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沪教版语文1-3年级古诗整理.doc

25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517292482
  • 上传时间:2022-11-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9KB
  • / 2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咏鹅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词句注释“鹅!鹅!鹅!〞面向,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浆一样"咏鹅"是初唐诗人骆宾王于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开篇先声夺人,“鹅!鹅!鹅!〞写出鹅的声响美,又通过“曲项〞与“向天〞、“白毛〞与“绿水〞、“红掌〞与“清波〞的比照写出鹅的线条美与色彩美,同时,“歌〞、“浮〞、“拨〞等字又写出鹅的动态美,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音声与色彩完美结合,将鹅的形神活现而出二寻隐者不遇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词句注释⑴寻:寻访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一般指的是贤士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⑵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⑶言:答复,说⑷云深:指山上的云雾处:行踪,所在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三山村山村宋邵雍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词句注释①去:距离②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③亭台:泛指供人们游赏、休息的建筑物[3]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村庄旁有六七座凉亭,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山村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四画画唐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词句注释①色:颜色,也有风光之意②惊:吃惊,害怕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了,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画"为盛唐诗人王维所做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忧伤全诗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无穷,历来为人传诵五静夜思静夜思唐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词句注释⑴ 静夜思:安静的夜晚产生的思绪。

      ⑵ 疑:好似⑶ 举头:抬头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似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静夜思"是唐代诗人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1]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六风风唐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词句注释⑴解:知道,懂得三秋:秋季,一说指晚秋,农历九月⑵二月:早春,农历二月,一说指春季⑶过:经过⑷ 斜〔*iá〕:倾斜,歪斜[2]可以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可以催开春天美丽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竹倾斜"风"是唐代诗人峤创作的一首诗此诗通过抓住“叶〞“花〞“浪〞“竹〞四样自然界物象在风力作用下的易变,间接地表现了“风〞之种种形力、魅力与威力:它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全诗四句两两成偶,以“三〞“二〞“千〞“万〞数字对举排列来表现风的强大,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七所见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词句注释1.所见:写诗人所看见的事物2.牧童:放牧牛羊的小孩这里是指放牛的娃娃3.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4.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林樾,树荫5.意欲:想要6.鸣蝉:鸣叫的知了7.闭口:闭上嘴巴,不发出声音的意思[2]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突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顿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所见"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写了作者偶然所见牧童骑牛唱歌想捕捉知了的一件小事,通过对牧童的动作神态变化的描写,表现了牧童天真活泼机智灵活的性格和热爱大自然情趣的特点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全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写,直接抒发生活的感受,看似闲情逸致,实则寄托情思,用语活泼自由、浅显明了八梅花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单独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词句注释1.凌寒:冒着严寒2.遥:远远地知:知道3.为〔wèi〕:因为暗香:指梅花的幽香[2]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单独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梅花"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后两句写梅花的幽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

      亦是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困难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正义的人全诗语言朴素,写得则非常平实敛,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九草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词语注释⑴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⑵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苍翠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机勃发"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人教版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草"选取的是该诗前四小句十登鹳雀楼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词句注释⑴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济市境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⑵白日:太阳依:依傍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⑶欲:想要穷:尽,使到达极点千里目:眼界宽阔⑷更:再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风光,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十一杂诗〔其二〕杂诗〔其二〕唐王维君自故土来,应知故土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你从故土刚刚到京洛来,故土的事你应了然于怀你来时我家的明窗之前,冬梅枝上的花儿是否开?描写游子思念家人,向故土来人询问家中情形的话十二春晓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词句注释⑴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⑵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⑶“夜来〞句:一作“欲知昨夜风〞⑷“花落〞句:一作“花落无多少〞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1] [2-3]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

      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夜宿山寺十三江上渔者江上渔者宋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词句注释①渔者:捕鱼的人②但:只③爱:喜欢④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长快,体大味美⑤君:你⑥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⑦出没:假设隐假设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2]⑧风波:波浪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江上渔者"是宋代诗人仲淹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的小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1]全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辛,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十四塞下曲〔其二〕塞下曲〔其二〕唐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林中昏暗风吹草动令人惊,将军夜中搭箭拉弓显神勇  天明寻找昨晚射的白羽箭,箭头深深插入巨大石块中十五悯农二首〔其二〕悯农〔其二〕唐坤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十六小池小池宋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词句注释⑴ 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⑵ 照水:映在水里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⑶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⑷ 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淘气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小池"是宋朝诗人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小池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第一句写小池有活水相通次句写小池之上有一抹绿荫相护第三句写小荷出水与小池相伴结句写蜻蜓有情,飞来与小荷为伴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十七敕勒歌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词句注释⑴ 敕勒川:川:平川、平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蒙一带。

      ⑵ 阴山:在今自治区北部⑶ 穹庐〔qióng 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⑷ 笼盖四野〔y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⑸ 天苍苍:苍苍:青色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⑹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⑺ 见〔*iàn〕:同“现〞,显露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天空像个巨大的帐篷,笼盖着整个原野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一阵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