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应用.docx
4页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依据小学科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年龄特征,我在教学中大量运用信息技术,亲身体验到信息技术为实施小学科学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使其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科学 多媒体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在一切有条件的地方,科学课程的教学应尽可能地运用诸如各种音像资源、计算机软件、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内容服务依据小学科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年龄特征,我在教学中大量运用信息技术,亲身体验到信息技术为实施小学科学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使其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让学生愿意学 小学科学教育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提倡探究式学习,学生有探究的欲望,“愿意学”是探究式学习的第一步,而学生能否愿意学决定于有无学习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形象、生动、声像并茂、音形兼备的具体情境,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如在教学《寻找动物和植物》一课时,由于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理解能力不强,观察不细致,生活经验少,很难进行探究式学习,必须借助于形象直观的材料来充实教学,而多媒体正是最好的载体,我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兼容一体的特点,设计了以下动画:首先,播放春天里鸟语花香、万物复苏的音乐,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动物和植物。
然后用画面展示出以下景象:山坡上的桃花红得似火,梨花白似雪,吸引得小蜜蜂成群结队“嗡嗡”叫着来采花蜜;大雁也排着整齐的“人”字形队伍飞过蓝天,小燕子衔着泥草在屋檐下垒窝;小草也从地面下探出小脑袋……此情此景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到教学中来随后,再让学生亲身去寻找自己身边的动物和植物,观察所找到的动物和植物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特点,学生就能够带着自己的目标争先恐后地到校园中去寻找、去观察由于信息技术多媒体的介入,增加了教学的感染力,达到了教学的最佳效果 二、利用计算机交互界面,让学生自主学 传统教学缺少自主学习的环境,只是让学生读相同的教材,听相同的讲授,参考相同的资料教师完全根据大多数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即使是进行个别教学,也只能在有限的程度上为个别学生提供帮助由于采取统一的内容和固定的方式,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学习的需要不可能完全获得满足计算机技术使人机交互、网络化教学成为可能,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一刀切”的人为现象,创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首先,网络上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网络信息负载量不仅相当大,使学习资源得到空前的扩展,而且还是多视野、多层次、多形态的。
学生可以通过人机交互界面自由地、有选择性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再次,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安排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控制学习的进程和速度教师将教学内容、各方面教学资源、自我评测等材料编制成HTML文件或其他形式的文档存放在Web服务器上,学生通过浏览这些页面来进行学习,通过人机交互,学生及时了解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随时调整学习进程这种交互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真正实现了个性化、多层面学习 三、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找着学” 在知识量急剧增长的信息社会里,一个人拥有多少知识,并不那么重要,如何利用现有知识创造出新知识,如何检索、收集、分析、处理复杂的信息则更为重要,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可以让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锻炼他们通过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查询网络所提供的多样化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帮助学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和重新组织,形成学生自己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例如,《节约用水》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先在因特网上通过搜索引擎或站点导航查阅了各种各样的资料,然后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去筛选、分析、整理信息,得出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淡水资源这么紧张?淡水在世界范围内是怎样分布的?世界上最厉害的水患发生在哪里、为什么会发生?都有哪些节约用水的好办法?以及我国的节水法规规章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将问题逐步引向深入,最后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要求写出关于节约用水的学习心得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多媒体的应用,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感官刺激,使学生始终处于高容量的信息流中它启发学生不断用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与课堂知识进行对比、补充、内化,让全体学生在课堂上情不自禁地参与到学习实践中去,易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进起老师,河北省小学科学获奖课例教学实录与点评.(石家庄“省培”期间). [2]黄海旺、宗树兴等专家讲座. (石家庄“省培”期间). [3]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第 4 页 共 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