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拉美国家石油的区位条件.docx

23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191601696
  • 上传时间:2021-08-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02KB
  • / 2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拉美国家石油的“区位条件”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母国跨国公司要进行国际生产扩张,前提是东道国必须拥有超出别国的丰富自然资源,而且利用这种资源在东道国生产要远优于在母国生产,这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首要条件跨国公司对于东道国的区位选择,不仅涉及自然资源,还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诸多社会因素中国直接投资拉美石油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利益问题,而是一个具有超经济性的复杂问题虽然中国石油企业对拉美石油进行直接投资,是拓展中国石油“所有权优势”的来源渠道,是解决中国石油供求矛盾、在国际石油市场谋求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但是,在拉美地区以及全球石油直接投资新秩序尚未形成的背景下,特别是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石油竞争中缺少话语权的情况下,中国石油企业必然要经受着来自拉美石油“区位条件”的多种压力与风险考验第一节 拉美石油政策的风险分析中国石油企业直接投资拉美石油不仅要涉及许多环境因素,而且这些因素充满变数,其中拉美国家的政策环境对于跨国石油公司的直接投资来说最为重要在经历20世纪90年代新自由主义改革失败之后,“资源民族主义”思潮催生了石油“国有化”改革拉美产油国纷纷改变政策,对外国石油直接投资持保守态度,坚持由国有石油企业主导本国的勘探开采活动,跨国石油公司只起到辅助作用[1]。

      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等左翼玻利瓦尔联盟国家成为拉美地区国有化最彻底的地区一 非玻利瓦尔联盟国家的石油政策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拉美国家纷纷大幅度地修订以往管制外国投资的严苛政策,放宽对外资的各种限制性规定,呈现为外资提供有利环境,朝着更加开放、自由方向发展的势头9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原油价格不断攀升,石油工业利润大幅增加,在产油国民众中就会产生一种观点:“本国内一种高利润工业的出现,是由外国人主导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中是不会给当地带来什么正面影响的[2]由于东道国政府根据市场预测价格向跨国石油公司按比例征收费用,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远远高于签订协议时的预测价格时,跨国石油公司仍向东道国政府缴纳协议规定的矿山使用费,这极有可能引起东道国的不满挽回潜在损失”的动机诱使东道国政府更多介入到本国石油工业运营中,向跨国石油公司施压,挤压后者的利润空间,重新制定更为苛刻的石油政策或重新签订投资合同,“设立一些使未来合同有利于本国的新条款”[3]巴西、阿根廷等重要产油国在这一潮流下各自加强了对本国石油行业的管控,但还是实行了有限的开放性政策;墨西哥正在进行的有利于外资的能源改革备受瞩目,而哥伦比亚和特多是拉美对外资持相对开放态度的国家。

      一)巴西石油政策及分析巴西政府在1997年颁布第9478号法令《石油法》,在政府控股50%的前提下,允许私人资本进入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打破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一统天下的局面,对新油田的勘探、开发和生产采取招标形式,鼓励外国公司进行投资,但是必须以在巴西组建合资公司的形式进行巴西较为稳定和开放的政策环境为石油投资提供了有利的条件2011年,巴西大西洋附近海域的里贝拉盐下油田被发现以后,与以前更为让步的合作框架不同,相关规定要求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必须对所有的盐下油田项目持有至少30%的份额[4]根据2013年10月的竞拍结果,巴西国家石油公司联合英荷皇家壳牌集团、法国道达尔集团、中石油、中海油一同开采里贝拉油田,分成合同的有效期是35年,其中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持有40%的份额,壳牌和道达尔集团各自持有20%的份额,中石油和中海油分别持有10%的份额[5]虽然在这次竞拍中,根据巴西石油行业的新规则,跨国公司各自支付了比国际标准高得多的价格,但是由于里贝拉油田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深水油田,油质好,储量大,巴西的政策具有较好的一贯性,投资利益能够得到保障,该油田也吸引了众多外国石油公司的目光2014年7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巴西时,承诺将继续推动中国企业在巴西的石油等战略行业投资。

      如果这一承诺变为现实,巴西石油的“区位优势”将给中国直接投资以满意的回报二)阿根廷石油政策及分析2004年,阿根廷的石油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起因是阿根廷指责西班牙雷普索尔公司(西班牙雷普索尔石油公司控股阿根廷石油公司,阿根廷国家石油公司仅是其子公司)抽走红利,损害阿根廷国家利益,阿根廷政府遂以50亿美元的价格强行持有阿根廷石油公司51%的股份,目的是实现阿根廷石油公司对本土石油资源的控制,进而实现油气资源自给从此,阿根廷和西班牙两国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法律纠纷,也一度造成西班牙和阿根廷两国外交关系紧张局面,阿根廷石油政策稳定性也一度备受全世界的质疑后期赔偿方案由于较为合理,比较妥善地解决了阿根廷政府和雷普索尔石油公司的争端,雷普索尔石油公司目前仍然持有阿根廷石油公司的份额,阿根廷石油公司的其他股东的权益也毫发无损,使得阿根廷政府重新获得了多数跨国石油公司的信任2014年上半年,美国的雪佛龙石油公司宣布将继续加大投入,同阿根廷石油公司联合开发该国东南部的瓦卡穆尔塔油田(Vaca Muerta)目前,雪佛龙石油公司、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和中石化是阿根廷上游石油行业中最活跃的企业尽管阿根廷石油政策经历过一次巨变,但从历史角度分析,阿根廷石油政策还是较为稳定的,况且阿根廷法律比较健全,由此可以判断,中国石油企业加大获取阿根廷石油“区位优势”力度,其风险较小。

      三)墨西哥石油政策及分析墨西哥石油开采权和生产权长期由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Petroleos Mexicanos S.A.,PEMEX)垄断,其严格限制私人资本和外国资本介入,致使墨西哥石油经济处于封闭状态,由此也产生了因投资不足和技术落后而引发的产量及利润下降等诸多问题2005年以来,墨西哥石油产量逐年下降,为了走出困境,2013年12月,墨西哥政府在备受争议中着手修改能源法,在保证国有资本占有绝对优势的前提下,允许外来资本进入石油勘探、开采和生产等领域,但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必须至少持有51%的份额,以保障该国能源安全这就是说,新的勘探生产合同模式将包括许可证、产量分成、利润分成和服务四种合同,而此前只有服务合同,即跨国公司只是以被雇用角色获得劳务费,不能分享墨西哥石油资源及利润[6]墨西哥能源法的修改,被认为是近70年以来墨西哥石油行业最重要的改革,允许私人资本和外来资本进入石油行业,意味着引入外来竞争机制,结束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在国内的垄断地位墨西哥政府已在2015年第一季度进行公开招标,由于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尚不具备在深水区开采石油的能力,希望能吸引具有先进技术和充足资金的大型跨国石油公司前来投资,和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联合作业,一起开采墨西哥湾的深海油田。

      此外,参与竞标的区块还将包括一些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参与开采过的成熟油田和非传统油田等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总裁埃米利奥罗佐亚在2014年3月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乐观地表示,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需要1000亿美元的注资,以达到在2018年每天开采300万桶石油的目标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将和投资伙伴一起奋斗,保守估计几年内就可见到改革成效[7]尽管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在预算、管理等方面将获得更大自主权,对外资进入要求比较严苛,但墨西哥目前为拉美地区第二大石油出口国、第三大产油国,石油直接投资领域刚刚对外开放,其石油潜在“区位优势”巨大,尤其是长期具有比较稳定的政策环境,应该成为中国石油企业重点关注对象四)特多和哥伦比亚石油政策及分析在拉美的石油出口国家中,特多、哥伦比亚是对外资最为开放的国家特多是拉美地区对外来资本限制最少的国家特多政府积极出售石油勘探权,开放稳定的石油政策已经吸引多家西方跨国石油公司进行大规模投资英国石油公司、澳大利亚必拓石油公司(BHP Billiton)分别投资50亿美元和10亿美元用于该国海洋石油勘探和开采[8]2013年5月31日至6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拉美期间访问了特多,预示着中国石油企业将选择石油政策比较宽松的国家进行直接投资。

      哥伦比亚也一直采取相对积极的政策鼓励外国石油公司进入本国石油行业虽然哥伦比亚和大多数拉美石油出口国一样,外来跨国石油公司必须和哥伦比亚国家石油公司签署合作合同,但是从1974年起,哥伦比亚政府降低了国家石油公司在联营公司中的分成比例,改变了以往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国家石油公司都必须获得绝大部分收益的做法,并且这一优惠政策持续长期未变哥伦比亚政府还推动本国石油公司(Ecopetrol)部分私有化(10%为私人持有),以重新激活石油行业的上游领域哥伦比亚稳定开放的政策吸引了大量的跨国石油公司前来投资,从美国的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到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外资在哥伦比亚石油开发行业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哥伦比亚石油产量也因此而大幅增加,国际能源署估计在未来五年内,哥伦比亚石油产量将持续增加显然,哥伦比亚应是中国石油企业获取拉美石油“区位优势”的关注对象二 玻利瓦尔联盟国家的石油政策自20世纪90年代起,在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等国出现了一批左翼政府,其产生根源与拉美地区独特的历史、政治和经济结构,如贫富差距较大、政局不稳等有关这些国家的石油政策通常与意识形态紧密相连,对石油产业实行了比较激进的“国有化”改革,外资进入政策十分严苛,表现出浓重的“民族主义”色彩,将民众对社会的不满引向发达国家和西方跨国石油公司,以缓解本国的社会危机[9]。

      从2001年委内瑞拉颁布《新油气资源法》开始,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相继推行了能源国有化政策,通过调整变更石油政策、修改合同的方式,对外资“采取以限制为主,有限度利用”的策略,减少外国石油公司在当地石油行业的权益,扩大本国政府对油气资源的控制权和分成比重一)委内瑞拉石油政策委内瑞拉颁布的《新油气资源法》,规定外资只能通过国家控股组建合资公司的方式(即外国石油企业只能与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以参股而不是控股的方式),参与委内瑞拉石油勘探和石油开采,同时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持股比例不能低于60%,以此实现查韦斯推行的“石油主权”2006年5月,委内瑞拉政府要求正在当地开发石油的外国石油公司、本土的私人石油公司分别与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重新签署协议,向建立合资公司过渡,从而使委内瑞拉政府对本土石油行业进行全面控制2007年2月,查韦斯发布总统令,将奥利诺科重油带项目国有化,政府至少要拥有60%的股份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与美国雪佛龙和德士古石油公司、挪威石油公司、法国道达尔集团、中石化等7家跨国石油企业签署谅解备忘录,将奥利诺科重油带战略合作项目和风险开发项目,改组为由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控股的合资项目。

      据《中国能源报》于2009年5月7日发布的信息,在国际油价走低的背景下,债台高筑的委内瑞拉颁布了《国家掌握石油行业基础活动相关资产和服务法》,紧接着,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突然宣布,在委的外国石油服务公司全部交由委内瑞拉国家所有,并派遣军队协助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接管至此,委内瑞拉在20世纪90年代实行的“石油开放”政策寿终正寝在这种严苛的石油政策环境中,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撤出在委内瑞拉卡拉波波油田的龙头原油项目;法国道达尔集团和意大利埃尼公司,由于不同意将原合作协议改为与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合作,正在开发的当地两个油田被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接管;美国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和康菲公司,因拒绝作为小股东继续参与委内瑞拉石油开发,也退出了委内瑞拉石油市场二)厄瓜多尔石油政策厄瓜多尔左翼政府上台以后,不断调整其石油政策,使该国石油政策摇摆不定,对外国石油公司直接投资限制非常苛刻2006年4月,厄瓜多尔政府要求国会快速审批并颁布实施《石油法修正案》,对油气资源机构做出重大调整,采取临时措施、法理准备和合同变更三个步骤完成石油国有化,其中重点是通过谈判将所有与私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