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叶包装市场调研报告.docx
21页茶叶包装市场调研报告茶叶包装市场调研报告包装在GB4122- 83《包装通用术语》中的定义是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茶叶包装实际上是包装在GB4122-83《包装通用术语》中的定义是“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茶叶包装实际上是指茶叶在流通过程中保证其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顺利实现而采用的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统作为饮品的商店茶叶是以终端产品进入到消费者手中,其包装的最基本要求是封密、避光、避气、避湿,所以考究茶叶精祯包装、保证原质品味、携带使用便捷是直接激发消费者购求欲望的动力目前茶叶包装更具有代表时代特色和社会进步的象征,由过去的散装纸包、塑料袋包、罐装发展到了现在流行的高档精美礼品纸质盒( 罐) 装、铝箔精致小泡装,琳琅满目、改革开放后的茶叶包装改革开放后尤其是90 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茶叶包装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包装向精美实用、新颖别致、一式多样的方向发展。
目前,市场上茶叶包装已突破了原有的传统模式,出现了纸箱、纸罐、金属罐、衬袋盒装、复合薄膜袋、竹(木) 盒、玻璃罐等等一、改革开放前的茶叶包装改革开放前,茶叶处于国家统购、统销时代,茶叶包装主要有木 箱、铁听、纸袋、竹罐、瓷罐、锡罐等木箱是一种最古老、最常用的包装容器,用于茶叶的外包装木箱具有较好的刚性、缓冲性能,能抗弯曲破裂有木板茶箱和胶合板茶箱,木板茶箱是我国五、六十年代使用的出口茶箱,用木材较多胶合板茶箱内衬牛皮纸和铝箔,主要用于出口茶茶箱规格有:350X 350X 350 毫米、460X 460X 460 毫米、400X 400X 600 毫米、400X 500X 600 毫米等, 后两种为国际标准箱如今由于木材资源减少,成本增加,木箱已逐渐被纸箱取代2、铁听铁听是一种传统的茶叶小包装,用马口铁做成的各式各样的茶听茶罐造型有圆形、方形、长方形、扁形、六角形等多种铁听可以重复使用,这种包装对于保护茶叶的色、香、味、形效果很好铁听容量大小规格有50g、100g、250g、500g、1000g,等等外观装 潢以几何图案和风景画面为主流,附字号及广告文辞3、纸袋纸袋主要是用牛皮纸和铝箔复合制成,以牛皮纸为内衬见多,其特点是柔韧结实而富有弹性,有较强的耐破度和良好的抗水性。
铝箔有阻光和防水的性能,表面平滑,印刷效果好纸袋重量轻可折合捆 - 绑,运输、携带方便,价格较低,使用较普遍规格有200g、250g、500g等其缺点是密封性不强、易破损、不便重复使用4、瓷罐瓷罐包装在茶叶包装中曾占有一定比重,用其包装茶叶不仅不失茶的色、香、味,而且不易霉变,其造型独特,又是很好的艺术品瓷罐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罄”的景德镇瓷罐,也有古朴典雅的越瓷、建瓷罐; 按形状分有鼎型瓷罐、也有宝葫芦、老寿星型的瓷罐等,种类繁多,制作精美典雅,绚丽多彩但陶瓷作为容器有易碎、体重的缺点,现在使用渐少锡罐是一种传统高档的茶叶包装容器,品种不很多,常见的有葫芦形、圆柱形等锡罐对保存茶叶的品质风味极好,因为锡有很强的抵抗各种天然腐蚀能力,且保香能力特别强 1745 年,瑞典东印度公司的哥德堡号船触礁沉没后,在 230 多年后的 1984 年打捞出海,船上 370 吨茶叶浸没海底,尚有1000 余公斤茶叶由于锡罐封装严密未受水浸变质但由于锡罐过于笨重,强度不高,而且成本较高,一个二两装的锡罐在几十元钱,因此这种包装难于得到发展二、纸箱纸箱是用瓦楞纸板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具有成本低、轻便、易加工、便于存放、可回收等优点,一般加内衬袋用于大包装,也普遍作为罐、盒的外包装箱。
箱面还可按照不同要求,印刷商品的图案、文字、标志等瓦楞纸箱已逐步代替了木箱和金属箱,目前大多应用于对外输送茶叶的包装材料,主要在茶叶加工厂中大量使用其纸箱规格各厂家根据需要自行设计,通用的主要有:400X 400X 600毫米、400X 500X 600 毫米、460X 460X 460 毫米、435X 435X 435 毫米、 470X 380X 470毫米、410X 380X 450毫米等装茶时内衬一层牛皮 纸袋和铝箔袋,或用一只聚乙烯塑料袋《茶叶包装市场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大学生市场调研论文大学生调研报告大学生调研报告一 . 大学生消费调查家庭月收入对兼职工作的态度对消费的态度对消费的顾虑城(女)70%为 1000~3000元27%较多55%愿多花钱买课外书88%会“货比三家”31%心疼父母的血汗钱乡(女)66%为 1000 元以下7%较多,21%从没想过60%愿多花钱买学习资料74%对此感兴趣69%会“货比三家”62%心疼父母的血汗钱而城乡男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与女大学生大致相同,但在兼职工作方面,男生却呈现出与女生相反的现象:“城市”男大学生支持整个大学搞兼职的远多于农村,约占47%。
总之,我们希望所有大学生都能静下来想想自己的消费合理吗,更希望社会各界都能从实处关心大学生,用社会的力量引导大学生健康合理消费,为我们未来栋梁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虽然除了家庭供给外,多数大学生都没有直接的收入来源,但昨天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马旗戟说,不同于一般公众的认知,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他们每学期的平均收入为 4919 元,支出为 4819 元,而经常性负债消费的大学生比例超过10%同时,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平均每人的年度可支配收入在8000 至 9000元之间而将大学生在两个假期的支出计算在内,我国大学生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已经在一万元以上为此,不少高端消费品进入了大学生的消费图谱其中,60%的人拥有;27%的人拥有电脑;20%的人拥有PDA;12%J人拥有MP3本次调查覆盖中国 34 个重点城市, 126 所高校、近1 万名大学生,研究结论可推及34 个城市的约一千万大学生二 . 大学生消费调查资料:中国青年报报道,前不久,郑州轻工业学院的大学生所作的一项调查清晰地表明:城乡大学生的消费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化趋势郑州轻工业学院的调查试图从城乡大学生的消费来源、费支出情况、消费心理、消费观念等几方面反映出城乡大学生的消费差别状况。
调查以郑州市5 所高校 ( 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黄河科技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 的 600 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样本,其中农村和城市生源各占一半,并兼顾了东南沿海、中部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学生调查显示的差距虽然惊人,但在意料之中:学生每月最大的花销为 2000 元,最少的才180 元这意味着一名学生一个月的消费几乎相当于另一名贫困学生一年的开支有 76.3%的城市大学生选择到品牌专卖店或高档次的商场购买服装,而这种比例在农村大学生中仅为3.06%,在大一的农村学生中有 96.83%的人不知道阿迪达斯、耐克等品牌而据《2004 年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显示,这两种品牌在大学生市场的渗透率均超过了10%这种正在大学得到普及的通讯工具也离相当多的农村大学生较远,调查表明:84.6%的农村大学生打以密码卡或磁卡为主,在一、二年级的农村大学生中,只有44 人拥有( 比例为15.4%) 与此相对应的是,大一、大二的城市学生拥有的为142 人,约占总人数的53%,而在大三、大四年级,这个比例上升到了 89.4%,有239名城市大学生拥有你是否赞成追求新潮和高消费的观点?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也可以清晰地显露出城乡大学生的消费差别。
有13.2%的农村大学生表示赞成,64.5%的人不赞成; 而城市大学生中赞成此观点的占53.8%,反对的为30.7%尽管城乡大学生存在明显的消费差距,但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是家庭所不同的是,农村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渠道呈现出多样性,如打工、奖学金、助学金、贷款等,而城市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渠道则比较单一,绝大多数人都靠家庭支持在 284名农村大学生中,经济来源完全由家庭提供的为 178人,约占总人数的 62.67%;而在来自城市的 268名大学生中,有248名学生的所有费用完全由家庭提供,约占城市大学生总人数的 92.54%,而且几乎没有用贷款来支付学习费用和生活费用的情况由于家庭经济收入直接决定着学生在校的消费水平,因此调查认为,这也反映出城乡之间的经济收入差距很大而随着农村家庭经济收入增加的相对减缓,农村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下降,农村大学生的主要消费来源受到抑制,这两个群体的消费差别将更为显著三 .2004 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发布“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他们每学期的平均支出为4819 元,经常性负债消费的大学生比例超过10%,他们具有明显的品牌偏好 12 月 28 日发布的《 2004 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通过对将近1 万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得出了这个结论。
报告同时发现,当代大学生在消费结构方面呈现出多元化趋势,除了基本的生活、学习消费外,用于网络通信、交际、非正规学历考试培训、旅游等方面的消费也越来越多报告认为,尽管大学生的现实消费能力并不强,但他们代表的是未来的实力阶层,而且大学生具有潜在的强烈的消费欲望,一旦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提升,其中蕴涵的市场价值与商机无法估量该项研究报告源于今年开始的一项大规模的年度连续性调查研究:21 世纪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 由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和中国青年校园先锋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完成的这次调查历时4 个月,覆盖了中国 34 个重点城市的 126所高校,有近 1 万名大学生接受了调查,其中城市生源和农村生源分别占 58.2%和 41.2%此次调查专门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趋向、品牌观念、媒介接触、价值观念和生活形态等方面据了解,“ 21 世纪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今后将在每年的6月〜9月实施调查,11月份发布年度研究数据结果大学校园已告别“寒窗时代”大学生年平均消费超过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通过对大学生消费特点的分析,《报告》用富有鼓动性的口吻告诉商家:大学生时代是一个品牌在未来漫长的消费周期中形成其品牌忠诚用户的最佳时期。
大学生呈现出与中国新富群体相近的消费特征在调查中,有22.9%的大学生认为“与其他人相比,我的穿着更加时髦”,这个数据正好介于新富人群中的18岁〜24岁年龄段与25岁〜29岁年龄段之间有67.1%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喜欢追求富有挑战、新奇和变化的东西”,基本等同于“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新富人群比例 (67%)当代大学生为何会出现这种消费特征 ?“负翁”消费意识正在增强在对大学生的日常收支平衡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后的结果显示:有 10.55%的人需要经常性借款借款主要用于生活费、学费和交际费用三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