代化管理水平,促进内蒙古口岸经济的快速发展口岸的建设和发展,要坚持超前发展与整体功能配套的原则,在口岸的发展规划上高起点、高标准;要坚持动态适应,效益优先的原则,建设规模上分步实施,符合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要坚持有利于促进具有口岸特色产业基础形成的原则,大力促进口岸区域经济的发展二)主要目标“十一五”时期,内蒙古口岸建设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按照“确有需要、合理布局、统筹规划、有利监管”的原则,申请国家新开放口岸 6 个:满洲里航空口岸、珠恩嘎达布其口岸铁路口岸、二卡公路口岸、二连浩特航空口岸、巴格毛都公路口岸、乌力吉公路口岸;申请常年开放和扩大开放口岸 9 个:策克公路口岸、珠恩嘎达布其公路口岸、甘其毛道公路口岸、阿日哈沙特公路口岸、室韦水运口岸、 黑山头水运口岸、满都拉公路口岸、额布都格水运口岸、阿尔山公路口岸。
力争到 2010 年,全区口岸开放数达到 24 个,其中,进出境货运量超过千万吨的口岸 4 个,从而形成以满洲里、二连浩特口岸为重点,以策克、甘其毛道、珠恩嘎—8—达布其、室韦等口岸为依托,其他口岸相配合的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全方位立体开放格局,构筑我国北部最有活力的沿边开放带到 2010 年,全区口岸进出境货运量达到 8000 万吨,进出境客运量达到 520 万人次,进出境交通工具达到 150 万辆(列、架)次四、 “十一五”时期内蒙古口岸建发展及重点项目建设(一)满洲里口岸“十一五”时期,要把满洲里口岸建成俄罗斯原油、木材、重化工原料进口及加工基地满洲里口岸作为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目前已经开放铁路口岸和公路口岸,基本形成了铁路口岸以货运为主、公路口岸以客运为主的口岸运输格局随着满洲里国际航空口岸的开辟使用和俄中韩天然气管道计划的实施,届时,满洲里口岸将集铁路、公路、航空及管道多种运输方式于一身,形成全方位的立体开放格局到 2010 年,满洲里口岸客货运量预计分别达到 300 万人次和 3000 万吨1.铁路口岸铁路口岸站场扩能扩容一期工程完工后,站存车能力达2020 车,年通过能力可达 1320 万吨。
站场扩能扩容工程设计年通过能力近期(2008 年)将达 1800 万吨,远期(2013 年)将达2000—3000 万吨所以, “十一五”期间,铁路部门应着手进行站场扩能扩容二期工程建设,充实和加强既有设施,保证年通过能力—9—达到预期站场扩能扩容二期工程包括站场宽、准轨预留线路建设,落地仓储场和专用换装场线(包括化工换装场线、废钢换装场线、油脂换装场线等)建设等滨洲铁路海满复线建成投入使用滨洲铁路是满洲里市及满洲里口岸的生命线,承担着进出口和全市到发货物的 95%以上目前大部分已建成复线,满洲里—海拉尔间(187 公里)仍为单线,线路标准低,随着进出口货运量的增加,加之扎矿区的煤炭发送,满洲里—海拉尔的单线将成为满洲里口岸和滨洲铁路的运输瓶颈,在“十一五”开通本段线路的复线是当务之急2.公路口岸重点进行公路口岸布局调整改扩建二期工程分新建货检区,改造旅检区两部分货检规划区 36 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货检场区砼地面硬化、建设 3 条出境货车通道、货物监管查验区、货物报关报检大楼及车辆待检停车场旅检规划区 27.6 万平方米,主要修建旅客通道、通透式围网及地面硬化等二)二连浩特口岸“十一五”时期,要把二连浩特口岸建成蒙古国原油、木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