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下语文教材简析.doc
6页1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简析一.教材编排一.教材编排本册课本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2) ” “课文” “习作”和“练习”组成共安排了 7 个单元,24 篇课文,7 篇习作,7 个综合练习1.关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课本按照《标准》的有关要求,继续在开头安排了有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和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所学语文的图片,作为全套教材关于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系列之十二2.关于课文全册教材大体上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组织课文,并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语言文字的训练第一单元为“壮丽山河” ,安排了《长江之歌》 《三亚落日》《烟台的海》 《记金华的双龙洞》四篇课文第二单元为“正义必胜” ,安排了《卢沟桥烽火》 《半截蜡烛》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三篇课文第三单元为“诗文精粹” ,安排了《三打白骨精》 《词两首》 《螳螂捕蝉》 《读书要有选择》四篇课文第四单元为“探索与发现” ,安排了《夜晚的实验》 《海洋——21 世纪的希望》 《学会合作》三篇课文第五单元为“感悟人生” ,安排了《天游峰的扫路人》 《最大的麦穗》 《山谷中的谜底》三篇课文第六单元为“咏物抒情” ,安排了《广玉兰》 《夹竹桃》 《古诗两首》三篇课文。
第七单元为“师恩难忘” ,安排了《莫泊桑拜师》 《理想的风筝》 《孔子游春》 《明天,我们毕业》四篇课文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一般安排了如下内容:一是朗读、背诵、复述等常规训练,意在继续让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书,培养语感,增加其规范化语言的积累二是要求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以每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为内容,提供钢笔书写的范字,让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写字基本功三是常用词语的训练,目的是通过读、抄、用,比较意思相近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巩固复习所学生字词语,增加词语积累,提高词语运用的能力四是阅读训练,包括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句子;学习分析自然段、逻辑段;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等,意在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五是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的“小练笔” ,让学生从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方面进行局部仿写练习3.关于练习综合练习包括字词句训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以及学写毛笔字等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形成系列2字词句方面,以“语文与生活”为题,把字词句的训练有机地综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本册安排了以下内容:学习拟人句,认识一些农具及其用途,体会不同的词语所表示的各种神态的笑,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了解商店招牌表示的经营范围和特点以及商品的分类,学习有关描写四季的诗歌和成语,读背几则孔子的名言等。
写好钢笔字方面,仍然提供楷体范字,让学生描红、抄写一段课文,意在训练钢笔字的章法与行款格式读读背背方面,分别从“诵读与感悟” “诵读与欣赏” “诵读与积累”等不同的角度,安排了诗歌、成语、古今贤文等,以帮助学生增加文化底蕴,积累语言材料口语交际方面,安排了“我来当导游 ” “聊聊当前的热门话题”“漫话三国英雄” “漫话奇思妙想” “小小辩论会” “与××对话” “临别赠言”等练习,以训练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表达等能力学写毛笔字方面,每次安排两个偏旁激起范字,让学生进行毛笔字的书写练习,以便他们从中揣摩、领会汉字的间架结构激起笔画特点,4.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本册综合性学习“学和做”以“我的成长册”为主题,让学生通过“整体策划” “搜集资料” “精心制作”一系列过程,做成反映自己小学学习生活情况的成长册,记下自己六年来走过的足迹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一)学习习惯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2.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习惯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4.继续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5.继续学习写钢笔字、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认真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习惯。
6.继续培养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7.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继续培养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8.培养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习惯9.培养读书做笔记和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10.培养自主修改习作和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11.培养不懂就问和勤于搜集资料的习惯12.培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在实践中运用所学语文的习惯二)汉语拼音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3(三)识字写字1.准确认读 137 个生字2.能够按笔顺准确默写生字 114 个,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3.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4.继续练习写毛笔字,写得端正,纸面干净四)阅读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注意默读的速度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5.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习惯6.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7.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五)口语交际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其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连贯完整的话3.能救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4.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5.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清楚自己的意思三.教学重点三.教学重点1 .推敲重点词句,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词语的感情色彩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获得的,其褒贬色彩多是约定俗成的,但是人们在使用这些词语的时候,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这就要求读者更多地借助于具体语境来加以体会 2 .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文章的表达方法不同于文章的写作特点,写作特点是知识性的,表达方法是综合性的,它涉及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还可以怎么写,为什么要这样写等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是实现以读促写的重要途径 3 .以读书为主线,加大思维训练力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将学生的眼球从美丽的图画转移到优美的文字,在与文本的对4话及同学的交流中,提出自己的看法。
作出自己的判断,并适时移情,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4 .加强语言积累,积极运用积累的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整个小学阶段积累的大量词汇、名言警句、富有表现力的优美语段,只有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不断地被调用,才能成为真正的文化底蕴四.教学建议四.教学建议一)扣本备教 —— 深入研读教材 1 .深入研读教材 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究起来,大都与教材理解把握不到位有关老师们在钻研教材时往往存在三个误区,即:过于依赖教参,缺少对文本的个性解读;过于关注教法,缺少对目标的准确把握;盲目拓展延伸,忽视教材自身资源的挖掘 如何研读教材呢?“三读教材” 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做法: 一读,和作者对话,领会文本主旨; 二读,和编者对话,把握教学意图; 三读,和学生对话,预设学习活动 “一读” ,即教师把自己当作一名读者,把教材当作一篇读物,像平时读书、看报那样,读出你的体会、联想、感悟及受到的启发二读” ,以教者的身份读教材,把握本年段的要求和本组课文的语言训练内容,领会编辑意图要引导学生读懂什么,体悟什么,感受什么,在入情入境的细研中逐渐明晰起来 “ 三读 ” ,就是要站在学生认知的角度,站在文本整体的高度,揣摩学生的阅读过程,体验学生阅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需要运用的方法,分析应该落实的训练重点,找到三维目标的交汇点。
在心里和学生先期对话,在脑海中想象教学活动情景三读教材” 实现了教师与作者、编者、学生的“三者对话”,“深入”为“浅出”找准了出口,更让“浅出”因深入的发掘而内蕴充沛 2 .注意区分不同文体 在对不同文体课文的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应有所区别诗歌宜一边朗读一边想象描述的情境,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熟读成诵散文特别是借景抒情的美文,如《三亚落日》《烟台的海》,宜用指导朗读和通过学生声情并茂地读的方法,理解景物的境,体会作者的情,在熟读的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言叙事性文章,宜先了解事情梗概,再抓住重点部分发表感受,借鉴写法说明性文章,宜在初步了解说明了什么之后,有重点5地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这样,就能避免不同文体的课文教法大一统、抓不住不同体裁文章特点的局面 当然,具体到教学某一篇课文的侧重点,则要因文而异同样是写景的课文,课文不同,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如《烟台的海》是按季节的顺序描写景色的不同的,教学时可以把了解和学习按时间顺序、抓住特点描写景物作为重点《记金华的双龙洞》具有按游览顺序写的特点,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清描述的顺序,学习、借鉴这种写法《三亚落日》则以拟人化的手法,动态地展现落日美景,可以引导学生如临其境地品读,熟读背诵,积累内化。
3 .重视单元备课 苏教版第三学段的语文教材采取主题单元建构的方式,即每一单元,是围绕同一主题来设计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应有一个整体的观念要认真研究单元的组合、各部分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如何发挥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协同作用如二单元安排了《卢沟桥烽火》《半截蜡烛》《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三篇课文围绕“正义必胜”这一主题,《卢沟桥烽火》描述了正义与邪恶在卢沟桥边的较量,展现了中华儿女奋起抗击日寇侵略的动人画面;《半截蜡烛》展示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机智、勇敢与爱国情怀战争期间,不仅仅是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也有侠骨柔情、菩萨心肠《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体现了编者机巧的慧心,揭示了拒绝战争,渴望和平才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在单元模块的教学中,要把单元模块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进行通盘的规划和设计,在确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仔细选择单元整合的切入口,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查阅资料、合作学习、自我评价、丰富精神、陶冶性情的能力在第二单元的教学中,可以从情节入手,让学生欣赏紧张激烈、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人物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来把握人物形象;可以从品味文章内涵入手,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表现手法;如着眼于课外延伸.则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适合他们的有关抗战题材的作品等。
还可以通过收集图片、故事会、演讲比赛等形式,将课内与课外,课堂教学与语文实践活动有机整合起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各种能力二)分类教学建议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教学(1)要切实完成本册“习惯篇”的教学任务要让学生弄明图意,懂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和“在实践中学会运用”就是要走出课本,走出课堂,丰富生活,开阔视野,逐步养成深入社会、亲近自然学习语文以及在实践中运6用语文的习惯2)要继续抓好以往各册教材所提出的各种学习习惯的培养要在课堂以及学生的语文实践中,常抓不懈,进行综合训练,始终抓紧抓实,防止“回潮”现象发生2.阅读教学(1)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是学生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把“点拨” “启发” “引导” “激励”留给自己,把“阅读”“领会” “体味” “品味” “感悟”还给学生2)要让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切实加强对朗读、诵读的指导,让学生眼到、口到、心到,入情入境,触摸文中人物的内心,逐步加深体验和理解,加强记忆和积累,培养语感要进一步加强对默读的指导,引导学生把“读”与“思”结合起来,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运用思考和判断,接着择要记忆” 。
要引导学生在不断提高默读质量的同时,逐步提高默读的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