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语文】-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及解析.doc

32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509763111
  • 上传时间:2022-09-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9KB
  • / 3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语文】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黄鹤楼(唐)崔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对这首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昔人”指多年前在黄鹤楼告别诗人的老朋友B. “晴川”“汉阳”“鹦鹉洲”都是地名C. 诗人先仰观,再俯瞰,登楼所见之景气象阔大D. 暮色中的乡关之景唤起了诗人内心无尽的惆怅2)诗歌的首联、颔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答案】 (1)C(2)首联和颔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之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解析】【分析】(1)A错误,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B错误,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不是地名D错误,暮色中的乡关之景,表现缠绵的乡愁 (2)首联描写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颔联具有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表现诗人浓浓的乡愁。

      故答案为:⑴C; ⑵ 首联和颔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之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点评】⑴此题考查对诗歌的全面理解能力,涉及词语理解、内容、感情等方面需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⑵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点绛唇·兰花姚述尧    潇洒寒林,玉丛遥映松篁底凤簪斜倚笑傲东风里一种幽芳,自有先春意国人争媚不数桃和李1)词中为什么要写松篁和桃李? (2)赏析词中画线的句子 【答案】 (1)词中写松篁和桃李,都是为了突出兰花的君子之品,为写兰花作铺垫和陪衬2)诗句用拟人手法描绘了兰花于松竹底下悄然开放,虽然在不显眼处,但依然故我灿烂绽放,虽无人在意,却笑迎春风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兰花的高贵品质 【解析】【分析】 ⑴ 松篁 ,竹与松,另比喻坚贞的节操桃李花开代表春天的到来这几种植物起到铺垫和衬托的作用,兰花和它们都不一样,在幽暗处悄然开放,春意盎然,具有不显眼、不媚俗的高贵之美 ⑵这两句描写突出兰花格调高雅,是世间不俗之物,“ 斜倚、笑傲 ”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兰花人的性格, 兰花于松竹底下悄然开放,虽然在不显眼处,但依然故我灿烂绽放,虽无人在意,却笑迎春风。

      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兰花的高贵品质 故答案为:⑴ 词中写松篁和桃李,都是为了突出兰花的君子之品,为写兰花作铺垫和陪衬 ⑵ 诗句用拟人手法描绘了兰花于松竹底下悄然开放,虽然在不显眼处,但依然故我灿烂绽放,虽无人在意,却笑迎春风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兰花的高贵品质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意象答题时应注意,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分析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⑵本题考查赏析重点句子答题时应注意,古人作诗讲究炼句,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句子的妙处答题时不能孤立起来谈,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解释句子的内容和含义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归嵩山作①王维清川带长薄② , 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注释】①《归嵩山作》是王维从济州贬所返回之作②薄(bó):草木丛生的地方1)诗人归来时的情感是波折变化的从颔联中的流水有意、________中可以体会到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而颈联中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这些意象,则流露出诗人________的情感 (2)请结合《归嵩山作》和《竹里馆》的内容,谈谈你对“归”的理解。

      链接材料:竹里馆①[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注释】①《竹里馆》作于王维晚年隐居时期答案】 (1)暮禽相还;凄清悲苦(2)示例:从写作背景来看,诗人此时仕途不顺,政治失意,产生了归隐的心理,而归隐后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生活,传递出了诗人安然闲适的心境诗人选择“归”,纵然有一些失意无奈,但更是其豁然洒脱,宁静淡泊,热爱自然的人生选择    【解析】【分析】(1)“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的意思是“流水好像对我充满了情意,傍晚的鸟儿随我一同回还把“流水”和“暮禽”都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鸟儿飞回林木茂盛的长薄中去栖息,它们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两句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其实还是写作者自己有情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的意思是“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金色秋山这一联运用的还是寓情于景的手法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对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2)《归嵩山作》的“归”,写明归山过程的终结,点出题目中的“归”字闭关”,不仅指关门的动作,而且含有闭门谢客的意思后句写归隐后的心情,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最终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在归去的路上心情经历了由悠闲到伤感,最终释然的过程而《竹里馆》中,也可看到诗人归隐后的生活,虽然有孤独寂寞,但更多的是心境的澄净恬淡,由两首诗可知,“归”正体现诗人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 故答案为:⑴暮禽相还;凄清悲苦; ⑵ 示例:从写作背景来看,诗人此时仕途不顺,政治失意,产生了归隐的心理,而归隐后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生活,传递出了诗人安然闲适的心境诗人选择“归”,纵然有一些失意无奈,但更是其豁然洒脱,宁静淡泊,热爱自然的人生选择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及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诗句内容,首先要抓住诗句中的人、物、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考虑而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⑵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词的能力炼词,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答题时不能把该词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①解释该词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1)这首诗歌给我们描绘了哪三幅画画? (2)请简要分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一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答案】 (1)一、惜时收割,妻儿送茶饭;二、丁壮勤收割;三、有贫妇拾遗穗,居易感悲伤2)写夏天天热昼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体现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惜”字用得非常好,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的感情烈度 【解析】【分析】(1)《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得破了产,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据此概括即可 (2)“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呀!舍不得浪费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句写出农民劳作的辛苦,以及对农民的同情 故答案为:⑴一、惜时收割,妻儿送茶饭;二、丁壮勤收割;三、有贫妇拾遗穗,居易感悲伤 ⑵写夏天天热昼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体现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惜”字用得非常好,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的感情烈度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掌握能力。

      考生要结合诗句,用流利、连贯、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此题的关键在于考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⑵本题是对诗歌诗人的情感的考查考生要理解诗句的意思,针对诗句的表现手法和用语进行分析,概括出诗人在诗句中所蕴涵的情感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冬天的池沼——给WI冬天的池沼,寂寞得像老人的心——饱历了人世的辛酸的心;冬天的池沼,枯干得像老人的眼——被劳苦磨失了光辉的眼;冬天的池沼,荒芜得像老人的发——像霜草般稀疏而又灰白的发;冬天的池沼,阴郁得像一个悲哀的老人——佝偻在阴郁的天幕下的老人1940年1月11日(选自《艾青诗选》)(1)此诗写于1940年1月,原稿题下有注为“——给WI”据《长编》所计,1939年11月,诗人与前妻张竹如婚姻终结,而在此前的1939年6月20日艾青已经与韦嫈yīng女士结为伴侣,题注中的“WI”自然是韦嫈了请你根据此诗的写作时代背景和原稿下的注释,分析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情 (2)请你仿写这首诗共有四节,请你模仿前三节诗的句式和意象特点,展开联想或想象,在第三节后再写一节前三节与第四节是总分关系,加一节后,让前四节与后一节构成总分关系 【答案】 (1)诗人看似主动的一场婚姻的终结中,却隐藏了难以言说的痛苦、辛酸。

      同时国内正值抗战时期,诗人目睹国内人民的苦难,更是心有忧郁2)略 【解析】【分析】(1)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这首诗把冬天的池沼分别比作寂寞、心酸的老人的心,被劳苦磨失了光辉、枯干的老人的眼, 荒芜,霜草般稀疏而又灰白的老人的发,阴郁、悲哀的老人诗人选取这些意象表达自己痛苦、心酸、忧郁的心情,结合诗人当时经历和写作背景分析,诗人看似主动的一场婚姻的终结中,却隐藏了难以言说的痛苦、辛酸同时国内正值抗战时期,诗人目睹国内人民的苦难,更是心有忧郁 (2)分析前三节诗,这三节诗句式是一样的,都是先把冬天的池沼比作什么得像老人的什么,接着在承接这个比喻进一步刻画仿写时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句式的特点比如冬天的池沼比作褶皱。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