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收入理论.doc
17页第六章 公共收入理论本章将简介:1. 公共收入的概念与原则2. 公共收入的重要形式3. 公共收入的效应4. 公共收入规模的拟定第一节 公共收入的概念与原则(定义、特性、原则)一 公共收入的定义1. 公共收入,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由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组织向私人部门和个人筹集的一种收入 2. 公共收入也称为财政收入,其重要有如下几种形式:税收、公共收费、公债、国有资产收益 3.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记录措施,财政收入可以分为两大类:常常性收入;资本性收入 二 公共收入的特性1. 公共性公共权力产生于社会共同需要,公共收入作为公共权力在经济方面的体现,同样源于社会的共同需要2. 强制性公共收入的获得重要以公共权力为依托,而公共权力的一种重要特点即强制性,相应地公共收入也就具有了强制性的特性3. 规范性公共收入具有内在的制度含义和外在的制度约束,其获取与使用都是有章可循的4. 稳定性由于公共收入的征收与使用品有强制性,并且又有制度化的规定与保证,因此公共收入具有客观的稳定性 三 公共收入的原则1 税收原则税收原则重要归结为税收的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1) 税收公平原则:简而言之就是纳税的平等。
它涉及社会公平与经济公平两个方面的含义A. 税收的社会公平,最早指税额的绝对公平,即规定每个纳税人都应缴纳相似数额的税瓦格纳将其从绝对公平发展到相对公平,它又分为“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1. 横向公平:纳税能力相似的人应承当相似的税;2. 纵向公平:纳税能力不同的人承当的税负不应相似Ø 衡量公共收入征收公平与否的两种主张:受益原则和能力原则受益原则:规定纳税人应根据其从公共服务中获得的利益纳税即政府所提供的物品或劳务的成本费用的分派要与社会成员从中所得收益相联系能力原则:又称为能力支付原则,是按照每个人的支付能力纳税事实上涉及两层含义:一是国家税收应以纳税人的支付能力为根据;二是前面所论述的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原则B. 税收的经济公平 涉及两个层次的内容:1) 规定税收保持中性,即对所有从事经营的纳税人要同等看待,以便为经营者发明一种合理的税收环境,增进经营者进行公平竞争(极端的税收中性原则反对税收对自由经济的任何影响)2) 对于客观上存在不公平的因素,如资源禀赋差别等,需要通过差别征税实行调节,以发明大体同等或说大体公平的竞争环境2) 税收的效率原则Ø 税收效率原则,即税收征收的所得和所费的关系,尽量增大所得和尽量减少所费。
Ø 从资源配备的角度看,税收要有助于资源配备的效率;从经济机制的角度看,税收要有助于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营;从税务行政的角度看,税收行政要讲究效率,税收制度要简便,征纳双方的费用要节省,使既定条件下的税收收入最大化Ø 税收效率可以分为税收的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Ø 行政效率,征税过程自身的效率,它规定税收在征收和缴纳过程中耗费成本最小它可以用税收成本率,即税收的行政成本占税收收入的比率来反映税收的行政成本既涉及政府课税的执行费用,也涉及纳税人为纳税而耗费的缴纳成本Ø 经济效率,就是征税应利于增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或者,至少对经济效率的不利影响最小Ø 税收的经济效率是税收效率原则的更高层次它反映了税收对社会资源配备和经济运营机制的影响状况有两个层次的规定:u 规定税收的“额外承当”最小所谓额外承当,一是指资源配备方面的额外承当;二是由于征税也许对市场经济运营机制导致的不良影响 为了尽量地减少额外承当,政府应选择合理的征税方式一般觉得主线途径在于保持税收中性税收中性一方面是指政府征税使社会付出的代价应以征税额为限;另一方面是指政府征税不应超越市场而成为影响资源配备和经济决策的力量,尽量地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u 规定保持税本税本,税收的本源一般觉得,国民生产是税本,国民收入是税源,原则上税收只能参与国民收入的分派,而不能伤及国民生产2 收费原则1) 公共收费重要是和可售性公共产品相联系的,也就是说纳入公共收费范畴的是具有部分私人性质的准公共产品2) 税与费的主线差别在于收入原则的不同A. 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实现其职能而强制地、免费地和规范地征收的收入B. 而公共收费则体现了公共部门和消费者的交易关系公共收费并不是免费的,而是根据受益原则和受益与付费相对称的原则而有偿收取的收入因此,公共收费明显地体现出社会公众的自主自愿原则,采用“谁使用,谁付费”的措施来征收3 公债原则1) 公债是以公共部门作为债务人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2) 公债收入的形成是基于信用原则,即公共部门在运用公债筹资的同步也承当了将来还本付息的义务3) 在公共收入中,公债的信用原则是其区别于其她公共收入的主线性特性A. 与税收相比较,公债的信用原则使得公债不仅要有偿并且要体现自愿原则B. 而与公共收费相比较,两者都具有有偿性,但是公共收费的有偿性重要是一种收益即期兑现的收入,而公债的有偿性则构成了公共部门的承当,其现期获取收入是以将来还本付息为代价的。
第二节 公共收入的重要形式(税收收入、公债收入、公共收费收入、国有资产收入)一 税收收入1 税收的概念1. 《新大英百科全书》的定义:“税收是强制性的固定征收;……税收是免费的,它不是通过互换来获得2. 美国《经济学词典》觉得,“税收是居民个人、公共机构和团队向政府强制让渡的货币(偶尔也采用实物或劳务的形式),它的征收对象是财产、收入或资本收益,也可以来自附加价格或畅销的大宗货3. 日本《现代经济学词典》的定义,“税收是国家或者地方公共团队为筹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资金,而按照法律的规定,以货币形式对私人的一种强制性课征”4. 《中国大百科全书·光盘版(经济学)》觉得,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上的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原则,对单位或者个人免费收取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任何税收都是由纳税人、课税对象和税率三要素构成”5. 布坎南觉得,“税收是政府为公共服务筹集而获得收入的一种正常途径如果我们考虑一种‘互换’的财政过程,税收便是人们获得公共活动利益而支付的‘价格’” 6. 我们可以对税收做如下定义: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其平常开支和社会公共福利的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凭借其政治权力强制、固定、免费获取财政收入的一种财政分派形式。
2 特性1) 税收的征收主体是国家2) 税收的征收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力,税收分派的主体是政府3) 税收的征收具有强制性、固定性和免费性4) 税收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国家平常开支和社会公共福利的需要3 税收的分类1) 按照课税对象,可分为流转课税、所得课税、财产课税、行为课税和资源课税a) 流转课税,指以商品或劳务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课税其计税根据是商品销售额或者营业收入额,一般采用比例税率b) 所得课税,指以单位、个人的各项纯所得为课税对象的课税有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两类,一般采用累进税率,多得多征、少得少征、不得不征,以体现公平税负的原则,收入弹性较高c) 财产课税,指对多种动产和不动产为对象的课税d) 行为课税,指以纳税人的特定行为为对象而征收的税种如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印花税、屠宰税都属于行为课税2) 按照计税根据,可以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1) 从价税,以课税对象的价值为计税根据而征收的税种,实行比例课税或者累进课税2) 从量税,以课税对象的实物量为原则而征收的一种课税3) 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可以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a) 价内税,税金涉及在商品价格内的税种,由此而形成的计税价格被称为含税价格。
b) 价外税,税金不涉及在商品价格内的税种,它只是价格的一种附加部分4) 按税负与否可以转嫁,可以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a) 直接税,由纳税人直接承当税款,税收承当不易转嫁的一类税,其纳税人和负税人往往是同一种人b) 间接税,纳税人可以将税收承当转嫁给她人的一类税其纳税人与负税人往往分离5) 按照税收的管理和使用权限,可以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a) 中央税,指的是税收立法权、管理权和收入支配权归中央的税收b) 地方税,指的是税收立法权或税收管理权、收入支配权归地方的税收c) 共享税,则是由中央和地方按照一定比例分派后支配使用的税种6) 按税收的形态原则,可以分为实物税和货币税7) 按税种的独立性原则,可以分为正税和附加税8) 按征税的着眼点原则,可以分为对人税、对物税和对事税4 税收的承当与转嫁a) 税收承当 指纳税人由于国家课税而承受的经济承当它重要分为宏观税负和微观税负1) 宏观税负,指一种国家的总体税负水平一般用一国一年的税收收入总额与该国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相比来表达,即T/GDP2) 微观税负,指微观经济主体的税收承当,具体则是个人承当和公司承当个人税收承当,一般用个人总收入承当率和个人单项收入税收承当率来表达;公司税收承当,一般以公司获利综合税收承当率和公司利润承当率等表达。
b) 税收承当的转嫁 指纳税人在市场交易过程中,通过变动价格的方式将其所缴纳的税款,部分或所有转由她人承当的一种经济现象,即纳税人与负税人所有或部分分离其重要形式有:A. 前转,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沿着商品运动方向,通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的措施,向前转嫁给商品购买者的一种税负转嫁形式B. 后转,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按照商品运动的反方向,通过压低商品价格等措施,将其向后转嫁给商品销售者的一种承当转嫁形式C. 混转,将前转和后转相结合的一种税负转嫁形式D. 税收的资本化,指生产要素购买者所购买生产要素将来应交纳的税款,从要素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然后名义上虽由买主按期纳税,但税负所有由卖方承当的一种税负转嫁形式二 公债收入1 公债的概念A. 公债:是国家以债务人的身份,凭借国家信用,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和规定,通过向公司或者个人有偿借债而形成的一部分收入,它是公共收入的一种重要形式B. 近代金融机构的产生和发展、全国性的金融市场的形成以及较为发达的信用制度是发行公债所必需的三大技术条件现代信用经济是公债产生的基本 2 公债价格的拟定、发行和还本付息 1) 公债价格的拟定 公债价格重要由公债市场的供应和需求状况决定。
影响公债价格的重要因素有:A. 市场利率公债的价格与市场利率呈反方向变动的趋势市场利率上升时,信贷紧缩,购买公债的资金的机会成本和相对价格随之上升,对公债投资品的需求相应地减少,公债的价格也将随之下跌;反之,当市场利率下降时,信贷放松,对公债市场的资金供应随之增多,对公债投资品的需求也相应地上升,公债的价格也将上升 B. 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为了克制过热的国民经济,央行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在公债市场上抛售公债,回收货币,公债的价格将随之下降;当国民经济处在萧条期时,为了刺激经济的复苏,央行在公债市场上购入公债,相应地增长货币供应量,公债价格也将随之上升C. 外汇的汇率当一国货币对外币的汇率上升时,会吸引投资者购买该种货币标价的公债,在公债供应量大体稳定的状况下,公债的需求增长,则公债价格也随之上升;反之,当一国货币对外币的汇率下降,则公债价格也将下降 D. 通货膨胀率一般地,通货膨胀率与公债价格呈反方向变动的趋势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实际利率上升,资金变得相对稀缺,公债投资的机会成本上升,投资者出于保值的考虑,也会将资金投资于其她投资。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