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宁县归朝旧寨至谷拉百龙农村公路者利河桥基工程勘察报告.doc
20页第 20 页 共 20 页富宁县归朝旧寨至谷拉百龙农村公路者利河桥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前言 (一)、拟建工程概况勘察场地位于富宁县谷拉乡者利村,斜跨者利河,属者利河Ⅰ级阶地西侧河岸部分为台阶式耕地,部分为荒坡,坡度较缓;河岸顶面为4m宽土路,土路边接荒山,山高50m左右,地形坡度40~65°,分布稀疏小松树,杂草丛生,植被较差东侧河岸为台阶式水田,坡度较缓;河岸顶面均为台阶式水田,平缓开阔北东面200m外为者利村,南东面70m处有一小山,山高30m左右,地形坡度20~45°,分布稀疏小松树、果树,杂草丛生,植被一般受富宁县交通运输局的委托,文山蔚鑫地矿工程勘察有限公司对其拟建的归朝旧寨至谷拉百龙农村公路者利河桥基场地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本公司接受勘察任务后,富宁县交通运输局下达了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书并与本公司签订了勘察合同场地内拟建一座归朝旧寨至谷拉百龙农村公路者利河桥,桥位于该农村公路K16+639处,先张预应力窄幅空心板桥,上跨者利河而设,主线与该河道为90°正交桥平纵面均位于直线上桥修建完毕后,西岸通往归朝旧寨,东岸通往谷拉百龙该桥起止桩号K16+610~K16+669,总长59m,分为三跨,每跨16m。
两岸为桥台,中间为桥墩桥宽6.5m:0.5m防撞护栏+5.5m行车道+0.5m防撞护栏设计荷载:公路―II级桥上部结构为16m跨径的简支预应力空心板梁,桥墩处设桥面连续,桥台处分别设FD80型伸缩缝一道桥面横坡由桥面铺装调整形成,预制空板横桥向均水平放置该桥下部采用薄壁式桥墩,重力式桥台桥台基础型式为筏板基础,桥墩为墩基础,均采用扩大基础,以③层泥质粉砂岩为基础持力层,桥台基础进入持力层1.5m以上,桥墩基础进入持力层2.5m以上设计时需考虑流水冲刷对基础的破坏作用,基础底部需位于冲刷线1m以下勘察期间场地未整平,西岸场地整平标高为488.348m,桥面标高为489.474m;东岸场地整平标高为486.337m,桥面标高为489.474m二)、勘察阶段及勘察等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相关条文规定,结合本项目拟建筑物的现状及场地地质情况综合判定,本工程为破坏后果严重的工程,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不良地质作用一般发育,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一般破坏,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内岩土种类单一,性质变化不大,无特殊性岩土,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三级。
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结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3.1.4条,确认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三)、勘察目的、任务要求1、勘察目的为了在岩土工程勘察中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建筑成本,提高投资效益;为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精心勘察、精心分析,提出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受富宁县交通运输局的委托,特进行本次勘察工作2、勘察任务要求勘察应按单体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主要应进行下列工作:(1)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3)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4)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5)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6)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补给及排泄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7)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8)确定场区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判定场地土类别,建筑场地类别,进行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划分对建筑有利、一般、不利或危险地段; (9)调查场地活动断裂发育情况,评价其对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处理方案和建议; (10)分析评价天然边坡及人工边坡稳定性,提出整治方案及建议。
四)、勘察依据及收集利用前人地质成果资料(1)《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2)《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YB9258—97);(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7)《钻探﹑井探﹑槽探操作规程》(YS5208—2000);(8)《岩土工程现场描述规程》(YS5205—2000);(9)《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50145—2007);(10)《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11)《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12)《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50585—2010);(1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14)《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试行)》(建质﹝2003﹞144号) ;(15)《1:20万富宁幅区域地质普查报告》(云南省地质局第二区域地质调查大队1978年12月);(16)《1:20万富宁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云南省地质局第二地质队1980年12月);(17)《云南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9年3月27日);(18)《勘察合同》;(19)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书;(20)甲方提供的拟建工程桥形布置图。
五)、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1、勘察方法及采用的技术手段勘察方法是:遵循上述国家现行有关技术规范,采用多种技术手段相互配合、相互验证,对拟建工程场地进行岩土工程勘查,综合分析、研究所获取的各种资料,认真、精心编制勘察成果报告勘察采用的技术手段包括:工程地质调查、岩土工程钻探、岩土工程测试(即标准贯入试验)、采样与室内岩、土、水测试(包括常规土工试验、水质分析及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及勘察点工程测量2、勘探孔布置情况及深度控制原则本次勘察遵循上述国家现行有关技术规范规程,结合场地勘察等级和建设方提供的桥形布置图,根据场地实际情况及甲方要求,于者利河两侧桥台位置共布置了4个钻孔勘察时因河面较宽,河水位较深,施工条件有限,桥墩位置无法钻孔桥墩基础开挖后若与两岸桥台钻孔反映的地质情况不符,施工时进行河流围堰后可再进行布孔钻探本次勘察:(1)钻孔间距按6.5~54.1m进行布孔,共布置4个勘探孔;(2)勘探孔深度严格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规范4.1.18条(强制性条文)及4.1.19条规定执行如采用桩基础,勘探孔深度除应满足上述两条外,还应满足该规范4.9.4条。
本次勘察所有钻孔均进入下部③层泥质粉砂岩18m以上,已满足规范要求;(3)控制性勘探孔占勘探孔总数的1/2以上详见附表2《地层统计表》3、勘探孔布置方式及水准基点情况 本次勘察布孔系据甲方提供的拟建工程桥形布置图,以场地西面路边埋设混凝土桩中心点为假设坐标原点(已用油漆标注),以垂直两混凝土连线方向为X轴,以平行两混凝土连线方向为Y轴,按钻孔孔口坐标采用全站仪进行布孔本次勘察采用黄海高程系统,其高程水准点引自场地西面路边埋设混凝土桩顶面已知高程点,该点绝对标高为488.50m,场地内各孔口高程均引用该处高程点采用全站仪对各个勘探孔进行高程测量及坐标落放详见附图1《富宁县归朝旧寨至谷拉百龙农村公路者利河桥桥基岩土工程勘查钻孔分布平面位置图》及附表1《勘探点一览表》六)、工作时间及实际完成工作量统计勘察外业工作自2011年2月28日进场,布置勘探孔及准备工作,组织Xy—100型液压式工程钻机1台和相关试验设备及施工技术人员进入现场施工,至2011年3月4日结束,历时4天;2011年3月7日以后,转入室内资料综合整理、分析研究及勘察成果报告的编写与制印完成的主要工作量为钻孔4个,共计89.2m;勘察实际完成工作量,详见表1及附表1《勘探点一览表》。
1、工作时间(1)准备工作:2011年2月27日~2011年2月27日(2)野外作业:2011年2月28日~2011年3月4日(3)资料整编:2011年3月7日~2011年3月14日(4)提交报告:2011年3月16日2、实际完成工作量统计勘察工作量统计表 表1 序号项目单位工作量1钻探m/孔89.2/42工程地质测试标准贯入试验次53岩土工程编录m/孔89.2/44钻孔地下水位观测孔/次4/45勘察钻孔工程测量点46采样与室内岩、土、水测试常规土工试验组8水质分析组2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组27勘察报告编写、制印一式6份(七)、勘察工作质量评述我公司勘察工作严格遵循国家现行有关技术规范,严格按公司《岩土工程勘察过程控制程序》及《质量保证手册》进行控制实施本工程在开始至结束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开展工作,我公司技术主管部门对本工程的全过程质量进行了监督管理,确保了各项工作能满足大纲、设计要求和有关的规范、规程要求本次勘察严格按照国家规程、规范以及设计单位的勘察技术要求进行,严把质量关,认真执行勘察工作大纲收集野外岩土工程资料内容齐全、可靠,满足报告编制要求;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所依据的原始资料,均进行整理、检查、分析,确认无误后才使用;内业资料整理,图件均实现CAD成图,文字、图件清晰、美观;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已查明,提交的各类岩土参数有据可依,勘察成果资料满足勘察委托书和规程、规范要求,可供施工图设计使用。
勘察报告资料较完整、真实准确、图表清晰、结论有据、建议合理、便于使用和适宜长期保存,并因地制宜,重点突出,有明确的工程针对性公司对工程勘察质量,勘察成果和档案管理能基本达到国家有关验收规范标准1)钻孔孔口坐标及孔口标高测量,由我公司依据甲方提供的已知坐标点与高程点采用全站仪、水准仪进行施测;(2)工程地质调查,采用路线法、辅以追索法进行调查测绘,并采用半仪器法定点;(3)工程钻探:采用Xy—100型液压式工程钻机,硬质合金钻头,回转钻进,全断面取芯,土体部分干钻,岩石部分清水钻进;(4)标准贯入试验:采用锤击63.5kg,落距76cm,自动脱钩自由落锤法贯入试验土层中15cm后,记录每打入10cm的锤击数,累计打入30cm的锤击数即为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5)水样采集及分析:选取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并有代表性的钻孔、用2kg塑料桶按有关规定采取水样,共取水样2件现场编号密封后送化验室进行水质全分析;(6)土样采集及分析:采用薄壁敞口对分式取土器,静压法取样现场封存,满足《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H/T50123—1999);(7)岩样采集及分析:钻孔结速后选择大于10cm的岩芯样及时密封,送化验室;(8)室内试验:采用WG—IB型三联固结仪进行土的压缩性试验,采用ZJ—2型等应变直剪仪进行土的剪切试验;其它试验采用常规设备及仪器进行;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