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温砌块可行性策划书.doc
79页年产30万m3复合自保温砌块建设项目目 录1.总则 11.1任务由来 11.2评价目的 21.3编制依据 31.3.1政策、法规 31.3.2 导则 51.3.3 有关批复文件 51.3.4 委托书 51.4 编制原则 51.5环境功能区划与评价标准 61.5.1环境功能区划 61.5.2评价标准 61.6评价因子及评价专题设置 81.6.1评价因子的确定 81.6.2评价专题设置 81.7评价重点 91.8评价工作等级、范围及时段 91.8.1评价工作等级 91.8.2评价范围 101.8.3评价时段 111.9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 111.9.1控制污染 111.9.2环境保护目标 122.工程概况及工程分析 132.1拟建项目概况 132.1.1项目名称、性质、地点及拟建项目 132.1.2建设规模及产品结构 132.1.3建设内容 152.1.4工程技术方案 152.1.5 工程主要设备 162.1.6总平面布置 182.1.7公用工程 192.1.8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 222.1.9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22.1.10项目实施进度 222.2拟建项目工程污染分析 232.2.1拟建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及燃料消耗 232.2.2拟建项目水平衡 242.2.3拟建项目污染因素 242.2.4拟建项目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 262.2.5工程污染物排放量分析 272.3工程分析小结及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322.3.1工程分析小结 322.3.2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323.建设项目地区环境概况 343.1自然环境概况 343.1.1地理位置 343.1.2地形、地貌、地质情况 343.1.3水系 353.1.4气候条件 353.2社会环境简况 363.2.1行政区划 363.2.2经济概况 363.2.3交通概况 363.2.4资源概况 363.2.5文物古迹 373.3开发区总体规划概述 373.3.1发展目标 373.3.2规划用地布局 373.3.3开发区专项建设规划方案概述 384.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404.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04.1.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404.1.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40DOf=468/(31.6+T) 414.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24.2.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424.2.2监测结果 424.3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24.3.1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424.3.2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444.4评价区主要环境问题 44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65.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465.2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475.2.1评价区污染气象条件分析 475.2.2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515.2.3预测结果分析 525.2.4卫生防护距离 525.3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35.3.1声环境影响预测 535.3.2预测结果 565.3.3声环境影响分析 575.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575.5施工期影响分析 585.5.1施工主要内容 585.5.2施工环境影响分析 586.污染防治措施评价与建议 606.1废水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606.1.1厂区污水处理情况 606.1.2汤逊湖污水处理厂可行性分析 626.2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626.3噪声污染治理措施分析 636.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636.5绿化 646.6排污口规范化措施 646.7事故应急处理 656.7.1化学品事故风险防范对策和措施 656.7.2危险固废暂存库安全防护措施 666.7.3应急预案 667.厂址可行性分析 707.1拟建项目厂址 707.2规划的符合性 707.3环境影响范围及程度 717.4厂区平面布置合理分析 737.5小结 738 清洁生产与总量控制 748.1清洁生产 748.1.1清洁生产要素 748.1.2清洁生产分析 778.1.3小结 788.2总量控制 788.2.1总量控制因子 788.2.2总量控制指标 789.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809.1.环境管理机构 809.2环境监理计划 809.2.1施工期环境监测计划 819.2.2运营期环境监测计划 819.3环保“三同时”验收 8210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8510.1项目建设经济效益分析 8510.2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 8510.3工程建设的环境效益 8610.3.1拟建项目产生的环境效益 8610.3.2环保投资与总投资的比例分析 8711.公众参与 8911.1 公众参与的目的和意义 8911.2调查方式与内容 8911.3公众参与调查情况 9011.3.1公众基本情况 9011.3.2调查内容统计 9111.3.3公众参与调查结果分析 9111.3.4 网上公示调查结果 9211.4公众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9311.5小结 9312.结论 9412.1项目建设意义 9412.2项目概况 9412.3产业政策符合性 9512.3厂址可行性 9612.4污染物排放情况 9612.5清洁生产 9612.6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工程环境影响程度 9712.6.1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9712.6.2工程环境影响程度 9712.7污染防治措施及环保投资 9812.8公众参与 9912.9综合结论 9982第一章 总论1.1项目概述1.1.1项目名称:***1.1.2项目承办单位:***1.1.3企业性质:*** 1.1.4项目建设地点:***1.1.5建设性质:新建1.1.6项目负责人:***1.1.7建设规模:年产30万m3新型自保温砌块生产线一条以及相应的生产及生活辅助设施。
1.1.8资金构成:项目总投资8926.26万元其中项目建设投资6675.32万元,项目流动资金2250.93万元1.1.9资金筹措:建设投资6675.32万元,全部自筹流动资金2250.93万元,全部自筹1.1.10经济效益:项目年销售收入12600.00万元,利润总额3449.01万元,净利润2586.76万元,销售税金及附加94.48万元,年增值税944.78万元,年所得税862.25万元1.1.11建设期:18个月1.1.12编制单位:***1.1.13法人代表:***1.1.14资质等级:***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6)新的有关财务制度的会计制度;(7)《城市生活垃圾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国家建设部、环保总局、科技部建城(2000)120号(8)《城市污染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国家建设部、环保总局、科技部建城(2002)124号(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11)《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13)原国家计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1993(14)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2002.3(15)可行性研究开始前已经形成的工作成果及文件;(16)根据项目需要进行调查和收集的设计基础资料;(17)《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
18)《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25-2005)(19)《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2005;(20)《建设项日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三版;(21)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和数据及当地水文、地质、气象资料1.3可行性报告编制原则1.3.1项目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和法令,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方向及行业和地区的规划1.3.2采用的工艺技术要先进适用、操作运行稳定可靠、能耗低、三废排放少、产品质量好、安全卫生1.3.3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竞争力为出发点,产品无论在质量性能上,还是在价格上均应具有较强的竞争力1.3.4项目建设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业卫生和安全生产环保、消防、安全设施和劳动保护措施必须与主体装置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污染物的排放必须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并保证工厂安全运行和操作人员的健康1.3.5将节能减排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企业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关系,以企业发展提高节能减排水平,以节能减排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1.3.6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全新的建设模式进行规划建设,要统筹考虑未来的发展,为今后企业规模扩大或产品深度加工留有一定的空间。
1.3.7认真贯彻工厂设计的“五化”原则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强项目的市场调研按照少投入、多产出、快速发展的原则和工厂设计模式改革要求,尽可能地节省项目建设投资在稳定可靠的前提下,实事求是地优化各成本要素,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的目标成本,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增强项目的市场竞争力1.3.8以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公正、客观的反映本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工程投资坚持“求是、客观”的原则1.4可行性研究的范围受***的委托,***会同企业有关人员,对本项目涉及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分析,按照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编制了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报告研究范围主要是: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市场预测;厂址与建设条件;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设计方案;主要原辅材料、燃料供应;总图运输和公共辅助工程;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影响评价;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财务评价;研究结论与建议1.5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6主要建设内容项目厂区总面积为18000平方米,建设内容:年产30万m3新型自保温砌块生产线一条以及相应的生产及生活辅助设施同时包括厂区绿化、硬化、围墙、大门、水电管网等公共设施建设。
1.7项目建设背景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能源和土地紧缺的国家以烧结实心粘土砖为主的传统建筑材料大量的毁田取土,浪费土地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和污染环境因此在城镇建设中禁止使用结实心粘土砖是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随着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住宅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复合自加砌保温块为代表的新型墙体材料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早在“九五”规划中,国家就把新型建筑材料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各级政府都制定了有关的政策和法规,为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国家四部一委专门成立了国家墙体材料改革办公室,针对发展新型墙体材料,限制实心粘土砖生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把复合自加砌保温块作为大力发展的新型墙体材料国家建材总局引发的《新型建材及发展导向目录》中将复合自加砌保温块作为首先产品之一根据国家建设部、国家建材局统计资料,我国房屋建筑材料中70%是墙体材料,其中粘土砖占据主导地位,生产粘土砖每年耗用粘土资源达10多亿立方米,约相当于毁田50万亩,同时,我国每年生产粘土砖消耗7000多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