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定稿)3.doc
8页第 1 页 共 8 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开设《化学与生活》校本课程的实践和体会内容摘要:新课程背景下,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教师共同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我校开设的《化学与生活》校本 课程,以海带提碘为案例,介绍把“ 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的实践尝试关键词: 校本课程 化学与生活 海带 提取固态碘 学习的主动权一、困惑:拓展课堂空间路在何方与初中相比,高一新教材的内容多、难度大,教学课时又少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学生交流和动手实验的机会很少,仍然处于被动状态,这样的课堂难以实现 “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得到协调发展” 课堂内容的高密度、高难度和快节奏使许多新生难以适应,学生普遍感觉“上了高中,化学最难学” 学习吃力,兴趣下降,一批学生的化学逐渐成为弱势学科,为此学生和教师都很苦恼在新课程和规范办学行为的背景下,如何拓展课堂的空间?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广大教师是一个挑战,也是当前广大高中教师共同研究的课题二、行动:向生活寻找化学的意义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形成化学概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实验能力,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创新精神,提升科学素养等。
化学实验教学是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最有效的途径借开设校本课程的机会,我们选择了课题《化学与生活》 ,目的是将化学知识融入生活实际,把实验的机会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校本课程在每届的高一年级开展,在我和备课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本课题的校本课程已开过 3 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介绍如下: 1.课程纲要课程目标 实验为手段,使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实验技能,感受化学知识的价值,提高化学学科素养,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一)成分检验类1.海带中碘离子的检验和提取碘2.碘盐中碘酸根离子的检验3.牙膏中摩擦剂成分的检验4.污渍爆炸盐的成分探究及其去污的原理5.火柴头上硫单质和二氧化锰的检验6.茶叶中钙镁铁元素的检验及喝茶对人体健康的益处第 2 页 共 8 页(二)物质制备类 自制 豆腐 、固体酒精 、肥皂、银镜(三)反应原理类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快慢因素的探究2、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和原理3.干电池模拟实验与水果电池课程内容(四)综合实践类 1.衣物上各种污渍的洗涤2.实验室内试管、桌面和水池的清洗3.参观环保局开课时间 每周三下午第 3、4 节课,共 10——12 周2.教学案例教学中我们尽量采用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查阅资料、思考交流→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案例如下:课题:怎样检验海带中是否含有碘离子?怎样从海带中获得固态碘单质?课题的提出:高中化学必修 2 教材 P92中安排了“证明海带中存在碘元素”的实验,以前的学生做完实验后,常常有两个疑惑:(1)书中注明“海带灼烧后的灰烬中碘元素以碘离子形式存在” ,灼烧前是否存在碘离子?如果有,用浸泡法取其水溶液检验岂不更简便?(2)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得到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怎样将碘和四氯化碳再分离?分离碘和四氯化碳,高考和各种参考书的答案都是用蒸馏法,平时教学中也都讲蒸馏常压下,四氯化碳的沸点:77℃ 碘单质的沸点: 184.35 ℃, 二者沸点差别很大,理论上分析用蒸馏法没有问题,可事实真相如何?我们以前没试验过在学生学过卤族元素之后,决定让校本课程的学生通过实验去探个究竟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碘元素的认识;使学生掌握碘离子的检验方法,巩固溶解、过滤、蒸馏等混合物的分离操作2)通过设计方案和亲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和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学生课前准备:(1)上网了解:碘元素对人体的作用,海带中碘元素的存在形式。
2)拟出两个实验方案(仪器、药品、操作步骤、反应原理等) 3)自带一块干海带(10g 左右,不能洗!)教学过程:【学生】 (介绍了解的情况)第 3 页 共 8 页1.人若摄入碘量不足,会引起甲状腺肿大病;儿童缺碘,则严重影响其智力发展,导致智商低下因此,人们将碘称为智慧元素由于海带中富含碘,经常吃些海带等海藻类植物,可以防治甲状腺肿大2.海带中碘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碘离子 【教师】 (补充)网上查到:海带中还存在有机碘化物:3,5-二碘酪氨酸,结构为:实验一、 检验海带中是否含有 I-【学生】 (汇报) 1.实验流程: 称取样品→灰化→溶解、过滤→酸化、氧化滤液→检验 I22.实验原理: 2I- + H2O2 + 2H+ = I2 + 2H2O 2I- + Cl2= 2Cl- + I2I2遇淀粉溶液显蓝色;I 2易溶于有机溶剂,I 2的苯或四氯化碳溶液呈紫色3.检验碘离子除了上述氧化法,还可用沉淀法:I-+Ag+=AgI↓(黄色,不溶于稀硝酸)【教师】(提醒)本实验流程的设计有无不合理之处?(启发学生反思与评价)【学生】思考、交流 【教师】(点拨)从海带的成分去思考【学生】1.哦,海带中的有机碘化合物在灼烧时会转化成 I-而留在灰中,故上述实验不能证明海带本身含有 I-。
2.老师,难道课本中的实验步骤有错误吗?【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课本中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哦,课本中实验是检验海带中是否含有碘元素而不是 I-!【教师】应怎样改进?【学生】1.I -是易溶于水的,可直接将海带浸泡,取其浸泡液进行检验2.实验流程改为:称取海带样品 →溶解、过滤 →检验 I-【教师】哪些氧化剂能氧化 I-生成 I2,你认为最好选用哪种氧化剂?【学生】 水、双氧水、硝酸、高锰酸钾等教师】(启发)(1)选择反应物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易得 ②无毒 ③不产生污染物(2)若氯水过量能进一步将碘单质氧化: I2 + 5Cl2+ 6H2O= 10HCl + 2HIO3【学生】双氧水最好,它反应后生成水,无污染;本身无颜色,且过量时又不会破坏 I2教师】指导:取样 3g,加 10mL 蒸馏水,加热煮沸学生】操作、记录实验现象和结论第 4 页 共 8 页(1)滴硝酸银溶液后,有黄色沉淀生成2)加几滴双氧水和几滴淀粉溶液后,溶液没有显蓝色,再滴几滴稀硫酸,溶液逐渐变蓝3)加几滴双氧水和几滴稀硫酸,再加少量有机溶剂(苯或四氯化碳)萃取,有机层出现紫色上述现象均证明了海带中含有 I-。
实验二、从海带中提取固态碘单质【教师】若要进一步从碘的 CCl4溶液中分离出碘单质,应采用什么方法?已知:四氯化碳的沸点:77℃ 碘单质的沸点: 184.35 ℃【学生】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进行蒸馏教师】要将海带中的碘元素全部转化成碘单质并提取出来,请设计操作流程学生】思考与交流称取样品→灰化→溶解、过滤→酸化、氧化滤液→萃取 I2→蒸馏【教师】指导(1)称 3g 已刷干净的海带(2)用微波炉加热使海带灰化(3)加 10mL 蒸馏水,加热煮沸溶解,过滤,得滤液(4)加稀硫酸酸化、加 1mL5%的 H2O2溶液(5)加 5mLCCl4萃取(6)蒸馏,回收 CCl4,并得碘单质固体教师】(提醒)蒸馏时,用酒精灯加热温度上升快会使碘升华,用水浴加热可控制温度在 100℃以下学生】操作,最后教师指导全体学生将制得的碘的 CCl4溶液放一起蒸馏出乎意料)老师,明明温度计显示的是 77℃,可蒸出的 CCl4仍有明显的紫色,看来还是有较多的碘随 CCl4一起被蒸出看来不能蒸馏法分离碘和四氯化碳!怎么办?(实验与预想不符,学生感到茫然)【教师】(提供信息)已知:I 2 在浓 KI 溶液中溶解度很大,原理是:I2 (s)+ I- (aq) I3- (aq) 增大 c(I-) 可使平衡正移。
可用饱和 KI 溶液做萃取剂将碘单质从四氯化碳溶液中提取出来再回收 KI 晶体,循环利用学生】操作:(1)向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加入饱和 KI 溶液,振荡,静置,直至四氯化碳层为微红色,上层的无色 KI 溶液变为黄色2)分液,取出 CCl4层,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后分液回收 CCl4学生】思考、交流1.怎样从“黄色的 KI 溶液”中分离出碘单质?2.蒸发,除去水分,再加热使碘升华第 5 页 共 8 页3.蒸发时可能有少量碘升华,碘蒸气有毒4.那就蒸馏教师】(点评)考虑的很周到,试试看吧!【学生】操作并发现:锥形瓶内收集到的液体几乎为无色; 蒸馏烧瓶内的“KI 溶液”保持黄色,快蒸干时,有白色晶体析出;烧瓶内壁、冷凝管和锥形瓶中均始终未见碘的踪迹纳闷:碘到哪里去了?)④蒸干后继续加热终于看到蒸馏烧瓶内壁出现了褐色物质(因瓶壁有少量水),蒸馏烧瓶底部的白色固体中也逐渐出现了紫黑色教师、学生】(终于弄清了事实真相!激动!)原来碘藏在了 KI 晶体内部!析出的白色晶体应该是 KI3和 KI 的混合物!【教师】(提醒)锥形瓶内收集到的无色液体,是蒸馏水吗?【学生】操作:取出少许“蒸馏水”,滴入 2 滴淀粉溶液。
有很浅的蓝色出现,水中含有微量的碘!继续加热使碘完全升华,回收 KI 晶体教师】有没有其他方法?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启发)3I 2+6OH- == 5I-+IO3-+3H2O; 5I -+IO3-+6H+ == 3I2+ 3H2O【学生】先用浓的氢氧化钠溶液洗去四氯化碳溶液中的碘,分出四氯化碳;再用过量的硫酸使碘析出,然后蒸发掉水,最后加热使碘升华得到固态碘三、体悟:校本课程让学习更加美好全新的课堂,全新的感觉,学生收获多多,恋恋不舍!高一(13)班王翰林同学在小结中说“在实验中,有同学的帮助,有老师的指导,有失败时的悲伤,更有成功时的喜悦,还有充满了整个实验室的欢笑这一难忘的经历将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永远值得我回味感谢校本课程老师们辛勤的付出!祝我校本课程校越办越好!”高一(5)班钱进同学在小结中说“实验是伟大的,它具有超强的改变力,有着极高的价值由做豆腐时的笨拙、做银镜反应时的混乱,到今天探究铁的性质时的沉稳,我觉得化学实验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锻炼它让我必须足够小心谨慎,思路足够清晰,态度足够严谨,操作足够认真 ”高一(10)许班许芮霖同学在小结中说“我越来越觉得化学真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现象可以用化学知识解释,很多烦恼可以用化学方法解决。
改编一句歌德的名言:‘生活中从不缺少化学,缺少的只是一双善于发现化学的眼睛’ 实验让化学充满魅力,化学让与生活更加美好 ”四、反思:校本课程让课堂变得更有效第 6 页 共 8 页理性剖析——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那么在教学过程教师怎样帮助学生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也就是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两点:相信学生和调动学生相信学生,就是相信学生的能力,放心(权)让学生去做传统的课堂中教师讲的多,做的多,学生会讲、想讲的和不会讲的教师都讲,学生会做、想做的和不会做的教师都做,就是因为对学生不放心,不信任实际上人人都有学习的潜能,尤其是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如自学能力等),教师完全可以放心(权)让学生做他们能做的事,如查阅资料、总结归纳、实验操作等,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然后集中精力做自己该做的事,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