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三国两晋南北朝.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慢***
  • 文档编号:230550438
  • 上传时间:2021-12-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9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三单元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一、政权更替:1、三国鼎立(220——280年) 官渡之战(200)——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政治策略—挟天子以令诸侯;重视人才—三颁唯才是举令、屯田:军屯、民屯—物质基础;个人素质)⑴形成过程: (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208)——曹操以多败少(北方将士不习水战;疫病流行;个人骄傲轻敌)(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基础) 曹丕称帝(220)—洛阳—曹魏(农业发展,马钧发明翻车)⑵形成标志: 刘备称帝(221)—成都—蜀汉(诸葛亮治蜀:重农,设堰官护堤堰) 孙权称王(222)—建业—东吴(造船业发达,230卫温访问夷州) 经济——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根本原因) 原因: 政治——东汉豪强地主势力的恶性膨胀⑶评价认识: 外交——吴蜀联合抗魏,力量均衡 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奠定基础 地位: 促进江南和西南地区的开发,促进民族融合2、西晋的统治(266——316)⑴建立:263年,魏灭蜀—266年司马炎夺魏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⑵统一: 280年西晋(武帝)灭吴,三国归晋,短暂统一⑶灭亡:内迁五族(时间:东汉末年)匈奴、鲜卑、羯、羌、氐受残酷压迫和剥削,民族矛盾激化,匈奴贵族刘渊起兵反晋,愍帝被俘,316年西晋被灭速亡原因:政治腐败;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八王之乱--晋惠帝);民族矛盾(刘渊反晋永嘉之乱--晋怀帝);阶级矛盾(流民起义)3、东晋与十六国的对峙(317——439)⑴东晋的统治:317年南渡皇族司马睿建康称帝,史称东晋⑵北方先后建立15个政权,同南方成国总称十六国—氐族人建前秦(苻坚)统一黄河流域⑶淝水之战(383)双方:前秦苻坚与东晋谢安(谢石、谢玄)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南北对峙形成(以少胜多原因—东晋军战斗力强;前秦统治不稳固;秦军中的鲜卑和羌族将士都希望前秦失败以摆脱氐族贵族统治,而汉族士兵更希望晋胜以解除民族压迫)4、南朝与北朝的对峙(420——589)⑴南朝的更替:420年,刘裕代晋建宋(最强大)—齐(萧道成-最短)—梁(萧衍)—陈(陈霸先—最弱)⑵南朝特点:A江南的开发a北民南迁(工具、技术、劳动力)(自然条件优越)b开发土地,推行牛耕   ====促进江南经济开发,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宋元完成南移) c长江中下游经济发展迅速B士族制度:魏晋形成,东晋发展,南朝衰落特征:a政治——按门第高低选拔官员b经济——占有大量劳动力和土地,是地主阶级内部形成的特殊阶层(庶族-一般地主)c社会——是极端腐朽的社会寄生虫(定都建康—六朝古都、武将夺权、佛教兴盛) (3)北朝的政治 东魏—北齐A 386年鲜卑族拓跋珪建北魏 西魏—北周——隋 439年拓跋焘统一黄河流域B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改革(1)背景: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2)内容:a经济上,485年颁均田令(男40亩,女20亩,种植谷物(休耕加倍授田—80、40) 桑田、麻田—种植麻桑),土地按量分给农民,农民须纳租(粟二石)、调(帛或布一匹)、服徭役 ——恢复发展农业生产b政治上,494年迁都洛阳,采用汉族政治制度——控制中原巩固统治c文化上,推行汉化——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制度、语言、姓氏、服装、婚姻)(3)影响:恢复发展黄河流域的经济;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加速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推进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归纳:东汉末年以来黄河流域四次局部统一曹操、前秦、北魏、北周)【归纳与小结】国际政治形势: 欧洲——罗马帝国分裂(395);西罗马帝国灭亡(476) 西亚——波斯萨珊王朝(226——650) 南亚——印度笈多王朝(320——540)东亚——日本大和时代;朝鲜三国时代朝代更替: 东魏→北齐 曹魏 十六国→北魏→ 西魏→北周 东汉 三国 蜀汉 西晋 ↘隋朝南朝 东吴 东 晋→ 宋→ 齐→ 梁→ 陈↗ 政治特征:1、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A. 经济原因:自然经济的分散性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B. 政治原因: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恶性发展C. 民族原因:少数民族内迁,激化民族矛盾2、士族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 演变:形成——魏晋;发展——东晋南朝;衰落——南朝末;灭亡——唐朝末年 3、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归纳: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三股强劲的推动力) l 局部统一实现(黄河流域四次统一)l 民族融合加强(孝文帝改革)l 南方经济发展,南北经济联系加强二、文化成就1、科技进步⑴数学:刘徽(魏晋)——计算圆周率方法 “割圆术”祖冲之 (南朝)——精确推算圆周率,著《缀术》(领先近1000年)思考:祖冲之取得数学成就的条件(江南经济发展,前人研究成果,祖冲之个人才华)⑵农学:贾思勰(北魏农学家)——著《齐民要术》(介绍农林牧副渔的生产方式—我国现有的第一部最完整农书)思考:《齐民要术》的问世反映什么现象(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民族融合加强)⑶地理:裴秀(西晋)——著《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图原则(杰出地图学家)郦道元(北魏)——著《水经注》(地理名著与文学作品)2、宗教传播佛教兴盛:(1)原因:l 思想基础——欺骗性与诱惑力( 生死轮回、因果报应) l 社会基础——社会动荡,战乱不止,人民生活困苦l 政治基础——统治者的推崇与提倡(梁武帝)(2)影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法显《佛国记》 积极: 促进艺术发展——石窟(云冈 龙门) 绘画(佛像画)促进反佛斗争与唯物思想发展——范缜(南朝齐梁间无神论者)《神灭论》—思想消磨斗志,使人安于现状消极: 耗费财物,加重经济负担影响封建国家赋役来源——三武灭佛(北魏太武帝 北周武帝 唐朝武宗)3多姿多彩的艺术:⑴书法:l 东晋(二王)——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书圣”)—“飘若浮云,矫若惊龙”⑵绘画:曹不兴 (三国)——佛像画的始祖顾恺之(东晋)——擅长人物画⑶石窟:云冈石窟(大同)——古印度艺术;龙门石窟(河南洛阳)——中原文化⑷舞蹈:《大面》与《城舞》思考:东晋南北朝时期,南方与北方在政治 经济 民族关系方面有那些异同?在文化上各有那些反映?这些反映说明什么?不同点:l 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出现描写北方战乱的《木兰辞》l 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速,经济恢复;出现总结生产经验《齐民要术》与反映思想感情的民歌《敕勒歌》 l 江南经济迅速开发,科技文化相应发展;出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王羲之书法,顾恺之绘画l 东晋士族制度充分发展,政治黑暗;出现陶渊明田园诗 相同点:政权更替频繁、民族融合加强、佛教盛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