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国际经济学第六讲.ppt

19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78814811
  • 上传时间:2024-08-2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06M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六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第一节、引言一、H-O理论前提假设过多,不切合实际,在解释当今国际贸易问题时遇到困难里昂惕夫之谜”、“产业内贸易”)二、通过放松H-O理论的一些假设条件,例如规模经济效应、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技术水平差异、运输成本和环境成本的存在等,产生一些新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节、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一、相关概念:1、规模报酬递增:指产出水平增长比例高于要素投入增长比例的生产状况2、规模经济效应: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产品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 二、规模经济条件下的国际贸易模型图6.1:基于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结论:1、由于规模经济效应存在,一旦产生分工与贸易,两国会达到完全分工的状态2、两国各自无论在商品X还是商品Y上实行完全分工是没有区别的,在现实世界上,这种分工模式可能是由于某种历史原因造成的 3、如果规模经济在很大的产出水平上依然存在,一国的少数几个企业就会获得某种商品的整个市场,从而导致完全垄断或者寡头垄断的情况4、林德在“规模经济”基础上提出了国际贸易的“相似偏好说”,即各国应当(而且会)出口那些拥有巨大国内市场的制成品,同时,国际贸易也更可能在相似需求偏好(相似收入水平)的国家之间展开。

      5、一国有目的的产业与贸易政策(产业扶植、出口补贴)可能使某些关键性(战略性)产业获得规模经济下的成本优势,故称为“战略性贸易政策” 第三节、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一、基于产品差别的贸易(垄断竞争)—产业内贸易1、当今国际贸易的现实是,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同一产业内部差别产品之间的贸易,或称为“产业内贸易”2、国际竞争迫使工业化国家的企业专门生产某一类产品的一种或少数几种款式,这样就可以在规模经济基础上获得单位成本优势案例研究6.2:美国汽车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二、关于产业内贸易的几点讨论1、产业间贸易的理论基础为H-O理论,这一理论很好地解释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垂直型贸易的成因产业内贸易则基于产品差别(垄断竞争)与规模经济效应,对于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水平型贸易有很大帮助2、在现实中,所有国家都可以利用规模经济效应进行差别产品的生产,可以想象,某些小国也可以向大国出口某些种类、款式的商品 3、与H-O理论认为的国际贸易会降低一国稀缺要素的价格(收入)不同,基于规模经济效应的产业内贸易则可以使所有要素都获得收入这也就解释了战后制成品贸易(多为产业内贸易)受到利益集团的阻挠较小的原因4、产业内贸易不仅包括产品(不同种类、款式)贸易,跨国公司为了追求规模经济与降低成本,经常在不同国家生产同一产品的不同零部件,而后以国际贸易的方式组装成成品,零部件贸易日益成为产业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产业内贸易的测度T=1-[|X-M|/(X+M)]1、0≦T≦12、X=0或者M=0时,T=03、X=M时,T=1案例研究6.3:产业内贸易的增长 第四节、技术差异与国际贸易一、技术差距论与产品生命周期论1、技术差距论:1961年波斯纳认为,工业化国家之间的贸易很大一部分是基于新产品开发和新工序的引进,即建立的技术优势基础上产生的2、产品生命周期论:1966年弗农对技术差距论进行了动态化分析根据该理论,当一种新产品刚刚诞生时,其往往需要专利保护的技术和高素质的劳动力发达国家具有该产品的比较优势;当这种产品成熟并且技术标准化后,就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劳动力较为便宜的发展中国家 二、产品生命周期论的模型分析图6.4:产品生命周期模型解释:发达国家(技术优势)→出口非标准化产品(垄断优势) →发展中国家(技术转移、直接投资) →出口标准化产品(劳动力便宜) →发达国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三、相关结论:1、一些产品确实经历了进出口的生命周期,如无线电、圆珠笔、不锈钢剃须刀、电视机、半导体等2、技术标准化后劳动力成本成为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的基础,因此发展中国家经常成为某些“新产品”的后发优势拥有者。

      3、“为避免落后,美国必须越跑越快” 第五节、运输成本、环境标准与国际贸易一、运输成本和非贸易商品1、运输成本:把货物从一地运到另一地发生的全部费用,包括运费、装卸费、保险费及运输期间占用资金的利息费用2、贸易商品\非贸易商品贸易商品:两地价差>运输成本非贸易商品:两地价差≦运输成本 二、运输成本影响国际贸易的模型分析图6.5:对运输成本的局部均衡分析相关结论:1、运输成本的存在降低了分工程度、贸易规模和两国的贸易利益2、如果一国的供给弹性、需求弹性较小,则该国会负担更大比例的运输成本案例研究6.5:各国家组的运输成本 三、运输成本与产业选址(国际分工)1、资源定向型产业:产业选址靠近原材料产地,如采矿、钢铁、基础化工2、市场定向型产业:指产业选址靠近产品最终销售市场,如软饮料产业3、流动性产业:较高的价值/重量比例,故流动性较强,运输成本不成为国际分工决定的主要因素如IT产业 四、环保标准、产业选址与国际贸易(一)、环保标准:指一国允许的某一产业所造成的水污染、空气污染、热污染及废物堆积而引起的污染程度二)、由于在环保成本承担上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差异,因此环保标准较低的国家会在某些污染型产业具有比较优势。

      (三)、国际贸易中的环保标准问题1、由于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相对较低,高污染型产业的大量引入,产生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与可持续发展问题2、发达国家的贸易环境壁垒,即将自身较高的环境标准强加于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从而引起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冲突案例研究6.7: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数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