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动员全运会比赛压力应对干预的实验研究.docx
14页运动员全运会比赛压力应对干预的实验研究 冯燕1,冯畅2(1.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44; 2.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河南新郑451150)【摘要】本研究采用实验法,对参加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的某省武术套路运动员进行研究旨在启发运动员面对压力,合理认知评价,积极应对;在全运会比赛中稳定发挥运动技术水平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控制组而言,干预组后测在“比赛失利”和“内外压力”两个压力因子方面得分显著低于控制组;干预组后测在“克制性应对”、 “求助宗教”、“主动应对”、“情绪宣泄”等四个因子方面得分显著高于控制组,在“忍受”应对因子得分显著低于控制组;放松训练(以生理相干与自主平衡系统的软件(SPCS),通过对心率变异性的测量和训练)提高了干预组运动员自主神经系统调节能力;干预组运动员全运会比赛成绩总分显著高于控制组结果提示:压力应对干预启发运动员面对生活、训练和比赛等各类事件合理认知评价;面对压力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具备了一定的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在全运会比赛中稳定发挥,取得了好成绩关键词】运动员;全运会比赛;认知行为干预收稿日期:2015-02-22;修回日期:2015-04-18作者简介:冯燕(1955—) , 女,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运动员训练竞赛中的心理特征与压力应对。
E-mail:fengyan2076@基金项目:河南省2010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省部级课题,项目编号: 2010BTY006) 引言全国运动会(简称全运会)每四年一届,是国内最重要的比赛王静、魏高峡等人的研究认为〔1〕,重大比赛中运动员承受的心理压力高于年度比赛;比赛的级别越高,心理状态对运动表现的影响越大Beck等人的研究指出〔2〕,对运动员进行心理干预,最为成熟的是认知行为模式,既能通过对个体认知的调节达到调节行为,也能通过对行为的矫正训练促进其认知合理化;生物反馈和肌肉放松是有效的压力应对策略之一本论文以参加第十一届全运会武术套路比赛的某省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他们全运会比赛的压力应对策略进行干预,目的是希望运动员面对全运会比赛压力合理认知评价,积极应对,在全运会比赛中稳定发挥运动技术水平Smith和Crocker等人的研究认为〔3〕: “有计划地对运动员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自信,使他们集中注意力,激发努力,提高运动成绩本论文依据上述观点,做出以下假设:(1)压力应对干预使运动员合理认知评价生活、训练等事件,面对压力积极应对,具有较高的自我调控能力;(2)压力应对干预使运动员在比赛中稳定发挥技术水平,取得好成绩。
1研究方法1.1研究对象1.1.1干预组运动员6人(男4,女2)平均年龄20.12岁±2.40,训练年限10.12年±2.13,其中5人是国家运动健将,1人是国家一级运动员均获得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参赛资格主教练2人:职称分别是国家级教练和高级教练1.1.2控制组运动员6人(男4,女2)平均年龄20岁±1.17,训练年限9.86年±1.20,其中4人是国家运动健将,2人是国家一级运动员,均获得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参赛资格主教练2人:职称分别是国家级教练和高级教练干预组与控制组在不同的训练基地训练、生活、学习1.2测量工具1.2.1运动员应激量表谭先明2000年编制量表有45个条目,6个因子,分别是人际关系、运动受伤、比赛失利、环境因素、日常生活遭遇、内外压力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8~0.91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1.2.2运动员COPE量表该量表由Carver、Scheier&Weintraub1989年编制1997年,韦有华和汤盛钦将此量表汉化谭先明和樊西宁2001年在汉化量表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形成了运动员COPE量表量表有45个条目,9个因子,代表9种应对方式:寻求支持、主动应对、情绪宣泄、正面认识、抑制干扰性活动、忍受、求助宗教、逃避、克制性应对。
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59~0.91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1.2.3放松训练仪器北京豪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生理相干和自主平衡系统(self-generate Physiologiealeoherenee System,SPCS)〔4〕该系统由生理相干和自主平衡训练软件及一套耳夹式传感器构成采用电脑游戏训练,使自主神经系统达到平衡状态,协调并提升心率变异性1.2.4干预组和控制组全运会比赛成绩对比1.3 研究程序1.3.1实验前测2009年6月18日至7月5日,在运动队集中学习之际,研究人员分别到两个训练基地对干预组和控制组的运动员进行量表测试,由研究人员宣读指导语,运动员当场测试,研究人员当场回收1.3.2对干预组运动员进行全运会比赛压力应对干预干预划分为两个阶段认知-行为干预讲座6周2009年7月6日至8月10日讲座主题是“竞技体育中的压力和压力应对策略”每周一晚7:30~9:00进行,讲座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90分钟讲座顺序:①什么是压力,影响压力的因素;②压力与健康,压力与人格;③压力与情绪,情绪管理;④体育运动中的压力;⑤压力应对策略;⑥优秀运动员必备的心理能力2009年8月17日~9月13日,结合讲座,运动员完成作业。
作业顺序:①心理测试: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压力易感性人格和压力耐受性人格测试;②学习心理训练方法:表象训练、呼吸调节训练、放松训练等;③个人应对特征:写出常用的压力应对技能;④围绕程序化训练,写出训练方案;⑤根据程序化参赛,制订全运会比赛方案放松训练:采用“生理相干与自主平衡系统”进行放松训练以该系统中的“菩提树”为练习手段,运动员根据其反馈信息进行训练2009年9月15日~9月30日,共进行三周训练,每周4次,每次15分钟每天晚上7:30~8:00为训练时间控制组运动员不进行任何干预1.3.3实验后测2009年9月22日至9月28日之间,研究人员分别到两个训练基地,对干预组和控制组的运动员进行后测,过程同前测一致1.3.4研究人员到第11届全运会滨州赛区观看武术套路比赛,记录成绩1.3.5所有数据在SPSS16.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处理主要方法是配对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视觉化检验2结果2.1干预组与控制组的同质性检验2.1.1干预组与控制组的人数、年龄、训练年限、运动等级、教练员职称等变量的同质性检验结果干预组与控制组运动员人数均为6人(男4,女2),平均年龄分别是干预组20.12岁±2.40,控制组20岁±1.17;干预组训练年限10.12年±2.13;控制组训练年限9.86年±1.20;干预组与控制组运动员的运动等级均为国家运动健将和一级运动员,均取得参加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武术套路比赛的参赛资格;干预组与控制组的主教练职称均是国家级、高级教练。
以上数据表明,干预组与控制组人数、平均年龄、训练年限、运动等级和教练员职称等变量同质性成立2.1.2干预组与控制组应激量表、应对量表的同质性检验结果表1运动员是应激量表同质性检验结果表1显示,前测中干预组与控制组各压力因子没有显著性差异,同质性成立表2是运动员COPE量表组同质性检验结果表2显示:前测中干预组与控制组各应对因子没有显著性差异,同质性成立2.2干预组与控制组应激量表统计结果,ɑ=0.832.2.1应激量表组内(前测与后测)统计结果表3显示:干预组后测在“比赛失利”、“人际关系”、“内外压力”和“日常生活遭遇”等四个压力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前测,“环境因素”压力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前测控制组后测中“比赛失利”、“内外压力”、“日常生活遭遇”和“人际关系”等四个压力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前测2.2.2应激量表组内(干预组与控制组)统计结果表4显示,前测中干预组与控制组各压力因子没有显著性差异;后测在“比赛失利”和“内外压力”两个压力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控制组得分显著高于干预组2.3干预组与控制组COPE量表统计结果ɑ=0.802.3.1COPE量表组内(前测与后测)统计结果表5显示:干预组后测在“忍受”、“寻求支持”、“逃避”等三个应对因子上得分显著低于前测,“正面认识”、“主动应对”、“克制性应对”、“求助宗教”等四个应对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前测。
后测中控制组在“求助宗教”、“寻求支持”、“逃避”等三个应对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前测2.3.2COPE量表组间(干预组与控制组)统计结果表6是COPE量表组间对比结果表6显示:前测中干预组与控制组各应对因子没有显著性差异;后测中在“主动应对”、“求助宗教”、“情绪宣泄”、“克制性应对”等四个应对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控制组,“忍受”应对因子得分显著低于控制组2.4 放松训练结果干预组运动员放松训练结果分为定量分析和视觉化检验定量分析数据采用HRV频域分析法;视觉化检验采用HRV曲线图和频谱图2.4.1HRV频域分析法结果表7是放松训练初期和后期两次训练HRV频域分析法结果表7显示,相对于训练初期,各指标参数中TP、HF、LF显著增高,LFnorm增高但没有显著性;LF/HF、HFnorm(nu)和VLF出现下降,VLF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2.4.2HRV曲线图和频谱图结果图1~图6是干预组运动员进行放松训练不同阶段的HRV曲线图和频谱图图的上半部是HRV曲线图,下半部是频谱图图1~图6分别对应的是运动员1、运动员2、运动员3、运动员4、运动员5、运动员6在训练初期和训练后期的结果训练初期结果显示,运动员HRV曲线出现了不规则的锯齿状,频谱中出现双峰甚至多峰。
训练后期结果显示,运动员HRV曲线均呈现规则平滑的正弦曲线状,频谱中出现单峰且峰值均集中在0.1Hz附近2.5第十一届全运会比赛成绩表8是干预组和控制组运动员第十一届全运会比赛成绩表8显示,干预组运动员平均成绩为19.42±0.20,控制组运动员平均成绩为19.12 ±0.353讨论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压力应对干预,干预组运动员的压力因子得分下降;应对策略呈现积极趋势;交感与迷走神经系统调控能力提高,支持本研究假设1干预组运动员全运会比赛成绩总分显著高于控制组,支持本研究假设23.1认知-行为干预3.1.1压力因子得分下降运动员应激量表”的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后测中“内外压力”、“日常生活遭遇”、“比赛失利”、“人际关系”等压力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前测;控制组后测中“人际关系”、“比赛失利”、“日常生活遭遇”、“内外压力”等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前测组间对比显示,前测各因子没有显著性差异;控制组后测在“比赛失利”和“内外压力”两个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干预组研究结果提示,随着比赛临近,控制组运动员有压力感上升的趋势;干预组运动员则出现压力因子得分下降趋势认知心理学认为〔5〕,在刺激与行为之间,有一个中介变量非常重要,即个体对刺激的认知评价。
同一刺激事件〔6〕,如果运动员做出“不是压力”的评价,那么训练和比赛中很多压力源的强度会有较大幅度降低所以在刺激事件和反应行为之间,运动员的认知评价很重要,它决定了运动员的情绪和行为本研究结果支持以上观点提示认知-行为干预的系列讲座对于启发运动员认识压力,了解压力,面对生活、训练、比赛等各类事件合理认知评价有积极促进作用3.1.2应对策略呈现积极趋势运动员COPE量表”研究结果显示:(1)干预组后测中“逃避”、“寻求支持”、“忍受”等因子的得分显著低于前测,“正面认识”、“求助宗教”、“主动应对”、“克制性应对”等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前测;(2)控制组后测中“逃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