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嵇康人格探微) 嵇康传范文.docx
6页嵇康人格探微) 嵇康传 摘 要:中古时代玄学清谈有四大热门话题:才性、四本、言意之辨、养生、声无哀乐,“养生”与“声无哀乐”这两个题目是由嵇康率先提出来的嵇康人格美的三个关键词:自然、和谐、超越,是用他的身体力行为我们造就的通往理想人格的现实阶梯因此对嵇康人格特征的探讨有利于揭示出它的深邃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格 任自然 养生 作者简介:杨君,1983年6月,女,四川仪陇人,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嵇康,字叔夜魏晋时重要的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曹魏宗室的女婿司马氏假借禅让之名篡夺魏氏政权,这在当时的社会道德观下,是对君臣之道的极大扭曲,诸多有志名士拒绝与司马氏合作,将才能寄情于山水之间,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竹林七贤”,竹林七贤要首推嵇康由于他与魏宗室姻亲,所以在反对司马氏专权方面就比其他文人更为激烈执著 宗白华先生说过嵇康所生活的正始时代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一个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的自觉时代人们开始意识到个体生命的存在,思考个体生命的意义,探索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作为这样的时代中人,嵇康也非常关注个体的存在意义,以及生命价值的实现,而且他的探索不仅局限于理论的层面,他身体力行造就的人格美是一朵奇葩! 本文试从嵇康的理想人格,以及他以理性自觉的高姿态践行“越名教而任自然”这两方面,论述嵇康那颇具独特审美内涵的人格美:潇洒旷达、表罩澄澈和光洁浏亮。
一、嵇康的理想人格 嵇康少年丧父,为母兄抚养,得以在一种多慈爱而少严厉的温情的家庭环境中不受约束的成长在成长中,嵇康更多地养成了任性骄纵却情深似海的真性情他尚奇任侠,思敏性直,刚肠疾恶,不能忍诟含辱;在学业上:“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 嵇康的性格明显地表现为两方面:一面崇尚老庄,恬静寡欲,好服食,求长生;一面却尚奇任侠,刚肠嫉恶,在现实生活中锋芒毕露他的《与山巨源绝交书》是一篇又浓厚的文学意味和大胆的反抗思想的散文,文中说:“人伦有礼,朝庭有法自惟至熟,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这表示蔑视虚伪礼教,是公然对抗朝廷法制,他嬉笑怒骂,锋利洒脱及峻急刚烈的性格 嵇康抨击司马氏集团的统治是:“继体承资,凭尊恃势 ,不友不师,宰割天下,以奉其私故君位益侈,臣路生心”又说:”昔为天下,今为一身,下疾其上,君猜其臣,丧乱弘多,国乃陨颠”君位成了对世人最大的诱惑,世人莫不“竭智谋国,不吝灰沉赏罚虽存,莫劝莫禁”人们产生了私心杂念,纷纷迎合现存的名教是以不措为拙,以致措为工唯惧隐之不微,唯患匿之不密故有矜忤之容,以观常人;矫饰之言,以要俗誉谓永年良规,莫盛于兹;终日驰思,莫窥其 故能成其私之体,而丧其自然之质也”。
只害怕秘密隐藏的不深,只担心欲望遮瞒的不严;所以才摆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来对待一般人,用虚伪做作 的语言来邀取世俗的好感自以为这是最好的处世良方慢慢地,自然的天性便丧失了 二、任自然 “任自然”就是任从自然本性嵇康作为玄学思潮在人生追求上的典型代表,他摆脱了世俗的羁绊和礼教的束缚,以己之高洁而独立于世罗宗强在《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中认为:“嵇 康把庄子的纯哲理的理想境界人间化、诗化了因此,是“诗化庄子之第一人”接受庄学使嵇康对此有了理论的自觉,把“任自然”作为安身立命的处世原则这个原则不是由学理层面概括出来的,而是经由生命的亲证,因而“任自然”的原则是根植于嵇康的生命深处,由此他把所有的纯哲学的理想境界变为一首首生活的诗 例如《赠兄秀才人军十八首》第十四首:“息徒兰圃,秫马山流磴平皋,垂纶长川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 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尽言?”本诗想象绝妙,描述了嵇康的哥哥嵇喜在行军休息时,醉心大自然风光的情景 自然是嵇康人格美的一个关键词,在魏晋那个矫饰的时代 人的一切往往为外在的是非标准所左右容貌和善行都可以成为沽名钓誉的工具,而嵇康能尊重生命的本真状态,依照自然本性行事,不以外在的是非标准为意。
把人的行动从各种功利目的中解脱出来,这对于我们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反观现实当中的我们,因为行为有太多的外在功利性,进退行止象牵线木偶一样不由自己操纵,虽然我们有可能获得名利,但我们同时也丧失了自由、丧失了发至内心的生命本真的愉悦 但是嵇康的任自然不是一味追求欲望的满足和绝对的自由,他希望在个人和社会、欲望和理智之间做一种调和,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和谐始终是嵇康人格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 三、嵇康与养生 嵇康的思想敢于“违众诡俗”,蔑视当时礼教的虚伪 ,但生活作风却淡泊而严肃 ,“情不系于所欲 ,矜尚不存乎心”(《养生论》),魏晋名士中那种纵欲及腐朽的生活,在他身上是找不到的 《养生论》是嵇康的人生哲学、生命哲学正统的儒家典籍中也大讲人生哲学、生命哲学,但他们以政治社会伦理道德为中心,所谓“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这就是说,在有条件时进入官场当一名大济苍生的政治家,而外在条件不允许的时候就待在民问做一个名声四溢的道德高尚的标兵嵇康完全抛弃了这两条道路,另行策划了一条新路,那就是远离官场,彻底地不去过问政治,不要名利,只管自己过日子,做一个人格独立、精神自由、幸福长寿的普通人。
嵇康在《答难养生论 》中说:“日:感而思室,饥而求食,自然之也诚哉是言 !”“感而思室,饥而求食”是向秀的观点向秀认为,“有生则有情,称情则自然每个生命体都有自然的欲望,这是“天理自然 ”的 四、结论 嵇康实在是中国思想史上伟大的人物之一,徐公持说:“钟嵘列嵇康于‘中品 ’,如与‘上品 ’中曹植、阮籍比,嵇康确应退居于后;然陆机、张协、潘岳等人,亦列‘上品 ’,则嵇康似有不值标明了嵇康与其他魏晋士人的不同,原则性、自适性、务实性让嵇康这个不符合名士标准的名士,在行止上超越一般的魏晋士人 参考文献: [1]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罗宗强《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3]余秋雨《文化苦旅》东方出版中心 [4]宗白华《美学与意境》北京:人民出版社 6。












