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上物理人教版课时熔化和凝固练习卷word.doc
7页熔化和凝固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一.选择题“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1.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A.玻璃、冰、铝都是晶体 B.蜡和冰都是晶体C.松香、玻璃、沥青都是非晶体 D.海波和铜都是非晶体2.如图所示的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凝固是50℃B.这种物质是非晶体,其熔点点是50℃C.在AB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3.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1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在BC段,该物质吸热C.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6minD.该物质的凝固点低于熔点4.小敏做冰的熔化实验时,绘制了如图所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得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冰是非晶体 B.冰的熔点是0℃C.第4min一定是液态 D.冰熔化过程用时10min5.如图,是据实验绘成的温度一时间图象。
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非晶体,其熔点为80℃B.在16分钟时,物质处于凝固过程C.在12分钟时,物质已完全是固态D.物质只在8﹣18分钟时,向外放热6.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判断正确的是( )A.该晶体的熔点是30℃ B.该晶体的熔点是50℃C.开始计时,就开始熔化 D.35min时开始熔化7.把0℃的水和﹣5℃的一块冰混合后,放在一个与外界隔热的容器里,那么过一段时间后,可能的状态是( )①冰;②水;③冰水混合物A.①或② B.①或③ C.②或③ D.①、②或③8.图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25min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C.在第30min,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在第10min到第25min之间,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9.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固态氢金钢固态酒精钨固态水银熔点/℃﹣25910641300﹣1173410﹣39A.在﹣268℃时,氢是固态B.灯的灯丝用钨制成,不容易熔化C.钢掉入纯金水中不会熔化D.水银温度计在﹣40℃时不能使用10.保温瓶中装有1000g、0℃的水,然后放进100g、﹣2℃的冰,盖好瓶塞,则( )A.水质量变大 B.冰质量变大C.冰、水质量不变 D.冰、水温度均无变化11.小华把0℃的碎冰块放在保温杯中,在冰中撒一些食盐,搅拌后用温度计插在碎冰块内测量其温度,发现所测得的温度降到0℃以下。
小华觉得很奇怪,他认为物体只有放热后温度才会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都比0℃高,冰块怎么会向周围放热呢?下列能合理解释这一现象的猜想是( )A.盐溶解时吸收热量B.加盐后冰熔点降低,冰熔化吸热C.加盐后冰熔点升高,冰熔化吸热D.一定是温度计不准确二.多选题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和保鲜食品,是用到干冰熔化吸热致冷原理B.为防止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烧坏,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能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吸收热量C.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D.北方的冬天水管会被冻破,是因为冰的密度比水小,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大13.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该物质的沸点为127.9℃)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熔点是 80℃ B.该物质是非晶体C.该物质在 AB 段是固体 D.继续加热,该物质会沸腾14.下列关于物理概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B.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叫凝华C.﹣10℃的冰放在0℃的水中会熔化D.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再真空中传播15.图是两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是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B.图乙是晶体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C.图甲表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是由于没有从外界吸热D.图乙表明非晶体凝固过程中,温度降低,不断向外界放热三.填空题(共4小题)16.还记得电影《终结者》中常温下像液体一样可以流动的金属吗?确实除了水银,还存在这种金属它的名字叫做镓,熔点只有29.8℃,托在手心里就会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为液体(如图所示),在这一过程中,它要 (“吸收”或“放出”)热量由上所述,镓是 (“晶体”或“非晶体”)17.如图甲所示为探究某液态物质凝固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验装置,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记录不同时刻待测物质的温度值,并依据实验数据描绘出了该液态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第6min时,该物质处于 态(选填“液”、“固”或“固液共存”)18.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内的地区,该地区的气候终年寒冷,据记载,考察人员在北冰洋极点附近的漂流站上观测到的最低气温是﹣59℃.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温度可能是考察人员用 ((选填“水银”或“酒精”)温度计测量出来的;水银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水银的凝固点为﹣39℃,酒精的凝固点为﹣117℃)19.如图甲、乙分别是常温下进行的“探究冰、蜡烛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在实验中为了测量时间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甲装置缺少酒精灯加热是 (正确/错误)的;采用乙装置加热方式的优点是 ,根据探究过程可知,冰熔化时温度 (升高/不变/降低),具有这种熔化特点的固体叫 (晶体/非晶体)。
四.实验探究题20.有一杯掺有少量酒精的水,小明同学想测出这杯混合液的凝固温度(已知水的凝固点为0℃,酒精的凝固点为﹣117℃).他将这杯液体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并将温度计正确插入混合液中,每隔2min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入如表中时间/min0246810温度/℃6420﹣2﹣4状态液液液液液固、液时间/min121416182022温度/℃﹣4﹣4﹣4﹣4﹣6﹣9状态固、液固、液固、液固、液固固(1)该混合液的凝固点是 ℃,当实验进行到17min时,该混合液体所处的状态是 ;(2)由题意及表可知此混合液凝固时的特点是 ;(3)在水中掺酒精,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 (选填“高”或“低”)21.在“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1)本实验应选用图甲、乙两套实验装置中的 装置,理由是: ;(2)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分析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BC段,该物质处于 态,其内能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该物质液态时的比热容与固态时的比热容之比c液:c固= 。
22.如图甲是某实验小组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实验后,同学们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由图象可看出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此晶体在固态时的比热容与它在液态时的比热容之比为 23.在探究海波的熔化老巢地,小亮从42℃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加热时间/min0123456789海波的温度/℃42444648484848484950(1)在43℃时,海波是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混合”)2)海波的熔点为 ℃3)海波是 (选填“晶本”或“非晶体”)4)在3min~7min这段时间内,海波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中,海波 热量选填“吸收”或“不吸收”)24.某同学做探究“冰和蜡烛熔化特点”的实验,实验装置分别如图1、图2所示1)图1装置缺少酒精灯加热是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的;(2)图2装置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优点是 ;(3)实验中,热只能由酒精灯的火焰传递给水,却不会反过来传递,说明能量的传递具有 性;(4)根据记录的数据,该同学描绘出如图3所示的图象,根据该图象可知道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5)如图3所示的图象,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AB段与CD段的倾斜程度不同,这是因为 25.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甲所示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凝固过程用了 分钟,第5分钟时呈 态,凝固点为 ℃(2)仔细观察图象发现,该物质凝固前降温比凝固后降温 (选填“快”或“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